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笔记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 超全金牌笔记

中考语文复习 超全金牌笔记
中考语文复习 超全金牌笔记
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一) ...................................................................................3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二) ...................................................................................3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三)词语、修改病句 .......................................................8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四)名著阅读 .................................................................11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五)标点 .........................................................................13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六)语言运用 .................................................................18 【语文】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七)综合性学习 .............................................................20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一)阅读理解 .....................................................................20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二)诗词鉴赏 .....................................................................22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三)语文文言文考题方向及复习方法解读 .....................23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四)如何做好中考语文阅读题 .........................................24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五)怎样写出优质中考作文 .............................................24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六)古诗文背诵的五大技巧 .............................................25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七)语文名师讲应对策略 .................................................26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八)高分作文掌握这五招 .................................................27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九)叙事作文需选择正确叙事方法 .................................28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十)如何写好议论作文 .....................................................28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十一)四种结尾技巧 .........................................................29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十二)作文开头要抢眼 .....................................................31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十三)作文如何扣题 .........................................................31 【中考经验】语文复习要点(十四)中考作文三类型丢分点剖析 .................................32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 .........................................................................................................33 【中考语文】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36 【中考语文】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摘录 .............................................................................37 【中考语文】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37 【中考语文】词语解释 .........................................................................................................39 【中考语文】仿句联句 .........................................................................................................41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 .........................................................................................................41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42 【中考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一) .................................................................................45 【中考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二) .................................................................................47 【中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49 【七年级上语文常识】 .........................................................................................................49 【中考语文】七年级下文学常识 .........................................................................................54 【中考语文】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56 【中考语文】文言句式 .........................................................................................................58 【中考语文】文言文 ............................................................................................................60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 .................................................................................62 【中考语文】文言文简答 .....................................................................................................64

中考语文复习口语交际-“采访”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口语交际-“采访”复习笔记整理

采访
1、要明确采访的目的或主题,所采访的对象要明确,采访的内容要具体等。

2、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3、要把握采访提问的四个技巧
问得关键:问题要直指核心。

问得自然:方式要恰当。

问得简明:提问语言要简洁明了。

问得合适:问题要切题,并适用于访谈对象。

中考语文说明文复习“重点句”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说明文复习“重点句”笔记整理

重点句(关键句、信息句、中心句)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说明文,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什么是关键语句呢?就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

有些关键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所以,对理解关键句的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探讨,为阅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

说明类的文章亦是如此。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

1、抓住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2、品读能体现内容的概括句3、连缀能体现思路的标示句。

关键句的把握与理解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解答这种方法与技能,相信在语文复习中会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除了上面的几种句子之外,还可注意下面的方式:1、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

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如北京中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一文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有外在的事物对地球的威胁转入人类对自己的威胁。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如:《故宫博物院》最后一句话:“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中考语文复习《标题含义作用》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标题含义作用》笔记整理

标题含义作用
含义
(1)表层含义: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字面义入手,概括主要内容,点名写作对象、时间及事件等。

(2)深层含义:把握标题的修辞义。

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把握标题的双关义。

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与文章主旨的关系(语境义)。

作用
(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

(3)主旨上: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用词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

具有象征意义,含蓄隽永。

中考语文学霸复习笔记2(pdf)

中考语文学霸复习笔记2(pdf)

中考语⽂学霸复习笔记2(pdf)⽂学常识⼤全⼀、重要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诗经》,⼜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为主,⼿法多⽤“赋”“⽐”“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现⼭东曲⾩)⼈。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部记录孔⼦⾔⾏的著作,为孔门弟⼦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学》《中庸》合称“四书”。

相传,《诗经》为孔⼦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论为主。

《左传》是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传》,⼜名《左⽒春秋》,与《公⽺传》《⾕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

⽂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孟⼦和弟⼦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

孟⼦(前372—前289)名轲、字⼦舆,战国时邹⼈。

(今⼭东邹县)。

是孔⼦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代表⼈,后世“孔孟”常并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表明作者实⾏“仁政”的政治主张。

《⽣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的结构”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的结构”笔记整理

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3、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

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

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笔记整理

抓住事物的特征
1、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要仔细观察、研究、分析。

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
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习性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中考语文《富贵不能淫》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富贵不能淫》复习笔记整理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

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四)重点实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2023年中考语文“常见成语”复习笔记

2023年中考语文“常见成语”复习笔记

常见成语【安然无恙】安然:平安。

无恙:没有疾病,没有受害。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形容暗淡无光。

【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包罗万象】包罗:包括(指范围大)。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或事物。

