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局部战争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宗教的功能和作用,倾听宗教界得声音。

那么接下来我要论述一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从其产生直至消亡,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曲折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宗教的社会功能侧重指宗教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能力。

而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指宗教以其自身的功能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其源于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

其功能有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生产力还没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还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其需要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试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上的庇护和寄托。

故有世界观的功能。

2、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如基督教、佛教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定的组织体系、教条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的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如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等等。

3、宗教的协调稳定功能:其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人们不能够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简单的说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人们感到恐慌和绝望时,通过宗教的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摘要】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承载着多重社会功能。

庙会文化通过举办庙会等活动,促进了社会的融合与交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拓展了社会网络。

庙会也成为了民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庙会文化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的举办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娱乐活动,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在现代社会,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仍然凸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庙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庙会文化、社会功能、历史渊源、社会融合、经济功能、文化传承、娱乐功能、现代意义、未来发展、社会重要性1. 引言1.1 庙会文化的定义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组织的一种传统盛会。

庙会通常是在神祠、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周围举办,因此得名。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享受传统文化表演、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

庙会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信仰。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人们交流互动、传承文化的平台。

庙会文化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成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放松心情、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社会活动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2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信仰、传统和文化的情感和追求。

通过庙会这一传统仪式和活动,人们得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播古老的民俗习俗,增进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指民间流传的信仰、敬神、祭祖等活动,包括神像、香火、祭品等。

它从古代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并通过口耳相传、民间文化等方式传承下来。

一、民间信仰的历史渊源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祭祀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同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仪式。

到了金、元、明、清等中晚期,民间信仰逐渐繁荣起来。

各地出现了许多神庙、土著寺院、道观、祠堂等场所,这些场所集聚了民间信仰和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1、寺庙和祭祀活动寺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敬拜山水神明的场所。

寺庙里还有大殿、神龛、檐柱、石碑、方尊等文化遗产,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特色。

祭祀活动在寺庙中进行,包括祭祀神明、烧香、燃放爆竹、放鞭炮等。

2、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3、道教、佛教、儒教除了天地神明以外,道教、佛教、儒教也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是中国本土信仰,强调修炼身心和自然之道;佛教强调菩萨道、修行和慈悲;儒教强调人伦道德和家族观念。

这三者各有侧重,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三、民间信仰的社会意义1、传承历史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连接着历史与文化。

它们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2、体现文化地方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信仰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关帝信仰在中原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在福建地区广泛流传。

3、弘扬价值观民间信仰中强调崇拜神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行善积德等价值观。

这些观念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秩序和伦理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信仰的保护与传承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退化,民间信仰也在逐渐衰落。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古代中国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本文就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一、道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灵升华。

道教教义也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合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教的思想启迪了中国文化道教思想中的“道”一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指引作用和哲学深度。

道教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道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精神力量道教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升华,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表现在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道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人们常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精神源头”,这也说明了道教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推崇“回归自然”的思潮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佛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佛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与中国文化融合深入,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佛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人生苦难和人生的意义,使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佛教所表达出的“离苦得乐”的理念、涅槃的境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

2、佛教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风靡于唐朝时期,具有民众基础,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唐朝文学史上,佛教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很不可忽视的地位。

3、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崇尚平和、宽容、慈悲、缘起、禅定,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佛教也为中国社会制度和民俗传统注入了重要的文化因素。

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

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

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Introduction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主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民间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图景。

这篇文章着重探讨中国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现与传承,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希望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Part 1: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传统文化的瑰宝。

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涉猎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始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它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医学、武术、茶道、棋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等多个媒介展示出来。

其中,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rt 2: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是三大主要宗教。

另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和教义,均在民间文化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说到道教,一定离不开“道”的概念。

道教强调融入自然,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

民间的道教信仰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拜神、修行、道教艺术等。

其中,拜神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它涉及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中“七仙女”、“月下老人”、“女娲神”等神祇已经成为民间精神信仰的一部分,被今人广泛传承。

另外,佛教也是民间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

佛教将解脱从轮回中寻求的方法,可以通过禅修、诵经、传法等途径,向人们传达了“落花生开有子,生命有法则”的理念。

在民间信仰中,佛教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在佛寺礼佛、求菩萨指引、普渡技术、美观的佛教艺术形式和寺庙建筑等。

