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语义学第十二讲 指称意义
指称语义简介
![指称语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ef70abc2f60ddccdb38a043.png)
1.2 函数定义的符号表示(续)
3. 多个参数与let ... in ...结构的嵌套(或组合)。
例:let triangle-area(a,b,c) = let s = 0.5*(a+b+c)in if s>0.0 then sqrt(s*(s-a)*(s-b)*(s-c)) else 0.0
in
...
15
本节主要内容
1 指称语义的基本概念:短语 → 指称
2 语义函数与指称语义的基本过程
① 语法(短语)
② 域(指称)
③ 语义函数(短语→指称)
④ 语义方程与辅助函数
回顾:odd=λn.true-value
b. 域D→D'上的一个偏(partial)函数是这样一个函数,它可以仅成功地作用于D中 的部分参数。经常用偏函数来规定语义。 例2 若除法函数的参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值是0,就不能成功地应用除法函数。
假设每个域都包括一个特殊的元素fail,它可以用来作为偏函数的结果。
<1> 原子域(Primitive domains)
原子域是这样的域,它的元素是原子的值,而不是可以由更简单的值组合而来
的值。原子域包括:
• Character
- 元素来自字符集合
• Integer
- 元素是零、正整数、负整数
• Natural
- 元素是非负整数
• Truth-Value - 元素是真值false和true
valu[110] = 2×valu[11] = 2×(2×valu[1]+1) = 2×(2×1+1) =6
valu[110] = 10×valu[11] = 10×(10×valu[1]+1) = 10×(10×1+1) N::==i|1N1i0(i=0, 1, 2... base-1)
指称语义的原理与应用
![指称语义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694071a45177232f60a25e.png)
valuation〖1101〗 = = = = =
2 × 2 × 2 × 2 × 13
valuatioin 〖110〗+ 1 (2 × valuation 〖11〗) + 1 (2 ×(2 × valuation 〖1〗+ 1)) + 1 (2 ×(2 ×1 + 1)) + 1
计算器命令的语义描述 计算器命令的抽象语法: Com ::= Expr= Expr ::= Num | Expr + Expr | Expr - Exp | Expr * Expr
(16.16) (16.17) (16.18) (16.19) (16.20)
· 环境域 Environ = ldentifier→(bound Bindable + unbound) empty-environ : Environ bind : ldentifier×Bindable → Environ overlay : Environ×Environ → Environ find : Environ×ldentifier→Bindable enpty-environ = λ I. unbound bind (I,bdble) = λ I'. if I'=I then bound bdble else unbound overlay (env',env) = λ I. if env' (I)/=unbound then env' (I) else env (I) find (env,I) = let bound_value (bound bdble) = bdble bound_value (unbound) = ⊥ in bound_value (env (I))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d3c47801f69e31433294d8.png)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刘世理(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虽然能指和所指构成概念应符合客观和逻辑,但是隐喻意义的形成是由于指称错位或范畴错位,或指称与所存在的语境形成矛盾。
语言在使用中产生意义,意义的产生基于人们对指称或客观世界的认识。
意义取决于指称视语境而定,从而决定了指称、意义和语境的语用关系。
关键词:指称;意义;语境;隐喻;语用Abstract :The concept in language ,which is said to consist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must be objective and logical.But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language is formed by reference or category mistakes ,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ference and its nguage has meaning when it is in use ,which is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to the world.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reference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text ,so there exists a pragmatic relation among reference ,meaning and context.K ey Words :reference ;meaning ;context ;metaphor ;pragmatic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5-0008-03 现代语言学普遍认为,语言的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signified )构成概念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
指称和指示
![指称和指示](https://img.taocdn.com/s3/m/1dd757cdaa00b52acfc7ca26.png)
右晓卫 右武卫
左晓卫
兰丰二 长利二 清宁二 洪三 清苑三 甘松三
渭川三
