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指称
职业名词的意义及其指称分析
![职业名词的意义及其指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649f563968011ca30091bf.png)
职业名词是指称职业的名词。
关于职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因此,职业名词的指称对象是工作,如:铁工:1.制造和修理铁器的工作①。
电工:1.制造安装、修理各种电器设备的工作。
锻工: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锻造工件或毛坯的工作。
目前对于职业名词的研究,主要是从指人名词的角度进行的分析,认为职业名词是指人名词的一个子类,如王珏(2001)把指人名词分为九类,其中包括“职业称谓名词”;安志伟(2010)把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划分成三类,其中社会类指人名词主要就是职业名词。
这主要是基于职业名词的词义和指人功能。
从职业名词本身来说,职业是一种工作,工作的主体固然是人,但工作是一系列动作、行为、工具、对象的集合,所以工作并不等同于人。
因此,职业名词对职业的指称并不是词语本身的意思所赋予的。
本文首先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常见的职业名词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究了职业名词的指称特点,并从认知的角度对职业名词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词语的意义与指称对于词语的指称(reference ),语言学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在指称和意义(meaning )的关系上,二者并不在一个层面。
一般都认为指称是意义的一个方面。
意义分为意思(sense )和指称两个方面。
李虹(2015)指出,词语的意思表示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称则表示“语言中的表达式(expression )与语言外部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词语通常只有进入句子中才能具备指称性,才具有意义。
这并不意味着指称和意思没有关系,就词语的指称对象而言,有的指称对象和词语的意思存在对应的关系,是基于词语的意思的指称,有的一方面与词语的意思相关,另一方面则依赖语境,前者称为指谓(donation ),后者称为所指(reference )。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61b4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隐喻是一种象征式的语言,它通常使用一个实体或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不同的实体或事物。
它不仅可以表现概念,还可以用来描述感情和情绪,甚至还可以用来暗示人们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用学研究。
要从语境和语义角度解释隐喻意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1)出现隐喻的情境。
隐喻意义通常是语境中产生的,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时,应从情境中开始进行分析。
将情境和语言结合起来是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2)识别出现的字面隐喻。
字面的隐喻意义是说话者在表达概念时使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它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可以暗示说话者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鉴别出现的字面隐喻,并研究隐喻在句子当中的准确意义。
(3)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
隐喻意义不仅仅是表达概念,更重要的是表达情绪,表达一种态度。
因此,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也是解释隐喻意义的重要步骤。
在分析情绪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句子所表达的概念里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思想。
意义相关理论
![意义相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775c21ee06eff9aef807c2.png)
7、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指称论主张一个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语词所指的对象。
密尔是第一个发展出系统指称论的哲学家。
但密尔在具体阐述中对指称论作了一些限制、修正、补充,如:(1)虽然密尔把语词都看作名称,但他也承认有些例外,例如“是”、“不”、“的”、“经常”等语词。
一般说来,密尔只承认名词、代词为名称。
(2)密尔区分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大多数名称指称事物但同时也蕴含事物的属性,而“意义”通常是被理解为蕴含意义的。
专名只有指称,没有蕴含。
(3)集体名称与一般通名的区分。
(4)密尔区分抽象名称和具体名称。
具体名称,如“苏格拉底”、“人”,代表事物,抽象名称,例如“聪明”、“红”,则代表事物的属性。
可以看出,通名不一定是抽象的。
(5)涉及专名时,密尔专门考虑到“太阳”、“上帝(神)”这样的名称,这些都是单称语词,但说这些词没有内涵似乎不妥,密尔的结论是它们其实不是专名而是通名,在多神论中存在着不止一个神,科学表明宇宙里不止存在一个太阳。
[当然,我认为,语言哲学观点不应建立在经验科学基础上。
]对指称论提出的诘难有下列几种:(1)你吃了一个苹果,显然,你不是吃了“苹果”的意义。
[这是一个类似智者的诘难:a.你吃了一个苹果。
b.按照意义的指称论,被你吃的苹果就是a句中“苹果”一词的意义。
c.所以,你吃了一个词的意义。
(荒谬)不过,也可以不认为这是荒谬的,但要从形而上学去看了。
](2)涉及不存在的事物的迈农悖论。
(3)指称论充其量只对名称来说才是适合的,无法说明概念词(如“勇敢”)、虚词之类的意义。
(4)两个词可以指称同一个对象而意义不同,例如“启明星”和“长庚星”。
(5)后来蒯因还提出,指称本身是不确定的。
从根本上说,指称论和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符合论传统一脉相承,差不多就是应用在语言研究上的反映论。
人们反复强调,指称论是以名称为范例来看待语词的,但语词并不都是名称,意义在句子的上下文中甚至在语境之中才能确定。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c2cd0ea6c30c2259019ee8.png)
二、虚构指称对象
逻辑学将概念区分为“真实概念”和 “虚假概念”,前者既有内涵也要外延, 后者只有内涵而无外延。虚假概念即表 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表示的 概念,如дракон 等。
• 表示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有无指称对象的问题, 哲学家、语言学家提出过不同的意见。 • 弗雷格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认为这样可以解 释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的词,如“飞马”,这类词只有意义 而无指称对象。他还认为,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专 名(小说中的人名),也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表达 式(当今的法国国王)。
• 胡塞尔也坚持将意义和指称对象明确区分。他说: 表达式有意谓功能,又有命名功能;不但有意义, 而且指称一定对象。意义是表达式与指称对象之 间的中介,表达式的指称由其意义决定。在他的 理论中,表达式已经不再与对象直接相关,而是 通过中介----意义才能实现两者的联系。