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

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

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信仰,民间信仰是指一些非官方、非正统的信仰,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神祇、传说和传统的信仰和崇拜。

民间信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以口头传述和习俗的形式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与传承民间信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

它的形成与传承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受了种种文化和政治的考验。

1.1 形成民间信仰的形成与人类祭祀活动的开端有关。

在人类预历史时代,人们对自然力量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抱有敬畏的态度,对它们进行祭祀和崇拜。

这种祭祀活动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仰,形成了一些神祇和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宗教也随之出现,丰富了民间信仰的内涵。

1.2 传承民间信仰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统、节日活动、文化遗产、手工艺等几种方式。

其中,口头传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人们通过口头传承,不断传递着自己的信仰、传统、故事和传奇,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

节日活动是民间信仰的常见表现形式,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这些节日的举办不仅可以弘扬民俗文化、促进民间宗教,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社区增添人情味。

二、民间信仰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对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许多民俗节日、习俗和传说故事等。

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通过口口相传、节日期间等形式得以传承,民间信仰作为民俗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支撑。

2.2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浸润,传统文化面临被淘汰的威胁,但它却通过民间信仰得以安稳地传承下来。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道教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道教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道教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许多神祇、祖先、自然元素和抽象概念等。

这些信仰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信仰体系。

与此同时,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也对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古代民间信仰1.1 神祇崇拜神明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核心。

人们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神祇,每个神祇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职责。

最重要的神祇包括天神、土地神、水神、山神、祖宗、官家神等。

这些神祇既是信仰者的保护神,也是对人们行为的监督者。

出现意外事故时,人们往往会向这些神祇祈求庇佑和保护。

1.2 祖先崇拜中国人崇尚祖先,认为祖先是自己的源头。

每个家庭都会有祖先牌位,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家庭、事业和未来都与祖先联系在一起。

尤其在传统的春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对祖先的崇拜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

1.3 自然元素崇拜中国自然元素崇拜主要指对山川、水流、河流流域等自然景观的崇拜。

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常常在自然界中寻找生命力和灵感。

民间信仰往往将河流、山川、树木等自然元素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也习惯在这些地方赞美、祈求或表达感激之情。

二、道教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长寿、财富、爱情和内在的和谐。

道教的信仰体系包括上帝、天道、地道、鬼神、仙人等。

相信道教的人认为,上帝掌管自然,鬼神管理人事,而仙人则代表了灵性和升华。

2.1 道教与民间信仰道教的基本理念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有着很大的交叉,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信仰体系。

在中国古代,道教的教义深入人心,影响力难以估量。

许多中国故事中都有道士的身影,他们通过特殊的仪式、符咒和祷告等方式与鬼神交流。

同时,在人们寻求福祉和治病时,也习惯去请大师、拜堂、传灵等等。

2.2 道教的影响道教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其宗教上的功能,还在于其文化上的价值。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信仰的国家,这些信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信仰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经过不断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篇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一、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民间信仰其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古代先民最早是采取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在商周时期,随着神话传说中的神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宗教信仰逐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特权。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神与王权的关系逐渐合一,官方主义的宗教信仰开始盛行。

而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与人们对于自由信仰的要求,寺庙、道观、教派、义军等组织纷纷涌现。

在这些组织中,许多民间信仰因流行和聚集度高而在信仰沟通之间极其活跃。

同时由于清朝时期对伊斯兰教、基督教进行的禁令和打压,民间信仰的发展更为迅速。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信仰有着源远流长的演变历史。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人们对于神明和信仰的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民间信仰组织和神话故事都是由志愿者或民间讲解员以口头纪传、演出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些长期以来对听众的感官刺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而这种审美不仅仅来自于故事本身,还来自于传承方式、器物特点和组织方式等。

民间信仰的传承正是这样一种长期通过身体记忆,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正是这种方式使得民间信仰在艺术创造和美学领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其次,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人民实践、传承和创造的历程的直观体现。

从古代到现代,不同类型的民间信仰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地理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教、道教、陨石信仰、宝塔信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民间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及历史沿革

民间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及历史沿革

民间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及历史沿革民间信仰是指一种非正式的宗教信仰,它通常是当地人基于经验和传统,对神明、祖先、自然力量、生命、健康、财富和家庭幸福等方面形成的信仰观念。

在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没有正式宗教的时代,民间信仰扮演了类似于宗教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角度来探讨民间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历史沿革。