右浇卫铜虎符之二 右武卫铜虎符之二
其一, 合之为信。 “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一小分子, ”符” 也遵循着 历时性的规律, 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在李白《 虞城县令李 公去思颂碑》 既苦又清, 中“ 足以符吾志也。 杜甫《 ” 送窦九归成 都》 非尔更苦节, :“ 何人符大名。沈括《 ” 梦溪笔谈》 卷七:“ 与天 行相符。” 其中的“ 就已经发展衍化为“ 符” 符合” 之义了。 而“ 的意思。 合” 据许慎《 说文解字》 “ 说: 从人口。 人三合 也, 从人一”段玉裁也有一个解释, 。 他说“ 就是“ 合” 三口”即 , 有“ 拼合” 之义。后“ 引申为凡会合之称”即“ , 闭合”闭拢” “ 之 义, 开” 与“ 相对。“ 最早以此义出现的古籍当推《 合” 山海经 大荒西经》“ : 西北海之外, 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 名日不周 负子。《 ”诗经 大雅 大明》 中还有“ 天作之合”“ 以“ 。合” 符合” 之义最早出现在《 荀子 性恶》 “ 中: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 礼仪 之道, 然而出于辞让, 合于文理, 而归于治。”辽史 仪卫志》 《 亦载 : 契丹“ 自大贺氏八部用兵则合契而动 , 不过刻木为粪 合” 后来逐渐被引申为“ 。 (数量、 形状、 条件、 情节等)相合。 ” 这个义项与“ 相同。 符” 于是“ 符合” 由原来“ 两半兵符闭合” 或 “ 两半兵符吻合” 顺势引申为现代的“ 吻合”合拍”匹配” “ “ 。 一个词就蕴涵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试想整个中
[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M].土海古籍出 版社, 1981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仁 M].商务印书馆, 2005年. [3〕 司马迁.史记「 中 M]. 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4 」 林瑞翰.辽代兵制〔 J].大陆杂志, 第17卷第7期. [5 」 二十五史 辽史.卷31营卫志上.辽宁古籍出 版社, 1988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61b4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隐喻是一种象征式的语言,它通常使用一个实体或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不同的实体或事物。
它不仅可以表现概念,还可以用来描述感情和情绪,甚至还可以用来暗示人们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用学研究。
要从语境和语义角度解释隐喻意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1)出现隐喻的情境。
隐喻意义通常是语境中产生的,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时,应从情境中开始进行分析。
将情境和语言结合起来是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2)识别出现的字面隐喻。
字面的隐喻意义是说话者在表达概念时使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它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可以暗示说话者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鉴别出现的字面隐喻,并研究隐喻在句子当中的准确意义。
(3)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
隐喻意义不仅仅是表达概念,更重要的是表达情绪,表达一种态度。
因此,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也是解释隐喻意义的重要步骤。
在分析情绪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句子所表达的概念里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思想。
语言学课件语义学课件
![语言学课件语义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e177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0.png)
• 专门意义例子(2)
• 从目光的光谱特性看,波长0.38微米~0.43微米的 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是紫光;波长 0.43微米~0.47微米的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 们看到的是蓝光;依次类推,0.47微米~0.5微米 是青光,0.5微米~0.56微米是绿光,0.56微米~ 0.59微米是黄光,0.59微米~0.62微米是橙光, 0.62微米~0.76微米是红光。所有这些波长或颜色
•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 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 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 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又是比 较具体的。
二、语义的性质
• (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 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义必须具有一
定的稳固性。 • 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
• 此外,为什么只能够说“东西南北”、 东南西北、东西、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等却不能说“北南西东”、“北西 南东”等?