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的理论, 比词义的指称论显然前进了一步。指称论 把词语的意义视为它的指称对象有很大的 局限性。对语言中多数词来说,用意义等 于指称对象的理论难以把词义的本质及词 与现实事物的关系解释清楚。语言中的实 词一般是表示概念的。概念是对一类事物 特有属性的抽象概况,但词的概念意义与 事物本身有差别。自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理论诞生后,词语观念明确认为,词不与 对象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概念。
• 罗素早期的指称论认为,表示虚构事物的词有指 称对象,认为名词可指称具体事物、抽象事物, 也可指称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是名称指示的项, 这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东西。
• 赛尔认为,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任人物的 词语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 有指称对象。 • 罗素和奎因等提出,虚构对象的“存在”可用“有”表示, 以区别于现实事物的“存在”。 • 我们认为,词语的指称对象存在的范围吧不应以现实世界 语虚构世界来划界,而应以语音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来划界。
sense and reference
![sense and reference](https://img.taocdn.com/s3/m/324047ef9b89680203d825e4.png)
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指称论是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的一种意义理论。
因而,关于指称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了语言哲学长期争论不息的焦点问题之一。
意义与指称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不仅涉及意义与指称本身的关系,而且还涉及意义与实在、指称与实在的关系问题。
由于意义、指称、实在三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内在的区别与联系,所以便为各种各样的片面化理解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强调指称和意义一致性的人往往将指称等同于意义、将指称论等同于意义理论。
如唯理智主义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罗素以及早期维特根斯坦等人,都持这种观点。
柏拉图认定,命名不过是模仿的艺术。
他说:“我们讨论的一切名称,都是用于说明事物的本性”。
(注:《柏拉图对话集》,[英]纽约兰登出版社1937年版,第211页。
)柏拉图认为,命名者所作的事情,就是把一切事物都还原为文字和符号,再给它们加上名称和指号。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然的本性来给事物命名,而不能随心所欲。
一个字母、一个名词或一个语句,只要保留了你在描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说这个事物被命名和被描述了。
从柏拉图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关心的是语词为什么能够、如何才能够指称实在的问题。
这正是现代语言学家、分析哲学家着力最大、议论最多,也最难取得一致的意义与指称的关系问题。
因此,柏拉图的论述,无疑是现代指称论的最早萌芽。
柏拉图的这些论述,带有他思想发展早期的那种突出的唯理智主义色彩。
柏拉图早期的唯理智主义认识论,主张认识的对象和目的,都是达到和个别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本质。
认为一般的名称如美、善等,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存在。
柏拉图思想发展早期这种主张经过个别认识一般的认识方法,使他的指称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性。
现代哲学家罗素同样认定,名称只有通过指示或指称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或事实才能获得意义。
在1905年发表著名论文《论指称》中,罗素首次详尽论述了他的后来被称为“摹状词理论”的学说。
罗素认为,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对象。
专八语言学考点
![专八语言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9e1c5fbe23482fb4da4c49.png)
语言学概论一.语言的甄别特征(Design Features):语言的甄别特征(Design Features)包括:1. 任意性(Arbitrariness)2. 能产性(Productivity)3. 双层性(Duality)4. 移位性(Replacement)5. 文化传承(Cultural transmission)二.语言学的主要分支(the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1. 语音学(phonetics):用以研究语音的特点,并提供语音描写、分类和标记方法的学科。
2. 音系学(phonology):研究语言中出现的区别语音及其模式是如何形成语音系统来表达意义的学科。
3.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4. 句法学(syntax):用以研究词是被如何组成句子,以及支配句子构成的学科。
5.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6.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的意义在语境中如何被理解、传递和产出的学科。
7. 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istics):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三.语言学的流派(Different Approaches of Linguistics):1. 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stics):1.1 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1.2 哥本哈根学派(The Copenhagen School)1.3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American Structuralism)以上三个学派都受到索绪尔(Saussure)的影响,例如都区分语言和言语(Langue vs. Parole),共时和历时(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f0655f8a83d049649b665886.png)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 涵 意义的确定
3.1.1 指称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 ,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 高的意义,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 表达的最基本意义。 指称意义往往具有多重性,即一 个词语具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
As guests entered the gate, they would first smell a Sweet fragrance and then see the waxy green leaves and the rainbow-red or snow-white flowers.
