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肆虐、归宿、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你还有什么疑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那么这位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同学们先用笔画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指名学生汇报:

⑴出示:第四自然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一亩约667平方米,一间教室50平方米,相当于几个我们教室那么大?4万9千多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多么令人敬佩啊!带着这种“了不起”的感情,齐读。

⑵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的呢?画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此段?(赞美,满腔的欣喜。)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这还是一片怎样的

出示:第五自然段的第2、3、4句。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⑵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

⑷这位瘦小的老人,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板书:环境险恶)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理解句子。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齐读课文第6、7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来。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