• 因为:东>西>南>北(“>”表示顺序优 先。)
思考
• 1、偏正结构中多个定语连用有一定的 条件限制,如:
• 大黄狗(*黄大狗) • 旧小木盆(*小旧木盆) • 新小白木床(*小新木白床) • 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中等学校) • 古代哲学思想(*哲学古代思想) • 新版袖珍英汉词典(*英汉袖珍新版词典) • 大号塑料防风雨衣(*防风塑料大号雨衣)
• (二)义素
•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 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 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
• 传统语言学分析词语的意义,一般到义项为止,现 代语言学进一步把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如 “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男性、成年、人]。 其中[男性]、[成年]、[人]就是三个义素(方括号 [ ]是义素的标记),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就构 成“男人”这个义项。
!_词语的翻译-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
![!_词语的翻译-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ce3e5502020740bf1e9b45.png)
He is a paper tiger.
2) 咱们俩的事,一条绳上拴着两只蚂蚱---谁也跑步了!
We’re 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 one cord, neither can get away!.
3) ……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忠都送了两个外号:一个叫 “香怜”,一个叫“玉爱”。
5) 正式协议 正式声明 代表团的正式成员
formal agreement official statement the full member of the delegation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如果你留下来,我也要留下来。 8)小马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还瘦。 9)她怎么好好的就自杀了? 这也怪了! 10)说来话长。 11)他的名字我一时说不上来。 12)你连续三天没有交作业,这可说不过去。 13)他两岁就会看表了。 14)我能看出你在想什么。 15)你要是觉得这东西还看得过去,就买下来吧。
4) 稍等一会儿,我就来. 他要是不来,我就代他在会上发言. 那个人就是他的哥哥.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他就着油灯读信.
稍等一会儿,我就来.
Just a minute. I’m coming.
他要是不来,我就代他在会上发言.
If he doesn’t come, I’ll speak at the meeting instead of him.
那个人就是他的哥哥.
That very man is his elder brother.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Even if you give it to me as a gift, I won’t accept it.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c2cd0ea6c30c2259019ee8.png)
二、虚构指称对象
逻辑学将概念区分为“真实概念”和 “虚假概念”,前者既有内涵也要外延, 后者只有内涵而无外延。虚假概念即表 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表示的 概念,如дракон 等。
• 表示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有无指称对象的问题, 哲学家、语言学家提出过不同的意见。 • 弗雷格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认为这样可以解 释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的词,如“飞马”,这类词只有意义 而无指称对象。他还认为,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专 名(小说中的人名),也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表达 式(当今的法国国王)。
• 胡塞尔也坚持将意义和指称对象明确区分。他说: 表达式有意谓功能,又有命名功能;不但有意义, 而且指称一定对象。意义是表达式与指称对象之 间的中介,表达式的指称由其意义决定。在他的 理论中,表达式已经不再与对象直接相关,而是 通过中介----意义才能实现两者的联系。
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的理论, 比词义的指称论显然前进了一步。指称论 把词语的意义视为它的指称对象有很大的 局限性。对语言中多数词来说,用意义等 于指称对象的理论难以把词义的本质及词 与现实事物的关系解释清楚。语言中的实 词一般是表示概念的。概念是对一类事物 特有属性的抽象概况,但词的概念意义与 事物本身有差别。自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理论诞生后,词语观念明确认为,词不与 对象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概念。
• 罗素早期的指称论认为,表示虚构事物的词有指 称对象,认为名词可指称具体事物、抽象事物, 也可指称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是名称指示的项, 这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东西。
• 赛尔认为,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任人物的 词语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 有指称对象。 • 罗素和奎因等提出,虚构对象的“存在”可用“有”表示, 以区别于现实事物的“存在”。 • 我们认为,词语的指称对象存在的范围吧不应以现实世界 语虚构世界来划界,而应以语音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来划界。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f0655f8a83d049649b665886.png)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 涵 意义的确定
3.1.1 指称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 ,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 高的意义,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 表达的最基本意义。 指称意义往往具有多重性,即一 个词语具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
As guests entered the gate, they would first smell a Sweet fragrance and then see the waxy green leaves and the rainbow-red or snow-white flowers.
