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工程地质研究与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防治措施方案
岩溶工程地质防治措施方案一、岩溶地质特点1. 岩溶地质是由于地下水与石灰岩、石膏岩等可溶性岩石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地质特征。
这些地质特征包括溶洞、溶壑、地下河流、地下水库等。
2. 岩溶地质具有高透水性与高渗透性,地下水活动频繁,容易形成地下水溶蚀,导致岩层不稳定。
3. 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质的重要地貌类型,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针状石蚀、龙骨石、溶洞等地貌特征。
4. 岩溶地质容易形成地震地灾。
由于岩溶岩层的不稳定,地震易发生岩层崩塌、岩溶地形变形等现象。
二、岩溶地质防治措施方案1. 地质勘察与评估在进行岩溶地质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评估。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地下水状况、地震活动等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基础数据。
2. 工程设计与选址在进行岩溶地质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与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工程选址,避开岩溶地质发育区域,避免岩溶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活动、地震活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岩溶地质防治技术(1)岩溶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地下水位监测、地质物探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地下水活动状况,预警岩溶地质灾害。
(2)地下水防治技术:采用注浆、防渗墙等手段,控制地下水的活动范围,减少地下水对岩层的溶蚀作用。
(3)地震防治技术:采用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对岩溶地质工程进行抗震设计。
(4)岩溶地质治理技术:包括填充、固化等手段,对岩溶地质进行治理,增强岩层稳定性。
4. 岩溶地质环境保护在进行岩溶地质工程时,应重视岩溶地质环境的保护。
应采取绿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工程对岩溶地质环境的影响。
5. 防治措施的监测与评估在岩溶地质工程建设完成后,应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表变形、地震活动等进行监测,评估工程对岩溶地质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综上所述,岩溶地质工程防治措施的方案应从地质勘察、工程设计、防治技术、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班级:08土木1班学号:**********姓名:刘*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
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
这些奇异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
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就整个岩溶地区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密切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整个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
因此,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
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致如下:开始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
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
在较大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低;较小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本文结合紫金县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的实际情况,探析岩溶地面塌陷的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标签: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1工程概况2013年5月7日,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局部地面塌陷,对房屋墙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居民房屋地面、墙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地面产生不同程度下陷。
2010年5月,在地面沉降点附近,发生两处地面塌陷,塌陷坑长约5m,宽约5m,深约5m。
2012年4月,又发生两处地面塌陷,一处塌陷坑长4.5m,宽3.6m,深5.1m,另一处塌陷坑长4m,宽3.6m,深4m。
2012 年10 月,发生地面塌陷,塌陷坑长16m,宽10m,深30m。
2地面塌陷发生的环境地面塌陷区属第四系覆盖型石灰岩地带,地势较开阔、平坦。
地面塌陷及沉降发生地段,为养殖螺旋藻及养鳗厂附近。
地面塌陷区域及周边出露地层为:(1)第四系联圩组(Qhl):岩性为粉质黏土、砂砾石层。
厚度变化较大,粉质黏土厚度2.4~3.0m,砂砾石层厚度在6.0~30.0m 之间。
(2)石炭系上统壶天群(C2h):属石炭系上统壶天群,岩性主要为灰岩、细晶灰岩,底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灰岩溶洞与溶蚀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渗入,储存与运移。
上覆第四系松散层。
3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开采主要有居民生活饮用水、养鳗场、螺旋藻养殖基地用水等。
(1)居民生活饮用水:塌陷区附近居民约有5770 人,按每人用水量0.15m3/d3,则居民生活饮用水用水量为866m3/d。
(2)养鳗场用水:采用四口机井开采地下水,从2010年8 月至今2014年6月,开采量为1336 m3 /d,之前开采量为现在的三倍,计4008m3/d。
(3)螺旋藻养殖基地:有五口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地下水开采量平时为943m3 /d,每月最大开采量1716m3/d。
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66+4008+943=6760m3/d。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为使岩溶地区工程修建的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进行分析在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土洞、岩洞等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当地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比如石灰岩、石膏等,其在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蚀之后,受到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在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形状,比如洞穴、石林、溶洞等。
这种地貌地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多存在于广西、贵州等地区。
岩溶地貌的出现与地下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侵蚀息息相关,在水流的冲击下,岩石被溶蚀,从而形状不一的沟壑、峡谷等。
