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含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了解本剧的艺术价值。
2、把握本剧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学习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方法。
㈡过程和方法:1、阅读剧作,了解大意。
2、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
3、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深层含义。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2、理解剧作主题,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1616年5月3日病逝。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哈姆莱特]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整理精校版)《哈姆莱特》导学案必修教案0113 19:52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1、课余时间分角色朗读,从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2、合作探讨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英:Macbeth)。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1616年5月3日病逝。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3、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高一语文下期人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 》 品质导学案(含答案)
《哈姆莱特》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哈姆莱特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2.了解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
3.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4.对比《窦娥冤》,了解中西戏剧的不同。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举例分析动作化和性格化。
————————————————————————————————————————————————————————————————————————————————————————————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
你忙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
这些剑都一样长吗?奥斯理克是,陛下。
(二人准备比剑)国王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
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城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
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请了,殿下。
(二人比剑)哈姆莱特一剑雷欧提斯不,没有击中。
奥斯理克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好;再来国王:且慢;拿酒来。
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边。
来。
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1.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2.“这一个消息.....”指什么消息?——————————————————————————————————————————————3.国王对哈姆莱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为什么?——————————————————————————————————————————————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从文中找出哈姆莱特相信天命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莱特》导学案1
3.《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哈姆雷特》导学案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课《哈姆雷特》导学案答案【探究案】(第二课时)1.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表现了他草率、冒失,而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从课文里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滑,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卤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
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
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王后乔特鲁德或者是想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忽然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全力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
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
《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课标要求】1、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3、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4、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
2、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评价任务】1、通过前备知识提示,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等文化常识,明确作品背景,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通过课前预习和环节一自学反馈,夯实基础,了解剧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初步指向目标1。
3、通过环节二情节探究,在预习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梳理戏剧冲突和经典对白,完成学习目标1。
4、通过环节三,品味语言,感受悲剧的震撼,深刻理解经典台词,完成学习目标2、3。
5、通过环节四,学习本文写作技巧,再次巩固目标1、2。
第一课时前备知识提示1、了解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导学案(1)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味戏剧语言,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独白认识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与冲突,进而理解戏剧主题。
通过对白认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二人的戏剧冲突与爱情悲剧。
4、文化传承与启示: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第一课时【自学指导】①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
阅读时,注意梳理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②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
阅读时,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忧郁”,尝试分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知识提炼】环节一:知人论世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一幕主要是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老王的鬼魂来告诉王子哈姆莱特他的死因: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
这就是哈姆莱特身上的双重悲哀: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
第二幕中哈姆莱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并装疯,他与叔父克劳狄斯互相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导读:《哈姆莱特》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得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得戏剧冲突、曲折得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得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得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知识链接1、阅读课本P96页“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2、《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您得名字就是女人!2)生存还就是死亡,那就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得人,时间也会放弃她。
4)成功得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得人已经成为她得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就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得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得手足就是谎言!7)上帝就是公平得,掌握命运得人永远站在天平得两端,被命运掌握得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她命运!8)一个骄傲得人,结果总就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您原来决心想达到得目得。
10)新得火焰可以把旧得火焰扑灭,大得苦痛可以使小得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就是一条最容易上钩得游鱼;因为她凭恃才高学广,瞧不见自己得狂妄。
12)愚人得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得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她用全副得本领,证明她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与事物得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得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您就是多么神奇。
您可以使老得变成少得,丑得变成美得,黑得变成白得,错得变成对得……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得悲伤,以别人得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就是一个巨大得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就是演员罢了。
上场下场各有其时。
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与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得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20)志愿不过就是记忆得奴隶,总就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得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学习过程:一、课文初步感悟1、阅读课文,划分剧情结构,归纳各部分意思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学习过程:一、对文本的初步理解1、阅读正文,划分情节结构,总结每一部分的意义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保持安静!谁来了?”):讲述哈姆雷特逃往丹麦的故事。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贵族》到结尾):哈姆雷特与瑞蒂斯决斗,落入克劳迪斯的陷阱。
比剑过程:道歉----毕节-----中毒-----复仇(人道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2讨论剧中的人物和关系剧中人物及身份:如,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叔,弑君者和篡位者乔特鲁德女王波洛涅斯部长雷欧提斯普罗尼尔斯之子奥菲莉娅博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最好的朋友奥斯里克部长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顿王子的同学在他背后背叛了王子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雷特与约特鲁德王后:母亲与儿子,以及母亲与敌人之间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克劳迪斯国王和约特鲁德王后:他在叔叔和嫂子之后结婚,但克劳迪斯在毒害约特鲁德的丈夫和试图谋杀他的儿子之间存在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莉亚:她深深地爱着哈姆雷特,憎恨杀害她的父亲,与博洛涅斯有着血肉联系。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哈姆雷特的复仇面临怎样的人际环境?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友情个人敌人二、合作探究(c级别)1如何了解reotis的特征。