由于中国人特别重视均衡美,这一 审美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汉语很 讲求音节的均衡对称,有大量的叠 词。 叠词的使用能使语音更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叠词中音节重叠使词语 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例 如:
词语的蕴涵意义是词语内含情感和
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语的修辞色 彩、文化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这 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汉语的国俗词语 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翻译 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 义传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议文中反映 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
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 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 子点灯白费蜡。 (曲波《林海雪原》
以上分析了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 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我们在翻译 时应从悉心分析词语的指称与蕴 涵意义着手,借助词语在原文中 的上下文来准确理解词义,结 合词语在译文中出现的环境来选 择其最佳表达方式,并最终得出 与原文“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的译文。
语义知识梳理课件
![语义知识梳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31eea6c77da26924c5b015.png)
• 4.一个词可以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 同,但它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 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能属于 不同的词。 • 5.词义是以义项为单位的,义项不同,词所反映的对象也 就不同,附加色彩也可能不同,甚至语义组合关系也会存 在差异。 • 义素和义素分析 • 1.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 语义成分、语义原子。 • 2.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 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所以,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 察到的,它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才能得出。 • 3、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 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 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
5.义素分析结果的整理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加进某些符号表示分析的结果;二是如果 某对义项具有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应只取其 中一个义素,并在前面加上正、负号来表示这 对义素,不必把两个对立义素都列出来。 • 6.义素分析结果的描写和记录也有两种方 式,一是矩阵图,一是横排结构式。 • 7.义素分析的要求:力求做到准确、简明, 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分析、揭示词义的特征。
• 词义的结构 • 【词义】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义包括词汇意 义和语法意义。本章只讨论词汇意义。 • 词义的构成 • 1.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 象的概括反映,除此之外,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 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 2.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 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社会实践中各种 各样的现象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人们 通过大脑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类,然后从同类事物中 抽象出足以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并用一定的语音 形式把这种认识成果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词。 这种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 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指称的名词解释
![指称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fa6d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1.png)
指称的名词解释引言在我们的日常交流、阅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名词。
这些名词代表着特定的事物、概念或实体,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世界。
然而,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陌生或模棱两可的名词,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和解释指称。
本文旨在探讨指称的概念及其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名词。
