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论语》、《道德经》、《佛经》有关的话题

合集下载

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能够启迪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以下是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1. 修身养性:《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修养,要求人们要懂得自我反省、修身养性,以达到德行高尚、慈善仁义的境界。

2. 尊师重教:《孟子》、《荀子》等经典,强调尊重师长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人们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提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和品德的人才。

3. 诚信正直:《礼记》、《尚书》等经典,强调诚信正直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合作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4. 顺应自然:《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强调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和天地相应,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5. 恒心不懈:《论语》、《孟子》等经典,强调恒心不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这些国学智慧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

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1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孕育了众多的经典篇目,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并尝试阐释其智慧和价值。

1.《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诸子百家之源”。

其经典思想包括思无邪,治无奸,讲求人的自律、稳重、恪守信义,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礼仪、仁爱、诚信等道德观念。

《论语》的经典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具有重要的道家哲学思想。

其经典思想主要是围绕道展开,强调“道无所容,因为是不合适的”,提倡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清静和自在。

同时,《道德经》还讲述了宇宙的结构和人与宇宙的关系,形成了道教的基础理论。

《道德经》服务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也对中国现代哲学、文化,乃至个人成长有深刻影响。

3.《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是广为流传的教育经典。

其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化、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教育儿童要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讲求正义、诚信、忠诚等品质。

《三字经》不仅在中国儿童教育中有广泛应用,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描述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情节虐心又真实感人,既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分制度和婚姻观念等深刻隐含的思想问题。

5.《金刚经》《金刚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经典之一,代表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极致境界。

其二十八章节对人们进行了哲学上的思考,阐发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存在的本质和实相性等深刻哲学问题。

《金刚经》的经典思想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下面按照一定分类,介绍一些重要的国学经典。

一、经典儒家文献: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阐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主张保持适度和平衡,追求内外兼修的境界。

二、佛教经典:1.《金刚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强调了“无我”和“般若”等核心概念,通过智慧的觉悟来超越痛苦和迷惑。

2.《心经》:也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空性和无我。

3.《楞严经》:是禅宗佛教的重要经典,以对话形式阐述了诸法的实相和修行的方法,强调了觉悟和证悟的境界。

三、道家经典: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的道理。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通过寓言和哲理故事,阐述了“自由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3.《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讲述列子的故事和哲理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文言文经典:1.《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是研究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形式,纵横比较地记述了中国历史,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参考。

五、诗词经典: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和宫廷雅乐,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资料。

2.《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包含了王之涣、杜甫、李白等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信仰和人生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永恒主题,它们关系着人的价值观、人生哲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信仰与人生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或许能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我们的内心深处的智慧。

1.《圣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提供了关于信仰、道德与生活的指引。

2. 《老子》-道家的经典之一,强调自然、无为而治,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3. 《佛经》-佛家经典,展示了佛陀的教诲和修行之道,帮助人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4. 《格列佛游记》-吉列尔斯·戈尔登·德·帕吕伽著作,以寓言的方式探讨了人性、道德和信仰的主题。

5. 《论语》-孔子弟子的言行记录,展示了儒家的价值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6. 《尼采的离奇命运》-赫尔曼·胡贝尔著作,阐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信仰、自由以及超越人类存在的思考。

7. 《资治通鉴》-司马迁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历史视角展示了政治、信仰和社会的变迁。

8.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著,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之痛苦,揭示了宗教信仰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性。

9.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贝特兰德·罗素著,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历代哲学家的思想,帮助读者思考存在意义的问题。

10. 《亲情》-大卫·布鲁姆著,提倡以家庭和亲情为基石的人生哲学,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仰和意义。

11. 《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霍金著,引导人们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对信仰和科学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思考。

12. 《道德经》-老子著,传世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介绍了道家的思想和修行之道。

13. 《群山回唱》-路易斯·巴斯克斯著,通过揭示人类信仰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灵魂和信仰之道的热切追求。

14. 《人间词话》-钱钟书著,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解读,引导人们思考文化信仰在人生中的意义。

