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合集下载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刘世理(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虽然能指和所指构成概念应符合客观和逻辑,但是隐喻意义的形成是由于指称错位或范畴错位,或指称与所存在的语境形成矛盾。

语言在使用中产生意义,意义的产生基于人们对指称或客观世界的认识。

意义取决于指称视语境而定,从而决定了指称、意义和语境的语用关系。

关键词:指称;意义;语境;隐喻;语用Abstract :The concept in language ,which is said to consist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must be objective and logical.But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language is formed by reference or category mistakes ,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ference and its nguage has meaning when it is in use ,which is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to the world.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reference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text ,so there exists a pragmatic relation among reference ,meaning and context.K ey Words :reference ;meaning ;context ;metaphor ;pragmatic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5-0008-03 现代语言学普遍认为,语言的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signified )构成概念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精品文档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精品文档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对隐喻指称意义的研究,虽然实现了由静态语义指称向动态认识论的转变,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必须得到语用语境的关照。

从语境的角度来进一步审视隐喻的指称,要追溯到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即语词的意义必须在句子的联系中加以研究,而不能独立研究。

语境实际上就是事件发生的边界条件或背景预设。

脱离了语境,语词的意义便会失去得以实现的平台。

在这个意义上讲,隐喻指称是可以语境化的,是受到语境规约的。

隐喻指称过程凸显了认知主体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一切都是不能用真或假来判定的命题。

其整个的发生、发展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价值也只有相对于相关的语境才能得以实现。

一语境对指称意义变量的筛选语境总是在筛选合适意义的变量。

词语字面意义的静态表述对语境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而隐喻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要强得多。

听者要通过语境来选择意义,语境意义的选择性决定了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意义建构的再范畴化过程,它突破了传统语义学的禁锢。

语义类别的再范畴化使着重静态描述的传统语义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和展现隐喻的内在机制。

在隐喻表达中,听者必须通过语词的再概念化建构意义等级,并运用语境特征决定谈论所指的哪些方面或纬度应被考虑为相关的,即语境提示使听者决定隐喻陈述的哪一些意义特征应当接受,哪一些特征应当放弃。

比如,“君子之德,风也”,认知主体通过丰富或改变有关“君子”的概念系统,向人们传达了自己对“君子之德”的独特感悟。

这样,在语境的选择性和规约性的制约下,产生出只有一种意义理解的话语,从而体现了语义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

二语境构建意向关联和指称点的平台隐喻的指称意义具有内在的意向关联,是认知主体的一种意向构造。

这种意向关联和构造是在特定语境中对现实的一种操作。

词句的意义既包含词句所承载的观念又包含说话者本人可能有意而发的观念。

实际上,隐喻传递某些语义内容的表达式是什么,通常情况下依赖于认知主体所假定的事实。

博义德曾指出,事实上理论构成隐喻的效用,似乎主要在它们提供了一种为世界可能存在的特征引入词项的方式,即使许多这样的属性尚未被发现。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文化语境对隐喻翻译的影响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文化语境对隐喻翻译的影响

【隐喻指称意义与语境化构建】文化语境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对隐喻指称意义的研究,虽然实现了由静态语义指称向动态认识论的转变,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必须得到语用语境的关照。

从语境的角度来进一步审视隐喻的指称,要追溯到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即语词的意义必须在句子的联系中加以研究,而不能独立研究。

语境实际上就是事件发生的边界条件或背景预设。

脱离了语境,语词的意义便会失去得以实现的平台。

在这个意义上讲,隐喻指称是可以语境化的,是受到语境规约的。

隐喻指称过程凸显了认知主体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一切都是不能用真或假来判定的命题。

其整个的发生、发展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价值也只有相对于相关的语境才能得以实现。

一语境对指称意义变量的筛选语境总是在筛选合适意义的变量。

词语字面意义的静态表述对语境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而隐喻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要强得多。

听者要通过语境来选择意义,语境意义的选择性决定了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意义建构的再范畴化过程,它突破了传统语义学的禁锢。

语义类别的再范畴化使着重静态描述的传统语义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和展现隐喻的内在机制。