由于中国人特别重视均衡美,这一 审美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汉语很 讲求音节的均衡对称,有大量的叠 词。 叠词的使用能使语音更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叠词中音节重叠使词语 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例 如:
词语的蕴涵意义是词语内含情感和
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语的修辞色 彩、文化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这 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汉语的国俗词语 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翻译 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 义传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议文中反映 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
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 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 子点灯白费蜡。 (曲波《林海雪原》
以上分析了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 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我们在翻译 时应从悉心分析词语的指称与蕴 涵意义着手,借助词语在原文中 的上下文来准确理解词义,结 合词语在译文中出现的环境来选 择其最佳表达方式,并最终得出 与原文“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的译文。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https://img.taocdn.com/s3/m/9c3ec0dd49649b6648d747cd.png)
本 文并不打算 关 注这 场论 战带 来 的影 响 , 而 是 关注论 战本 身 , 斯 特劳森 真 的驳 倒 了罗 素 吗?罗 素 真 的回应 了斯特 劳森 吗? 下面 , 我将 阐述 罗 素 与斯
Fe b. 2 01 3
Vo 1 . 3 O No . 1
意义 即指 称 ?
— —
罗素与斯特 劳森 的指称理论论 争
雷传 平
( 中山大学哲学 系 广 东广州 5 1 0 2 7 5)
【 摘要】 指称理论是知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析哲学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素认为, 意义即指称; 而其论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4 8 6 0 ( 2 0 1 3 ) 0 1— 0 0 2 2— 0 5
I s S e n s e Re f e r e n c e ?
— —
A Co mpa r a t i v e St ud y on Rus s e l l a nd S t r a ws o n’ S The o r y o f Re f e r e n c e LEI Ch u a n- - p i n g
2 0 1 3年 2月 第3 O卷 第 1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c2cd0ea6c30c2259019ee8.png)
第四章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关系(денотация или референция):泛指词语与其所表示的 对象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关系,而不仅 指实际交际语境中通过讲话者实现的词语 与具体对象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说,我们 这里谈的是广义的词语指称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词义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明确将词义与 词的指称对象加以区别。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费雷 格的词义理论即符号既指称对象又表达意义。人 借助符号可表达符号的意义并表示符号指称的对 象,每一个词语不仅有相对的指称对象,而且有 一定的意义。在弗雷格的词义理论中,词义与词 的指称对象已不是一回事,不同的词语可能有共 同的指称对象但意义不同。最经典的例子即“启 明星”与“长庚星”都表示“金星”,但意义不 同。
• 罗素早期的指称论认为,表示虚构事物的词有指 称对象,认为名词可指称具体事物、抽象事物, 也可指称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是名称指示的项, 这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东西。
• 赛尔认为,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任人物的 词语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 有指称对象。 • 罗素和奎因等提出,虚构对象的“存在”可用“有”表示, 以区别于现实事物的“存在”。 • 我们认为,词语的指称对象存在的范围吧不应以现实世界 语虚构世界来划界,而应以语音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来划界。
一、词义与词的指称关系
• 早期的意义理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的指称对象 等同,认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它的指称对象。这 就是词义理论中的“指称论”。罗素后期的指称 论认为,词的意义即词与其所指称对象间的关系。 因此,词语对象的相关性就成为词的意义所在, 即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词语与对象的关系,即指称 关系。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2d801c59eef8c75fbfb34a.png)
