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青山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青山是我们的朋友,它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色,还给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青山的课文《青山不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青山不老”、“青山绿水”、“青山含笑”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一座青山。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山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青山的感悟,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反思:《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通过美丽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体会青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说课稿:《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说课。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读法小组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
(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品读)老人拄着拐杖,……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
(品读)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抓住文中关键句,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抓住文中关键句,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20.《青山不老》。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指读,齐读,原文是:青山不老,绿水常存。
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这是它的意思,指读: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2.明确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要关注学习导语(出示略读导语)。
在预习的时候你关注了吗,请你说说学习导语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生:三个问题: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2、再想想课文为什么……3、单元导语页上,还有提示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阅读策略,你找到了吗?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运用这样的方法,一起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感知老人创造的奇迹学习任务一: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文中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划出关键句。
交流:(1)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4小节: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指名朗读,理解词语:防风林带林网(出示图片,直观感受)师:防风林带和林网这两个词,我们大多数同学第一次见,你们预习的时候有没有了解一下?指名交流。
生:防风林带是在干旱多风的地区,为了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
林网指纵横交错,像网一样的林带。
师:看,哪个是防风林带?哪个是林网?对吗?这一条条由树木形成的绿丝带就是防风林带,许多条防风林带纵横交织在一起就是林网。
(3)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字词读到了奇迹?引读:“十五年啊,……”(重读十五年啊)(4)你从哪些字词读到了奇迹?(指名交流,重点关注句子中的数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力量,树立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韧性。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7.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词、短语,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互相交流心得。
4.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5.课堂活动:设计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课文情感,提高朗读技巧。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青山不老》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青山之不老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要点。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青山不老的意义。
2. 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行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青山不老的原因,人类如何破坏自然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让青山永葆青春。
5. 分享与总结: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激发他们的行动意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和行动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3. 探讨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和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3. 邀请环保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虐、踞、淤”等8个生字,会写“炕、亩、营”等14个生字,理解“肆虐、盘踞、风雨同舟”等词语的含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的语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圈点批注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事迹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感受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绿洲的艰辛过程,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学习作者描写环境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领悟老人精神的不朽。
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内化为实际行动,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晋西北环境资料、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5分钟)1. 展示一幅美丽青山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青山绿水,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描述画面的美好。
2. 然后展示一张晋西北风沙肆虐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引出课题《青山不老》,询问学生对课题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2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虐”“踞”等字的读音。
2. 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如“虐”(下面是“虍”,注意笔顺)、“奠”(上面是“酋”,不要写错)等。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解释,如“肆虐”(可结合狂风的画面理解)、“盘踞”(可想象怪兽占据地盘的情景)。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青山写了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可提示学生从老人与青山的关系、老人在青山上的作为等方面进行概括,如:老人在环境恶劣的晋西北,通过多年努力创造了绿洲,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的《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对老人的描写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2. 难点:学习作者对老人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关于青山的图片,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青山美吗?它们会永远存在吗?”- 引出课文《青山不老》。
2. 阅读并理解课文(10 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的语句,并思考老人的精神品质。
- 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语句以及对老人精神品质的理解。
3. 分析写作方法(15 分钟)-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描写老人,如外貌、语言、动作等。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描写方法对塑造老人形象的作用。
-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4. 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10 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青山不老”的理解。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理解。
- 教师总结“青山不老”的含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5. 联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7 分钟)- 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
6. 总结(5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山不老”的含义、作者的描写方法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份基础的教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7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与青山的关系。
2.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老人与青山的关系。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青山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青山不老》。
2. 新课讲授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3)学生齐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深入研读
(1)分析老人的形象。
(2)找出文中描写青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山不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他们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老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绿色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山不老》,感受这位老人的伟大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3.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4. 品味语言,感悟精神(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老人的精神品质。
(2)学生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进行品析,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1.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青山不老》,感受了那位可敬的老人用生命书写绿色传奇的故事。
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及其含义;2.学习汉字“青山不老”的拼音和正确书写方法;3.学习词汇:“青山”、“不老”等,扩充词汇量;4.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发展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1)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青山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青山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青山的含义和作用,了解探索山脉的文化意义。
2.重难点提示在讲授词汇“青山”、“不老”时,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读故事,让学生理解词义和运用。
3.学习新词汇学生听读,拼读新词汇。
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词义。
4.学习拼音和正确书写方法通过幻灯片展示正确的拼音和汉字书写笔顺,进行口头和书写练习,加深记忆。
5.阅读故事并理解教师朗读故事《青山不老》,学生跟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贴图画或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结构和主要人物,提问并回答问题。
6.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词汇掌握情况。
7.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制作一幅有关青山的海报,用图片和文字描述青山的美丽和不老的含义。
8.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思考。
其他组员进行提问和补充。
9.拓展阅读给学生发放与青山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10.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1.幻灯片及图片展示2.故事朗读与听说练习3.分组合作与展示4.课堂练习及讨论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词汇记忆、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能力。
3.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练习题、合作制作海报和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板书:创造奇迹』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3700亩就相当于1850个实验小学这么大。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
(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语句。
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1)肆虐什么意思(任意破坏)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 句和段落,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的艰辛和决心,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02
教学内容分析
感谢观看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环节是 否紧凑?