在隐喻表达中,听者必须通过语词的再概念化建构意义等级,并运用语境特征决定谈论所指的哪些方面或纬度应被考虑为相关的,即语境提示使听者决定隐喻陈述的哪一些意义特征应当接受,哪一些特征应当放弃。

比如,“君子之德,风也”,认知主体通过丰富或改变有关“君子”的概念系统,向人们传达了自己对“君子之德”的独特感悟。

这样,在语境的选择性和规约性的制约下,产生出只有一种意义理解的话语,从而体现了语义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

二语境构建意向关联和指称点的平台隐喻的指称意义具有内在的意向关联,是认知主体的一种意向构造。

这种意向关联和构造是在特定语境中对现实的一种操作。

词句的意义既包含词句所承载的观念又包含说话者本人可能有意而发的观念。

实际上,隐喻传递某些语义内容的表达式是什么,通常情况下依赖于认知主体所假定的事实。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隐喻作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均有着深入的探讨。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隐喻在话语中的使用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语用信息,需要通过关联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关联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和语境间的关联关系,借助这种理论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

本文旨在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与言语行为、语言交际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关联理论在研究隐喻中的启示。

通过对隐喻的语用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含义和目的,也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交际背后的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理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话语中隐喻进行语用分析,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揭示隐喻在话语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及隐喻和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语言交际中隐喻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基础。

通过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探讨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揭示隐喻对话语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为语言学、语用学和交际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深入探讨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旨在为语言交际实践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语用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1.3 研究意义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研究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及社会学内涵。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有助于揭示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隐喻来传递信息、塑造认知和影响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语言交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认知互动。

探讨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研究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复杂性,提高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分析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分析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分析作者:温彩云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9期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中外学者从语用学的不同角度对不同文本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研究相对较少。

总统演说在西方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总统的地位是高于民众的,需要采用一些语用策略来调动民众情绪,方能达到演讲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总统演说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来探讨人称指示语在公众演讲中的作用,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灵活使用人称指示语提供一个参照。

1 引言英语演讲不同于日常的口语交流,它是经过预先的反复考虑之后加工而成的正式语体,具有书面语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演讲能力极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尤其在美国,小到班级委员的选拔,大到国家领导人的竞选,都是通过演讲争取选票,个人的演讲能力便直接决定竞选的成败。

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被视为英语演讲的典范,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风格。

每一位新总统的演讲特色不仅与他们所表达的政治观点有关,还和演讲方式,尤其与人称指示语的应用有着极大的关系。

2 指示语及人称指示语指示语这一个术语来源于希腊语,意思为“标示”,“指出”。

所有的语言都包含着指示语,语言自身带有某种语境特征,而指示语与语言的结构和语言所使用的情境直接相关。

正是由于指示语的理解是基于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基础之上,使得指示语成为语用学最早的研究对象之一,并成为语用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指示语的指代性质及与语境结合的不同情况,列文森将指示语可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篇章指示语。

因此要很好的理解指示语,就需要从语境入手。

人称指示是指在一个言语实践中用特定的词语来表示参加者承担的角色,是对编码语言与活动中的参与者或相关角色的符号指称。

人称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和身份语。

人称指示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身份语是指用以表示人物身份的代名词。

身份、地位、权力等客观因素和态度、情感、动机等主观因素影响着演讲者对人称指示语选择和使用。

隐喻的语言哲学研究:语义—语用界

隐喻的语言哲学研究:语义—语用界
作者简介:袁国荣(1992-),
男,
江西上饶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
讲师,
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项目(21GWCXXM-071)。
6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隐喻的语义——语用观
并对以言行事行为重新进行了分类。此外,塞尔认为间接性
择适配的意义,就可以判断这句话(隐喻话语)的真假,这样
的语用问题,既有字面意义也有隐含意义。塞尔(1978)[13]曾
便又回到对句子进行“命题”的真假判断。所以隐喻的命题
指 出 字 面 意 义(literal meaning)与 背 景 假 设(background
assumption)之间的相对关系,认为句子的字面意义适用性也
喻现象“Metabolically,the brain is a pig.”,这里 brain 和 pig 隶属
的,因为人和机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字面上两者的含义
完全不对等,但说话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有含义或目
人们认识系统里面的两个不同范畴,将两者等同连接起来从
的的,即传递的是非命题性含义。这个过程就需要听话人结
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从语用视角
意义的偏离是隐喻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听话人接受并解码
探讨隐喻的代表人物是约翰·塞尔(John Searle),作为言语行
为理论的发展者,在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
说话者话语意义的前提,只有将隐喻话语判断为假,才能识
别其中的隐喻[3](P120)。因此在戴维森看来,隐喻表达成立的