人生哲理的古籍

人生哲理的古籍

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以下是一些含有深刻人生哲理的古籍:1. 《论语》-孔子-《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涉及道德、仁爱、礼仪、智慧和领导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德经》-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作,探讨了“道”的本质,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对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有重要影响。

3. 《庄子》-庄周-《庄子》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探讨了自由、逍遥、齐物论等概念,对人生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4. 《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人性本善,倡导仁政和民本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体系,其变化无常、顺应时势的思想对人生哲学有很大影响。

6.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对理解人生和社会有重要价值。

7. 《史记》-司马迁-《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象,对理解人生和历史有重要启示。

8. 《汉书》-班固-《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西汉的历史,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反映了人生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9. 《三国志》-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通过战争、政治斗争和人物传记,展现了人生的智谋、忠诚、背叛和英雄气概。

10. 《菜根谭》-洪应明-《菜根谭》是一部明代著名的修身养性之作,以小品文的形式,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些古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的智慧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关于修心的书籍

关于修心的书籍

关于修心的书籍修心是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话题。

由于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世上关于修心的书籍层出不穷,而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充实内心、实现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一些经典的修心书籍,并对其内容和优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与《易经》齐名。

它是由老子所著,共有81章。

《道德经》讲述了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来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这本书深度探究了人类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并提供了一个从哲学上理解自我、人生、自然、社会和权力的思维模式。

《道德经》的读者可以从它的内在、深奥和富有启示性的思维中获益。

老子倡导的是“无为而治”的理念,通过放下欲望和控制自我来达到心灵的平衡。

通过《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人生、自然、社会和态度的全新思考模式,从而更加舒适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以更加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人。

二、《内经》《内经》是中医药学著作之一,分为两部分——《素问》和《灵枢》,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本。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平衡”。

《内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系统的中医文献之一,它描述了治疗身体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气功、药物和饮食,同时也提供了关于健康和健康维持的建议。

在整个修身过程中,身体健康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前提,唯有身体健康才能带来精神上的安宁。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要背景,强调精神和身体的协调,是修心的好帮手,读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中的中医养生知识、运动和饮食等方面加强自我修炼,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平静的心态。

三、《佛经》《佛经》是佛教的经典著作,包括《经藏》、《律藏》、《藏经》三部分,其中《顿悟禅》、《华严经》、《地藏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佛经。

佛教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的欲望太多,而通过消除欲望的方式,可以达到真正的平静。

《佛经》是一本具有宗教性质的经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

十本古书,中国人必读经典

十本古书,中国人必读经典

十本古书,中国人必读经典一、《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论语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

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读《论语》,还没有读《论语》的时候是这么一个人,读了《论语》之后就变了另外一个人;如果说你读了《论语》之后还是原来那个人,表示你没有把《论语》读到脑子里头。

——朱高正(台湾著名学者哲学家)二、《孟子》:教你如何激发斗志《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

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三、《道德经》:大气做人,小细做事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很多人时常感叹自己不懂得与他人相处,老子也曾有感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悟出了大气做人的三个主张,即“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这一切,说的就是要大气做人。

大气做人,若懂得了甘为居下,谦虚不争,委曲求全,则心胸也就自然开阔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更美好了。

这对于现代来说,特别是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的时代,老子的大气思想,无非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颇有指导借鉴意义。

四、《庄子》:心无旁骛专注于一件事,结果都不会太让人失望人生在世,一定要明白两件事: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不在乎,并非是对人生的放任,而是因为有更值得在乎的东西。

“乘物游心”,典出《庄子·人世间》,所谓乘物,就是脱出凡尘俗世,而游心,就是顺其自然,获得精神的自由。

提高修养内涵的书籍

提高修养内涵的书籍

提高修养内涵的书籍修养内涵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素质和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和风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修养内涵,而阅读是提高修养内涵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提高修养内涵的书籍,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阅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

二、《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经典,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道德经》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和本质,是一切事物的规律和本体。

阅读《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境。

三、《心经》《心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是佛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心经》强调“无我”、“空”、“缘起”,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阅读《心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更好地掌握自我修行的技巧和方法。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红楼梦》以宝玉、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代表,描绘了清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五、《人类简史》《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一本全球畅销书,是一本介绍人类历史的科普读物。

