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连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连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
具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
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黄连,主产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亦有栽培。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
具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
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黄连,主产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亦有栽培。
三角叶黄连,又名雅连、家连,主产四川。
云连,主产云南,西藏亦产,多系野生,现有人工栽培。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20-30厘米。
根茎粗短,黄色,向上多分枝,密生须根。
叶全部基生,叶柄细长长于叶片,挺直有沟槽;叶片坚纸质,三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二深裂。
花茎1-2由根茎顶端混合芽中抽出,顶生聚伞花序,每序具5-9朵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萼片5-6,花瓣9-12,中央有蜜槽;雄蕊14-23;雌蕊8-16,心皮离生。
蓇葖果6-12,具柄,紫色,种子7-8,长椭圆形,褐色。
花期2-4月,果期3-6月。
三角叶黄连,与黄连相似,但本种叶的一回裂片的深裂片彼此邻接。
蓇葖果多为7-8个,无种子,云连根茎较细,叶片上羽状深裂片间常重稀疏。
二、生长习性黄连喜高寒冷凉环境,喜阴湿,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
野生多见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区,栽培时宜选海拔1400-1700米的地区。
植株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4℃,低于8℃或低于5℃时植株处于休眠状态。
黄连生长期较长,播种后6-7年才能形成商品,栽后3-4年根茎生长较快,第五年生长减慢,6-7年后生长衰退,根茎易腐烂。
种子有胚后熟休眠特性,经3-5℃的低温湿沙贮藏5-6个月,即可解除休眠,发芽率可达90%左右。
种子寿命受贮藏条件的影响很大,干藏和常温湿沙藏均不易保持种子较长寿命。
一般在一2-O℃和~定的湿度条件下能保持种子的多年生命力。
三、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黄连对土壤要求较严,以上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好。
款冬花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款冬花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具润肺止咳、消痰、下气之功效。
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省,河北、四川、湖南等省亦产。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具润肺止咳、消痰、下气之功效。
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省,河北、四川、湖南等省亦产。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
基生、叶阔、心形、具长柄,叶片圆心形,基部心形,边缘有波状疏齿,上面暗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密生白色茸毛,具掌状网脉,主脉5-9条。
花茎数个,长5-10厘米,被白茸毛,具互生鳞片叶10余片,淡紫褐色;花光叶开放,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黄色;缘花多层舌状,雌性,中央花管状,雄性,雄蕊5个,聚药。
瘦果长椭圆形,有明显纵棱,具冠毛。
花期2~3月,果期4-5月。
二、生长习性喜凉爽潮湿环境,耐严寒,较耐荫蔽,忌高温干旱,宜栽培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半阴坡地。
款冬在气温9℃以上就能出苗,适宜生长温度16-24℃,超过36℃就会枯萎死亡,3-8月营养生长,款冬花蕾从9月开始分化,10月后花蕾形成,翌年2月花茎出土,开花结实。
成熟种子发芽率较高,但不宜室温贮藏,在室温条件下,3-4个月丧失发育能力,同时由于种子繁殖植株小,栽培年限长,生产中多采用根状茎繁殖。
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款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壤肥沃、比较潮湿、底层较紧的砂壤土为好,开好排水沟,施足基肥,坡地种植一般不作畦。
2.繁殖方法:生产上采用根状茎繁殖。
初冬或早春栽种,冬栽结合收获进行,春栽需将根茎沙藏处理。
种栽应选粗壮多毛、色白无病虫害的根状茎作种,剪成6-10厘米小段,其上要求有2-3个芽节。
按行距30厘米左右开6-10厘米的深沟,按株距15-20厘米,将根状茎摆在沟内,覆土压实。
春栽温度适宜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