自我指称的语用分析

自我指称的语用分析

117语言应用研究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称为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自我指称,就是指如何通过语言形式来指称表达主体,即说话人如何指称自己。

交际会话中,表达主体通常会使用“我”“我们”“咱们”等第一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不同的语境和交际目的,话语结构形式的制约,表达主体往往也会选择其他词汇和短语,使用其他表达形式来指称自己。

不同的自我指称可以反映各种特定的交际意图的诉求,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和表达效果。

本文将对自我指称的各种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进行语用功能分析。

一、指称指称是语言与客观实在相联系的主要方式。

语言中任何词语的意义都具有抽象性,借助于指称,词语意义就能和语境中特定对象发生关联从而转化成语言交际中的具体意义。

一旦指称发生,指称的对象就从一个世界中的客观存在进入语言,成为一次谈论中的对象,词语的意义也就从抽象概括的意义转化成为具体的语境意义。

言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独立的个体或单独的一方是无法完成言语交际的。

因此,在基本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交际主体应该至少有两方存在,一方是话语的发出者,即表达主体;另一方是话语的接受者,即接受主体。

表达主体是言语交际活动的发出者,是交际行为构成的决定性因素。

表达主体需要在言语交际中进行说话人自我身份的定位和构建,说话人为了突显某一特定的身份特征,会根据实际交际需要而进行顺应性选择。

表达主体的自我指称就是说话人根据交际需要而建构该交际角色的一种语用行为。

二、自我指称的形式和语用分析表达主体可以通过词汇、语法等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自我指称,包括专门用来表达交际主体的词语即人称代词;可以表达交际主体但不是专门用来表达交际主体的词语即指人名词;指人名词短语;此外还有零指称形式等。