指称与指示指称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来代指事物、概念或实体的符号或词语。
通过指称,我们能够在交流中引用和描述特定的事物。
与指称密切相关的是指示,即指示特定的人、物或地点。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这本书很有趣”,“这”就是指示词,它指代我们手中拿着的书。
指示帮助我们在交流中准确地指向特定的对象或实体。
指称的种类指称可以分为具体指称和抽象指称两种类型。
具体指称代表着可以直接感知和触摸的实体,例如“树”,“椅子”,“苹果”等。
这些指称通常代表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具体存在。
在另一方面,抽象指称代表着无法直接感知的概念或特征,例如“爱”,“正义”,“快乐”等。
这些指称通常是对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抽象总结,引导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反思。
指称的功能指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指称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通过对特定事物进行指称,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传达给他人,并理解他人的表达。
其次,指称在知识和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指称帮助我们将概念和理论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此外,指称还可以用于描述和解释世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指称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指称在交流和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有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指称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指称可能会存在模糊性和多义性。
有些名词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和指称,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其次,指称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歧义。
某些指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指示对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谨慎地使用和解释指称。
概念论补充:1、指称和定义
![概念论补充:1、指称和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95912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6.png)
概念论补充:1、指称和定义在概念⽅式架构中,指称和定义既是概念的起端⼜是逻辑的起点。
⼀切概念都由指称和定义所建构,或者说⼀切概念都内涵了指称和定义的建构。
当⼀个语词符号获得了指称和定义的建构,它就嬗变为了概念。
我们来讨论指称。
指称以符号的⽅式赋予对象名称,从⽽在⼈类的⼼灵中建⽴起了事物的名称,即⼀种名称性的概念建构。
例如,对于⼀块⽯头,⼀滴⽔,如果没有“⽯头”、“⽔”的语词符号,以及⽤这样的语词符号名称被称之为“⽯头”和“⽔”的对象,⼈类的头脑是⽆从获得关于⽯头、关于⽔的事物名称和这种名称性的概念建构的。
也就是说,没有“⽯头”、“⽔”这样的语词符号的名称,⼈类的头脑将和动物的头脑⼀样,只有对象的感知,⽽没有对象的名称,是⽆从建⽴名称性的概念建构的。
指称是概念赖以建⽴的⾸要,指称的形成,以语词符号为中介,没有语词符号,指称则⽆以发⽣。
指称的意义在于,它赋予了对象名称,从⽽造就了事物的名称和名称性的概念建构。
此外,对同⼀对象,因域定关系的不同,会产⽣不同的语词符号名称,如对于⼀块⽯头,可以以其⾃然⽅式的域定关系,把它称之为“⽯头”;可以因其被使⽤于战争的域定关系,把它称之为“武器”;可以因其被使⽤于建筑的域定关系,把它称之为“建材”,等等。
由此,我们看到,“⽯头”、“武器”、“建材”等等的名称,并不是⼀块⽯头的⾃我绝对和⾃我属性,⽽是⼈类⼼灵以种种域定关系所赋予的指称。
⼈们往往由于习惯了把⼀块⽯头称之为“⽯头”,称之为“武器”,称之为“建材”,⽽以为这些指称完全是这块⽯头的⾃我本来,是这块⽯头的⾃我本来在我们头脑⾥的反映,⽽忘记了“⽯头”、“武器”、“建材”等等都是⼈类⼼灵的语词符号指称的赋予,把概念化的事物指称当作了事物的⾃我本来。
我们再来讨论定义。
定义是对所名称对象的内容确定和界限规定,它有实指定义和符组定义两种⽅式。
第⼀是实指定义。
如,当⼀个⽗亲在动物园中指着⼀头⼤象对孩⼦说“这是⼤象”,在此场合,他对“⼤象”这个语词符号的指称对象进⾏了实指定义,从⽽在孩⼦的头脑中植⼊了“⼤象”的实指定义。
蕴含意义,指称意义
![蕴含意义,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6d75543c1ec5da50e2706c.png)
韵律、意象、表达美
荷塘月色
修辞之叠词2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aabb, ccdd, eeffgg
词所承载的意义的研究与选择
1.指称意义: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strict and literal meaning)
2.蕴含意义:词汇的隐含意义(implied and suggested meaning)
正确理解和表达词汇的这两大类意义是决定翻译好坏 的关键。
1.指称意义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表达的最基本的 意义。 译者的首要任务:如何理解并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 指称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 为核心、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的社会文化;
英国传统文化则是以海上贸易为基础,以个性平 等为核心,以基督教伦理道德为标准的社会文化。
不利于翻译:指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蕴含意义 可能不尽相同,或者截然相反。
汉语“竹”(bamboo) 象征着坚定、虚心、高达、 旷远的文化心理,而在英语中却引不起任何联想。
