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2024年《琵琶行》教学实录

2024年《琵琶行》教学实录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
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悲愤不平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寒。
琵琶声表达出演奏者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写照。
第三部分解读青衫泪
齐读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身世遭遇进行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学案)
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琵琶行 课堂实录

琵琶行 课堂实录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通过对琵琶女身世的了解感受诗人的感情,学习诗歌。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很多年前,一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讲述了一个妓女的不幸身世,也许你们会说妓女活该不幸,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是生活足够的幸福的话,谁又愿意去做妓女呢?就算是妓女她们也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谁有给了她们这个权利呢?又有谁能真正走近她们的世界,认认真真的倾听她们故事呢?眼下就有一个,她是谁呢?谁有那么幸运呢?解题:﹤琵琶行并序﹥行:是一种文体,音节格律一般也比较自由。

一:学习小序部分1·师: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学生:小序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主要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探究诗歌的情感1·师:小序中还提到了一个人是?生:琵琶女。

师:小序中是怎样概述她的身世的,用原句回答?生:少年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

师:诗人在哪里遇到琵琶女的?生:浔阳江头。

师:她为什么会在此出现?生:漂沦,转徙于此。

师:漂沦怎么解释?生:漂泊,沦落。

师:就这样两个不同阶级,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在这里相遇并有了一定的故事。

师:那么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萍水相逢------谁解沦落之人。

师:阅读全诗,回答既然提到沦落之人,文中的沦落人是?生:诗人,琵琶女。

师:文中那句话能获得此信息?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为什么说他们都是沦落人?生:从他们各自的自述当中可以看出来生1: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师: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板书。

师: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生2: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音乐高超的描写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凄惋哀怨的琵琶曲,营造课堂悲伤悠远的氛围,投影琵琶行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沉浸在预先设置的课堂情境之中)师:听了刚刚的乐曲,同学们有着怎样的感受,产生了什么联想和想象?生:恍惚置身于一种优美的意境之中,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切如在梦中一般。

生:听了音乐,总觉得心里悲戚戚的,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生:感觉乐声很美,很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确实,这种优美的音乐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却能把这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位诗人是谁?生:(齐答)白居易。

师:这首诗叫做什么?生:《琵琶行》师:不错。

《琵琶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凄美而忧伤的故事。

早在1000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在清冷的月光下,悠悠的江水边,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与一个才艺高超的天涯歌女在浔阳江头萍水相逢,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留下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动人故事。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来学习千古绝唱《琵琶行》。

(板书课题)师:提到白居易,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哪位同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白居易?生:白居易的字叫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生: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课堂实录9-人教课标版

琵琶行课堂实录9-人教课标版

《琵琶行》课堂实录教学设想: 本课除了课前播《春江花月夜》, 几乎没有使用其他信息化手段, 吟诵也是教师和学生自己演绎, 纯粹以品读来深入文本, 回归读书的本质, 重点训练学生们用契合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读文情绪、传达作者的委婉情绪, 达到心灵的共鸣。

本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有着时空和阅历的不可逾越的隔阂, 所以从细节入手, 抓住“秋月”的几次亮相, 来捕捉作者微妙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琵琶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弦乐。

昭君出塞手里抱的就是琵琶,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也有飞天反琵琶的图案。

刚才我们听的一段乐曲就是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 而今天我们要听听白居易老先生是怎么说琵琶曲的。

评书大家刘兰芳说《岳家将》, 单田芳说《七侠五义》, 那都是酣畅淋漓, 痛快之至, 白居易又会如何呢?我们不妨来读他的长诗《琵琶行》(并序)二、讲序序一般交代写作原由。

白居易写《琵琶行》是因为听了琵琶曲。

问: 琵琶曲是谁弹奏的?——琵琶女。

琵琶女身世凄凉, 可以想见她弹的曲子也会凄凉。

再问: 白居易怎么会遇上琵琶女, 听到琵琶曲的呢?——“送客湓浦口”(九江)三问:白居易跑九江干吗?——“左迁”贬官降职。

他在任谏官时, 由于文人的耿直, 屡次上书批评朝政, 触怒了皇帝, 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是白居易仕途的不幸, 却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

从古至今, 文人失意, 却因此写下不朽的诗篇。

屈原为小人所害, 留下了《离骚》;陶渊明向往自由不可得, 幻造了《桃花源记》;李白辞别宫门, 慨叹《行路难》;杜甫一生飘泊, 痛吟“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辛弃疾报国无门, “把栏杆拍遍,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些千古流传的佳作均饱含着作者的郁闷之气, 而白居易也正是抱着失意的郁闷, 写出了《琵琶行》。