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用理论
![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24ee31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a.png)
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理论2019-02-19【摘要】本⽂围绕语⾔哲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意义展开讨论。
通过对意义的指称论和使⽤理论进⾏简要概述,阐述这⼀转变给予我们的启⽰:即⼈作为独⽴的主体,参与了意义的建构过程,并使语⾔及其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主观性,⼈即是语⾔,语⾔即是⼈。
研究语⾔的意义也必须研究⼈的因素。
【关键词】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使⽤论;⼈的主体地位意义⼀直是语⾔学家以及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
不过习惯上把对意义的哲学研究叫做意义理论,把对意义的语⾔学研究叫做语义学。
(陈嘉映2003)关于意义的理论也有很多,多是仁者见仁,没有统⼀的令⼈满意的完满解释。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观念论,意义的途径论,意义的⾏为论,意义的使⽤论等。
本⽂主要讨论两种理论,意义的指称论和意义的使⽤理论。
在意义的指称论中,将简单梳理弗雷格,罗素等⼈的指称论思想,继⽽阐述这⼀理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迫使意义的解释⾛向语境的介⼊,也就是意义的使⽤理论。
在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某种程度上说,从分析哲学的意义研究向现象学解释学的⼀种回归,对⽇常语⾔的研究要考虑到⼈的主体性地位及作⽤。
本⽂还将谈到,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虽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但其在分析意义时同时也蕴含了意义的主观性可能。
1、关于指称,指称对象,指称关系等⼏个概念的明确指称:把语⾔表达式或词和指称对象联系起来的⾏为叫指称。
指称在这⾥指⼀种⾏为。
指称对象:语⾔表达式或词等所指代的对象。
它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的,个别的。
也可以是类,或概念。
指称关系:语⾔表达式或词和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联系叫指称关系。
在罗素的后期思想中,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联系。
通常在阅读⽂献和书籍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学者专家在使⽤对指称和指称对象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够明确。
例如:陈嘉映:“所谓指称,主要是通名和专名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不定摹状词所指的对象以及语句所指的对象。
蕴含意义,指称意义
![蕴含意义,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6d75543c1ec5da50e2706c.png)
鲁迅先生的原句乍一看有些 罗嗦重复,其实文风一向简 练犀利的他是想通过重复达 到一种特殊的文体效果。
原文的“一株是枣树,还有 一株也是枣树”不仅具有 “有两株枣树”的指称意义, 而且还含有单调、寂寞的蕴 含意义,所以译文的相应重 复,也正是为了再现原文的 蕴含意义和文体特征。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数词的翻译 1.实指 一气呵成 at one sitting 一面之词 one-sided story 2.虚指 一目十行 read terribly fast 一刀两断 break off relationship with
不利于翻译:指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蕴含意义 可能不尽相同,或者截然相反。
汉语“竹”(bamboo) 象征着坚定、虚心、高达、 旷远的文化心理,而在英语中却引不起任何联想。
译者的中心任务:懂得指称意义之后,如何理解并 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蕴含意义。
汉语词语的蕴含意义主要体现 1.修辞色彩:多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以叠词为例 2.文体特征: 庄谐,雅俗之分 3.文化内涵(后面会讲到)
Wenti
文体特征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 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Behind the wall of my backyard you can see two trees. One is a date tree, the other is also a date tree.(杨宪益,戴乃迭)
修辞之叠词1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 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The leaves , jostling and overlapping , produced as it were , a wave of deep green.(王椒升译)
意义的定义