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比肩继踵】比:挨着。

踵:脚后跟。

肩挨着肩脚挨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敝帚自珍】敝:破旧。

珍:看重。

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鞭长莫及】及:到。

原指鞭子虽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

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构思。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具一格】别:另外。

另有一种风格。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不言而喻】喻: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不二法门】法门:佛教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原指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

后指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动声色】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不共戴天】不跟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形容仇恨极深。

【不可名状】名:说出。

状:陈述。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惨绝人寰】惨:残酷,狠毒。

人寰:人间。

绝:穷尽。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层出不穷】层:重复,接连不断。

穷:尽,完。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复习笔记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复习笔记

《儒林外史》复习笔记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2、内容梗概《儒林外史》属于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做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3、艺术特色《儒林外史》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

塑造人物时,能秉持公心,不虚美,不隐恶,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小说词义婉曲,叙述含蓄,冷静蕴藉,常常是用白描的笔触,“不尚夸张,一味写实”,让生活的真实来显现讽刺的力量。

4、人物性格及相关情节正面典型(1)王冕(第一回)——才华卓越、磊落酒脱、不慕名利。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

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

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

最后归隐会稽山。

(2)杜少卿(第三十一回至三十三回)——慷慨大方、淡泊名利、尊重妇女。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

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3)庄尚志(庄绍兴)(第三十五回)——有才华、恬淡悠然。

①不肯做官,不懂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

②回乡途中借宿老农家,老农夫妇不幸双亡,他花费银子安葬了老农夫妇。

③不堪官僚乡绅的打扰,与妻子连夜搬到元武湖上。

(4)虞育德(虞博士)(第三十六、三十七回)——博学多才、襟怀坦荡、旷达磊落、待人正直、不迂腐。

中考语文复习“表现手法”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表现手法”笔记整理

表现手法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文章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
(1)看上下文的联系,看主旨的表现判断方法:
①对比:以次要的人或事物对比主要的人或事物,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以小见大:是否由小事情反映大主题,是否以局部、个案反映整体、共性。

③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在上文和下文是否存在褒贬不一、态度的明显差异。

④托物言志:在咏物散文中,借事物表达个人志向、意趣、情操。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
看开头结尾,看段落间的关系。

①做铺垫:使用较多的笔墨,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或者次要事件大肆渲染。

②伏笔:为下文的内容提前布局。

③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做解答,在后文或者文章结尾解开谜团。

④照应:文章开头和结尾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

⑤卒章显志:主旨在文末交代。

(3)从写景的内容入手,看景物的特点,看景物与情感的结合
①借景抒情:写景物或景色,表现某种情感。

②动静结合:在写景时,景物有动态、有静态。

③虚实结合:在写景时,景物有真实存在的景物、有想象或梦境中的景物。

④反衬:用美丽的景物表现坏心境,用环境的压抑表现好心境。

3、答题格式
明技巧+述内容+析效果。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收藏)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收藏)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1 .标点符号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 ②内容的省略 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④语意未尽⑤列举的省略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极少)破折号: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声音的延长 ④递进分号:①用于•并列复句顿号:①并列的词语、短语②不能同“和”“以及”“与”等使用③表示概述不用顿号,确述才用2 .词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词②中性词③贬义词褒词贬用一一讽刺贬词褒用一一使语言幽默风趣.句式陈述句:通过句子传达信息,结尾句号。

疑问句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告感叹句.文体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列图标列图表,简介直观做比较,具体或突出了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 具体准确说明了具体说明了①承上启下②总起总结③为下文做铺垫④首尾呼应,前后照应⑤点题修辞手法: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人物描写:心理、肖像、动作、语言作用:具体形象表现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J作用:1.渲染了……的气定.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 .交待了……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 .突出中心标题作用: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r浅层:字面意思〔深层: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有关小作文写法:①感想类小作文(写阅读感受)第一句话亮明观点:我们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后面写为什么样这样做(不要谈文章,切记!)②对于表达方式的评价(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本文的……描写很精彩一一具体举文中的例子一一分析作用(不仅要分析表层,还要分析到人物的精神品质)③对于语言特点的评价本文多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之后分析作用(同上)④续写中间部分续写注意承上启下结尾部分续写注意情节合理发展,点明中心,与前面的情结相照应⑤仿写注意句式,修辞•致。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⑥改写⑦扩写原句的内容要有,展开合理想象,并且加上一定的描写⑧缩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中考语文复习:《伯牙善鼓琴》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伯牙善鼓琴》复习笔记整理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一)作品简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

伯牙,春秋时琴师。

(二)文章主旨本文讲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说明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四)重点实词伯牙善鼓.琴:弹奏。