岩溶的出现导致地质更加脆弱,对于建设在岩溶地区的建筑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所以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进行地质研究,了解当地岩溶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1.1岩溶地基不稳定在岩溶地区,在厚厚的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并且岩体也可能存在暗河、溶洞等地貌,因此建筑物的地基处于不够均匀的状态。
而且上覆土层由于下部岩溶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水侵蚀而产生塌陷,最终形成土洞。
而且土洞的塌陷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土洞的出现地方多为地下岩溶发展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直接到达地面10m以下。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和上覆土层进行接触,甚至也会接触到下伏基岩。
岩溶地区的土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层厚度过高,土层空隙过多等。
所以地基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倾斜,破坏甚至破坏。
1.2岩溶地表塌陷岩溶地表塌陷常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分布的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所导致岩溶地表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或者施工不慎导致地下水位明显提升,导致原本的岩溶水流向或者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土层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岩溶地表的脆弱程度加深,出现土体塌陷的现象。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摘要:岩溶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影响甚大。
在可溶岩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通过勘察手段充分了解场地的岩溶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以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分析工程建设地基基础选型,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本文以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发育;地基处理;岩土勘察;处理措施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岩溶地质现象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岩溶发育格局特征。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其主要地质问题表现为:由于岩溶作用造成了地下结构架空,破坏了场地下伏基岩的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岩溶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岩溶坍塌、基坑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
因岩溶发育的隐蔽性及不规律性,在岩溶地区的进行工程建设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重点主要是通过多种勘察手段,以查明场地下伏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岩溶场地的地基处理措施需要根据场地下伏基岩的埋藏深度以及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而确定,对岩溶裂隙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加固、跨越等方式。
本文以徐州市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徐州市位于华北地台东南缘、徐州断陷褶中段,东距郯庐深大断裂带100km。
徐州市内发育有数十条断层,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为废黄河断裂带,它由三条NW向正断层组成,走向290°,倾向SW。
市区下伏基岩多以可溶性的石灰岩、泥质灰岩及页岩等组成。
基岩内岩溶裂隙多有发育,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徐州市高铁站附近拟建一住宅小区,拟建建筑包括11幢22F高层住宅,-1F地下车库及其他配套设施。
拟建工程设计±0.00为国家1985高程基准的42.50m,地下室底板标高37.70m。
岩溶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及其治理措施摘要:隧道穿越岩溶地层时,往往与地下发育、分布的各种规模岩溶、洞穴、溶蚀现象等相遇,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文中对岩溶的形成机理,处置方法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隧道岩溶治理方法1.岩溶及其形态特征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侵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溶岩作用。
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称之为岩溶现象。
岩溶是碳酸盐类岩石与水作用的结果,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才有岩溶。
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很广,出露地表的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8,埋藏地下的更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露面积最大,约12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60%左右。
除此在湖南、湖北西部以及广东的西部和北部岩溶也很发育。
华北地区岩溶主要分布在山西和河北的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和燕山一带,其中尤以山西境内比较发育。
岩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很密切。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事夹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在地下洞室施工中遇到巨大溶洞时,洞中高填方或桥跨施工困难,造价昂贵,有时不得不另辟新道,因而延误工期。
在岩溶地区修筑公路时,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及隧道涌水等。
2.岩溶的发育规律2.1岩溶发育规律在岩溶发育地区,各种岩溶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1)岩性的影响可溶岩层的成分和岩石结构是岩溶发育和分布的基础。
成分和结构均一且厚度很大的石灰岩层,最适合岩溶的发育和发展。
所以许多石灰岩地区的岩溶规模很大,形态也比较齐全。
(2)地质构造的影响褶皱、节理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控制着地下水的流动通道,地层构造不同,岩溶发育的形态、部位及程度都不同。
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研究
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研究岩溶区是指由于地下水与石灰岩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地貌,其地质特征复杂多变,常常伴随着岩溶洞、地下溶洞和地下水流等地质灾害问题。