一、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古代的中国,大多数人都是信仰自然力量和祖先的。

这种信仰被称为“原始宗教”,是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

在这种信仰中,自然力量和祖先是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媒介。

在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最古老的民间信仰之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祖先灵魂能够保佑和指引后代,所以他们会在祖先家庙中祭祖,以求祖先保佑家族繁荣富贵。

祖先崇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

2.自然崇拜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自然力量是生命的源泉,所以他们会尊崇自然界的物质和力量,以求自然神灵的庇佑。

自然崇拜的形式包括山神、水神、土地神等。

此外,中国的书画艺术中,也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飞禽走兽的作品,代表着古代中国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

3.职业崇拜职业崇拜是指人们对职业神灵的崇拜。

在古代中国,职业分工非常细,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神灵。

商人会崇拜财神、医生会崇拜华佗等,这些职业神灵被认为能够帮助人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得成功和荣誉。

4.道教道教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它的主要教义是“道”,即生命的本源和道路。

道教传统认为,只有通过修炼内功,人才能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灵纯净,从而达到长寿和灵性升华的目标。

在道教中,自然万物被视为人类灵性的源泉和一种崇高的存在。

二、民间信仰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1.宗教信仰的作用在古代中国没有正式的宗教时,民间信仰扮演了相当于宗教的角色。

它作为一种凝聚社会和民族意识的信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多样的宗教信仰。

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传统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等各个领域。

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诸多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基础,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凝聚社会共识。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和处世之道,这些智慧和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次,传统文化是对过去的尊重和承袭,具有历史记忆的功能。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根源,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凝聚共同的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信心。

最后,传统文化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了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传播,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宗教信仰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担任着道德规范和精神慰藉的角色。

宗教信仰提供了人们对于道德、善恶、生死等问题的解答,通过宗教信仰,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慰藉。

其次,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宗教的教义和艺术表达形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起源与发展1. 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是先民在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太阳、月亮、星辰、山川、湖泊等自然界物体的崇拜,以及对祖先、英雄、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2. 民间信仰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民间信仰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民间信仰得到了丰富的表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

比如,在中国,民间信仰包括对神灵、祖先、神祇等的崇拜和祭祀,在西方,民间信仰则包括对各种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的信仰和敬仰。

二、民间信仰的内容1. 对神灵的崇拜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人们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能够保佑人们、给予人们幸福和福祉,因此对神灵的崇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对祖先的尊崇在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信仰中,人们对祖先也十分尊崇和敬仰。

他们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源泉,是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指导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祖先进行祭祀和敬拜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传统。

3. 对自然界的崇拜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自然界也进行着崇拜和敬仰。

他们相信自然界具有自己的灵性和神力,能够给予人们福祉,因此对自然界的崇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4. 对鬼神魔鬼的信仰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相信鬼神魔鬼等存在,他们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们需要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来获得保佑和祝福。

三、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1. 宗教仪式和礼仪宗教仪式和礼仪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宗教仪式中,人们通过祭祀、祷告、祈祷等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祖先等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通过宗教仪式来获得神力的庇护和保佑。

2. 祭祀和祈祷祭祀和祈祷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向神灵、祖先等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崇拜,并通过祭祀祈祷来向他们祈求福祉和保佑。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1. 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宗教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来源,帮助民族成员建立共同的信仰体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加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 传承和保护传统,宗教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智慧。

宗教仪式、节日和习俗等传统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也为民族成员提供了共同的经验和参与感。

3. 价值观塑造和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对于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教教义和经典中的道德原则和伦理准则,可以引导民族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4. 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宗教组织在民族问题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许多宗教组织通过提供教育、医疗、救助贫困等社会服务,为民族成员提供了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宗教组织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公益和社会发展。

5. 和平与冲突,尽管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但在某些情况下,宗教信仰也可能引发民族冲突和紧张局势。

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分歧和竞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的存在,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促进宗教和谐与理解,对于解决民族问题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又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同时,宗教组织还通过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为民族成员提供帮助,但也需要注意宗教可能引发的冲突和紧张局势,需要促进宗教和谐与理解,以解决民族问题。

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

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文/张彤摘要:民间信仰作为原生性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成因和丰富的内涵。

文革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民间信仰”迅速复兴,已渗透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综合了当前我国民间信仰的普遍特点,并针对陕西关中的金仙信仰,介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及作用。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点;功能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其与宗教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存在着诸多关联。