每亩需种茎30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1)中期除草:8月以前中耕不宜太深,同时在6一8月中耕时,同时进行根部培土,以防花蕾分化后长出土表变色,影响质量。
泽泻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泽泻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泽泻用种子繁殖,先育苗后移栽。
育苗和移栽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如福建省建瓯,于小暑前后育苗,白露前后移栽。
四川省温江和乐山地区于夏至-小暑育苗,立秋-处暑移栽。
(一)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稍带粘性,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早稻田。
于播种前3天,排除过多的田水,每亩施腐熟堆肥或人粪水200-300公斤,然后进行深犁细耙,把肥料翻入土中。
也可再施磷肥25公斤,最后把泥土耙烂耙平,做成宽100-120厘米,高10-13厘米的苗床。
苗床一般要呈瓦背形,以利排灌水。
苗床的朝向以东西向为好。
有些产区还有在苗床畦面薄施一层草木灰,以防止畦面泥土板结龟裂。
移栽地宜选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前茬以早稻或莲子等作物收获后的水田。
选好的大田,要施足基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每亩腐熟的畜粪或土杂肥3000-4000公斤,磷肥30-50公斤,然后进行深耕、细耙、整平。
以待播种。
(二)种植方法泽泻用种子繁殖,先育苗后移栽。
育苗和移栽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如福建省建瓯,于小暑前后育苗,白露前后移栽。
四川省温江和乐山地区于夏至-小暑育苗,立秋-处暑移栽。
广东除文县于白露后育苗霜降后移栽。
种植方法则大同小异。
1、育苗选种、浸种:选用以呈黄褐色的中等成熟度的种子为好。
老熟的、陈年的(黑褐色、种仁变黑)和太嫩的(绿褐色)种子均不宜作种。
泽泻种子外皮含有果胶、纤维素等,水分不易浸入,同时又比水轻,所以,为促进种子的发芽,播种前应将选好的种子用纱布袋装好,放在流动的清水中浸泡24-48小时。
取出后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播种:播种前把上述种子与10-20倍的细砂或筛过的草木灰混合拌匀,选晴天下午,把种子均匀地撒到事先做好的苗床上,并用竹扫帚等物轻轻地拍打苗床的畦面,使种子与泥土紧密结合,以种子入土为限,以防止播下的种子被大雨或灌水时冲走。
每亩用种量250-270克,一般1亩苗可移栽10-20亩,此法习称旱播。
浙贝母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浙贝母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
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
浙贝母,又名浙贝、象贝、大贝,为百合科植物,以磷茎入药,其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极高,其栽培方法如下。
浙贝母喜湿和凉爽的气候条件。
出苗的适宜地温为6℃~7℃,植株生长最适气温为10℃~22℃,低于4℃或高于30℃停止生长。
磷茎在地下5厘米处,日平均地温10℃~25℃时能正常膨大,高于25℃时休眠,低于-6℃时磷茎受冻。
开花适宜气温为22℃左右,喜充足阳光。
选地整地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
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
繁殖方法浙贝母多用磷茎繁殖。
栽培浙贝母可分为种子地和商品地两种。
种子地待地上部枯萎后在原地过夏,9~10月间将磷茎挖起,按磷茎直径大小,进行挑选后分别栽植于种子地和商品地。
栽培期为9月前后为宜。
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
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
一般种子地约400~500千克;商品地约250~300千克。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要尽早进行,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较宜。
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锄一次,直至施冬肥为止。
翌年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
抽茎以后,见草就拔。
浙贝是耐肥作物,对氮肥要求量大,对钾肥需求量也较多。
追肥分别在冬前、齐苗期和摘花期进行。
尤其冬季施肥量要大、每亩浅沟施入7粪尿2500~3000 千克,饼肥75~100千克,铺施厩肥1500~2500千克;苗期每亩施水肥1200~1500千克或硫酸铵10~15千克;花期每亩施水粪1500千克或硫酸铵15千克。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常用于气嘘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糖尿病等症。
在我国该品已有二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随着该品在食用领域里的不断拓宽,销量逐年增加。
据相关资料载明:该品年销量可达15000-20000吨,出口为6000-9000吨。
实为大宗常用中药材,但因前几年生产过剩,价落低谷,生产萎缩。