![意义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defe0de26fff705cc170ad9.png)
“意义”定义之我见什么是“意义”?“意义”的定义是什么?纵观历史上关于“意义”研究,其定义众说纷纭。
不同的定义尤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其缺陷。
总之,意义的研究一直在发展和进行中。
1、指称论(Reference Theory,Referential Theory)观点,认为名称指称对象,句子指称情景和事件,语符意义就是词语与其所指称对象及其间的关系。
说“某物”就意味着某物的存在。
但是,指称论只是孤立地、静止地、机械地分析词语的意义,而没有注意到参考人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意义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动态性,更没有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是片面的。
2、观念论(the Ideational Theory, Conceptual Theory)主张将意义视为心智的产品。
弗雷格和奥格登以及理查兹均提出了观念论(又叫语义三角),认为“语符(Symbol)”不是直接指向“指称或指称物”(Referent)的,而是通过其间的“涵义(Sense)”指向它的。
但是究竟何为“观念”?以哪个观念为准?观念的镜像性使其陷入了客观主义泥潭。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给“水”、“电”等提供一个令大家都能满意的精确定义,更不用说“时间”、“意义”等名词了。
观念论也遭到很多哲学家的批判。
3、实证主义(Positivism)观点只承认“实证的事实”,认为只有被时间证实了的事件才可成为科学定律,才具有“价值”的事实,主张把流行于自然科学界的实证方法引入到哲学研究中。
但其缺陷也为人诟病,主要体现在:(1)过分依赖外部世界(2)无法解释隐喻性表达、信念句。
(3)证实原则不能证实含全称量词的命题。
4、真值论(True Value),塔尔斯基认为“涵义”指语句表达的涵义,所指指外部世界中的真假情况。
但是,语言研究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因为Sense和Referent无法一一对应。
(1)人们可用不同词汇谈论同一对象,如可称自己的母亲Mum或Mother,它们的真值相同,但是词义却有较大差异。
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
![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93d2fa998fcc22bcd10dc4.png)
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摘要:与古典经验论哲学不同,罗素主要在语言一实在的二维框架内探讨词的意义问题。
于此罗素严格区分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意义及什么构成了意义。
在罗素看来,词的意义是其所指,而构成意义的东西则是某种作为因果律的关系。
罗素指出,词并不直接拥有意义,因为词意指意象,而意象才意指作为意义的外部实在。
在罗素哲学中,语言与经验的关系极其重要,词的意义的理解的必要标准是亲知,而且意义本身及对意义的理解都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
从哲学史上看,罗素的指称论解决了观念论的困难,为语言哲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但仍未摆脱心理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语词;意义;指称;意象在现代语言哲学的各种意义理论中,罗素的指称论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这一理论却极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以近代英国哲学史及早期分析哲学作为背景,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及深入地探讨,并审视它在语言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一罗素的意义指称论是其语言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学界在谈到罗素的哲学时,一般总会不加限制地说,其意义理论是一种指称论,似乎这种指称论是罗素关于语词意义的一般理论。
其实,这种理论只适用于罗素所说的对象词。
在罗素那里,对象词是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语词:(1)从逻辑的角度看可以孤立地具有意义,即不需要以别的语词的存在为前提:(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需以学会别的词为前提就可以被学会。
专名、通名以及部分动词如“吃”“跑”,某些介词如“在…之上”“在…里面”,物质名称如“牛奶”“面包”,性质名称如“红”“蓝”“软”等等,都属于对象词。
对象词构成了语言中绝大部分的语词,同时也构成了其他语词的意义的基础。
弄清了对象词的意义,也就弄清了语言中绝大部分语词的意义。
所以,罗素关于对象词的意义的理论即意义的指称论,在其语言哲学中至关重要。
在《心的分析》等早期著作中,罗素认为,词的本质就在于它拥有意义。
那么,什么东西构成了词的意义呢?罗素说:“语言的本质不在于用作这种或那种特殊的交流工具,而在于用作固定的联想,即为了某种眼下可感的事物——即一个被说出的词、一幅图画、一个手势,或者不是这些而是其他什么东西——能够唤起别的事物的‘观念’。
用意义和指称理论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实现的原因
![用意义和指称理论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实现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173f31559eef8c75fbfb31f.png)
格的结论是: 启明星和长庚星所致相同而意义不同。( 转载陈嘉映《 语 而意 = ; c 则是醐 勺 解释, 这 释有特定语言的语法所提供。弗雷 髟 指称 , 也要考建 意 义, 淇
格指出, 对于— 守 昭 称, n { 我fl