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意外情况 ,如何应对?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学 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自我评估的反思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客观、全面?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THANKS
《青山不老》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作业与练习设计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0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中老人的形象,感受 他的高尚情怀。
详细描述
通过总结全文、回顾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将文章主题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
05
作业与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总结词
巩固基础知识
详细描述
设计一些基础练习题,如填空、选择 、判断等,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 基础知识,如生字、词汇、语法等。
拓展练习
总结词
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详细描述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 生态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环境 保护的理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内容,学习写作方法(重点)。
2、借助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培养自主与合作能力,抓关键句提升阅读理解(重点)。
3、体会老人艰辛与决心,激发敬佩之情,培养环保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4、理解文中深刻语句,内化老人精神为行为准则(难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图片、视频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课文的朗读音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了解我国当前的环保形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美丽的山林风光视频,视频中展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的溪流、欢快的鸟鸣等景象。
2、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林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教师接着说:“然而,在一些地方,山林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但是,有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改变了一片山林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青山不老》,看看这位老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教师介绍作者梁衡的简介,包括他的主要作品、文学成就等。
梁衡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记者,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自然生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教师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这篇课文是作者基于对一位植树造林老人的真实事迹的采访和报道而创作的。
当时,我国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旨在弘扬老人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班级:六(6)班 备课人:陈红萍 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 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叶繁枝茂、错落 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展示了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 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2-
3、交流汇报,领悟精神: (一)感悟“奇迹” 交流句子:
句子一: A、感悟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 B、感情朗读。
句子二: A、交流画出的句子。 B、感悟句子所描绘的美景。 C、朗读句子。
(二)品味“艰辛” : 大环境: 1、交流。 2、感悟晋西北气候十分恶劣。 3、交流搜集的资料。 4、朗读句子。
自主学习课文,完成问题生成单。
钻研教材, 分析学情, 制定问题生成单, 设计教学案, 制作课件。
二、互动交流、探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片。 2、齐读课题
1、出示 PPT:我国山西省的西北部被称为“晋西北” ,这里 有这样一片土地,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告诉我:你看到 了什么? 2、看图片。 (土地干裂、到处是黄沙,光秃秃的山坡) 3、小结:这是一片穷山恶水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 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但是,有一位81 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 了奇迹。 (板书:奇迹)想认识他吗?那我们一起走进 16 课《青 山不老》 ,感受他所创作的奇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 目标
1.读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 学 重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 难点:理解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 准备
学生: 独立自学, 填写问题生成单。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老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学习活动 一、独 立 自 学 教师教学活动
小环境 感悟老人付出的艰辛。
3、从这些看出这里气候怎样?(板书:气候恶劣) 4、引导朗读 师:15 年啊,在这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生读“绿化了 8 条沟, 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师:15 年啊,在这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之地)—— 师:15 年啊,在这样险恶环境下)—— 小环境 1、 在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里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板书: 小环境) 2、交流: (板书:生活艰辛) 3、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 老人没有离开, 依然选择了种树! ; (课件出示) 面对老伴的过世,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种树! ! 面对女儿的劝说,老人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 ! 。 过渡: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 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当告别老人的时 候,我不由得想到了。 (三)领悟精神,升华情感: 1、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 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②、老人能和山水共存,能与日月同辉吗?请大家想一 想:到底是老人的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板 书: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 ③、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 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 绿化家园、 保 护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 这一切将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 2、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指 名读,齐读。 )
二、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
二、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三、品读重点句子,领悟精神: 1、弄清学习要求。 2、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3、质疑。 三、理解内容,领悟精神: 1、出示自学提示: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用“——”划出。 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 “ ( ) ” 标出。 读一读标出的句子, 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自学课文: 3、交流汇报:
(一)感悟“奇迹” ⑴15 年啊, 绿化了 8 条沟, 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 700 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②、 “一亩”有多少大?(667 平方米)我们的学校有多少 亩?大约有几个近小大? ③、你能读出这个奇迹的了不起吗?(指名、齐读) 过渡:正是由于老人的付出,才使我们看到这样的奇迹: (2) 杨树、 柳树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 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 层层的梯。 ①、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树勇敢、树抓住了泥 土) ②、小结: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 牢牢抓住了疏松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③、谁能读出树的勇敢?(指名、男生) 过渡: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3)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 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全是树、茂盛) ②.、 你能用声音来展现这美丽的画面吗? (指名读、 评议读、 齐读) ③、欣赏图片 过渡: 一个 81 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 地变成绿洲,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老人是在怎样的情 况下创造奇迹的?。 (二)品味“艰辛” : 大环境 1、生谈,出示(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 2、更让人可恨的是大风,县志里记载: :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 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①、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②、想象大风来时,还会发生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