现在该品的社会库存已消耗过半,价格已开始从谷底向上爬行。
今年种植黄芪到明后两年正赶上好行情,产新下来收益可观。
为此,下面介绍该品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为种植该品的药农创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黄芪适宜栽种的区域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和相适宜的环境,做为中药材的黄芪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超越它适宜的生境,将会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即使在有些地区能够生存下来,但其性味可能发生变异,失去了地道性不能药用,只能当柴烧。
为此根据我国上千年的种植史料记载及现代科研证明:黄芪可在黄河以北的内蒙、宁夏、甘肃、新疆及华北、东北地区栽种。
因此江南各省市均不宜栽种。
二、备好种子该品因多年失种和少种,籽种库存量自然量小,加之多数药农已看好该品种的前景,购买力度大,价格相应居高,而且伪劣种籽也将混入市场,因此希望广大药农首先要选好优质高产种子,以防因发芽率低或无发芽率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优质种子的标准应该是: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种体饱满并具有光泽。
否则就是劣质种子不可购入。
三、播种前种子处理黄芪的种子皮坚且厚,不易发芽,为了提高其发芽率,促使其尽快发芽,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1.浸种。
将种子浸泡于50℃左右的温水,并不断的搅动,约25-28小时后将种子出水,包入湿布内,并保持其湿润待芽稍露即可播种。
桑枝栽培灵芝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桑枝栽培灵芝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桑枝是蚕桑生产中最大量的副产物,在广东每亩年产桑枝鲜重达1000公斤以上、干物重700公斤以上,一般只作为燃料用,这样太浪费。
事实上桑枝有多种用途,经加工后可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最大量的副产物,在广东每亩年产桑枝鲜重达1000公斤以上、干物重700公斤以上,一般只作为燃料用,这样太浪费。
事实上桑枝有多种用途,经加工后可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桑树是木本植物,桑枝木纤维化程度适中,除可作为优质的纸张原料外,适宜用作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培养料。
实践证明,用桑枝木屑培养香菇、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已获得成功。
桑枝本身是常用的中药材,用桑枝栽培的药用菌灵芝――桑枝灵芝,比杂木屑和段木栽培的灵芝都好。
经测试,桑枝灵芝与杂木灵芝和原木灵芝比较,主要药理成分灵芝多糖高30%以上。
桑枝灵芝面市后,供不应求,价格要比一般灵芝高50%以上。
现将桑枝栽培灵芝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育一些比较适合在桑枝上生长的灵芝菌种,其生物效率均达40%以上。
选用这些菌种,每亩桑枝可培育出干桑枝灵芝300公斤,经济效益较好。
二、掌握栽培技术桑枝灵芝的人工栽培技术过程是:桑枝―切段―粉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育管理―采芝―晒干―包装。
1、桑枝剪伐后即可直接切段粉碎,但要及时装袋灭菌,若放置时间长,应将桑枝屑晒干,以免长杂菌。
2、灵芝是中偏高温型真菌,菌丝在12―36℃下均能生长,以27℃生长最快。
子实体在18―32℃之间能分化出芝,但以25℃左右分化最快,发育最好。
3、水分对灵芝的生长影响很大,人工配制培养基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
4、灵芝是好气性菌,培养室要保持通气良好,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在0.03%以下。
灵芝子实体对光线较敏感,出芝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在桑枝灵芝的栽培中,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可将桑枝两用,即一部分作灵芝的培养料,另一部分作灭菌用的燃料。
中药材三岛柴胡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三岛柴胡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材三岛柴胡栽培宜选土层深厚、不渍水的沙壤土为宜,冬前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500—4000千克,深翻炕地。
播前每亩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翻耕耙细,起陇。
1、种子处理用种量日本三岛柴胡种子,每亩用种3千克。
浸种将种子用透气布袋装好扎紧袋口,放入30—35℃温水中浸泡3天,每天换水土次。
然后捞出种子,渍干水拌火灰或细土备播之用。
催芽宜采用沙床催芽法。
方法是:选安全、干爽、背风向阳处,用过筛细沙铺置地面1—2厘米厚,在沙上撒种子0.5厘米厚然后盖沙保湿,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温10—15天。