比如, 在启明星是长庚星这个句子中, 它们的指称刑缘b 相同的, 黾 但是 意义 却不同。意 义 既包含符号出现的方式和语境, 也包含辨识所指对
舍物、 广 翔硼 撼提 缎 ’脱离了 言使用的语 赫醐§ 。 语 场合, 以上
* 收稿 日期 :0 9 4 5 20 ~O —1 { 者筒介 : 1 1 7 一)男 , 乍 郭  ̄(9 8 , 山东枣庄市人 , 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系, 无锡 助教 , 硬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
希畦日期 , }寸 亚里士多德就说:口语是心灵的符号, “ 书面浯是口语 的符
截然不同了。哲学和形式语义学的研究给人一种印象, 似乎词语本身 会指称事物, 可以考虑l话 人 兑 和听话 人 等语境因素。从语用学的角度 看, 所谓 咐 ; 匕黾交际双方共 同参与和合作 际 —种言语行
来, 语言的 阊巨
征表现的是语奇 怍为一种符号所反映的内容以及 他所具有的种种功 能; 交际性 的特征表现的 是语言 在沟通 人 际交流方 面的作用, 它体现出
语言埕 达思 情感, ^ 啭 想, 使 能够结= 会的纽带。 翔生 那么 语奇怍 为表达
意义奇 自符号, 其本 亩 ( f 和所指物( 舶。 之间又有什么关 义 s e 簋 e )
的虽匿 对语言 碎, 哲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 远的影响。 意义和所指的
基本内容是这洋的: 启明星和长庚星指同—颗行星——金星, 但启明 星和长庚星的意义不同, 在大多数场合不能互相替换, 例如, 还没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2c2561a417866fb84a8e10.png)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弗雷格是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弗雷格语言哲学的核心是意义理论,他的意义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关于意义的理论;关于指称的理论。
弗雷格明确地对两者进行了区别,这是他对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
弗雷格希望他的理论主要服务于自然语言中的那些适于表达真或假的思想的语句。
这样的语句有两类:陈述句,以及某些以“是”或“不”为答案的疑问句。
这些语句不同于祈使句、感叹句以及不指望求得关于真相的信息的疑问句。
弗雷格的语言哲学不仅不是独立于他对数学基础的探索,而且完全可以说是这种探索的延伸。
弗雷格对日常语言的考察同样遵守他在探讨数学基础时使用的原则。
在《算学基础》中,弗雷格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
一:“始终把心里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二、绝不孤立地寻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是在一个命题的上下文中寻问词的意义;三、绝不忘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1、意义与指称理论1)意义理论概述弗雷格在研究日常语言的缺陷的同时创造了形式化的语言,使逻辑研究摆脱了束缚,并且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为语言转向提供了许多基本概念,使得后来的研究能够自然而然的转向语言哲学。
弗雷格职业生涯可以1890年为界,将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划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早期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形式语言的,并没有太多探讨语言的意义。
晚期的理论才更多地是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指称和意义的差别,是对早期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逻辑形式的日常语言存在含混性、多义性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进行正确思维时要求的准确性条件,并且弗雷格认为“没有严格确定的推理形式的范围,以至无法将语言形式方面完美无误的进展与省略了中间步骤区别开来。
”因此,弗雷格产生了构造一种人工语言的想法,他希望这种语言“必然有逻辑关系的简单表达式,这些表达式限制在必要的数量之内,必然能够被人们简便而可靠地掌握。
这些形式必须适合于与内容最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必须力求简明,以便能都充分利用书写平面的二维广延达到描述的清晰。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1d26e5483d049649a665891.png)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英国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将语言功能分为六类:
(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传达信息。如:他 是我哥哥。
(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表达感情。如:这里风 景多美啊!
(3)祈使功能 (vocative function), 使读(听)者作出文本 所期望的反应。如:请坐。
taking another.
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 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