原文的“一株是枣树,还有 一株也是枣树”不仅具有 “有两株枣树”的指称意义, 而且还含有单调、寂寞的蕴 含意义,所以译文的相应重 复,也正是为了再现原文的 蕴含意义和文体特征。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数词的翻译 1.实指 一气呵成 at one sitting 一面之词 one-sided story 2.虚指 一目十行 read terribly fast 一刀两断 break off relationship with
指称、指别、指谓
![指称、指别、指谓](https://img.taocdn.com/s3/m/6e3a851aff00bed5b9f31de4.png)
标题:【讨论】指称、指别、指谓作者:杨翠日期:2004-10-28 20:38在语义学中我们常遇到“指称”(reference)是这个概念,在语用学中遇到的则是“指别”(deixis)这个概念,姜望琪教授在《当代语言学》中简单地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是否就是这样简单呢?“指称”本身就不是一个意义单一的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就指出这个术语有语义学和语法分析的区别,那姜望琪教授的“指称”是哪一种意义上的呢。
“指谓词组”(denoting phrase)见于《语言哲学名著选辑》(涂纪亮)中罗素的一篇文章《论指谓》,“指谓”这个概念与指称、指别的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关于这几个概念请张版主谈谈,也请有兴趣的朋友发表高见。
作者:金奉民日期:2004-10-29 12:15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是否正确。
1、指谓>指称>指示2、指谓:有其内涵义,不论现实世界有无所指。
如:“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法国国王”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即无指;“美国总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即有指。
但“法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同样都有指谓。
3、指称: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
4、指示:有内涵义,也在现实世界有所指,但只能在具体语境中确定所指。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29 15:16我看了《当代语用学》,上面谈到的指别都是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代词本身没有指称,只有从语境中获得指称。
如果本身有指称,但在语境中获得了与原指称不同的指称,比如“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这种现象就表明指别本身还是一种使意义发生变化的行为。
指别与指称不仅仅是不同的现象、不同的意义类型,而且存在指别对指称的作用。
[ 本帖由张万禾于 2004-10-29 15:58 最后编辑 ]作者:张万禾日期:2004-10-30 09:38先秦汉语中代词、指示代词兼类虚词的情况真不少,代词失去指称,变为介词、语气词等:1)“夫”、“伊”等代词如果出现在句首(这个位置一般属于主语)而没有所指代的对象那就是作语气词;“焉”出现在句尾作语气词。
语言学知识-语义学
![语言学知识-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e66625770bf78a642954a5.png)
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 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语义教学提纲课件
![语义教学提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ce88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8.png)
• “鼓动”,“激发情绪,使之行动”,无所谓褒贬,是中性 词。
• 感情色彩意义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来源于民族心理状 态和传统的习俗风尚。
• 语体色彩
• 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内容,词在理性意义上往往显 示出不同的语义体式的格调。
二、言语意义
• 言语意义是语言在使用中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受特定的交际环 境影响而临时产生的意义。它是附丽在语言材料上,离开了具体 的交际环境,这种意义便不存在的。
同样是“The boy hits the ball.”如果是在具体的交际场合,或者 在一篇小说、散文中,我们就知道 boy 是谁,ball是什么东西制 造的等等。
二、义素分析的方法
•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的语义特征分成最小的对立成分。如果是 对多义词的意义作义素分析,要按“义项”逐个进行。
• 一种事物的特征很多,所以一个义项里包含的义素也很多, 我们既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们全部找出来,应当抓住能反映 事物本质特征的语义特征。
• 义素分析的方法是对比法。对于单个词,难以进行义素分析, 所以,首先要把一群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词(包括要分析的词) 放在一群,形成一个对比词群,不能把分类上毫无共同之处 的词放在一起。
一般来说,语义共有成分多,意义较接近,往往共属于一 个语义场。语义成分完全相同,则是同义词;除了共有成分 外,增加新的语义成分,则是上下义词关系;而除了共有的 语义成分外,有一对语义是对立的,则是反义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构成单位,在语言系统里不能直接观察 到,只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词义。这种分析虽然要比 传统的语义分析要细致、深入,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词义,尤 其在分析近义词的相互区别上。如:
l语义学第十二讲 指称意义
![l语义学第十二讲 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ac0231dfad6195f312ba63d.png)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rubber band was broken.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preface was slipshod.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waiter must have taken it up in the morning.