2、选地、整地宜选土层深厚、不渍水的沙壤土为宜,冬前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500—4000千克,深翻炕地。
播前每亩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翻耕耙细,起陇。
底肥必须施足,否则追肥对幼苗损害风险大、效果差、影响产量。
起垄①坡度较大(大于30度)、土壤易流失的田块应上下起垄,按105厘米土垄1沟,垄宽75厘米,沟宽30厘米,垄面播4行三岛柴胡,边行行间距为12厘米,中行行间距30厘米。
②平地,应顺排水方向起垄,按70厘米1陇1沟,30厘米沟,40厘米垄,播两行,行间距12厘米。
垄高20—25厘米,做到土细,垄平,上实下虚。
在垄面开播种沟行,沟深5—6厘米,沟中不能有较大土块、石块,防止柴胡种子落入缝中。
3、播种播期的选择按柴胡出芽时较抗低温不抗高温及要求潮湿环境的特点,可适当早播,利于柴胡种子萌发。
结合实际情况,可在每年1—3月份播种。
播种过迟,初夏的高温强光易灼死幼苗,不利成苗;早播苗在盛夏来临时苗已长大,抗高温强光能力增强,成苗率高。
盖土的制作每亩需备过筛的细肥土200—250千克,拌50%多菌灵粉剂0.5千克,加300克晶体敌百虫拌匀,闷1—2小时,待用。
播种抢在晴天尾雨天头播种,将已催芽的种子用火灰拌匀,顺播种沟均匀条播。
然后,用预先制作的盖土盖种,厚度在0.5厘米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度。
何首乌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何首乌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何首乌种收获前,选健壮的藤蔓,剪成长15厘米左右,至少有2个节以上的小段作插条,按株行距15×20厘米扦插于畦面上,扦条的1/3露出地面,要有一个节,以后经常淋保持苗床湿润,30天后可移栽。
(一)选地整地选富含腐质殖的沙质壤土,于入冬前深翻30厘米以上,让其充分风化。
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土杂肥4000公斤,经犁耙平整,打碎泥土后,育苗地起高约20厘米,宽约1米的平畦;定植地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3米的高畦。
(二)种植方法1、繁殖方法块根繁殖在春季采收时,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小块根,截成每段带有2-3个健壮芽头的种块,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按株行距15×25厘米开穴,穴深约6-10厘米,每穴栽入1个,覆土后及时浇水。
扦插繁殖:收获前,选健壮的藤蔓,剪成长15厘米左右,至少有2个节以上的小段作插条,按株行距15×20厘米扦插于畦面上,扦条的1/3露出地面,要有一个节,以后经常淋保持苗床湿润,30天后可移栽。
另外,也可将插条直接定植于大田中,此法省工,但苗期管理不方便,成活率也比育苗移栽低。
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10-15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细土1-2厘米,播后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0天左右出苗。
当苗高10-15厘米时移栽定植。
每亩播种量1.5-2公斤,种子发芽率60-70%。
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较长,生产上很少用。
萌蘖扦插繁殖法:主产区德庆县习惯于收获前,选取植株基部萌发的粗壮新芽作种苗,除去叶子,剪成长20-25厘米的插条,直接定植于大田中。
2、移栽定植宜在春季定植,亦可秋种。
在高畦上按行距35厘米,株距25厘米,挖穴,每穴种入种苗1株,每畦种2行,种后覆土压实,淋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1、浇水定植初期,需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成活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后要注意排水。
2、除草幼苗期应勤除草,做到有草即除。
天麻仿野生栽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天麻仿野生栽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天麻仿野生栽培,即模仿天麻野外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栽培,既保持了野生天麻的品质,又能增加产量,具体做法如下。
天麻仿野生栽培,即模仿天麻野外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栽培,既保持了野生天麻的品质,又能增加产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种麻选择用采集到的野生天麻茎块做种麻,或利用有性繁技术进行杂交培育的仔麻做种麻。
要求种麻外观黄色、无伤痕、无黑斑,呈锥形,个头均匀。
栽植多年的退化天麻不能用来做种麻。
二、菌材选择和培育菌材要选择粗细适度(径级5—8厘米)的硬杂木,菌索发育均匀,外皮无松动脱壳,皮下菌丝致密,无杂菌感染。
也可自己繁育菌材,有条件也可购买蜜环菌进行繁育。
也可采集野生蜜环菌或生产天麻用过的菌材扩繁,但此种方法易带入杂菌污染菌材,培养时应严格挑选。
具体做法是:在远离污染源处挖一宽1.0米,深50—70厘米,长度不限的池槽,将径级5—8厘米长的80—100厘米新硬杂木棒困晒1星期后,平摆于槽内,用河砂填实空隙。
每隔两层木棒均匀摆放菌种或菌索、菌材,依次摆放6—8层到地平面。
灌足水后覆土20厘米,再用树叶或稻草覆盖。
天气干旱要及时补水。
培养时间最迟在7月初完成。