古语云:言为心声。

看来本文难逃一个“悲”字。

三、讲文板书: 地点——浔阳江头时间——秋、夜景物——枫叶、荻花、明月、江水心境——凄清点拨: 秋天在很多文人笔下都显得萧索、冷清。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教学设想】《琵琶行》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围绕“生命的诗意”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探寻“生命的诗意”其实就是认识我们文化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这种存在方式势必要通过赏析具体篇目的言说方式、艺术方式、审美方式,探寻其背后蕴藏着的情思、信念、价值观和文化逻辑。

“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一也明确提出“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以《琵琶行》为例,这首诗巧妙地将音乐艺术转化成了语言艺术,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呈现诗人的情感变化。

故而,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便是与学生一起走进琵琶声,通过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语言还原场景,从而领略音乐与诗歌的交汇。

第二课时则通过相应的背景材料,借助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意逆志,揣度、还原、理解诗人的心境,获得别样的生命体验,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

【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回溯课前提问,提出主问题师:同学们好!预习作业里请同学们通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诗歌写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时巧遇琵琶女的故事。

师:概括清晰明确。

课前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对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感受起来比较困难,实际上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契合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这一堂课聚焦的问题是: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二、共同交流讨论,解决主问题师:《琵琶行》里关于音乐的描写集中在第一、二段,请诸位读一读,找一找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尤其要关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以及特殊的韵脚字。

生:“醉不成欢惨将别”里的“惨”。

师:结合诗歌内容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诗人生出了这般情绪?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处境凄凉,谪居浔阳;二是环境带来的萧瑟感,暗红的枫叶和灰白的荻花在秋风中飘零,容易让人伤感;三是离别的场景,离别的酒宴还没有歌女侍应,就更加让人情绪低落。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实录琵琶行公开课教案实录琵琶行是白居易的经典名作,流传至今仍有很大的艺术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琵琶行公开课教案实录,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琵琶行并序》原设想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围绕“谁解沦落人”“谁识琵琶声”两条线索启发点拨学生,并让学生大胆质疑,深入鉴赏诗歌中所蕴涵的丰富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整节课作为诗歌赏析课,力争成为书声琅琅的“生态课堂”,多元性的“对话课堂”,生成问题的“质疑课堂”,进而成为一节使人感觉是享受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把握得较为成功:一是诵读教学落实较成功有齐读、单人朗读、自由读、分段读、全篇读、放声读,初步感知读、强化体验读从字词的读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指导具体,其中示范读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二是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有诵读技巧的指导,有对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赏析方法的指导三是以生为本,平等对话,使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接受性学习与探究合作相得益彰能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更新角色定位,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四是使合作学习成为教学常态而非装样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依据活动时的情境,“动态生成,自由组合”生成学习小组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不足之处:一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存在问题一开始课件视频播不出来;另外,在最后让学生放声自由读时不应播放视频,以免影响学生进入文本体验二是咀嚼诗歌语言不够深,不够细《琵琶行》的篇幅较长,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赛课时我有意加快了教学速度,虽然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咀嚼诗歌语言不够深,不够细,有些值得反复玩味的细节未能充分表现出来创意设计,突出主体尊重体验指导鉴赏一、创意设计,脉络清晰面对《琵琶行并序》这样一篇经典课文,教师怎样能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使教学设计更精心、更优化、更具有课堂的实效性并更具有语文味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王老师的这节课紧紧围绕“谁解沦落人”“谁识琵琶声”这两条线索来设计教学,切入点巧妙,教学脉络简洁清晰,并与这首诗的双线结构——以歌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相契合,很有创意,值得学习和借鉴二、突出主体,鼓励探究这节课教师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填装知识的袋子,而是教师服务对象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重在调动并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本节课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大胆质疑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启发、点拨学生,使得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点拨相得益彰这种对学生“学”的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引导、恰当评价和点拨,使学生学习始终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三、书声琅琅,以读促悟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王老师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国文本是读的学科”为诵读的引领,使“读”摒弃了盲目性,更具有目的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在这节课中师生通过自由读、听读、跟读、教师范读等诵读方式,从初步感知、以读促悟到强化体验,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教师指导具体,教学推进有序,课堂上书声琅琅,使作者、读者和听课者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尊重体验,指导鉴赏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琵琶行并序》情感丰富而充沛:诗中充满对黎民苍生的人文关怀,诉说了诗人贬谪浔阳时的精神诉求,展示了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暗合等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怀,走进白居易真挚而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这节课的实录中可以看出,王老师没有以一个成人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来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对诗文的研读,去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世事复杂多变,这是非常可贵的正因如此,在学习之后的“放飞心灵,交流感悟”环节里,师生都有诸多收获,令人欣喜作为一首千古传颂的经典诗篇,《琵琶行》的结构美、情感美、语言美及其音乐描写之精妙,都是教学的重点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关注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在感知诗歌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较好地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琵琶行》课堂实录(精选14篇)