物理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物理语境指的是交际的具体场合和现场 的物理环境, 可以表现为动作、表情、 物体、声音、气味等等。在前指选择中, 它可以和可及性之间产生互动作用。请 看下例: If John talks to some partygoers, the CH ILDREN will laugh at him. (引自 Krahmer and Van Deemter, 1998:364)
A man was quietl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he was joined by another man. The man said:. . . (引自 Jaszczolt, 2002: 840)
2. 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a. There’s a cat in the yard. It’s eating a mouse. b. There’s a cat in the yard. # The cat is eating a mouse. (引自 Epstein, 2002: 340)
[Mary] went to the cinema on Thursday. She didn’t like the film. Anaphora; anaphor; antecedent; anaphoric form; referring expression; endophora; exophora; cataphora; Cohesion; coherence; co-referential; On his arrival in the capital,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lared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指称意义和话语间关系
![指称意义和话语间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990cbda240c844769eaeefa.png)
一、前言词语意义一般分为两种:指称意义(reference)和蕴涵意义(connotation )。
指称意义讲的是词的字表意义,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而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用的最基本意义。
虽然各个国家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有差异,但他们使用的不同语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具有共性的。
例如,英语spring(n):Season of the year in which vegeta-tion begins ,汉语“春天”:一年四季第一季,生机盎然。
Spring 和春天都是指一年中同一个时间段,也都含有大地复苏、万物更新的景象,Spring 和春天的指称意义完全一样。
这个实例说明了各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
本文讲的语义问题,主要讨论的是词汇(lexical )语义问题,就是词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搭配(collocation )、不同的话语(utterance )中具有歧义(anbuguity),或是具有模糊(vague)意义。
这种意义模糊或具有歧义与词语的蕴含意义截然不同。
本文就词的指称意义与句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展开了讨论。
二、指称论的解释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人们利用语言时,常常用词语来指称事物[1]。
我们说话中用的词语和句子具有意义,因为这些词语和句子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存在有指称关系。
任何语言中都有一些语项(linguistic expression )具有潜在的指称功能,这就叫做指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 ),用来所指事物(referent )。
例1:He felt a reproach in her gaze .[2].这句中“reproach ”不是用一个“责备”可以解释得了的。
塞尔把这种语言行为定性为表情行为(expres-sives )。
表情行为就是“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表达某种心理状态,真诚条件是反映出对听话人的态度,合适方面/先决条件是假定词语间与世界相符,命题条件是对某种事态的描写”(Ditto :F28)。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c2cd0ea6c30c2259019ee8.png)
• 罗素早期的指称论认为,表示虚构事物的词有指 称对象,认为名词可指称具体事物、抽象事物, 也可指称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是名称指示的项, 这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东西。
• 赛尔认为,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任人物的 词语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 有指称对象。 • 罗素和奎因等提出,虚构对象的“存在”可用“有”表示, 以区别于现实事物的“存在”。 • 我们认为,词语的指称对象存在的范围吧不应以现实世界 语虚构世界来划界,而应以语音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来划界。
一、词义与词的指称关系
• 早期的意义理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的指称对象 等同,认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它的指称对象。这 就是词义理论中的“指称论”。罗素后期的指称 论认为,词的意义即词与其所指称对象间的关系。 因此,词语对象的相关性就成为词的意义所在, 即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词语与对象的关系,即指称 关系。
• 胡塞尔也坚持将意义和指称对象明确区分。他说: 表达式有意谓功能,又有命名功能;不但有意义, 而且指称一定对象。意义是表达式与指称对象之 间的中介,表达式的指称由其意义决定。在他的 理论中,表达式已经不再与对象直接相关,而是 通过中介----意义才能实现两者的联系。
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的理论, 比词义的指称论显然前进了一步。指称论 把词语的意义视为它的指称对象有很大的 局限性。对语言中多数词来说,用意义等 于指称对象的理论难以把词义的本质及词 与现实事物的关系解释清楚。语言中的实 词一般是表示概念的。概念是对一类事物 特有属性的抽象概况,但词的概念意义与 事物本身有差别。自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理论诞生后,词语观念明确认为,词不与 对象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概念。
泛指词语与其所表示的对象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关系而不仅指实际交际语境中通过讲话者实现的词语与具体对象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enny went window shopping yesterday and spotted a nice cup. She wanted to buy it, but she had no money with her. Nevertheless, she knew she would be shopping the following day, so she would be able to buy the cup then. The following day, she went to the shop and bought the coveted cup. However, once back home and in her kitchen, she put the cup on a plate and broke it. . .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rubber band was broken.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preface was slipshod.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waiter must have taken it up in the morning.