三、场地选择要选择5°—15°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栽培天麻。
山地要有一定的森林覆盖,郁闭度在70%以上,土壤以砂壤土、腐殖土为好,忌重黏土。
园田地不要过多施入粪肥,土壤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无积水,要有高秆作物遮光。
四、栽培方法早春地温达10℃时即可栽种天麻,一般为4月中下旬开始。
顺山挖深25—30厘米,宽1.0米,长10米以下的池槽,也可挖深25—30厘米长,宽各1.0米的窝槽。
用菌材加新材交替摆放法栽植,即一根菌材,一根新材平摆池内,然后覆土回填到菌材似露非露时,再将种麻沿着菌材两侧,以8—10厘米的株距摆放,覆土20—30厘米,并盖上枯枝落叶或乱草,以利控温保湿。
五、管理正常年景无须特殊管理;干旱高温年份要进行灌水、降温;洪涝年份要挖深作业道抬高池床,以防天麻在长期积水状态下腐烂。
黄栀子高产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栀子高产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栀子又名山栀子、水栀子,果实及全株均可人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天然植物色素正在取代矿物合成色素。
黄栀子是提炼天然植物色素之上品,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水栀子,果实及全株均可人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天然植物色素正在取代矿物合成色素。
黄栀子是提炼天然植物色素之上品,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黄栀子耐旱耐瘠,粗生易长;在一般的栽培管理情况下,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有一定的产量,三年后进人盛产期,亩产可达1千斤以上,五至十五年为盛产高峰期,亩产可达三千斤以上。
种植黄栀子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植物形态黄栀子为常绿灌木,株高1米以上。
叶对生,花大、白色、芳香。
果长椭下圆形,有5-9条翅状直棱,成熟呈黄色。
二、生长习性黄栀子喜温暖、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较耐阴,海拔700米以下均可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贫脊的土壤也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种植为佳。
黄栀子每年在3月开始萌发新枝,春、夏、秋有三个明显的抽梢阶段。
春梢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抽出。
夏梢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出,秋梢在8月中旬抽出。
秋梢95%以上形成花芽,于次年3月与叶片同时展现。
秋梢花芽占结果植株85%以上,为结果主枝。
4月中旬至5月上旬孕蕾,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6-10月果实逐渐膨大,10月下旬至11月果实成熟。
三、栽培技术一、种植和中耕明确栀园定植株数。
1~3a的幼林,每年除草松土抚育2次。
第1次4~6月,第2次8~9月,结合施肥进行。
松土时,注意近蔸浅,远蔸深。
冠内深10~12cm,冠外深15cm以上。
也可在栀园初果前套种花生、豆类等矮秆农作物,既能增加栀园短期收入,又可达到抚育幼树的目的。
栀园进入结果期后,每年进行1~2次松土除草。
二、肥料管理1、幼树:每年冬或次年2月前,施复合肥20~25kg/666.7平方米。
昆布的栽种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昆布的栽种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养殖技术昆布苗虽有多种,但6~7月份培育的夏苗,是中国昆布养殖的主要苗源。
在昆布养殖海区选择岩礁底、无污染的海区修建有制冷系统、从大海抽水净化的供水系统,和能调节光照的玻璃房结构的育苗室。
养殖技术昆布苗虽有多种,但6~7月份培育的夏苗,是中国昆布养殖的主要苗源。
在昆布养殖海区选择岩礁底、无污染的海区修建有制冷系统、从大海抽水净化的供水系统,和能调节光照的玻璃房结构的育苗室。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大,故应在6~8月份,水温上升到23℃以前采好孢子。
从海上选择叶片平直、宽大、厚实、健壮、颜色深褐、孢子羹多而成熟度适中、没有腐烂的个体作种昆布,搬到室内水中继续培育。
水温保持在13~18℃之间,自然光照,追施氮400mg/m3、磷520mg/m3等,经14d叶表面产生孢子囊群。
为了使其大量放散游孢子,可将种昆布悬挂在阴凉处阴干2~4h,投入水池,水温20~22℃,刺激其放散出游孢子,并能附着在用竹或棕绳制作的生长基上,然后进行培育。
培育水温在10℃以下,每日保持10h以上光照时间,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通过遮光设备调节光量,由500lx提高到3000lx。
育苗期施肥量,初期氮3xl0一6、磷0.15x10一6,中期氮4×l0一6、磷0.2×l0一6,后期氮5×10一6、磷0.15×l0一6。
定期更换一部分海水,并保持一定的流速,使每小时更换水量能达到1/6~1/3,保持水质清洁。
经100d左右,幼苗长到1~2cm长时,移到海上暂养,应及时遮帘、施肥和调节水层,使苗长到10~15cm时即可夹苗,采用“大把摇拔”的方法剔苗后,将苗夹于1.5~2m长的夹苗绳上。
单棵夹苗棵距2.5~3cm,簇夹2~3棵苗为一簇,簇距5~7cm,然后将苗绳挂在筏子上,可采用垂养、平养、斜面养三种形式。