在岩溶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存在许多特殊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将重点讨论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勘察难度大1.地质调查难度大岩溶地区地下水信息复杂,地下水位变化大,常常需要时刻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
在勘察中需要进行地下水调查,确定地下水位、水质等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和安全措施。
2.洞穴勘察难度大岩溶区常常伴随着洞穴地貌,洞穴的数量、规模和分布不规则,对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勘察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洞穴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勘察的难度。
3.地质灾害隐患难以检测岩溶区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表下可能存在地下导水通道、地下水土流失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这些地质灾害往往难以通过常规的勘察手段进行检测和监测,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以上问题使得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勘察难度较大,需要勘察人员具备专业的地质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勘察技术需创新1.地下水位监测技术针对岩溶区地下水位变动大、水文条件复杂的特点,需要引入先进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和地下水流动情况,为勘察提供准确的地下水数据。
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井内测压法、压力式测井仪和电测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勘察人员及时了解地下水情况,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和安全措施。
2.洞穴勘察技术针对岩溶区的特殊地质条件,需要开发适用于洞穴勘察的专业设备和技术。
如地下雷达勘察技术、地下视频勘察技术和洞穴勘察机器人等,可以帮助勘察人员更准确、更安全地进行洞穴勘察,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质量。
以上创新的勘察技术可以提高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可靠性和精度,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数据和技术支持。
三、勘察方案需科学2.安全的勘察措施针对岩溶区常伴随的地质灾害问题,需在勘察开始前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勘察过程中的安全。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岩溶地基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并且含有溶洞、石漠状、塌陷、地下河等地质现象的地基。
岩溶地基的特点是地基岩土不均匀,地下水丰富,地质破碎,地下空洞多,岩溶砂土砾石含量高,地基强度差,容易引起地质灾害。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坚固,需要进行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第一步,地质勘察。
通过实地观察、钻孔取样、地下水位监测等方法,了解地基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发现地下洞穴、溶洞、塌陷等问题。
第二步,岩土工程性质测试。
对取样的土样和岩样进行室内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实度、稠度、含水量、强度等,以及抗风化性、抗溶性等特性。
第三步,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和岩土性质测试结果,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抗渗性等要求,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有填土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加固等。
填土加固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对于岩溶地基,可以在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在填土中加入粉煤灰、石英砂等材料,提高填土的抗渗性,减小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灌浆加固是将固化材料注入地下洞穴和溶洞中,填补空洞,增加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常用的固化材料有水泥浆、膨润土浆等。
预应力加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将地基均匀地加固和支撑起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措施是确保岩溶地基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全面的勘察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基灾害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岩溶地基在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风险,确保岩溶地基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1964年以来塌陷持续发展达20年之久,至今仍在继续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一、溶蚀过程
CaCO3 Ca2 CO32 +
CO2 H 2O HCO3 H
HCO 3-
CO2的来源: (1)大气 (2)土壤中生化作用、变质作用 (3)火山活动及岩层中某些化学作用产生的CO2
二、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溃坝、塌陷、诱发地震
据广西39个岩溶山地县统计,在已建的260座大水库中,有明 显渗漏的(设计效益与实际效益相比低于80%者)有92座。
岩 溶 渗 漏
湖北宜昌王家坝水库,1975年建成蓄水后,随即出现坝肩渗 漏,继而出现迎水坡产生一陷坑,直径D=4M,深H=24M。
天生桥隧道开挖至中部时,遇到长90米,宽120米,高约100 米(路基以下高度大于50米)的岩溶大厅,线路悬空。
曾作过高填方与桥跨方案比较,由于技术及造价上的原因, 不得不在隧道内再加弯道,于右侧绕避,降低了线路技术条 件,损失达60 万元。
贵昆线的多乐段经过岩溶洼地 区,在勘测设计时采用了一般 的非岩溶地区的做法圈定汇水 面积,将线路经过的A、B、C 洼地作为独立的汇水区,分别 作排水设计处理。
1.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碎、沉积、坍 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2.岩溶现象:岩溶地貌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如石芽、石钟 乳、溶洞、地下暗河等。
石钟乳、石笋、石芽
蘑菇石芽
石钟乳、石笋、石芽
石林
石林
溶洞(地下暗河)
溶洞
石幕
地下暗河
石柱
我国有超过23个省广泛发育岩溶地层,据报道大部分是易溶灰岩和岩溶地层地 区。据估计,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约超过130万平方公里的碳酸 盐岩,他们出露于近地表或浅埋地下。如果包括埋藏较深的碳酸盐岩,将近三 分之一的土地被这种沉积物覆盖。
岩溶地质勘察与灾害防治对策的分析
稳定性或岩溶塌陷过程一般用于岩溶塌陷 的研究 。 ( )插钎 。用一定长度钢钎 ( ) 7 筋 按一 定 的间距插 人上 覆土层 ,用来查 明土 层 中是否 发育有 岩溶 土洞 。例 如广 西 桂林 岩溶地区 ,在地 基基 坑开挖 后 ,一般 采用 插钎 来进 一 步察 明土层 中是否存 在土 洞或塌 陷软 弱层 ,实践证 明该 法 效果 显著 。该 方法 还具 有施 工简单 ,经济实用的特点 。 ( )管波探 测法 。管 波探 测 法 是 在 钻 孑 中利 用 “ 8 L 管 波”作为探测物理 场 ,探测 孔旁 一定 范 围内的 溶洞 、溶蚀 裂 隙、软弱夹层 等不 良地质 体 的最新孔 中物探 方法 ,即利 用桩位 中心 的一个 勘察 钻孔 ,通 过发 射管波 ,采集 记录并 分析管波反射 信号 ,就 可探 明整个 桩位 范 围 内的岩溶 、软 弱夹层及裂隙带 的发育 和分 布情况 ,并评 价嵌 岩桩 基桩持 力层的完整性 。根据《 土工程勘 察规范》 当在施工勘察 阶 岩 ,