常规关系与关联原则的互动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addressee was illegible.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signature was clearly an imitation and the greeting was in the wrong place. A letter was awaiting Sherlock Holmes. The postman must have deposited it in the morning and the secretary the housekeeper must have taken it up in the afternoon.
在某些情况下, 当言者拟选用的前指 成分与先行成分之间缺乏常规关系 时, 仍可使用此前指成分, 因为言者 相信听者会依据关联原则 (principle of relevance) (Sperber and W ilson,1986)对前指词与先行词之间的 关系进行重构, 从而建立一种临时性 的常规关系表征或语篇心理模型。 如:
A man was quietl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he was joined by another man. The man said:. . . (引自 Jaszczolt, 2002: 840)
2. 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a. There’s a cat in the yard. It’s eating a mouse. b. There’s a cat in the yard. # The cat is eating a mouse. (引自 Epstein, 2002: 340)
One noun phrase depends for its interpretation on the other noun phrase. Another definition is the following from Carter (1987). According to this definition, anaphora is “(...) the special case of cohesion where the meaning (sense and/or reference) of one item in a cohesive relationship (the anaphor) is, in isolation, somehow vague or incomplete, and can only properly be interpreted by considering the meanings of the other item(s) in the relationship (the antecedents).”
一致原则, 即如果某一所指相对于该语篇 域而成为主题时, 在重述时应尽量保持其 主题地位不变 。 Penrod was doing something very unusual and rare, something almost never accomplished except by colored people or by a boy in school on a spring day; he was doing really nothing at all. He was merely a state of being.
The art of living does not consist in preserving and clinging to a particular mood, of “happiness”, but in allowing happiness to change its form without being disappointed by the change; for happiness, like a child must be allowed to grow up. (引自刘宓庆, 1998: 462)
物理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物理语境指的是交际的具体场合和现场 的物理环境, 可以表现为动作、表情、 物体、声音、气味等等。在前指选择中, 它可以和可及性之间产生互动作用。请 看下例: If John talks to some partygoers, the CH ILDREN will laugh at him. (引自 Krahmer and Van Deemter, 1998:364)
[Mary] went to the cinema on Thursday. She didn’t like the film. Anaphora; anaphor; antecedent; anaphoric form; referring expression; endophora; exophora; cataphora; Cohesion; coherence; co-referential; On his arrival in the capital,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lared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加重音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物理语 境调节手段, 加重音的前指形式 可促使听者认为是在指称一个新 的语篇实体(Dahan et al. ,2002: 293), 从而降低了原所指的可及 性, 显凸了语篇中的新所指。
语言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The mother picked up the baby. She had been ironing all afternoon. 此句中的“the mother”显然占据了话题地位, 因此可选择“she”这样的代词来指称先行词 “the mother”。 然而, 篇章话题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确立, 如: Jenny put the cup on the plate and broke it.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formal representati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Summarization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回指类型
代词回指(Pronominal anaphora) 句子回指(Sentential anaphora) Last week, we went out to the lake near my cottage. It was a lot of fun. 约束回指(bound anaphora) 约束回指(有时也称约束变项回指, bound variable anaphora) 是当先行名词短语被量化 时出现的回指现象。如下列所示: (1.3) No one would put the blame on himself.
There’s a cat and a dog in the yard. The cat is eating a mouse. Decontextualized(语境弱化 )
百科语境与可及性的互动 John was arrested by Mike yesterday; he had just stolen a wallet.
Paul put his saxophone down. The reed was cracked.
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
We arrived in a village. It was large. We arrived in a village. The church was large.
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s)和非传递 性(non-transitivity)是间接前指照应关系的 两个重要限制因素 。 * We arrived in a village. The candelabras of the altar were remarkable only for being absent. * We came into a village. The stonework, of Roman origin, supported an entire structure.
a. 有人等得不耐烦, b. Ø就骂起来了。 c. 鲁班看了Ø, d. Ø 就问:……。
Selection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