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行为方式。对教师来说,语言应用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而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

情景展现

案例1:语文课《视死如归》,教“山峦”一词的含义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山峦“一词怎样解释?

生:小而尖的山;连绵的山(学生提出字典有两种意思)

师:一本字典上两种解释,怎么办呢?

生:两个解释合起来

师:噢,合起来。小而尖的山就是小而尖的山,连着的山就是连着的山,这怎么能合起来呀?如果我们在字典里查到一个字或词有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根据什么去判定选哪一个呢?大家想出了什么办法大胆讲!

生:根据课文的意思去判定

师:讲得好,要根据课文的意思去判定。那么,“山峦“这个词在课文中哪

句话出现的?

生: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

师:对啦!周围的山峦,周——围——的山峦,大家再想一想,该用哪种解

释?

生:连着的山。

师:对了。小而尖的山为什么不对呢?我们还是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这一

课说的哪座山?

生:大青山

师:我们再看看课文中如何比喻这座山的?

生:巨人似的大青山

师:巨人似的大青山是小而尖的山吗?

生:不是小而尖的山,只能说它是连绵的山。

师:同学们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怎样选用字典的解释啦!那就是根据课

文意思去判定。

案例2: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老师问:“白求恩是哪个国家的人啊”,哗——学生齐刷刷举手:“加拿大人”,因为文章第一句清楚地写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老师又说:“多大年纪了!”哗——又齐刷刷举手:

“五十多岁了”、“到中国来干什么?”哗——举手:“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在哪里以身殉职?”“这是什么精神?”“毛主席号召谁要学习这种精神?”

案例评析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叹开始。”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得以提高。案例1和案例2两位老师都运用了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但因为教师把握语言的技巧差异,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思维热情不同,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作用也明显不同。案例1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把握好了表达时的“引而不发”将学生带进问题的漩涡,而且非常注重创造良性的思考环境,把学生带入“困而学之”的境地,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在思考中获得新知。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案例2中的老师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子依次“改造”成一个个问题。整节课老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毫无价值的提问,索然无昧的语言,让课堂平平淡淡毫无光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

迪。

理论提升

1.教学语言的功能

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教学语言具有特定的功能。

(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关系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教学语言艺术不同于文学语言艺术,它不仅要有形象美,而且要有科学美,这是由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决定的。所以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专业术语,语言叙述注重准确性和规范化。具体讲要做到选词造句正确贴切、简练明快;避免模棱两可和言不达意的表达;不说空话、废话、半截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生动性原则

教师在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分析问题时,要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体

验,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状貌和内在规律,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和良好的审美体验。讲求教学语言的生动有趣应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节,避免流于庸俗、低级、甚至污言秽语,污染教学环境。

(3)启发性原则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取决于他们是否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需要,因此,教师应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将所授知识内容进行置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语言设计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认知策略,从而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达到学生的思维随教师的语言起伏而变化的目的。

(4)逻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教师思维形式和教学思路的反映。课堂上句群的组织紧紧围绕中心,纲目分明层次清楚,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教师的语言逻辑性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前提的运用,结论的推导,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针对性原则

教学对象不同,其教学语言也应该相应变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讲授。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该浅显、具体、亲切;对中高年级,教学语言则应深刻、隽永、多变,富于哲理性。文科类课程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理科类课程注重语言的严谨、精炼、逻辑性。

(6)情感性原则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教书匠”,不是“教学机”。教师在讲台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讲台下面坐着的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就是要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思想、见解去影响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喜、怒、哀、乐加以沟通,配以默契,讲课才有人情味,有鼓动性,学生听起来也才容易接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讲求谦逊甜美的语言,尽量避免生硬、粗重、冷淡的话语,这样不但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在甜美、谦逊的话语中获得良好的教益。另外,教育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唤和鼓舞,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真诚的赞扬学生,这无疑能产生像磁性一样的吸引力,营造课堂和谐气氛。

实践操作

教学语言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通过努力是能够得到提升的。目前,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了学科教学语言的的重要性,但由于一些教师还不具备教学语言基本功或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培养、提升教师教学语言基本功?

1.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扩大知识面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由多种内在综合素质决定的,需要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头脑作铺垫。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