陷堆积物的工程地 质性 质和地 基土 承载 力 ,该 技术在 各岩 溶地区有较成 熟 的应 用经 验 ,施 工简单 ,成本 较低 ,应用
广泛。
岩溶地 区的岩溶 发育状 况是 一个 比较 复杂 的问题 ,在 实际工作 中 ,我 们应 针对 工程具 体情 况 ,认 真分析 岩溶 地 质 条 件 _ ,运 用 合 理 的 技 术 知 识 , 总 结 工 作 经 验 教 训 , 【 解 决岩溶地质勘 察方 面 的难 题 。如在某 些重 点区域 开展 电 测深工作 ,大致 了解 区 内水 文地 质等 开采技 术条 件后 ,以
溶 地 貌 形 态 、岩 溶 层 组 划 分 、 地 质 构 造 等 都 能 取 得 较 好 的
关键词 :岩溶 ;勘察 ;对策 ;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处理效果的反馈方式:监测、 检测、评估报告
处理效果的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长期观察
处理效果的改进建议:根据反 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技术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效果 应用前景: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挑战: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处 理技术难度大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定义: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地区地 面塌陷的现象通 常是由于地下水 位下降或地下溶 洞发育所致。
原因:地下水位 的下降可能是由 于地下水开采、 降雨量减少等原 因引起的;地下 溶洞的发育是由 于地下水溶蚀石 灰岩等可溶性岩 石形成的。
影响:岩溶塌陷 会导致地面塌陷、 建筑物损坏、农 田淹没等危害严 重影响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地温异常等。
地面变形: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地下水问题: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速度快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岩体稳定性问题:岩溶地区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洞穴与地下工程问题:岩溶地区存在大量洞穴和地下工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难度。
缺点:处理方法可 能受到地理环境、 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实施难度 较大成本较高。
案例分析:以某实 际工程为例说明处 理措施在解决岩溶 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
结论:处理措施的 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选择最适合的处理 方法。
处理效果的评估标准:稳定性、 安全性、经济性
预防措施: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溶洞、暗河等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桩基、地 基加固等措施预防建筑物沉降和塌陷。
工程地质学课件第三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岩溶地区工程建设的注意事项
充分了解岩溶发育规律
加强勘察工作
在工程建设前,应充分了解岩溶发育的规 律和特征,评估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在工程建设前,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了 解岩溶发育的规模、形态、分布等特征,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
加强监测和预警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避免因施工不当引发 岩溶灾害。
04
岩溶工程地质评价与防治
岩溶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1 2
岩溶发育规律分析
研究岩溶发育的规律,包括岩溶发育的时期、影 响因素、分布特征等,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基础。
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岩溶发育的规模、形态、分 布等特征,评估岩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勘察资料,建立岩溶工程地质模型,预测岩 溶发育的趋势和可能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 污水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渗透、泄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 造成水质恶化。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污 水处理和排放管理、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地 下水监测等。
岩溶地区的地震效应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定义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是指地震对岩溶地区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岩溶地区的特殊地质结构,地 震对岩溶地区的影响更加复杂和严重。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表现
地震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下水位波动、泉水枯竭或暴涨等现象,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岩溶地区地震效应的预防
为了减轻地震对岩溶地区的危害,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同时采取工程措施加强地质 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抗震能力。
昆明市某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第20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1 2020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20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赵飞跃(1985–),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通讯作者:许汉华(1989-),男,硕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主管工程师。