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有绿烂病、白烂病等病害,通过掌握适当的孢子附着的密度(不能过大),提高光照,加强洗刷,用0.05%或0.01% 硫酸铵浸泡,都能起到防治效果。
中药材种子贮存六大技巧(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种子贮存六大技巧(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把好水分关。
含油类多的药种水分应控制在8-9%,一般的药种水分应控制在12-13%。
如果数量多,可分期分批进行晾晒,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待种子含水量降到安全线以下后再装缸入库。
1、把好水分关。
含油类多的药种水分应控制在8-9%,一般的药种水分应控制在12-13%。
如果数量多,可分期分批进行晾晒,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待种子含水量降到安全线以下后再装缸入库。
2、把好纯度关。
药材良种要单收、单打、单晒、单独贮存,确保净度达到99%以上。
贮存时应贴上标签,标明种子名称、重量、纯度、入库时间等。
要一个容器盛放一个品种。
3、把好存放关。
药种入库前,要将库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用10%石灰水消毒,用农药杀灭害虫和老鼠。
药种存放要远离火炉,不能存放在厨房里,以免烟气熏蒸。
药种要放入麻袋、编织袋、布袋内,不可用塑料袋包装贮存。
不要将种子与碳酸铵、尿素等氨态氮肥及农药混存一室。
4、把好温度关。
药种不宜曝晒,同时切忌在水泥地面和铁板上晒种,要在傍晚降温后再入库。
贮存药种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0℃以下。
散装种子应在种子中间插放通风草把。
库内要留出30%的空间,以利通风换气。
室外存放的种子,受冻后不要再转到暖室内,暖室内的种子也不要突然移到室外。
5、把好湿度关。
药种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切忌放在封闭、潮湿的仓库中,尤其是存放之前,要在地面上用砖头或者木头垫高50厘米以上,再将盛药种的容器依次放上,不能把种袋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并要远离墙壁30厘米。
室外存放的种子,不要让雨淋湿,以免发生霉烂。
此外,在贮藏过程中应经常晾晒,适时通风换气。
6、把好管理关。
贮存期间要定时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温度和湿度。
入库初期,每周检查一次,中期每10天检查一次,后期每20天检查一次。
发现种子吸潮或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散湿,如通风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必须出库晾晒至达到安全含水量标准时再入库。
发现害虫应立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别名锦芪、锦黄芪等,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在黑龙江省“北药开发”项目中,选用的是东北黄芪(膜荚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为正品黄芪。
黄芪别名锦芪、锦黄芪等,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在黑龙江省“北药开发”项目中,选用的是东北黄芪(膜荚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为正品黄芪。
它是以根入药的常用中药。
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
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1.选地、整地和施肥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
于早春利用灭茬(旋耕)深松起垄机进行土壤深松起垄或小四轮悬挂凿式深松铲深松起垄,深度达35cm以上,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
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
结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层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复合生物菌肥1kg。
2.种植方法采用种子繁殖方法2.1种子处理: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故必须以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其发芽。
2.1.1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h时,将种子膨胀的部分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h,待萌动时播种。
2.1.2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
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2.1.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紫苏生态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紫苏生态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赤苏、红苏、黑苏等,其根、茎、叶、花和种子均可人药。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赤苏、红苏、黑苏等,其根、茎、叶、花和种子均可人药。