《人类简史》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未来。

阅读《人类简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和文明,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六、《活着》《活着》是我国著名作家余华所著的一本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与《道德经》有关的话题

与《道德经》有关的话题

与《道德经》有关的一些话题今天,讨论一下与《道德经》有关的一些话题。

年轻的时候,读过一遍《道德经》,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意见也不敢发表。

因为觉得这本书太深奥。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读经典,并且都有写读后感,先秦诸子的著作大多有读过,唯独缺《道德经》的话题没说,文章没写,所以,又重新读《道德经》并试着讨论一下自己的感想,也方便以后复习、查阅。

意见相当肤浅,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批评。

《道德经》又叫《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曾被誉为中国的万经之首。

分为《道》和《德》上下两篇,总共八十一章,五千言。

前三十七章为《道》篇,后四十四章为《德》篇。

由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

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

所以学问非常的渊博。

关于老子的一生没有详细的记录。

生卒年月不详。

关于老子的说法:孔子曾经向老子求学,并且称他为龙。

老子晚年,周朝没落,他对朝廷很失望,骑着一头青牛,出关云游去了。

老子最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学问渊博,所以请求老子留下一篇文章再走。

于是也就有了我们说的《道德经》。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又叫五斗米教(每个入教的人要缴五斗米)。

张道陵自己为教主,奉老子为祖师爷,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道教经典和理论依据。

从此,老子成为神仙。

根据道教的说法:老子住在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

然后佛教不甘示弱,说:弥勒菩萨也住在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而且住在兜率宫的内院。

道教也不甘示弱,编了“老子化胡说”说:老子骑着青牛出关,到了西域化身为胡人,变成了释伽牟尼。

当然,这些都是宗教之间因为竞争而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

老子成了神仙,但是,老子本人却是个无神论者。

因为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老子那个年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缺少认识。

大都认为:“天”就是主宰命运的神、佛祖、上帝。

他会根据人的行为,而做出奖赏或者惩罚的行为。

解读古代典籍中的智慧

解读古代典籍中的智慧

解读古代典籍中的智慧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解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著作出发,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一、《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他认为,个人的修养是治理天下的基石,只有通过自身的修身,才能带来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将这种修养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

二、《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通过阐述“道”的概念,提倡“无为而治”的智慧。

道家认为,事物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干预,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所谓的控制欲望,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红楼梦》中的人生哲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叙述,展现了人生百态。

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例如,作者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虚妄和离别的伤感。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把握现在,不要过于追求世俗的虚荣和物质。

四、《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智慧《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之一,通过对军事策略的阐述,提供了丰富的智慧。

其中的谋略智慧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中。

例如,孙子强调了谋定而后动、以胜克敌的原则,这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时,要先思考和计划,才能取得胜利。

五、《周易》中的变通智慧《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重要哲学文化著作,通过阐述“易”的哲学与卜筮系统,提供了变通智慧。

易经强调变化的无常性,它教导我们要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遇,并且在变化中寻找平衡和和谐。

通过解读古代典籍中的智慧,我们能够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思想启示。

国学经典人生感悟

国学经典人生感悟

国学经典人生感悟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下面我将以国学经典中的人生感悟为题,列举10个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一、《论语》中的“仁者爱人”的理念告诉我们,待人要慈爱、宽容,关心别人的需求,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地去做事,不要强求,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三、《资治通鉴》中的“克己奉公”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要舍弃自私的欲望,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四、《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生的修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孟子》中的“知止而后有定”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生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要懂得适时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六、《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理念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去认识自己和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七、《庄子》中的“守一而不失”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八、《三字经》中的“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过去的经验教训,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善待他人,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情,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十、《孟子》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底线,不追逐短暂的欲望,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以上是我根据国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总结的十个人生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活出有品质的人生。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智慧的源泉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智慧的源泉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智慧的源泉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荀子》等,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

这些经典的思想精髓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古代哲学经典的智慧源泉。

一、儒家经典——《论语》传承中华传统思想智慧《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社会道德、教育、政治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的“知其不知,至矣”的思想启示了要有谦虚的态度去学习与进取,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强调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这些智慧都在强调科学求真、持续学习的价值观,对当代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道家经典——《道德经》引发人们的思辨与领悟《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篇幅简短却内容深邃。