昆明市某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赵飞跃1,许汉华1,角媛梅2,赵绍兴1,眭素刚1,唐 果1,伍 波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本文首先从地理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然后展开了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隐伏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及程度分析,通过发育密度、钻孔见洞隙率、线岩溶率等指标综合判定研究区岩溶发育程度属岩溶强发育,同时对岩溶发育区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若基础形式为浅基础,可采取镶补、嵌塞与跨越等方法处理,对较大的岩溶洞隙,可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或采用桩基础,也可采用浆砌块石等堵塞措施以及洞底支撑或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对深部揭露的溶洞(槽),因其埋深较大,建议直接采用洞底支撑、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或直接采用桩基穿越,针对浅部土洞建议挖除换填、深部土洞宜用砂、砾石或细石混凝土灌填等处理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发育特征;地质背景;岩溶形态;岩溶发育程度;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1-0114-02引言岩溶是可溶性岩石与侵蚀性水接触,发生化学作用为主、机械破坏为辅,并携带可溶性物质转移后再沉淀的综合地质作用[1]。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346×104km 2,占国土面积的1/3,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占全球岩溶分布面积2,200×104km 2的15.73%,纬度从低到高都有不同程度的岩溶发育,各种岩溶情况均可见。
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
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研究岩土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中发生的由岩土体内部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性灾害。
本文将对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一、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岩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滑坡: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岩土体内部的滑道发生不稳定,导致土体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2. 崩塌:指岩土体在影响下由高处向低处倒塌的现象,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
3. 泥石流:指由于降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岩土体中的土壤与水相结合形成流态的现象,造成河道、道路等地区的灾害。
4. 岩爆:指岩石体内部存在的应力过大导致其破裂、剥落或爆炸,威胁周围环境的安全。
5. 岩溶:指在地质作用下,溶蚀作用引起的岩石溶解、侵蚀及形成地下洞穴等现象,造成地表和地下的破坏。
二、岩土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岩土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治理:通过工程手段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如加装支护结构、进行抽水降水、进行有序开挖等,以增强其稳定性。
2. 监测预警:建立岩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地质勘测、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潜在灾害源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预警,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考虑岩土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合理安排建筑物和交通路线的位置,以减少潜在灾害的危害程度。
4. 公众教育:加强岩土地质灾害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掌握相应的自救和应对能力。
5. 生态防治:通过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手段,加强对岩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减少灾害的发生。
结论岩土地质灾害的类型多样,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通过采取工程治理、监测预警、规划管理、公众教育和生态防治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深埋复杂岩溶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一地区的分析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灾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造因素,包括断裂、断层、褶皱等造成的地层变形和岩石破碎;二是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在溶蚀过程中溶解岩石和矿石,使岩层发生空洞和溶洞。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
根据发生的位置和性质,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崩塌、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类型。
滑坡是指岩石或土地在坡面上发生滑动,造成离散物质下滑的现象。
崩塌是指在岩石或土壤层面上发生的剧烈破坏,形成大范围的滑坡。
塌陷是指地面或地下出现坍塌现象,由于溶洞或岩溶槽的形成,导致上覆的地质层发生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一般由于水资源开采、地下开采、地下水抽取等引起。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类型在深埋复杂岩溶区均有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该区域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治理措施方面,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工程等多个方面因素。
首先,应开展地质勘查和灾害评估工作,准确了解地下岩溶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预警和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再次,采取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包括抢险、巩固、排水等,以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最后,加强科学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类型,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对于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班级:08土木1班学号:**********姓名:刘*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典型地区,并因此得名"喀斯特"。
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以“岩溶”作为中国的通用术语。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典型的分布区有广西桂林、阳朔、柳州以及云南东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
这些奇异的景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
整个西南石灰岩地区连成一片,面积共达550000km2;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13000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
就整个岩溶地区来说,地貌的发育与地下水面有密切关系,而地下水面又随当地河流或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整个岩溶地区地貌发育的基面是河流或海平面,但就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来说,其发展深度是以可溶性岩石底板为下限。
