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声现象》知识点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声现象

要求:熟背标有“背”字部分的知识点,能根据提示说出有下划线部分知识点, 第一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背: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说出两条生活实例:人说话、唱歌时,用手摸着喉部,会感到此时喉部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把悬挂的泡沫球弹

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图所示);敲鼓发出声音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如图所示)。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三)声速

1.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

2.声速与介质的关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四)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s 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发声体超过17 m 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了。

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如: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测量原理:12

s 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 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五) 科学推理法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通过科学推理可知,若罩内抽成真空,则不能听到铃声,这里利用的就是科学推理法。

第二讲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乐音的一个特性。音调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

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能指出图中音调不同,甲音调低

3

(二)响度

1.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振幅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如图所示。

能指出图中哪一个响度大。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

离发声体近时听到的声音比远时的大,可见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

音越弱。

(三)音色

1.音色: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有品质。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也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各自的特征,即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听到说话声便可分辨出是谁。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

第三讲 声的利用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许多同学对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区别不开。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晋传递的是信息。

在判断减弱噪声的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既能有效减弱噪声,又不会对正常要听的声音起阻碍作用,如上课时要减弱教室外的噪声,让学生戴防噪声耳罩就不合适了。若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它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度是多少分贝,但它不能减弱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