其中“道可道,非常道”表达了道之难以言表的思想,鼓励人们走向内心深处,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通过柔性而非强硬的方式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这些智慧启示了人们要保持谦逊与平和的心态,关注内在的修养与境界。

三、墨家经典——《墨子》主张爱与智慧的结合《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人,以实际行动温暖世界,这种兼爱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墨子的智慧也体现在非攻思想上,主张通过和平与理性的手段解决争端与冲突,这个思想对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四、法家经典——《韩非子》对理性思维的强调《韩非子》是法家经典之一,强调理性与实用,提出了“法者,一切治本之道也”、“术者,微妙之论也”的思想。

韩非子认为,通过法制和术数的运用,可以实现社会治理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当代社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角度。

五、庄子哲学——《庄子》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思考《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与《道德经》有关的另一些话题

与《道德经》有关的另一些话题

与《道德经》有关的另一些话题我们之前讨论过《道德经》,感觉还有一些话没说完,今天就接着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还得从老子说起。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无神论者,但是老子同时也是道教的祖师爷——“太上老君”。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并拜老子为道教的祖师爷,奉为“太上老君”。

也差不多在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到西域求经,引佛教进入中国。

两教几乎在相同时期在中国传播。

但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佛教则是诞生于印度的外来宗教。

到魏晋之后,佛教在中国大盛,于是民间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佛、道、儒,三家同本同源。

比如,著名的梁武帝、又比如后来的王阳明等都持相同看法。

佛、道、儒,三家真的同本同源吗?反正佛教没有这么说,道教也没有这么说,只有一群酸溜溜的儒生自作多情的这么认为。

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哪个光头和尚会进道观去拜“太上老君”的;也从来没见过哪个长胡子道士会进寺庙去拜释伽牟尼的。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果轮回、四大皆空”。

道教的理论依据就是我们谈论的《道德经》,讲的是——“无为、不争、顺其自然”。

儒家则讲——“仁爱、礼乐”。

因为因果轮回所以要慈悲为怀,因为“慈悲为怀”所以有人认为和儒家的“仁爱、礼乐”相近,所以就得出“同本同源”的结论。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正不正确。

佛教讲“慈悲为怀”,基督教讲“神爱世人”,难道佛教和基督教也是同本同源?我个人的观点还是:佛教、道教、儒家不存在什么同本同源,但是你可以说三家有相近的思想。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

体现的是老子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宗教观和他的方法论。

老子说理深刻,我只能试着去理解。

观点不一定正确。

而且还有相当疑问下面我们逐一讨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开篇就告诉我们“道”的深奥和玄妙。

他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道”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

那“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庄子认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比最大还要大,比最小还要小。

在太极之上不为高,六极之下不为低。

国学经典导读论语道德经等

国学经典导读论语道德经等

国学经典导读论语道德经等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导读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文明。

论语、道德经等经典是其中的瑰宝,它们对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引导人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论语和道德经进行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文化。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经典,记录着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论语以言行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崇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它注重实践、注重道德的日常行为,并提出了一系列对人伦、政治、教育以及处世之道的重要论述。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精深思考,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语中的一句经典语录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而论语中的这种学习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和提升自己,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论语中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也是深刻的。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观点强调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遵循公平、和谐、尊重的原则,与他人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被誉为道家思想的核心。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其中以《老子道德经》更加著名。

道德经以谦逊、无为为核心思想,强调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理念,提出了诸多道德和生活智慧的观点。

道德经中的“道”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意味着世界的本源和无限智慧,强调顺应自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如果能够顺应自然之道,舍弃功利心和我执,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就能够找到生活的真谛。

此外,道德经中提到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事物时,我们应该以柔性、以静制动,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以此达到自然而然的和谐与平衡。