《琵琶行》课堂实录(精选14篇)

《琵琶行》课堂实录(精选14篇)《琵琶行》课堂实录篇1授课人山西临汾一中秦梦师:上课生同: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就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唯恐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或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忘却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师:这位诗人是谁?生同: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琵琶行》?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宏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

于是琵琶亭永久的记载了这个漂亮而悲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漂亮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

现在我们快速扫瞄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学扫瞄课文)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其次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叙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

(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阅读。

(同学阅读)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出示人物画面投影)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生同:三个。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XXX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

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XXX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XXX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这个小伙子就是XXX。

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

童子解吟长恨曲,XXX能唱琵琶。

今天我们就研究他的代表作《琵琶行》)初步感知:《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

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首要人物?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

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

XXX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授课人山西临汾一中秦梦
师:上课
生同: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 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琵琶行(青年教师比赛课详案并课堂实录)

琵琶行(青年教师比赛课详案并课堂实录)

校级公开课课堂实录课题:《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诵读中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学习重点:通过有感情的诗文诵读来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媒体:导学案、PPT课件、教科书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课前板书课题:琵琶行(并序)/白居易】2.【课前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配以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同步播放。

】3.课前预习检测:【听写字音形(14个词)】10:05——10:10按部就bān xuàn丽两全qí美kuài炙人口téng写悬梁刺gǔ针biān时弊人心wéi危转徙()声声思()霓裳()红绡()谪居()间关()4.同桌互批,一分钟巩固(自己巩固一分钟,并齐声朗读一遍)。

按部就班绚丽两全其美脍炙人口誊写悬梁刺股针砭时弊人心惟危转徙(xǐ)声声思(sì)霓裳(cháng)红绡(xiāo)谪居(zhé)间关(jiān)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琵琶行》。

这是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诵读中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同学们齐读一遍全文。

思考这两个问题:一,白居易写了几次琵琶弹奏。

二,哪次是直接描写,哪次是侧面描写?好,同学们,开始齐读。

生齐读全文。

10:10-10:14三.分析音乐描摹手法:师:好,首先,我要表示感谢,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刚才的朗读,同学们读的音很准,也很齐。

我很感动,感谢。

嗯,掌声鼓励一下我们自己吧!好,同学们告诉我写了几次琵琶弹奏啊?哪三次?生齐答:三次。

师:好,哪三次,谁起来跟大家说一说?生1:第一次弹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弹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弹奏: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师:好,这三次,哪几次是正面描写音乐,哪几次是侧面描写音乐?生2:第一次弹奏和第三次弹奏是侧面描写音乐。

师:好,你来读读第一次弹奏吧,看看这个侧面描写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弹奏的魅力的。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的行文之纲,何为沦落人,何为天涯。

如何相逢?为何说“同是”,为何说何必曾相识,这一切值得思考。

师:我们中国的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叙事诗相对比较少见,物以稀为贵嘛,比如初中学过的一首关于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叙事诗生:木兰诗。

师:对。

这首南北朝时的民歌,骑马弯弓赴沙场。

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出自草根的平民女英雄的美丽形象。

琵琶,一种唐代飞天壁画中常见的乐器,一位无姓名的奇女子演奏了这样一曲穿越时空的琵琶曲,感动得伟大的诗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神曲一首啊。

这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子呢?让我们的大诗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憋在心中的声音,我们来喊一下这句诗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我们再大声的喊一遍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琵琶行》中其他的诗句可能会淡忘,但这一句的确是中国好诗词。

能说一说你喊出这句诗的心情吗?生:很舒服,很有同感。

师:你也是天涯沦落人。

生:很精辟,有很深的生活感伤。

师:好,什么叫沦落人。

为何同是,什么是天涯。

如何相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索。

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既然是叙事诗,这首诗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目的是介绍诗前的小序)(学生自己回答)这节小序可以去掉吗?你从小序中看出了什么?生:小序就是这首诗歌的内容简介,介绍了诗歌写作的原因。