这些语言形式体自我指称的语用分析水桂秀(湖南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摘 要:表达主体,即会话中话语的发出者,在交际中会选择使用多种语言形式来指称自己,这称为自我指称。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称。
义是迥然 不同 的, T h o ma s 认为 , 它包 括非语境意义 、 词汇 意义 、 语义意义或语言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 抽象意义 与语境意义是一组相对意义 。然而 , 也有学者 表示 , 语义 学研究抽象意义而语 用学研 究语境 意义 , 但两者 并非完 全独立于所属 学科——在言 语交 际中 , 听话 人能 否从抽 象意义 的层 面过渡到语境意义的层面 , 取决 于词 义 、 指称 意 义 和结 构 意 义 是 否 明 晰 。 也 就 是 说 , 听 话 人 要 推 导 出 说话 人意欲表 达的含意 ( 语境 意义之一 ) , 必 须先琢磨清 楚其 话语 语言形式表达 的抽 象意义 。因此 , 抽 象意义 和 语境 意义是语用推理过程 中两个层面的意义 。倘若语用 意义包含语境 中使用语言所传达 的全部内容 , 则“ 语境 意 义” 似乎可 以理解 为语用 意义 , 而“ 抽 象意义 ” 并 不是语
本研究认为语用意义并不是一种具体意义语境意义非自然意义施为用意和特殊含意实指语用意义语境研究包括研究其生成条件或构成要素两条路径而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利用关联这个常量来分析语境因此能够恰当地代表语用学学科的语境
第l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关键词 : 语用学 ; 语用意义 ; 语 境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文献标识码 : A
回顾语用学这一 学科 的发展历 程 , 可 以看 出它具 有 先慢后快 的趋势 和明显 的阶段性 。1 9世纪 3 0年代末期 , P i e r c e 、 M o r r i s 及 C a r n a p等将语用学并入符号学 的哲 学研 究领 域。 _ 】 2 0世 纪 5 0年代 到 6 0年代末 , A u s t i n 、 S e a r l e及 G i f c e等语言哲学家对 言语行 为和会 话含 意理论 的研 究 尽管造诣颇深 , 但仍停 留于哲学研究领域 。2 0世纪 7 0年 代, 《 语用学杂志》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g ma t i c s ) 的 出版发 行 , 意味着语 用学 已成为一 门新 兴学科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语用学更是 快速 发展 , 1 9 8 6年 成 立 的 国 际 语 用 学 会 ( I P r A) , 使得语用学 的研究迈上 了新台阶 。如今 , 语 用学 的学科独立性 和 良好发展 前景 日益显现 , 再 也没人 怀疑 它的学科地位 。 研究语用 学 , 很难绕开语用意义和语境 。《 新 编语用 学概要》 把语用意义 和语 境定 为语 用学研究 的两个 基本 概念 , 但不可否认 的是 , 语 用学研 究 的意义很 宽泛 , 包括 语用学的意义 、 语用意义和其它意义等 ; 对语境 的研究也 在语 用学 、 语 言学 和社会 学等 不 同学科视 角下 进行 着。 国内语用学对语用意义与语境 的研究 , 可谓众说纷 纭 , 却 又语焉不详 。有人认为 , 语境是一个矛盾 的结合 体 , 既 明 确又模糊 。语用意义亦 是如此 。 1 9 2 3年 , Ma l i n o w s k i 提出了“ 语 境” 的概念 。1 9 8 3年 , L e e c h 将“ 语 用 意义 ” 和“ 语境” 列 为 语 用 学 研 究 的两 个 核 心概念 。 如 果 说 语 用 学 是 一 门研 究 在 特 定 语 境 下 言 语 ( 说话人 意义 ) 如何 生成 和理解 的学 科 , 那么 , 语用 意义 和语境作 为语 用学 的 核心 概念便 迎 刃而 解。但遗 憾 的 是, 当前虽然许多语 用学 著作字 里行 间提及 了语 用意 义 或语境 , 但是并未独辟章节来专 门讨论语用意 义或语境 。 笔者认为 , 这显然与语用 意义 和语 境 的核心地位 极不相

词语指称意义及蕴涵意义的确定

词语指称意义及蕴涵意义的确定

词语指称意义及蕴涵意义的确定【摘要】由于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两者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翻译中完整再现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并非易事。

通过对词语的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揭示了翻译中词语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的再现问题。

按汉英对应词的指称意义、蕴涵意义的对应关系进行例举 ,从而论证汉英对应词文化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在词汇研究、翻译和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汉语、英语、指称意义、蕴涵意义【Abstract】Due to differences in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phonetics , vocabulary , syntax , ways of thinking , and culture . It is a hard nut to crack to reproduce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word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and reveal the reproduction problem of the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in the translation . In connection with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 the role that corresponding word chinese-english cultural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plays in vocabulary research ,translation and forie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Chinese , English , Referential meaning , Connotative meaning【引言】在不同的语言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情景中,每一词汇除其基本指称意义(conceptional meaning)外,都会得到独特的语义,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陶冶性情的蕴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释义语“指”的功用分析

释义语“指”的功用分析

释义语“指”的功用分析1. 引言1.1 引言"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使用到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它的含义和功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指”的具体含义和功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指”的基本含义是指示、指引或指明的意思。

它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作为名词时,它可以表示手指或指针等物体;作为动词时,它可以表示指向或指示某个方向或对象。

“指”还可以用来引申比喻,表示引导或提示的作用。

在我们将具体探讨“指”的指代功能、参照功能、分类功能和比喻功能,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词语在语言中的多样用法和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功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指”这个词语,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观点,并强调“指”这个词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对“指”的功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引言到此结束】"2. 正文2.1 定义和解释“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它有着多重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指”这个词来表示指向、指示、引导等的意思。

那么,关于“指”的定义和解释,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用手指指向某个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指示某个对象或者方向。