国人必看的三本书:论语易经道德经

国人必看的三本书:论语易经道德经

国人必看的三本书:论语易经道德经大中华传承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文化盛行。

先秦诸子百家文化更是流传至今,包含范围无所不有。

中间有遗失有淘汰,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些是多么幸运。

今天我们简单看下周易,道德经和论语。

为什么要说读论语教孩子,读易经成格局,阅道德经修境界?我们慢慢来看。

【学论语教孩子】学论语教孩子,论语中孔子教给我们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讲究鬼神,不信奉鬼神,专注的是人间的道义德性,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正是我们需要的品质。

孩子学习要从小抓起,而论语儒家中更有君子六艺这套说法。

全方位去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想教好孩子,首先得我们自己学会。

论语中主张仁政,任何人都应该诚心诚意去学习仁义。

仁义是整个论语的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而这些中心思想正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读易经成格局】读易经成格局。

人们常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

已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发源和启蒙,让我们从多个维度多个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常读已经可以养成我们的格局。

读易经首先要明白易经的三个原则。

这三个原则就是变化之道。

【变易,简易,不易】只有明白了这三个原则,才能真正读懂易经。

其实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没有哪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只有从不断变化的事物中找到它的规律,我们才能不断的去适应与进步。

其次便是易经中阴阳的道理。

明白变化之道,了解阴阳之道,就可以慢慢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再通过易经中数理象的联系,便可推演出事情发展的方向。

所以说已经是从现象到本质能分析出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我们需要养成的格局。

从看待事物上面思维不能局限通过表象去看他的本质。

分析本质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东西并不难。

和我们常说的点线面关系差不多。

其本质道理都是一样的。

【阅道德经修境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读道德经修的是我们的境界。

形式老子在道德经中把一切源头都归于道,道是永恒不灭的,所以就有了万物的发展和灭亡变化,而道的自身是不灭的。

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奠定人的三观

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奠定人的三观

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奠定人的三观《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积极心理学。

孔子的一生,是积极的人生,是有信仰、有信靠的人生,是积极推进仁爱的人生,是积极去改善世界的人生,用今天的话说是满载正能量。

1、确信世上有可依靠的力量孔子这一生非常严坎坷,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其主张不为各国诸侯所认同。

但是,孔子在心理上没有垮掉。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有可依靠的的力量。

有信仰的人就是心中有根基的人,就是一个脚下有磐石坚固的人,人生的起伏,人间的成败,不会影响他内心根本的依靠。

家长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不是金钱,不是工作,而是信仰。

2、确信天命指向仁爱确定天命指向仁指向爱,所以人人应当走向仁、走向爱。

如果这个人有志于仁,就不会去行恶了。

所以要有志于仁,人生就是要志于仁。

仁就是要爱人,去帮助生命。

养成爱人助人的心理,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人生就是以爱换爱,以仁换仁,以服务换服务。

如果你习惯于帮助人和服务人,你在世界中很少会有矛盾,很少有人会专门去伤害那些喜欢帮助人和服务人的人。

3、确信世界有正当秩序确信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所以人应当克制自己去认识和遵从这个秩序。

孔子把这个秩序称之为礼。

在历史变迁中,礼的形式可能在变化,但是礼所指向的精神是不变的。

爱是需要一套制度去保障的,这也是永恒存在的逻辑。

这个仁的秩序是能够使天下归仁的。

“礼”的秩序源于天,上天的指向是爱生命。

4、确信人格可以提升和完善确信我们的人格是可以通过修身实践来完善和提高的。

任何人只要努力读书修身实践,都能够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普通人成长为有品格、有能力的君子。

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提升命运。

人生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修身”意味着生命是可以修炼的,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塑造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完美,人格本身是可塑造、可改善、可趋向完美的。

5、确信这个世界是可改善的确信这个世界是可以改善的,是应当去改善的。

人生在世,要积极努力去改善这个世界。

孩子背《论语》、《道德经》对孩子成长有何好处

孩子背《论语》、《道德经》对孩子成长有何好处

孩子背《论语》、《道德经》对孩子成长有何好处
原因很简单,在所有国学经典中,《论语》是最接地气的一本!《论语》谈的是儒家的君子之道,是人生智慧,这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也是全社会共通的价值观。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不夸张。

