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孝子墓中学王长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也便于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领会诗的内涵;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运用,理解并初步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能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设计:
1.布置学生搜集1938年前后祖国状况的资料,做好记录。
2.展开朗读竞赛,训练朗读能力,朗读教学贯穿课堂。
3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4.对比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
配乐磁带、写有思考讨论题的小黑板、标有整首诗停顿和重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间作一下交流、补充。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结果,并说出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以上情况的。(书刊、影视、询问、调查等。并适时播放日军侵华录象资料,学生发言作为解说。)
3.教师评价导入,指明《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完成的。
二、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诗歌感悟、情感及主题。
1.学生自读一遍,整体感悟。
2.指名读,要求读出诗歌感悟。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这样读可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引导学生读诗注意停顿、重音及语调,用声音更好的表达自己对诗的感悟。)
3.出示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4.以对抗赛的形式男女生分别齐读。(也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5.再自读一遍,细心体会,感悟诗歌主题。
三、解读文本,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
1.问题铺垫,如果你是诗歌中的那只“鸟”,你希望自己是只什么“鸟”?
(歌声婉转的百灵,啼血的杜鹃,填海的精卫,象征和平的白鸽……)
深入个人对主题的理解,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切入点,由“白鸽”再创象征情境。
2.再创情境:有的同学希望自己是一只白鸽,因为它是和平的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运用的相当出色。结合我们搜集的社会背景资料,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1)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注意前面的修饰词)
(如有难度可结合其他象征含义的例子来降低难度,丰富课外知识。)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这些讨论题是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适时点拨,但不
1
要过多干涉。)
3.你说我说:说说你学完这首诗的感受。对比不同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配乐再读。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内化吸收,并在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作业,巩固文本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写诗能力。
诗人艾青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年代对祖国的爱依然痴心不改,对祖国的未来始终充满了希望。而今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你结合现在的社会背景,试着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看法或感想,尽量用上象征的手法。
(如有必要和可能的话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
点评:
本设计特点如下:
(一)、设计思路清晰,流畅。
本设计将教学的过程分为阅读文本、解读文本、拓展文本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又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实现各目标的方法。可以说,设计思路自然流畅。
(二)、努力改变教师角色。
在本设计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问题答案的权威人士,而是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情境的创设者。如导入环节一改过去以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的方法,而是以学生课下搜集相应的资料,课上交流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谓是“一石三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激情导入。这仅仅是一个环节的设计,由此可见,本设计在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
(三)、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设计中,学生活动设计很多。如搜集资料、交流资料、各种方式的朗读、提出个人问题、发表个性见解、合作学习等等,设计主体是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是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因此说,在本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出来。
(四)、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指教师为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采用的一种用辅助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原型生活的背景资料铺垫。可以说情境创设是配合课堂教学中各种目标要素、方法要素的主要途径。本设计中无论是学生交流资料,各种方式的朗读,还是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方法,都能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不难看出,情境创设贯穿教学设计始终,这是很可贵的。
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陈凤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