I’ll put you on the payroll at the bank. You can drop in during the day and in the evening tutor my son while looking for a job. How’s that?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英军胜利地登上了小岛。 他对事情的进展情况也还满意。 他是我父亲。 这姑娘是漂亮。 此人是书就读。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古非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1 说来话长。 2 他的名字我一时说不上来。 3 你连续三天没交作业,这可说不过去。 4 他两岁就学会看表了。 5 我能看出你在想什么。 6 你要是觉得这东西还看得过去,就买下来吧。 7 那是万万不行的。 8 我万万没有想到。 9 那位司机听不懂我说的话。 10 他懂礼貌。 11 干部必须懂政策。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汉英词语的指称意义翻译大致可分为四种方法: ➢ 直译法 ➢ 意译法 ➢ 音译法 ➢ 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第二章汉译英词语翻译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英 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与 形式相符的方法。
符号 语义三角形
![符号 语义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141f6b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e.png)
符号语义三角形1. 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符号是表达意义的载体,而意义则是符号所传达的信息。
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相同的符号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在语言中,符号通常由词汇和语法结构组成。
词汇是表达具体概念的符号,而语法结构则规定了如何将这些词汇组合起来传达意思。
语法和词汇的结合使得语言具有了丰富的表达力,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2. 符号和指称之间的关系符号和指称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符号和指称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是基于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
例如,在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发音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似性,如英语中的“hoop”这个词的发音与篮球投篮时发出的声音相似。
3. 意义和指称之间的关系意义和指称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指称是指某个词或短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
意义则是指词或短语所表达的概念或信息。
指称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是基于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
例如,“猫”这个词汇的指称是猫这种动物,而它的意义则是猫这个概念。
4. 符号、意义和指称的共同作用符号、意义和指称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符号是表达意义的载体,意义是符号所传达的信息,而指称则是某个词或短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
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
5. 语义三角形的运用语义三角形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符号、意义和指称之间的关系。
在语义三角形中,指称位于顶部,它代表了真实世界中的事物或概念;意义位于底部,它代表了人们对于这些事物或概念的认知和理解;符号位于中间,它连接了指称和意义,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合性 地 思 考 才 有 可 能依 照 它 们 关 系 的 本 来 面 目认 识 它 们 的联 系与 区 别
,
。
指 关键 〔 词 〕 称 意义 赋 意 符号 中图 分类号 〕 一 〔 〔 文献标识 码 〕 〔 文章编号 〕
一
一
一
在语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 称 论 是 流 传甚 广 影 响 极 大 的 一 种 意 义 理 论 因 而 关于 指 称与 意 义 的 关 系 问 题 也就成 了语言哲 学 长期 争论不 息 的 焦 点 问题之
学术研究
・
哲
学
圈
意义 与 指称
口 苟志 效
中共 广 东 省 委 党校 哲 学 部 教 授 广 东
,
广州
。
摘
要 在 语 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称 论 是 一 种 流 传 甚 广 的意 义 理 论
, , , ,
意 义 与 指 称 的关 系 相
。
当复杂 它 不 仅 涉及 指 称 与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而 且 还 涉 及 意 义 与 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
强调指
称 与 意 义 一致 性 的人往 往将 指 称 理论 等 同 于 意 义 理 论 主 张 所 谓 的 意 义 指 称 论 强 调 指 称
与 意 义 有 区 别 的 人 则 反对 在名 称 与对 象 之 间 寻 求 一 一 对 应 的 关 系 主 张 意 义 的 非 指 称 论
, ,
。
尽 管 如 此 意 义 与 指称 关 系 的 复 杂 性 并 不 是 指 称 论 和 非 指 称 论 所 能 完 全 概 括 的 应 该 加 以
,
。