答案很简单,《论语》是“源”,后世儒者编的启蒙书都是“流”,费点工夫掌握了源头,岂不是读什么都事半功倍。

《道德经》是世界闻名的智慧之书,达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

《道德经》围绕“道”这一根本命题,洋洋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

要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不可不读《道德经》,所以不要管孩子理解多少,先把那五千字装进脑袋里再说。

不要小瞧孩子的悟性,智慧的种子种下了,没准哪一天就开花结果了呢!
为什么要能够熟练背出《论语》和《道德经》?
因为《论语》和《道德经》是几千年才出一本的杰作!古往今来,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完所有
的书,故只能选择最经典的书籍阅读。

而《论语》和《道德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经典是千古流传的不朽之作,经典一本胜杂书万卷!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揭示了永恒不变的真理。

经典博大精深,涵义隽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感悟。

经典即使读一百遍、一千遍,你也不会感到厌倦。

经典就像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读得次数越多,你的感悟越多。

《论语》和《道德经》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让你可以“立乎其大,不失其小”,可以让你养“浩然正气”,让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你知道人生要“务本,本立而道生”。

经典中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你孩子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避开一些暗礁。

《易经》、《道德经》和《论语》

《易经》、《道德经》和《论语》

《易经》、《道德经》和《论语》在中国文化典籍里,对国人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莫过于《易经》、《道德经》和《论语》这三本书,《易经》是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道、儒诸家共同的经典,在中华文化所有经典之中,它涵盖万方,纲纪群伦,是总源头,总纲领;《道德经》则被誉为万经之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地位。

这三部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这三部经典凝聚着先祖圣人最顶级的智慧,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若从三部经典中各抽取一个字来指导我们如何修身、做人、处事,您认为应该是哪三个字?从《易》《道》《论》三部经典的核心思想和社会功用方面,我认为可以分别抽出“时”“弱”“信”作为我们修身处事,干事创业,获取成功的指导方针和行为遵循。

时,时机,运也,命也,造化也,出自《易经》孔子说:“时也,命也。

”其实,命运是一个统称,命与运分属两个范畴,《易经》里的命,通常是指先天之命,它由人的先天八字而定,是生下来就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标记符号,是静态的,是注定不会改变的。

而运则不同,因为运是动态的过程,走运、行运、鸿运当头、天地造化等,都是说“运”是可欲可求的机缘,它在“命”的整体框架下,可以通过对人生运程的预判、把握,实现某种程度的改变。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就是赋予“运”的预设与把控方面的努力,至于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命。

既然命是先天的,人们只能更多滴谋求在“时运”上追求和突破,阮籍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个成名说的就是机缘。

时势造英雄,人的成功除了命的基本定向以外,后天的审时度势,待时而动,是成功的关键。

“时”,是动态的,稍纵即逝的,因此即便有了时机,而抓不住时机也还是不能成功。

起码这一次时机是错失了。

项羽别姬感叹时机的难以捉摸悲叹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锥不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话三则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马云对记者说,他真没时间看书,他反复看的书是《论语》《道德经》和佛经。

这使我想起一些与之有关的话题,也就是我对这三种书的一些看法。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随便批评
先说说《道德经》。

这是这三本书里我最喜欢的。

大家对《道德经》的评价是它是一本谈论哲学的书,而且也没有过多的不实的夸大的吹捧。

大到天地自然,小到立身处世,都是充满了智慧的语言。

比如说“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又比如说“上尚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等等。

但是《道德经》里面提到的柔弱胜刚强的理念,让我感到十分的费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兵强则灭,实在是费解。

兵强怎么会灭呢?每个国家都希望拥有一个强大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安全。

弱军与强军对决的时候应该是强军胜算更大。

中国人努力奋斗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将来能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应该说这个世界是由最强大的国家主导的,这个国家也是由最强大的组织领导的。

是啊,牙齿很坚硬,舌头很柔软,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

树木很坚强,小草很柔弱,大风一来,树木倒下了,小草还在。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但这是有选择的比喻。