师:什么原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师:这里的感是生:感动,有感触。

师:说得很好,还有吗?生:这文字写得很哀伤,为这首诗定下了凄美的感情基调。

师:凄美这个词用的很精到。

看来小序不小,作用很大。

我们再回到天涯沦落人。

谁是沦落人?生:琵琶女。

生:白居易师:应该有两个,否则怎么叫同是呢?我们先说两个沦落人琵琶女和白居易是如何相逢。

自由朗读前三节,然后我们来讨论(学生自由朗读,同桌谈论)师:相逢应该是缘分吧。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发布时间:2023-05-27T13:27:47.24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宋继萍[导读] 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欣赏音乐作品吧?大家要知道,音乐和文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好象由同一个艺术主题创造出来的结合体,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后面很久之后,诗歌都是以兼具文学和音乐两种形式的特征存在的。

尽管到了后期,音乐和文学已经渐渐分开,但是两者还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著名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就是以唐人的诗词为蓝本。

而古代的不少文学大师也用诗词和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既具备文采,又充满音乐的韵律感的美丽情境。

比如著名的《老残游记》就是如此(一)开始上课首先,师生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欣赏音乐作品吧?大家要知道,音乐和文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好象由同一个艺术主题创造出来的结合体,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后面很久之后,诗歌都是以兼具文学和音乐两种形式的特征存在的。

尽管到了后期,音乐和文学已经渐渐分开,但是两者还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著名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就是以唐人的诗词为蓝本。

而古代的不少文学大师也用诗词和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既具备文采,又充满音乐的韵律感的美丽情境。

比如著名的《老残游记》就是如此。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首与音乐有关的、著名诗歌--《琵琶行》。

现在,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优美的视频。

(用课件播放《江南烟雨琵琶行》的视频和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生:其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师:还有别的吗?生:奥对了,他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人。

师:很好!而且他这个人对底层民众充满同情和怜悯。

有着中国古代士大夫特有的“心怀天下”。

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吧!(播放PPT)作者简介:白居易是唐朝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在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字“乐天”。

他年轻的时候,家庭贫穷,对世事、百姓疾苦有更深的认识。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琵琶行》,达到以下目标:1.感受悲剧美,理解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2.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3.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4.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XXX这位十六岁的青年,他前往长安向大诗人顾况展示自己的诗稿,但被嘲笑了。

然后我们会谈到XXX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

二、初步感知1.解释“行”是一种文体,一般是一叙事诗,目的是抒情。

2.确认主要人物: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3.探究两个人之间的联系:琵琶声。

三、三重点赏析1.同是天涯沦落人。

解释“沦落”的含义,引用XXX的名言,强调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然后通过琵琶女的诗句表达她的不幸和凄凉情感,让学生读出同情之意。

2.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释这句诗句的意义,表达它的深刻和千古传唱之处。

3.唯听琵琶声。

介绍琵琶声的描写和渲染,让学生欣赏琵琶声的美妙和感受它对人物情感的表达。

四、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提醒学生要加强诵读能力,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美感。

琵琶女经历了家庭变故,如今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她曾经是艳盖群芳,风光无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色衰爱弛,过去门庭若市,现在门庭冷落。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她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每当回想起过去的辉煌时刻,她就会妆哭,心灵的反差让她痛苦不堪。

XXX被贬出京城,身患疾病,没有好友,居住偏僻,环境凄凉,独处寂寞。

他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没有音乐的遭遇,没有丝竹声,没有山歌和村笛,只能听到XXX的啼血和猿的哀鸣。

这种环境让他感到孤独和失落,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诗人与琵琶女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经历了从繁华的京城到偏僻的地方的漂泊感,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都遭遇了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尽管他们社会地位和生活态度有所不同,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都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是相同的。

《琵琶行》教学实录

《琵琶行》教学实录

《琵琶行》教学实录《琵琶行》教学实录(一)导入师:读过《琵琶行》的同学,我想最难忘的、最触动心灵的恐怕是这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逢,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

一个曾年轻美貌、门庭若市,而如今年长色衰、独守空船;一个曾“十年之间,三登科第”而如今有名无实贬谪司马。

辉煌、奢华属于过去,孤独、落寞则是此时,相同的际遇引发了最深挚的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话也道出了千百年前的千百年后的有着共同遭际的人们的心声。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琵琶女和白居易的内心世界。