峨峨..兮若泰山:高耸的样子。

洋洋..兮若江河:宽广的样子。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山的北面。

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

初为霖雨..之操.:连绵大雨。

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婉。

钟子期辄穷..其趣.:总是。

穷尽。

旨趣,意旨。

吾于何逃.声哉:躲避。

(五)重点虚词1.之⎩⎨⎧①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指伯牙心里所想的。

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结构助词,的。

③乃援琴而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④子之.听夫: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止于.岩下:介词,在。

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于是,便。

(六)通假字1.卒.逢暴雨:同“猝”,突然。

中考语文复习口语交际 “邀请、劝说”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口语交际 “邀请、劝说”复习笔记整理

邀请、劝说
一、邀请语
邀请是指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出席会议、参加活动等。

要讲清目的(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然后再发出邀请。

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既要表达自己的诚意,又要让对方欣然地接受。

答题格式:称呼+自我介绍+活动要点(时问、地点、活动名称等)+希望受邀对象参加
二、劝说、鼓励
1、态度要真诚
对他人的情感充分理解,真诚待人。

2、说话要有针对性
对方因为什么事委屈、伤心,就要针对什么问题安慰。

3、话语有感染力
能使其感到温暖和力量。

4、语言简洁
说话简单明了。

答题格式:称呼+表明自己的观点+解决办法+鼓励用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赤壁》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赤壁》复习笔记整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

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3)炼字:“东风”象征了机遇,诗人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

(4)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同时也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5)表现手法:
①比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件,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②以小见大。

后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操、孙权的“势”与“运”,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非常含蓄。

中考语文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叙述人称及作用”笔记整理

叙述人称及作用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本文采用第……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2)本文以……的视角写人,其表达作用是怎样的?
(3)文章写的是……,作者却以“我”(你、他、它)的口吻来写,请问“我”(你、他、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思路
在记叙文中,有三种叙述人称,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用得较少。

三种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如下:
(1)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或角色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

作用:像是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角色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常用“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3、答题格式
(1)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3)运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作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复习笔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复习笔记

中考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梳理专题导入金山夜戏张岱①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②。

日晡③,至北固,舣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⑤天为白。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①作者张岱生活于明清换代之际,崇尚个性自由解放。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②兖:兖州,位于山东省。

③日晡bū:傍晚时分。

④舣yǐ:停船。

⑤噀xùn:喷洒。

⑥韩蕲王:南宋名将。

本文金山夜戏,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结合一段有意思的文言文来引入,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识详解【命题透视】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具体释义和单项选择;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考点梳理】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古字通假现象。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

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

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如“食之本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笔记语文——各专题知识摘要一、基础选择题(8分)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字,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2)形近字,如“呛(qiàng)”“怆(chuàng)”(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5)成语中古音,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近义词辨析(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2)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建议: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1)勿望文生义,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徐娘半老—中年妇女”(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

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

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

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1)几种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④看两面词(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⑦看多层否定(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⑧看主干(特别动宾)(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⑩看多义词,如“杜鹃”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连贯排序题(1)分析句子的作用和位置(总起/过渡)(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而且、其、它、另外等)建议: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二、古文阅读(约25分)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1)通假字:蚤-早(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7、信息筛选(1)题型:?人物?品行(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②排除被否定的项;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9、断句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句首:夫、惟、盖、凡、且夫句中:于、以(不明显)句尾:也、乎、哉、焉、而已①虚词对话中的动词:云、曰、道、言发现动词:往前后找主、宾语人名、地名、官职、时间的提示②实词③修辞标志: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如…何;得无…乎;何…为建议: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建议:(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

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②被动句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④倒装句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3、“之”“是”作提宾标志。

(注意介词)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三、定语后置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6、名句名篇默写(1)理解分类记忆;(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

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②展开合理想象,突出原来的词语。

(2)、压缩语段(概括、提炼中心内容)记叙类——六要素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拟写导语(几要素)议论类压缩主体(看关键词)拟写标题(对象+事件)拟写结尾(小结评论和希望)说明类:一般以下定义的方式考查下定义提示:“……是……”被定义者=本质特征(种差)+大概念如:人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2、选用句式、变换句式长句短句(因成分多而显长)句整句散句(结构是否相同或相似)式单句复句(一套主谓就是单句)分常式变式(变式是指各种倒装句)类肯定否定主动被动四种不同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①找最大主干②分清各修饰成分③排列各句(主谓式)顺序提示:(1)长句变短句时(2)短句变长句时①找信息含量最大的为主干②把修饰成分与其对象一一搭配③把上一项搭配成的几个分句排序代入主干——以上两种可关注句中动词的提示。