每一种地方的神祇崇拜传统,都植根于特定地域,代表着共同的习俗、方言、血缘、思维模式、生活态度和人情关系。

民间信仰营造的是一个个人情的社会,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民间信仰起到了组织社会成员、调适个人心理、整合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1 我国的民间信仰传统中国始于西周天子,凡是被列入国家祀典的那些神灵和被崇拜的神灵,都被列入正祀范围,而不在祀典、不被国家认可的那些神灵或祭祀对象就自然成为淫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续周制,基本把山东六国的民间信仰进行统一,对散落各地的神灵进行分类梳理,部分作为国家祭祀,剩下的就由民间自行处理。

正祀之外,都可叫做民间信仰。

当代中国社会,除了制度认可的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之外,民间信仰成为囊括其他宗教信仰现象、神灵崇拜的领域,大多是乡村社会中的神灵崇拜。

民间信仰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在表面上呈现出了“断裂”的趋势。

文革后,“国家”对民间信仰采取了新的政策,即改建国后对民间信仰等“封建迷信”的强力打压为提供一个合法化的框架,转向对民间信仰及仪式活动进行监督和引导,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民间社会的包容与开放态度,从而避免了国家与民间社会的直接冲突。

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信仰史

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信仰史

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信仰史中国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

在古代,人民把信仰当做一种生命力,以求得神灵保佑和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信仰也随之变化,但信仰始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间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文化。

当时,人们对天地自然万物都有敬畏之心,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着灵性。

在原始社会中,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和丰收,人们会举办各种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

这些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各种民间信仰。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宗教信仰也相继进入中国,如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

但在中国,民间信仰一直都是主流,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民间信仰成就了中国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的民间信仰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常常因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最为普遍的信仰之一是关于家神的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神被认为是一种守护神,可以保佑家庭平安、子孙昌盛。

通常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人们都会向家神祭奠食品和饮料,表达对家神的敬畏和感激。

另外,针对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还有不同的信仰。

比如在西部地区,一些藏民族和蒙古族依旧保持着崇拜天地的传统信仰,而南方地区则拥有多种民间信仰,如风水、拜山、拜水等。

三、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中国的民间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是文化载体。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融入了人们对于社会、时代和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秉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鲜明地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比如中国旗袍,从领口到下摆采用的设计和样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而中国民间信仰中流传的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则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千姿百态的色彩。

四、当代民间信仰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代的中国民间信仰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一、介绍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尚自然、崇敬祖先的信仰观念,形成了广泛而独特的民间信仰体系和众多的宗教信仰。

本文将深入探讨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特点、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人们崇敬祖先并祭祀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佑下得到福报和神灵的引导。

这一信仰体系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表现出对血脉联系、家族荣誉的重视。

2. 自然崇拜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崇尚大自然的力量,对山川、河流、天地等自然元素抱有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灵所在,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3. 地方信仰中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信仰,如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特定地域内广泛流传,代表着地方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最早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倡导舍离纷扰、修心养性。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自于道家思想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主张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塵世的精神智慧。

道教经典及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于唐朝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中国的穆斯林信徒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1. 价值观传承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传承。

崇尚自然、尊重祖先的信仰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社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信仰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古代祭祀祖先开始,到后来的道教、佛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的出现,它们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中国的宗教信仰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祭祀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

人们具有很强的家族意识,认为祖先的祝福和保佑可以传承给后代。

因此,每逢重要节日或者家族重大事件,人们都要在祖先的灵位前献上祭品,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随着历史的演进,许多宗教信仰也相继出现。

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是最为著名和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

最早期的道教信仰可以追溯到汉代,而佛教则是在东晋时期传入中国的。

儒教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传统哲学和思想体系,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宗教信仰中,道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代表之一。

道教包括了修身养性、尊崇自然、强调阴阳平衡等一系列信仰和实践。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寺庙和道观也非常常见。

二、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宗教信仰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中国,福建、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民间宗教信仰非常普遍。

其中,百姓信仰最为广泛的是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坚持着对这些宗教信仰的信仰和实践。

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道观依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和新兴地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缺失,许多年轻人对宗教信仰缺乏了解和认识。

同时,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对民间宗教信仰的误解和偏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未来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宗教信仰需要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