其叶称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能;茎秆称苏梗,有顺气、安胎、发散风寒和化痰等功效;种子称苏子,有镇咳、祛痰功能;紫苏全株谓之全草,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
一、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耕翻15厘米深,耙平,结合整地施2000-3000千克/亩农家肥作基肥,做宽1-1.3米,沟宽、深各0.2米的畦。
二、繁殖方法1、直播:以4-5月为宜。
条播:按行距40-50厘米开沟,深2 - 3厘米,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撒人沟内,播后覆薄士。
穴播: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浅覆土。
播后立刻浇水,保持湿润。
直播省工,生长快,采收早,产量高。
2、育苗移栽:苗高15-20厘米时,选阴天进行移栽。
将幼苗根部完整地挖取,按株行距25厘米X 30厘米栽于大田,栽后覆土压紧,使根系舒展,及时浇水1-2次,即可成活。
二、田间管理一、松土除苗植株生长封垄前要勤除草,直播要注意间苗和除草,条播地苗高10厘米时,按30厘米定苗。
穴播者,每穴留1-2株。
如有缺苗应予补苗。
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应及时松土。
育苗田从定植至封垄,松土除草2次。
二、追肥直播和育苗地,苗高30厘米时追肥,在行间开沟每公顷施人粪尿1000-1500千克/亩或硫酸钱8千克/亩、过磷酸钙10千克/亩,施后培土浇水。
第二次在封垄前,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亩,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
三、灌溉排水播种或移栽后,保持畦面湿润,雨季注意排水。
四、常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害虫主要有叶蜡、蚜虫、青虫和炸锰等。
三、采收与加工菜用植株封垄后进行收获,需要叶片的,可选择上部嫩叶采收,也可以掐尖收获。
提炼精油在花序初现时收割,将植株部位割下,去掉无叶粗梗,将枝叶摊晒一天后进行加工提炼。
猪苓的种植栽培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猪苓的种植栽培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主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猪苓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主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猪苓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栽培技术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
选择海拔1000~2000米、地形选择荫坡或半荫坡半阳坡地为好,坡度在15~45度,土壤选择20厘米以上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
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材料(以每平方米计)猪苓菌种3瓶,蜜环菌种3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猪苓生长素,阔叶树叶,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繁殖方法窝底铺树叶2~3厘米厚,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左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再盖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10厘米左右腐殖土,然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
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
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谨防假冒,以免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猪苓在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到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采收与加工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红豆蔻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红豆蔻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的地方或房屋四周、天边地角、沟渠旁边、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为宜,将选好的土地深翻耙细,整平,待打穴定植。