雷欧提斯是一个令读者同情、惋惜的人物形象。
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充当了奸王刺杀哈姆莱特的工具。
《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戏剧结构、语言风格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2)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
2、难点(1)对剧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和隐喻的情节和台词的解读。
(2)探讨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启示。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
2、作品背景《哈姆莱特》创作于1601 年,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莎士比亚通过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四、自主学习1、阅读《哈姆莱特》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五、合作探究1、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1)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为何一再拖延?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2、作品的主题探讨(1)《哈姆莱特》的主题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从哈姆莱特的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3、艺术特色鉴赏(1)分析《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它有何独特之处?(2)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谈谈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特点。
六、课堂展示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3 哈姆雷特 2 六中陈雷《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陈雷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哈姆莱特 导学案 教师版 简洁实用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自学案==============================一、走近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生于1564年4月26日,卒于1616年4月26日。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代表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二、了解背景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上逐渐强大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文化上体现自己的思想和利益,但当时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
他们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中发现了于已有利的唯物主义哲学、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因而大肆弘扬学习、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其中新思潮是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各种现象,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与中世纪教会神权相抵抗,并且提倡理性,尊崇科学,宣扬仁慈、博爱和平等,与世俗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压迫、愚昧主义及神秘主义相抗衡。
然而,人文主义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却不能整个埋葬天主教和基督教,某些宗教戒律如严禁个人复仇仍深有影响,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但君主地位仍至高无上,弑君被视为最大的恶德。
到了莎士比亚写作《哈姆莱特》的时候,英国已处于“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哈姆莱特含答案
第3课 哈姆莱特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匍匐..( ) ②意旨.( ) ③暴虐.( ) ④祈祷.( ) ⑤轻蔑.( ) ⑥难堪.( ) ⑦怪诞.( ) ⑧忏.悔( ) ⑨踌躇..( ) ⑩迷惘.( ) ⑪延宕.( ) ⑫虔.敬( ) ⑬紊.乱( ) ⑭劝诱.( ) ⑮嫁奁.( ) ⑯陨落..( ) ⑰横.暴( ) (2)多音字①恶⎩⎪⎨⎪⎧ 憎恶.( )恶.心( )恶.劣( ) ②阿⎩⎪⎨⎪⎧阿.谀( )阿.姨( ) ③刹⎩⎪⎨⎪⎧刹.车( )刹.那( ) 2.辨形组词①⎩⎪⎨⎪⎧ 镣( )嘹( ) ②⎩⎪⎨⎪⎧ 谴( )遣( ) ③⎩⎪⎨⎪⎧ 揩( )楷( ) ④⎩⎪⎨⎪⎧ 篡( )纂( ) ⑤⎩⎪⎨⎪⎧ 枭( )袅( ) ⑥⎩⎪⎨⎪⎧缛( )褥( ) 3.词语释义(1)孟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诡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拾人牙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宿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伦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繁文缛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果然·居然果然:a.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高一语文必修4《哈姆雷特》导学案附答案
【○学】一、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鲁迅)二、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
《哈姆莱特》第三课时导学案
《哈姆莱特》第三课时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3.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课堂探究】学生活动一: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同步练习】、下面词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鲁莽(mǎng)脚镣(liáo)诡(guǐ)计B、破绽(zhàn)印玺(xǐ)嗣(sì)位c.蟊(máo)贼恭聆(líng)戕(qiāng)害D.阿谀(yú)山鹬(yù)繁文缛(rù)节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把伪造的国书照着原来的样子折好,签上名字,盖上印玺,把它小心封好,归还原处,一点没有露出破碇。
B、如果我不去箭除这一个戕害天性的蟊贼,让他继续为非作恶,岂不是该受天谴吗?c、要是你们两人交起手来,在十二个回合之中,他至多不过多嬴您三着;可是他却觉得他可以稳嬴九个回合。
D、那不过是一种傻气的心理;可是一个女人也许会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疑虑而惶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繁茂,因为和平女神永远戴着她的荣冠,彼此的情感。
②他杀死了我的父王,奸污了我的母亲,了我的嗣位的权利,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③我用诡计害人,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A.沟通撺掇反而B.勾通篡夺从而c.沟通篡夺反而D.勾通撺掇从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的这份家业。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无可置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册第3课《哈姆莱特》第1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重点)
2.鉴赏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难点)
二、学法指导
1.通过分角色朗读,个人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2.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握哈姆莱特艺术形象。
三、知识链接
全剧剧情: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四、自测试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枭.首()印玺.()篡.夺()嗣.位()戕.害()蟊.贼()淆.乱()禀.赋()鞘.带()辞藻.()山鹬.()战栗.()昭.告()隔膜.()酝酿.()庇.护()
拘泥.()怂.恿()刚愎.()抵牾.()咬文嚼.字()繁文缛.节()
3.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说说“比剑”这一情节有几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情节有何变化?
4. 在选文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五、当堂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脚镣(liáo)鲁莽.(mǎnɡ)冥.冥(mínɡ)诡.计(ɡuǐ)
B.枭.雄(niǎo)藩.属(fān)棕榈.(lǘ)国玺.(xǐ)
C.篡夺(cuàn)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máo)
D.淆.乱(xiáo)禀.赋(bǐn)辞藻.(zǎo)繁文缛.节(rù)
2、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B.哈姆莱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哈姆莱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
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雷特中了剑毒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D.哈姆莱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E.《哈姆莱特》中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就充分刻画了哈姆莱特在叔父祈祷时紧张考虑“杀还是不杀”的犹豫心理。
3.下面是《哈姆莱特》中老大臣波洛涅斯教导儿子的一番话,请从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②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于狎昵。
③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④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⑤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
⑥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答:我对第________句的见解是:
六、知识清单
孟浪:鲁莽草率。
枭首:杀头。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追踪求迹:按照行迹踪影去寻找,也比喻盲目效仿。
一时无两:当时没有能与其相匹配的。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1.听写字词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
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3.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日清反思
自测试题答案
1.略
2.讲述逃归历程;被激接受比剑挑战;身中毒剑并杀死国王
3.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
哈姆莱特取胜。
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
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
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4.参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后一件事表现了他的草率、冒失,而总的看来,哈姆莱特做事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情推着走,不能事先作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从课文内容看来,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当堂训练答案
1. C A项,“镣”应读“liào”;“xiāo”“bǐng”。
2、D(A“碇”应为“绽”;B“箭”应为“剪”;C“嬴”应为“赢”)
3、C
4、B,E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