在语言学中,“指”还可以表示语言的指代功能。

指代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某个具体对象或者概念。

比如在句子中,“他”、“她”、“它”等代词就是在指代某个人或者物体。

指代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表达,避免重复使用特定的名称或者概念。

“指”还具有参照功能。

在表达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指”来引用先前提到的对象或者概念。

比如在对话中,当我们提到“上面那个”、“刚才说的”等词语时,就是在使用“指”来参照前面已经提到的内容。

除了以上功能,”指“还有分类功能。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 涵 意义的确定
3.1.1 指称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 ,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 高的意义,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 表达的最基本意义。 指称意义往往具有多重性,即一 个词语具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
他是我父亲。 这姑娘是漂亮。 此人是书就读。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古非今
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 三日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 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 余”的意思。 The custom in Nanj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and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

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以上例子中汉语独有的、生动形 象的词语都采用了直译法,使原 文的指称和蕴涵意义在议文中都 得到了体现。在译文中保留原文 独具文化特色的语音形式不仅不 会影响信息的交流,还能促进文 化和思想的交流,给译文读者以 相似的享受。再如:
数词也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 词汇现象。数词首先具有指称意 义,与物体的数量相对应,在翻 译时可直接用直译法对应议出。 除此之外,数词往往还具有丰富 的蕴涵意义,在译文中也应予以 传达。例如:
。。。。。三十六家花酒店 ,七十二座管弦楼。
…..the countless taverns and music halls.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二、语境和语句意义
(二)言外语境的作用 1.用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意义。 例如:今天他又迟到了。(上班、上学、约会?) 2.用来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 例如: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3.用来解释不但超出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而且需要揣 摩才能理解的背后意义。 例如:现在是21世纪了。(陈述事实、回答问题、应该与时俱进)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3.根据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 点指示。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例如对话—— A :订书机在你那儿吗?我这儿有东西要订。 B :你来拿吧。订书机不在桌上,在我左边的抽屉了。 这里的“你、我、那儿、这儿、桌上、左边”都表示了明确的人称 、地点指示意义,说话双方都有赖语境才可理解。 《围城》中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称呼:方先生、您、你、你这个人
有指:名词有指称性; 无指:名词没有指称性(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指称); 任指:有指名词与任意的一些或某些对象联系的指称; 全指:有指名词与某类对象的全体联系的指称; 定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不定指:至少是听话人不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 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 指的关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知识点测评题
【简单题】简述什么是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认识语用的性质。 【答案】 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要想有效地使用语言,不仅要掌握好语言的结构规则,还要了解语 言的使用规律,这中规律就是“语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离不开具体使用的环境。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由 交际双方的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言辞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 素构成的言语环境。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语言中的关联关系来揭示话语意义的产
生和表达机制。

话语中的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进行语用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运用和作用。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的语言现象,通过这种映射关系来借指或
比喻某种意义。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可以通过话语的关联关系来分析。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中的每个词语之间都存在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通过指称和关系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

指称是指词语在话语中所指代的对象或概念,而关系则是指词语之间的联系或关联关系。

在隐喻的语用分析中,首先要分析话语中词语的指称,即确定词语所指代的概念。


喻通常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实现,这样的映射关系有时是明显的,有时
是隐含的。

通过分析话语中的词语指称,我们可以确定隐喻所涉及的概念,揭示隐喻意义
的产生。

关联理论还可以通过分析话语中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隐喻的表达。

词语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关系是指词语之间存在明显的语义联系,比如反义
关系、同义关系等。

间接关系则是通过语用角度分析,涉及话语中的语言搭配、语境等因素。

通过分析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隐喻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在隐喻的语用分析中,还需要考虑隐喻的语用效果和言外之意。