因此,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基面。
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则岩溶地貌的发育大致如下:开始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
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
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
在较大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低;较小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台山地处位于河南省修武县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三、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岩溶地区形成优美的自然风景. 充分利用岩溶洞穴作为地下工程等。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及地质 灾害频繁发生。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 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有:岩溶渗漏,引发地区塌陷,造 成坑道涌水、突水、滑落。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 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2、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质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透水性增大,流态 动态及不均匀性增 大等。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二、我国岩溶分布特征
世界大陆75%为沉积岩,15%为碳酸盐岩, 约4000万Km2为可溶岩。我我国碳酸盐分布面 积334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36%。川、黥、 桂、湘、鄂等是我国主要的岩溶区。
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 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 结合的综合作用。
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等。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现象:
1、形成独特的地貌 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
溶蚀平原 地表形态 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 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提要
❖概 述 ❖ 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 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 ❖ 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岩溶: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 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贵州省毕节县的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县城东 北23公里处织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 高位旱洞,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雄伟 壮观,千姿百态,精妙绝伦。全洞初勘长12.1公里, 面积达70平方米,两壁最宽处173米,垂直高度多在 50至60米,最高处达150米。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 伏迭宕,岩溶堆积物达40多种,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 的形态类别。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气候区,形 成不同气候区独特的岩溶类型及特征。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我国南方地 区化学作用 为主,地貌 景观以石芽、 石柱峰丛、 峰林,大峡 谷,溶洞等 为特色。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我国北方地 区气温低, 溶蚀速度要 慢很多,水不 是参与作用 的主要原因, 而是以断裂、 崩塌等物理 因素为主的 破坏。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
渗漏、溃坝、诱发地震
据广西39 个岩溶山地 县统计,在 已建的260 座大水库中, 有明显渗漏 的(设计效 益与实际效 益相比低于 80%者) 有92座。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2.道路工程
路基、站场、桥梁地基 稳定性、地基塌陷
我国东部岩溶区,铁 路4010公里,岩溶塌 陷376处,近十年间 中断车1860小时,颠 覆列车3次。
1988年5月10日,武昌陆家街地面塌陷,圆形塌坑,直径 22M,深10余米,十间民房、大树、电线杆等塌入坑中, 引起附近工厂、学校、住宅墙体、地坪变形、开裂。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2000年4月6日下午4时-8时,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地面塌陷。 陷坑18个,最大陷坑长63米、深6-7米;最小陷坑1-2长,深小于 2米。
陷坑带呈近东西向分布,散分在东西300米、南北250米的范围内。 有2栋民房完全倒塌,有16栋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 该村196户、990余名村民无一人伤亡。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的桂林至梧州市 高速公路与桂林市外环高速路段相接 处,近期发现大量岩溶塌陷。
这一罕见的岩溶地面塌陷群发生在 位于临桂县会仙镇马面村以南约2公里 处正在施工的路基。目前已发现有85 个塌陷溶洞,分布在2公里长新辟的路 基上,直径最小为1米,大至10多米, 最浅的为1米,最深的3米多。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3.地下工程
涌水、突水、岩溶冒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4.工民建
地基稳定性、塌陷问题
自1977年至今,武汉地区先后发生6次岩溶地面塌陷: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常堆料场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和阮家巷塌陷; 1999年,毛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几乎所有的塌陷洞内都涌积清澈的地下水, 水位埋深1~3米,可测水深达3米多,不少塌 陷洞内可见基岩出露。洞内的水位抽几天都不 见下降。经压路机碾压过的泥土路基,陷坑分 布密度惊人,仅在1处约100多米长的路段, 就发现有32个。在今年4月修路基时就陆续发 现塌陷,修涵洞时就遇到过2个溶洞,投了 100多立方石头才填满。现在看到的塌陷大部 分都经挖掘机车清理,准备填充石料。据了解 随着工程施工铺开,近日又新出现了10多个塌 陷。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和防治措施
“天坑”是岩溶(又称“喀斯特”)地区地下河运行形 成大面积塌陷造成的,它与常说的“岩溶漏斗”不同,岩 溶漏斗一般是斜坡,上宽下窄,天坑则是四壁岩石峭立, 深度百米至数百米以上,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桶”。这 个“桶”,口径从近百米至数百米不等,容积从10万立方 米至1亿立方米以上。天坑形状奇特,地处僻壤,坑上坑 下林木葱郁,如果能进入“桶”底,更觉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