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哲学主体性原则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尔哲学主体性原则及影响
一、“我思故我在”的本体论承诺
从普遍怀疑出发,笛卡尔得到一个不可怀疑的结论,即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件事情,而怀疑必然有一个主体,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原理。
笛卡尔哲学涉及实体论的问题。
在《哲学原理》、《上帝存在的证明》等著作中,笛卡尔论述了他自己的实体论。
笛卡尔认为“凡是被别的东西作为其主体而直接寓于其中的东西,或者我们所领会的……某种东西由之而存在的东西,就叫做实体(Substance)。
”[1]笛卡尔的实体学说从本体论的角度上来看,实体的实质是各种性质或者属性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些性质和属性就包括了广延、运动与静止等性质,理智、意志、欲望等属性。
而就物质实体来说,主要指的是一些物质性质蕴含于主体之中,如广延、形状等,即物体本身。
在笛卡尔看来,物质或者说物质实体的根本属性就是广延,在笛卡尔的许多著作之中,广延和物体常常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笛卡尔的实体可以分为两类,即物质实体以及精神实体。
在笛卡尔哲学中,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能够得以确立的基点是上帝的存在。
而在笛卡尔看来,所谓精神实体,寓于主题中的思想的性质或者活动。
这里的思想包含的含义较广,“不仅理智、意志、想象,而且情感在这里也是与思想相同的东西”[2]。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实体是可知的,我们可以获得它的真实的观念,但是却不能够直接认识,而是要通过间接的手段才能认识。
笛卡尔把思想的实体称为心灵或者灵魂。
就笛卡尔哲学而言,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实体都是在一个实体的基础上创建的,即绝对的实体,亦即上帝。
二、“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原则
从“我思故我在”出发,笛卡尔首先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之后,通过我的存在进一步意识到上帝和外部世界的存在。
故此,发现自我是最为关键的一部,要想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我存在,首先必须要有自我意识。
主体是有自我意识的一个东西、主体是一个能动的东西、主体认识客体的能力与主体自身是不可分割的。
笛卡尔的怀疑是在理性之下的怀疑,是以发现真理,得到确切知识为目的的,怀疑之后就是要使人作为理性的人而存在,根据自身理性的判断,遵循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和构建知识大厦。
在笛卡尔的哲学中,他的真理论是从普遍怀疑
开始的,他认为只有基于普遍怀疑之上,才能拭去“浮尘和沙子”,找到“坚硬的磐石”,即可以称之为真理的东西。
笛卡尔用“清楚明白”原则说明上帝的存在,反过来又用上帝存在证明“清楚明白”原则。
笛卡尔以数学方法为基础重建逻辑学的大厦,由此他的研究方法就带有理性的、清楚自明的蕴含意义。
笛卡尔开创了这种以天赋观念作为公理,从而推演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理性演绎法。
三、“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影响
唯理论是以笛卡尔开端,莱布尼茨是这个流派的发展者。
他反对笛卡尔的二元论,但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原则以及天赋观念,并且对其加以扩展和修改,使得这成为莱布尼茨独具一格的方面,莱布尼茨认为“观念和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和自然潜能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并不是作为现实的作用而天赋在我们心中的,虽然这种潜在能力永远伴随着与它相适应的、常常感不到的现实作用”。
康德的先验哲学深受笛卡尔哲学影响。
康德将笛卡尔的“我思”发展成为了先验的自我意识。
由此,康德提出他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即“人为自然立法”,让哲学从以前的关注外在客体、对象转变为了专注人的一门学科,实现了“哥白尼式革命”。
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也继承了笛卡尔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从笛卡尔的三个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物质世界存在”,以及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身和非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笛卡尔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到费希特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他们都是从理性主体、自我意识起步,经过艰难地前行,尽管费希特这这条路上比笛卡尔走得更远,他超越了笛卡尔经验的自我,走向先验的自我、绝对的自我。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则,而“思”则是整个第一原则的核心内容,从笛卡尔哲学体系构建以来,主体哲学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主体性原则开始确立,“主体”以及“自我”成为了一切事物的意义或者说是价值的来源。
并且,在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以及胡塞尔等哲学家的发展,对主体性原则的发扬以及反思都给当代的人们以启示。
笛卡尔的哲学学说对当时以及后来哲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