中国民间宗教宣言————卢飞宏

中国民间宗教宣言————卢飞宏

中国民间宗教宣言中国民间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民族文化、多元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宗教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民间宗教是由原始宗教演变而来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距今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乡土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信仰主义世界的重要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世纪及以后中国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发挥过重大影响,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民间宗教是正统宗教孕育之母,正统宗教是在民间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民间宗教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可转化为正统宗教,而正统宗教发展到一定时期又促使其向世俗化、大众化的发展。

在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社会中,儒家传统并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思想领域,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释道儒三教合流的特定的中国文化形态,是民间宗教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源泉。

中国广阔的民间宗教文化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精神生活的支撑点和最后归宿,其普及已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时代人类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一个民族的主体意识,不断凝聚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风骨与品格。

中国民间宗教融儒佛道和其他宗教文化于一体,其包容性、多神性、多教性、和谐性无形中制约和推动着正统宗教的发展规模和风格,同时促使各教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民间宗教在发展中与正统宗教一样发挥着社会整合、心理调适、道德伦理、社会交往,以及修持等功能,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然性,它在促进中华民族本土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民间宗教发展是中国未来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弘扬民间宗教文化,对于恢复失衡的多元化宗教文化生态,满足广大民众信仰的多样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以突显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文化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达到恰当的统一,这也是中国文明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论述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论述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论述宗教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作为民族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宗教在民族共同体内部及各民族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对于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对于巩固我们国家56个民族的政治统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民族是在共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建立在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的,使用共同语言的,具有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社会人群共同体。

对于一个民族的生成来说,没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就根本不会形成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语言和文化要素则是民族共同体中的内在、精神方面的因素,它们虽然是在前两项要素的作用下生成的,但是一经形成,却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更为稳定,持续时间更为久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某些外在的因素变化了,甚至消逝了,构成民族的内在因素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成为某一民族的主要特征。

在近、现代社会,民族的这一特点表现更为突出。

世界各民族广泛、频繁地交流,地域的隔阂不复存在,经济生活融为一体,民族语言趋同甚至消逝,但宗教作为民族文化中最内核的成分,仍可以使一个民族维持自身的存在,西方的犹太人,中国的回族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宗教这种文化意识形式,渗透在民族其他各个要素中间,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及其巨大的作用。

1宗教所具有的神圣性、神秘性,使原始的民族成员必然地产生敬畏感和依赖之情,使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了一种超人间的意义和力量。

2宗教对于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3宗教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不对民族的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

4宗教作为民族文化中负载着价值观念的部分,往往起到原创性和激励性的作用,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指南。

所以宗教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关联,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关联中最深刻、最全面、最复杂、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宗教在民族形成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宗教本身也就成了民族文化中最具有特征,且最具有感情色彩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虽然对自然力量的认知与控制水平不断在增强,但是就人类社会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对神秘力量的信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本文拟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来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通过实例揭示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同时,我们也客观的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推崇以科技知识改变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传统的民间宗教文化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在展望民间宗教文化发展前景的同时,希望结合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农村社会变革的现实,探寻发展民间宗教文化的可行之策。

研究过程中以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为田野调查点,该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村,也是湖北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村。

由于长期脱离其主体民族,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他们较好地保持着对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呈现出与周边其他民族有着较大差异的特点[1]。

因此,我们认为对这样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一、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
民间宗教文化盛兴不衰,对各种神灵的敬仰在代际间不断传承,究其原因,是因为民间宗教文化在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其信
众的日常生活为民间宗教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科技水平低下———对未知外力的畏惧
关于人类对神灵信仰的起源学界已多有讨论,无论是泰勒的“万物有灵论”、马雷特的“泛生论”、卢伯克的宗教阶段论,还是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一书中所论证的宗教思想来源于集体生活,其实都包含了一点,那就是人类对未知外力有一种迷茫和畏惧,无论这种未知外力来源于自然力还是人类社会本身对人的限制与约束。

部氏族人①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整体影响。

以同样的方式劳作,农作物的收成却丰欠有别,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却总有意外产生。

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期,对自然界的变化,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偶然事件的发生,他们是无法获知确切的原因。

在他们的思想观点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变幻无常的事物,对日常规律性的生活总是会产生干扰,平静安宁而富足的生活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而这些事物又远非自身力量所能控制,只能借助于神灵的保佑,祈祷冥冥之中驾驭这些力量的神灵赐于人们平静的生活。