一、选地整地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的地方或房屋四周、天边地角、沟渠旁边、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为宜,将选好的土地深翻耙细,整平,待打穴定植。
二、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一、种子繁殖1、采种于11~12月果实成熟后,选果实饱满、座果率高、无病虫害的果序作种。
种用果要选果实饱满、座果率高、无病虫害的果序作种。
2、果实处理果实脱粒后放在室内或室外干燥处沙藏。
方法是在地面铺约3厘米左右厚稍湿润的细沙,然后放一层约5厘米厚的果实,如此反复,最后上面盖细沙土6~7厘米,待第2年播种时,筛出种果,搓去种皮,揉散种子团播种。
也可将采收的果实,阴干贮藏,第2年播种时去掉果皮,揉散种子团播种。
红豆蔻种子容易萌发,在海南当苗床日均温度14.7℃~30.4℃时即可出苗,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9℃~28℃,播后20~30天可出苗,出苗延续期为2个月左右。
采用湿沙贮藏的种子,由于胚处于萌动状态,故播种后出苗时间比其他方法处理的提早7~14天,红豆蔻在昼夜变温条件下出苗快,出苗率也高。
3、播种育苗于4~5月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腐熟的堆肥作底肥,翻耕,整平,开1.33米宽的高畦,在畦上按行距33厘米开横沟条播,均匀地将种子播于沟中,播种后施人畜粪水,再盖细土约3厘米厚,最后上面盖草保湿,旱时灌水以利出苗。
4、塔棚播种后约1个月左右开始出苗,此时应去掉盖草搭棚荫蔽,棚高1米左右即可,荫蔽度以略有太阳晒到为宜。
5、苗期管理基本做到苗床无杂草,苗期施人畜粪水3~4次,苗高6~10厘米时施第1次肥,每50千克粪水中加100克尿素提苗,以后每隔2个月左右追肥1次,第2年春天,天气暖和,苗可高达33厘米左右,此时可将棚撤去,让其炼苗,待雨季来临时定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
一、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
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
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
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参、地黄等全生育需多次中耕。
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元参、半夏等。
药材田间杂草防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要进行多次除草。
3、施肥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喜肥的规律也不同,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4、灌溉与排水一般中药材在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
瓜类在开花成熟期,禾本科如薏苡在拔节期,黄芪在幼苗期。
耐旱力强的中药材有知母、甘草、红花、黄芪等,如果适时灌溉能促进产量大幅度提高。
药材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最易遭受旱害,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根及根茎类的药材,最怕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
土壤中水多气少,根呼吸减弱,影响生育,易死亡,所以,在雨季一定要注意田间排涝。
5、株形调整可人为调整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田间通透性,使植株发育健壮,通过抑制无效器官生长,促进商品部位发育壮大并提高品质。
草本类的株形调整主要有摘心、打杈、摘蕾、摘叶、修根等。
木本类的有整形、修剪。
生长调节剂也可在药材上试验应用,通过化控手段,可以延长地上茎叶寿命,促地下根及茎生长,打破种子休眠,调控花芽生长等。
6、其他管理措施阴生的中药材忌强光直射,要搭棚遮阴,如人参、西洋参等,或是种植高秆作物遮阴,如天南星可套种玉米遮阴。
攀援、藤本和蔓生的如山药、党参、栝楼等需要搭立支架。
防冻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云南易出现“倒春寒”,应注意防治霜冻。
调整播种期、科学肥水管理,可以培育健壮个体,提高植株抗性。
7、病虫害防治为害叶部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病毒病;为害根部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线虫病;为害茎部的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为害果实和种子的病害有枸杞黑果病和薏苡黑穗。
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叶蝉、鳞翅目幼虫等。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残效长的农药。
二、采收加工
多年生药材应在适宜的年限采收,年限不够,有效成分含量低,年限过长,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果实和种子类药材适期采收,能提高收获效率。
生产种子和种栽,适期采收更为重要,否则难保种子和种栽质量。
多数药材都需要在产地进行粗加工,以防止霉烂变质,保持药效,也利于运输和贮藏。
不同种类的药材,加工方法也不同,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