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2)Sass和Mattson(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3)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4)Myers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的,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的目的。林南等

人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人通过与他者、群体或者更大的社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得到的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如何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成为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科学家等研究的方向。面对快节奏的发展,社会对每个人都提出了要求,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三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的社会支持

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情况,并从性别、年级、经济状况等不同角度分探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探讨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产生的(Holmes&Rach1967)。Holmes等(1967)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和重视。国外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社会支持的概念、类型、测量、特征,人格因素对社会支持感知的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等。法国社会心理学家Durklieim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如沃海特(G.H.Warheit,1967)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

显著的正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而是通过中介因素来影响身心健康。科恩(1985)在研究

抑郁,但这些高社会支持者往往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如果利用统计技术,使自我效能保持不变,则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不再显示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说,自我效能作为第三变量使没有明显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显示出高的相关。而人格因素影响可能是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中介因素,也可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作为中介因素时,人格因素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的感知、社会交换感等来影响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例如,罗克(Rqok,1987)指出,一个人一旦感知到自己给予的支持比接受的支持多,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与反抗情绪,相反,如果一个人感知到自己给予别人的支持少于自己所接受的支持,就会产生欠疚感与羞耻感。社会支持的增效益果只有在这两种感觉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一个人如果担心自己缺乏回报的能力,他便不会求助于人。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关于社会支持最早的研究成果是阮丹青等人于1990年发表的《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之后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逐渐丰富起来。如贺寨平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把重点放在社会网络的构成及社会网怎样为个人提供社会支持上。李伟等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性别差异及其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李伟、陶沙,2000);刘广珠等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了研究(宋尚桂,2002;张兰君,2000;刘广珠,1998)。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社会支持的构成居多,社会支持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较少被关注;笼统研究居多,研究情感、经济、信息、交往网的较少;采用自制问卷和偏向于心理学的量表较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较少。我国学者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构成,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年又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小规模修订。刘广珠在对“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了“儿女”一栏;第6题和第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小样本相隔一个月的重测,结果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