正如村中83岁的老人BXH所说:现在来讲嘛,我们那个时候的人都迷信,好多事都搞不清楚。

就比方说一年到头种点东西,该做事我们也晓得做,还不是有时收得多,有时收得少。

都认为是菩萨在管。

有的屋里喂的猪突然一下就死哒,或者是大人小孩好好的也就突然病了,也不晓得是么原因,别个就说是得罪菩萨了。

反正这样
的事多得很,大家都讲不清楚,就都只晓得敬菩萨,求以后莫出这些问题。

把未知事物的发生归诸于神灵的意志,这应当是人们普遍的心理。

更为重要的是,越是未知的事物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所以对这些未知事物提供解释的宗教信仰体系就成了人们理解现实生活的法宝。

从对未知力量的畏惧转变成对掌握未知力量的神灵的敬奉,人们获得了生活的安全感。

(二)生存风险巨大———渴望生活的安定
对未知力量的畏惧是人们对世界了解有限的情况下产生的自然的情感,而一旦人们建立起了宗教信仰,通过对神灵的祭祀,获得了祈福禳灾的途径,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借助神灵的护佑去有效抵御社会风险也就有了寄托,这就给生活艰难中的部氏族人带来了心灵的安定。

在部氏族人生活的三家台蒙古族村,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过去,维持生存是人们的头等大事。

在相对静止的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大多来源于各种环境,而主要是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安定的生活,除了人为的努力外,就只能期盼风调雨顺。

期盼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意愿,而要变成现实,就必然要付出代价,这代价便是以人的崇拜换取神灵的眷顾。

在部氏族人的信仰体系中,神灵掌握着所有人类无法企及的力量,对这些力量的发挥人们无法预知,但人们相信凭借与神灵建立一种尊卑有序的关系,并以虔诚的心态去祈求,
必然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存风险虽然巨大,但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还是可以换取平安幸福的生活。

即使个体或是群体遭受灾难,人们也认为这是因为对神灵的敬奉不够,是可以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达到与神灵的再次和谐,这样一来,未来的生活依然是充满希望的。

所以说,无论生活顺利与否,宗教信仰体系都给人们带来适当的心理慰籍,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就永远不会被抹杀,克服各种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才不会消失。

或者说,宗教信仰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给予了理论和心理的支撑,无论行为的结果如何,在这一体系中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三)人际交往的纽带———社会功能凸显
上述两个方面主要说明了部氏族人在面对不可知外力时,所采取的有效应对策略,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民间宗教信仰的笃信还有其社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这诸多的祭祀来达到个体与族人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调整着族人间的社会联系和加强群体整体的整合。

这样的行动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可以以清明会为例。

部氏族人每年的清明会是全族参与的重要祭祖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虽然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每个人都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与族人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

其主要的社会意义在于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宗族组织所号召的对祖先的祭奠,人们对自己属于部氏群体的身份再次加以确认和强化。

通过在共同的祖先面前缅怀其
功绩和对族人的贡献,一种群体自豪感油然而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得到加强。

大家在活动中共商族内事务,单个家庭被群体的事务所取代,对集体的强调而不是个体的强调成为祭祀的主旋律。

群体的集体利益得到彰显,有效地把族内人统一起来,为群体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因此,从群体的角度来看,祭祀活动所起的整合与协调作用对部氏族人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二,在整个活动中,虽然个体让位于集体,但毕竟活动的每一个程序都涉及到个人,所以说不仅是群体的联系得到强化,每一个个体也在全族成员面前强化或是调整着自己在族内的地位。

主持仪式的族长作为活动的核心人物,其地位与特权得到了大家的再次认可,其族内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负责祭祀活动的具体组织者,通过恰当的安排祭祀进程和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与分配,显示了其超出一般人的管理能力,在以后的交往中,其号召力便会得到增强。

参与了祭品购置、场地安排等事务的参与者,由于与族内声望较高的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为以后在宗族内部地位的提高埋下了伏笔。

更多参与祭祀但没有负责具体事项的族人也在静静地观察着别人的言行,哪些人能够顾全大局积极参与,哪些人不够诚心在其心目中都有了一个辨别,也成了日后交往的参考。

所以说,类似的活动,在体现了族人宗教信仰所包含的本质情感外,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个体,对群体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