(二)读诗:师: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下面大家打开教材读1、3、4、5段落。

音乐描写集中的第二段赏析在下一课时。

第一段:齐读第三段:请女同学读第四段:请男同学读第五段:男女同学合作完成(三)赏析:师: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那请同学们结合诗歌说说“天涯沦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沉默﹑思考)师:天涯是哪?生:天边!天涯就是天边么?师:浔阳在哪?生:江西九江。

贬谪之地伤心之地师:由京都——浔阳是由繁华——荒芜,是琵琶女和白居易心中的天涯!远离社会中心,努力的挣扎却如石沉大海,走入人生的低谷。

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在哪?生:是世外桃源和远离尘嚣的.地方。

师:是的。

古老的湘西属于一种过去、一种回忆、一种距离。

师:相逢在哪儿?生:江头,无法回避的地方,即将分别。

师:地点再具体。

生:船,浮沉漂泊寄寓人生浮沉的沧桑。

师:“老病有孤舟”“危樯独夜舟”已成为诗人漂泊身世的写照。

师:相逢时间?生:秋,“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来就容易伤感。

生:夜,不得不离别。

师:送别的还有哪些景物?生:江月——清冷(失去了青春的血色)枫叶、荻花——瑟瑟(冷寂、阴暗)师:《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那是离人眼泪染红了枫林。

好似“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袭人的凉意,浸人的寒气。

师:钿头银篦干什么用的?生:女子的头饰——钗。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课堂实录秋江月夜闻琵琶,天涯相逢泪湿衫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琵琶行》这首古体诗的小序。

从序言部分,了解到这首诗歌描写的自然环境是秋天的月夜江边的景色,社会环境描写是元和十年。

被贬谪江州司马的白居易正在送客。

秋天似乎总是让诗人感到悲伤,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我们把序言提到的环境描写概括为以下三层悲伤。

景:悲秋人:悲己事:伤离悲伤的环境描写就给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板,这首诗歌的主要人物是谁?生:琵琶歌女。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生:还有白居易师:这首诗歌的主要人物是琵琶歌女和白居易。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诗歌后,发现这是一首叙事诗,《琵琶行》读起来像一部微电影。

它主要讲述了诗人白居易秋天月夜江边送别客人时,偶遇一个弹奏琵琶的女子的故事。

二、一赏琵琶曲,相逢师:同学们,请你们阅读原诗,在诗歌中找一找这个女子弹奏了几次琵琶?记得用波浪线做一个标记。

师:我看同学们都画的差不多了,现在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循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生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生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师:你们找到的地方跟老师一样呀。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次面对琵琶女子弹奏的乐曲,白居易的反应是什么?生:忘记回家。

师:从白居易听琵琶曲忘记回家,你能读出诗人对琵琶曲的情感吗?生:白居易一定很喜欢听琵琶曲。

这首琵琶曲很好听。

所以陶醉其中,忘了回家这件事。

(板书:白居易:爱乐之人)师:我们可以把好听这个词替换成悦耳动听,这么动听的乐音出自演奏者歌女,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个演奏者的功夫怎么样?生:厉害,高。

师:是啊,这个歌女演奏琵琶的技术高超。

(板书:琵琶女,善乐之人)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很多年之后的元和十年,一首琵琶曲让诗人和歌女在江州秋江月夜里相逢、相知。

三、二赏琵琶曲,相知师:从序言中,我们得知白居易因罪降职在江州。

《琵琶行》教学实录

《琵琶行》教学实录

《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后反思郓城一中黄克超一、教学设计《琵琶行》这一课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经过反复推敲,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两个教学重点:①找主旨句并品味其内涵;②感知诗歌描写中的美好意境并背诵。

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要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我把重点放在鉴赏方面,对语言方面则布置学生在预习中自行解决。

教参中也都把体会主旨句和鉴赏诗歌的意境作为重点把握,因此我忍痛割爱,而把环境描写和诗歌结构未做明确处理,而是选了两个鉴赏要点,易于学生接受。

这样指导学生课内自读,既可以复习传授诗歌鉴赏的方法,又可以为学生课下阅读语文读本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活动,一课时完成,整体上按排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品味内涵,第二部分是描写音乐的最佳部分,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并试背第二段,第三部分是感知琵琶曲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来并进行再创造。

在诵读中品味,在诵读中鉴赏最后达到背诵的程度。

利用大屏幕将提示性的文字展示出来,使他们能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进行鉴赏活动,并背诵全诗。