(3)修改句式常要求改成“长单句”即句子成分多,但都是在一套主谓的句子中。

(4)写作时尽量运用多种句式表达,可以增加语言亮点。

(5)选用句式要看上下文提示和题干要求。

4、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提示:以上要求往往体现在以下题型中———压缩(电报、信息)、广告语、转述、复述、介绍词等5、拟写短信(1)主题突出(祝对方什么—生日、新年)(2)情真意切(3)语言简洁(4)讲究修辞6、新闻点评(小而精)(1)切中要害(找主要的点,忌面面俱到)(2)客观点评,言语精炼生动。

7、图文转换题比高低,找规律做统计,找走势归类别,作概括建议:(1)介绍图像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2)漫画类往往带有讽刺教育意味,也有褒扬现实一些现象。

8、颁奖词:(1)语言生动,感人、动听(2)紧扣人物突出的特点、事迹(3)参考最近几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9、介绍词(与“欢迎词”相近)招呼语:尊敬的……介绍语:即被介绍人的主要情况(与邀请意愿有关)结束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作演讲10、串联词:提示:(1)作用:串联上下语境,起过渡之用,切忌太啰嗦冗长。

11、对联拟写或鉴赏(形神两个角度)12、广告词:(拟写或鉴赏)从特性、优点、情感、语言等方面13、其它:建议、活动推介语、解说词、赞美词、读后感、便条、请假条、语境对应等提示:以不变应万变。

即使遇到陌生的题型,无需焦急。

它一般在前后文或题干有明显的提示语,关键是审清除题目要求,此类题目难度不会太大。

七、作文(60分)1、作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审题方式(1)、标题/话题/范围(2)、材料+标题/话题/范围(注意材料带来的提示/限制作用)(3)、材料作文(何人-何事-何果)提示:①审题分清单要素或多要素,思考如何突出每个要素内容(辩证思维)②多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分析题目/话题(1)析结构,抓“题眼”;①独词型(注意多义性)——化大为小,添枝加叶。

如:季节(自然、人生、商业)英雄(见义勇为、有责任、舍己为人等)②关系型——分角色、判轻重。

铭记与忘记有并列式坚持、勇气、智慧区一步与一生别怀想天空动宾式必须跨过这道坎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诗意地生活偏正式诗意的生活我能主谓式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论证时要分清修饰词与中心词。

(2)析深意,作联想;实:地上一道坎①坎虚:困难、挫折实:春天的光②春光虚:温暖、爱心、快乐实:母亲③妈妈虚:(大)祖国、故乡、自然(3)作比较,定重点;诗意地——诗意的(4)联自身,定文体。

2、话题作文像命题作文那样审题(分清结构关系内容)如“雕琢心中的天使”雕琢:强调过程天使:突出是美好的人物、事物3、新材料作文(1)提示:新材料作文比起旧材料作文题目中出现的对象要多,立意角度也较多。

(2)审题步骤:总——由果推因,由物及人。

①何人——何事——何果②找主次,抓关键③看结果,判断感情和评价4、作文备考讲究“一稳几新”(行文“亮晶晶”)稳——立意稳(保证36分)题目——文眼,读者第一印象“几结构——段落分明错落有致新”素材——古典+现代+现实亮点!语言——多种句式与修辞书写——认真、工整、美观注意:行文中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准确清晰最为根本。

5、作文题目——讲原则讲方法①准——准确贴切②简——简洁醒目③俏——生动形象④新——新颖独特(1)拟题原则:(2)拟题方法:①形象描绘法《滴露的康乃馨》《那一缕书香》《欲望有声》②仿拟名句法《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巧用修辞格《生命不是一张永远张开的弓》《读书·读山·读人》《为爱撑起一支长蒿》《自己作主》④揭示主题法:《有梦想就有可能》《作文恰如行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⑤设置悬念法:《山的那边》《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⑥营造矛盾法:《道是缺憾却完美》《大爱无痕》⑦相辅相成法:①《我想握住你的手——希望工程的希望》②主标题+小标题主——《蓝色蛹·金色蝴蝶》蓝色——流动的忧郁小蛹——自缚的悲哀照应标金色——我爱上了世界主标题题蝴蝶——破茧后的美丽⑧标点符号的应用(视乎需要)《成功的伴侣——诚信》《诚信,难道要出口转内销?》《形式最重?本质第一!》提示:①标题不宜含糊,应对文意有所透露。

②标题不宜为“新”而新,应为内容服务。

6、开头(议论文中好的开头应有观点透露)①题记提示法;②引用导入法;③排比开头法;④比喻起兴法;⑤描写叙述入题法;(营造氛围)⑥直入正题法;(开门见山)⑦议论“点睛”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