隐喻通常不是直接表
达的,而是借指或比喻某种意义,通过语言的隐晦性和灵活性来产生特定的效果。

通过分
析隐喻的语用效果和言外之意,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表达和作用。

浅谈汉英翻译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浅谈汉英翻译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语中的 “ 补裤子 ” 在英语中要说成 “ e arrue ” “ rp i t sr ; 减肥 ” o s
“oe ih ” 壮得 像 头 牛 ”一 “ rn a h re : l we t;“ s g s t a s o g a os ” s “ 金 如 土 ”一 “ pn nyl ew tr 挥 s d e mo e k ae ”等等 。翻 译 这 部 i 分语言现 象时,就要求译者 了解 中英文许多惯用法,养成译 入语 的表 达 习惯 ,不 能 为求 对应 而抠 字 眼 ,否则 就会 犯 “ hn l h 的错 误 。 c igi ” s 4 .汉 英 表 达 对 应 空 缺 。这 部 分 往 往 是 具 有 文 化 特 色 的 事物或概念 ,原文是 原语言 中的特定说法 , 却是译入语中缺 失 的 表达 法 。 如 “ 半边 天 ” ,在 汉 语 种 指 代 妇 女 ,而 英 语 并 没有这种用法 ,所 以如果直译成 “ a fh k h f esy”就不合 l ot 适 了 ,不 如 意 译 为 “ o e ” w m n。 二 、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 间,句子成分之间和语篇 之 间 的关 系 所 反 映 的 意 义 。 言 内意义在词语方面体现在 词的重复、叠词、拈连等许 多方面 。如我们练习中遇 到过 的 “ 这回也添件值钱货 ,享受

pla e e s ”。


等。
2 .汉 英 部 分对 应 。 由于 不 同 文化 环 境 的人 对 大 自然 和 社 会 的认 识 深 浅 程 度 不 一 , 角度 不 同 ,语 言作 为 文 化 载 体 , 必然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主要包括两 种情况 : 通常来 讲 ,汉 语 词 义 都 比较 笼 统 ,而 英 语 词 义 较 具 体 ,如 :“ 吃 我 过饭了。 ”如 果 把 它 译 成 英 语 , 这 里 的 “ ” 该 说 成 是 饭 bekat lnh raf , u c ,还 是 spe 呢 ?似 乎 说 不 清 ,因 为英 语 中 s upr 没有这样的笼统概念。那么只有根据语境来译 了。 这种情况 还 有 很 多 ,如 笔 、干 部 、车 子 、等 ,翻 译 时 只有 对 这 些 词 在 句子或语篇中的具体所 指有透彻理解 , 能在英语词汇 中找 才 出合适的对应词;另一种情况是,汉语 词义 具体而英语对应 词 笼 统 ,如 汉 语 中 的称 呼 。 当我 们 翻 译 《 福 》 时 “ 叔 ” 祝 四 这 个 词 ,汉 语 通 过 “ ”清 晰 的 说 明 了这 位 叔 叔 的排 行 ,而 四 英语 中没有大小排行 。如果说成 “o r nl”反而会引起 fut u ce h 西 方 读 者 的 疑 惑 , 不如 译 成 “ nl” uc 。 e 3 .汉 英 不 完 全 对 应 。这 部 分 指 的是 同样 的指 称 对 象 , 英 汉 表 达 却 有 些 差 异 。 并 非 字 面 上 的 一 一 对 应 。 比如 说 汉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

外语学习的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外语学习是人们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其目标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流利地运用该语言,对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外语学习中,语境分析和语用分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语言更加准确和自如。

一、语境分析1. 定义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在外语学习中,通过分析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2. 重要性语境提供了信息和线索,有助于学习者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

具体的语境背景可以帮助学习者判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3. 应用在阅读理解中,通过把握上下文的语境,学习者可以推断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例如,在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passport”是指护照。

在听力理解中,通过理解对话或听力材料的语境,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话的主题和目的。

例如,在一个关于购物的对话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上下文判断对话中涉及的商品种类和价格范围。

二、语用分析1. 定义语用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语用分析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沟通的效果,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2. 重要性语用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言的意义常常依赖于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通过语用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言语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3. 应用在口语交际中,学习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语用分析,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交际行为(如请求、邀请、道歉等)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策略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语用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根据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来调整语言的使用。

例如,在写一封商务邮件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语用分析选择适当的敬语和措辞。

三、语境分析与语用分析的关系语境分析和语用分析是紧密相关的,相互促进的。

语境提供了语用分析的基础,而语用分析能够深化对语境的理解。

通过语境分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进行准确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中的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组合,而是一种揭示人类思维
方式和认知结构的重要策略。

因此,通过对话语中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话语背
后的深层意义,并进一步揭示话语与社会文化、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联系。