我也可以说,钢刀很坚硬,豆腐很柔软,豆腐碰到钢刀是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

不管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我只看到刚强的胜柔弱的。

但这正是老子思想伟大的地方。

我们只看到
了大家看到的一面,老子看到的是大家看不到的一面。

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大概就是那个下士吧。

另外,道教崇尚顺应自然,可是有些道士出家,一辈子过独生生活,当他们有性欲的时候,是顺应自然好呢还是压抑下去,这也是让我感到好奇的。

但这些一点都不影响老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也不影响《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再来谈谈《论语》。

网上搜了一下,对论语的评论。

全都是褒扬之词,没有批评的。

大都是说《论语》是修德立身之学。

这点我完全赞同。

也有的人说《论语》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

还有人说《论语》是一部治国的书。

宋朝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季羡林甚至说“不用半部论语,只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就可以治国了。

”关于论语可以治国的言论,我觉得大家还是可以讨论讨论。

如果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可以治国,那我也可以说我也会治国。

只要全国人民都做好事不做坏事,则天下大治。

关键是,你怎么可以做到呢?背后的答案是——法制。

但是孔子的答案是——德治。

孔子的治国理念就是——德治,目标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具体的方法就是——复兴礼乐制度。

我们现代人知道,治国大概应该分成外交、内政、军事,三个方面。

内政大概应该有健全法制和振兴经济两个部分。

论语里面所谈的内容和治国完全沾不上边,可是后人非得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这就是夸大的吹捧。

国家到底是走德治的道路还是走法治的道路,在孔子那个年代是有争论的,现代不需要,全世界走的都是法治的道路。

那个时候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孔子很明显的
是想借鉴周朝的礼乐制度。

不得不说,孔子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

但是他没有成功。

没有一个国君将自己的国家交给孔子治理。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走的都是表儒里法的道路。

表面上提倡儒家思想,实际上走的是以法治国的道路。

也有人认为孔子没能当官不是孔子的错,是哪个社会的错。

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管仲就是那个时代的治国能臣,齐国在他的治理下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国家。

商鞅变法里的商鞅,将秦国打造成天在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所以这和时代也没有关系。

唯一肯定的是《论语》叫人修德立身的书,孔子对道德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但道德不是一个人的发明。

孔子提出仁爱的概念,墨子则提出兼爱的概念。

除了中国其它国家的人也有道德的观念。

所以我觉得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共识,一种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共同标准。

但孔子对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将他的思想传授给了后人。

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我同意后半句话。

孔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再来说说佛经。

佛经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马云说的佛经是哪一部佛经。

但我个人认为佛经里面记载的神话故事全部都是虚构的。

具体的看法可以到我的空间看《我给佛教挑点毛病》一文,在这里不做赘述。

另外佛教讲的道理大概有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因果轮回,另一个是四大皆空。

关于轮回我的能力没有办法考证,但我很愿意相信是真的。

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是美好的社会,每个人都会自觉地行善,是个多好的社会?但对与四大皆空,我要在这里讨论一下。

佛教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个基本元素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最后都是空
的,包括地、水、火、风。

我要问的是,地怎么会是一种元素呢?地上包罗万象,什么都有,如果地是组成世界的元素,为什么天不是?另外火和风也不可能是一种元素,火是物质燃烧后产生的一种现象。

风也一样不是什么元素,风是空气流动之后产生的一种现象。

所以四大皆空的理论本身就有谬误。

佛门又被称为空门,皈依佛教,教遁入空门。

关于空的言论最有名的一段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也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一切都像梦幻泡影,都会过去,一个人奋斗了一生,名利地位,到死的时候都是一场空。

所以佛教劝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从这个角度讲他是对的。

但我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有些东西是永恒的。

比如运算的法则。

1+1=2,2+2=4,永远都是不会变的,即使到了世界末日也不会改变。

如果这个例子太简单,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中国古代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勾三股四弦五。

现代的理论是a平方+b平方=c 平方,不论a线与b线的长度如何变化,a平方+b平方始终等于c平方。

即使到世界的末日也不会改变。

我这里并不是在完全否定佛教的思想与价值,只是就事论事。

佛教劝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对社会是有有利的一面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典可以读,也可以反复的读,但是不要完全迷信经典。

王小明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