中 《尚 书 盘 庚 上 》 说 王 播 告 之修 旨 与 指 通假 引者 不匿 厥 旨 注 《 子 尽心上 》 孟 说 言近而指远 善 “ 言 也 《尔 雅 释 言 》 说 指 示也 上述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三个 指 又 都 有 涵 义 意 向 的 意 味 对应 有很明显的 并不 和 所 指 之 物 反 指称论意 向 指 称 论 和 非 指 称 论虽 是 中 外思 想 史 上 两种 针锋 相 对 的 观 点 但 实 际 上 又 都 有 其 自身 的 客 观 依 据 意 义 有 时 的 确 和 指 称 的 对 象 相 一 致 离 开 了 指 称 的 对象 意 义便没 了 着 落 但 有 时 候 意 义 却 又并 不实指客观对象 而是 根据语言符 号 的 逻辑规定指 向 自 己 设 定 的 对 象 也 就是 因 此 就二者 的相 自己 的 意 向 性 客 体 互 关系 而 言 既不 能绝对地讲一 致 也不 能 绝对 地讲 不 一 致 只 要 能 够辩证 地思 考 和把握 它 们 之 间 的 辩 证关 系 不 是形 而上 学地将 意义 与其 指称 的对象直接等 同 起来 就 不 会 将 意 义 视 为 物 质 实 体 从 而也 就能 够 解 决那 些 虚 构 的 和 不 真 实 的
“
,
。
”
、
“
公孙龙 天地与
, ,
其所 产 者 物 也 物 以 物 其 所 物 而 不 过 焉 实也 实 以 其所 实 而不 旷 焉 位 也 ” 出 其所 位 非 位 位其所位焉 正焉 中 《 物 论 》 的 物 所 指 也 《荀 子 正 指
,
,
。
。
,
。
,
。
、
“
,
”
、
・
中 名 》 的 名 足以指实 和 制名 以指实
。
“
。
,
,
,
,
,
,
。
,
,
,
。
,
,
,
。
、
对象 的符号 为什 么也有 意 义 的 问 题 同 时 只 要 不 是形 而 上 学 地将 意义 与 指称本 身 等 同 起 来 也就 完 全 可 以 理解 符 号 是 不
,
,
,
,
,
。
,
,
。
,
,
也 曾 出 现 过类 似 的 分歧 与 争 论 中 《名 实 篇 》 的 夫 名 实 谓 也
“
”
“
”
等论述 中 的 指
。
,
都有 指示 表示 指 称 指谓之意 庞朴先生后来 干脆 以 意义释 指 就是对 公孙 龙 和 荀 子 等 人 思 想 的 继 承与 发挥 这 些 看 法 和 意 义 指 称 论 是 非 常接 近 的 当 然 中 国 古 代 也 有 人反 对将 名 言符 号与 外 物 直 接 等 同 起 来 的做
,
这个事 物被命 名 和 被 描述 了
,
、
。
,
,
意义 与 指 称 的 关 系 十 分 复 杂 它 不 仅涉 及意 义 与 指 称 本 身 的 关 系 而 且 还 涉及 意义与 实 在 指 称 与 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由 于意义 指称 实在 三者之 间 客 观 上存在着许 多 内在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所 以 便 为 各 种 各 样 的 片 面 化 理解 提 供 了 前 提 和条 件 强 调 指称 和 意 义 一致 性 的 人往 往将指称等 同 于 意 义 将 指 称 论 等 同 于 意义 理 论 如 唯 理 智 主 义 时 期 的 柏 拉 图 亚里 士 多 德 培 根 罗 素 以 及 早 期 维 特根 斯 坦 等 人 都 持 这 种 观 点 柏 拉 图 认定 命 名 不 过 是 模 仿 的 艺 术 他 说 “ 我 们讨论 的一 切 名 称 都 是 用 于说 明 事 物 的本性 ①柏 拉 图 认 为 命 名 者 所 作 的事 情 就 是 把 一 切 事 物 都 还 原 为 文 字 和符号 再 给 它们 加 上 名 称 和 指 号 柏 拉 图 还认为 人 们 应 该 按 照 自然 的 本 性 来给事物 命名 而 不 能 随心 所 欲 一 个 字母 一 个名 词 或一 个语句 只 要 保 留 了 你在描述 的 事 物 的 主 要 特征 就 可 以 说
,
。
“
”
。
,
。
,
,
。
,
,
图
。
学 术研究
・
哲
学
也 是 指 称论 的 强 调 指 称 与 意 义 有 区 别 的思 想 家则 反对在 名 称与对象之 间 寻求 对应 关 系 主 张 指 称 与 意 义 应 分 别 加 以 考 察 如 弗 雷格 就 曾 率 先 区 分 了 指 称 和 意义 的不 同 指 出 人 们 用 不 同 的 名 称 可 以描述 同一 个对象 但 这些 名 称 却 可 以 拥 有 相 同 的 意义 这就是指 称和 意 义 的 “ 差异 弗 雷 格 断 言 指 号 它 的 意 义 和 它 的指称之 间 的 正 常联 系 是 这样 的 与 某个指号相 对 应 的 是 特定 的 意 义 与 特 定 的意义相 对应 的是 特定 的 指 称 而 与 一 个特定 的 指 称 相 对应 的 可 能 不 只 是 只 有一 个指 号 ②奎 因 也 曾 就 此 提 出 过 相 同 的见解 后 来 莫 里 斯 则 应 用 弗 雷 格 “ ” “ 的观点 进一步提 出 了 所指谓 和 所指 示 这一 对概念 对意义 与 指 称 的 区 别作 了更 为精确仔细 的划 分 弗 雷格 及 其 继 承者 的思 想 是 十 分 高 明 的 我 们 知 道 在西方哲学 发 展 史 中 指 称 论 既 是 西 方 语言 哲 学 中 影 响 很 大 的 一 种 意 义 理 论 同 时 又是西 方传 统 形 而上 学 的思 想 策 源 地 之一 从 柏 拉 图 亚 里 士 多 德 起 直 到 罗 素 和早期 的 维 特 根 斯 坦 许 多 哲 学 家 都坚持认为 一 个 名 称 的 意 义 就 是 它 所 指示 或所指 称 的 对 象 长 期 以 来 一 直 将 意义与指称混 为一谈 直到弗雷格发现 这一 错误 并 明 确 提 出 意 义 与 指 称 的 区 分后 这 一 问 题 才 引 起 了 人们 的 重 视 值得 注 意 的是 中 国 古代 思 想 史 上
。
,
“
”
,
、
、
、
。
,
是 都 是 名 词 是 不 是都 有 意义 的 问 题 具体 地 说 意 义 和 指 称 的 关 系 可 以 以 下 三个方 面来 把握 从 首先 从 意 义 与 指 称 对 象 的 性 质 来 看 意义和指 称 的对象 基本上 可 以 分为 两类 一类是 实指 性 客体 一类是 意 向性 客 体 当 指称 的 对 象 是 实 指 性 客体 时 意义 和 指 称 完 全 一 致 其 对 象 和 由 此 而 产生 的心 理 内 容 都 是 相 同 的 然 而 当 指称的对象是 意 向 性 客体时 指称 和意 义 将会 产 生 分 离 这 种 情 景 中 的语词符 号 往 往 有 意 义 而无 实 指 性 的 对 象 意 向 性 客 体 虽 然 不 是 客 观事 物本 身 但 同样 是 客 观存 在 的 作 为 人 类 在 自己 思 维过 程 中创建 的 表象 意 向 性 客 体一 经产 生 和符号化 便立刻成为指称 的对象 成为 推 动 人类 精 神 生 活 进 步 的 基 本 动力 这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