话语中的隐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用于表达抽象与概念化信息的方式。

在语言表达中,
人们往往会使用非常明显的隐喻来描述一些难以表达的想法或概念。

例如,“这个问题被
打了水漂”这句话就使用了“打水漂”的隐喻来表达某个问题被解决了,但解决的结果并
不完美。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话语中的隐喻的含义不仅仅是从字面上解读,而是需要考虑
到隐喻与话语的语境、文化背景和情感因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例如,如果说“A:我太
累了,我得挂了。

”“B:那你再玩会儿吧,玩完再挂。

”这句话中,挂了的含义是死亡,但在这个语境下,它的含义是“结束”。

同时,由于该隐喻是在朋友间使用的俚语,因此
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情感因素的作用。

此外,语用学还指出,当说话者使用隐喻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与其所在文化、经验、观念等因素相关的隐喻。

例如,“月亮像一张银色的盘子”这句话中的隐喻就与人们
对月亮的观念和经验相关。

因此,通过分析话语中的隐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言语背后的
文化和认知结构。

尽管隐喻的含义很难准确捕捉,但隐喻仍然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表达
方式。

通过对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话语意义的多种可能性,以及话语与文化、情感和认知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人类交际行为的复杂性。

6 语用 第四节 语用意义

6 语用 第四节 语用意义

从答话者B的语句"她当过办公室秘书"出发,可激活的 语境因素是许许多多的. 例如在我们的背景语境中,秘书一般应该具有这样一些性 质: 秘书都会起草文件 秘书都会打字 秘书的责任是协助主管人员工作 秘书经常为主管人员安排工作时间 ……
2,按照关联原则选定与推理有关的语境因素 例如: 就上例而言,谈话的主题是某人是否具有打字的技能,因 而上列语境因素中只有"b 而上列语境因素中只有"b秘书都会打字"与之相关,可以把它 选择出来作为推理的依据.
(2)时间指示——用指示语表示相对于说话时间的各种时间 )时间指示——用指示语表示相对于说话时间的各种时间 时间指示 指示说话时间 指示语的类别 此时,此刻 ,今天,本星期,这 个月,今年,本世纪,现在,眼 下等. 刚才,昨天,前天,上星期,上 个月,去年,前年,上世纪等
指示说话时间之前的 时间
指示说话时间之后的 时间
2.违反质量准则引发言外之意 例如: 曾文彩 你逼得爹连他老人家的寿木都要抢去卖,你逼得 爹—— 曾 皓 (止住地)文彩! 曾思懿 (讥诮地)对了,是我逼他老人家,吃他老人家, (说着立起来)喝他老人家.成天在他老人家家里吃闲饭,一 住就是四年,还带着自己的姑爷—— …… 江 泰 (也冒了火)你放屁,我给了钱! (曹禺《北京 人》)
第四节 语用意义 @学习要点 1,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 2,认识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 3,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语用意义——指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 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意义 指示 语境意义 指称 语用意义 言外之意 语用含义 预设
一,语境意义:指称与指示 (一)语境意义的特点 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 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例如: 昨天下午他敲开了我的门,还是夹着那摞书,端着那只瓷 杯,说这里清静,嬉皮笑脸地就蹭了进来. (二)指称 1,指称的含义:把某一名词性词语跟特定语境中的所指对象 相关联. 指称的最大特点在于,被指称对象必须具备指称词的词义所 概括的一些本质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隐喻是一种象征式的语言,它通常使用一个实体或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不同的实体或事物。

它不仅可以表现概念,还可以用来描述感情和情绪,甚至还可以用来暗示人们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用学研究。

要从语境和语义角度解释隐喻意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1)出现隐喻的情境。

隐喻意义通常是语境中产生的,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时,应从情境中开始进行分析。

将情境和语言结合起来是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2)识别出现的字面隐喻。

字面的隐喻意义是说话者在表达概念时使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它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可以暗示说话者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鉴别出现的字面隐喻,并研究隐喻在句子当中的准确意义。

(3)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

隐喻意义不仅仅是表达概念,更重要的是表达情绪,表达一种态度。

因此,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也是解释隐喻意义的重要步骤。

在分析情绪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句子所表达的概念里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