二、教学实录课前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营造学习诗歌的氛围。

(一)、导语:被誉为二十世纪东方三大音乐指挥家之一的小泽征尔在听完阿炳的《二泉映月》的之后,感动的流下了眼泪,他说,象这样的曲子,我们只能跪着听。

同样,一曲琵琶曲,也竟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泪洒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那么,是怎样的音乐魅力使诗人如此动情呢?让我们走进《琵琶行》,去聆听那美妙的音乐,体会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吧!(板书《琵琶行》白居易)(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琵琶行》,我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主旨句,并仔细品味其内涵;第二,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并背诵第二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琵琶行教学实录(通用9篇)

琵琶行教学实录(通用9篇)

琵琶行教学实录琵琶行教学实录(通用9篇)《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名作,在中学的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的教学实录,供各位朋友参考。

琵琶行教学实录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

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

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

(板书课题)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

5分钟左右)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

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授课人: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组汤春耐(先翻译本文的序,这里略)师:今天我们要学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生记录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师:小白从小就表现出了一个天才的禀赋,他6,7个月大的时候就认识“之、无”等字了。

生惊讶,议论纷纷。

师:等到了7岁更是不得了,有人以草为题让小白现场赋诗一首,小白随口就吟诵出了这首千古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小白7岁时写得名垂千古的诗歌。

生(怀崇敬)读。

师:到了16岁的时候小白游长安见到顾况,这个才高八斗却倚老卖老的大爷见到小白后劈头就问:好你个小子,还居易,现在京城房价多少钱一平米你知道不?!小白没等他说完就递上自己的诗歌集,顾况翻到第一页《赋得古原草送别》,才读了2句就拍大腿:你住长安忒容易了!生笑,津津有味师:后来他29岁考上了进士生又大惊。

师:32岁时步入仕途,官至翰林院学士,风华正茂时突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此改变了白居易的一生。

生迫不及待地想听。

师:那就是当朝宰相武元衡被杀了!凶手当然是节度使李师道,为了防止唐宪宗削藩,就将主战派武元衡刺杀了,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人心惶惶,无人敢管此事,然而在这个时候白居易站出来了,大声斥骂县令查案不力,后来一些贵族们因为这个为缘由认为他越权办事,便一起将其贬到了江州做司马。

才有了这样一篇千古奇文的出现(略一部分作者介绍)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字词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请问就这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生:时间师:什么时候生:秋天的晚上师: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刘禹锡也说自古逢秋悲寂寥。

看来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情绪的季节,因此这里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怎么样的氛围?生:悲凉,凄凉,凄清师:不错,取凄凉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还交代了什么?生:地点师:什么地方生:浔阳江头师:在江头干什么生:送别客人师:虽然是客,但在这里理解的时候我们当“朋友”理解,这和苏轼《赤壁赋》里的客是一样的。

《琵琶行》课堂实录分享

《琵琶行》课堂实录分享

《琵琶行》课堂实录分享《琵琶行》课堂实录教学目的: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

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

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三、文体常识——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五、疏通字词六、梳理课文内容结构(一)小序的作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概括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师:上课生同: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师:这位诗人是谁?生同: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

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浏览课文)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

(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

(学生看书)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出示人物画面投影)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生同:三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对琵琶女身世的了解感受诗人的感情,学习诗歌。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
很多年前,一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讲述了一个妓女的不幸身世,也许你们会说妓女活该不幸,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是生活足够的幸福的话,谁又愿意去做妓女呢?就算是妓女她们也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谁有给了她们这个权利呢?又有谁能真正走近她们的世界,认认真真的倾听她们故事呢?眼下就有一个,她是谁呢?谁有那么幸运呢?
解题:﹤琵琶行并序﹥行:是一种文体,音节格律一般也比较自由。

一:学习小序部分:
1:师: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序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主要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1师:小序中还提到了一个人是?
生:琵琶女。

师:小序中是怎样概述她的身世的,用原句回答?
生:少年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

师:诗人在哪里遇到琵琶女的?
生:浔阳江头。

师:她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生:漂沦,转徙于此。

师:漂沦怎么解释?
生:漂泊,沦落。

师:就这样两个不同阶级,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在这里相遇并有了一定的
故事。

师:那么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萍水相逢------谁解沦落之人。

师:阅读全诗,回答既然提到沦落之人,文中的沦落人是?
生:诗人,琵琶女。

师:文中那句话能获得此信息?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为什么说他们都是沦落人?
生:从他们各自的自述当中可以看出来
生1: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商妇::怨
师: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板书。

师: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生2: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
师:小结: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拓展:
师: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