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入皮肤内。
第十八页,共41页。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 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 酌减。
4. 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 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体针如已没入皮肤 →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者→做好术前准备→观 察局部→记录
第十九页,共41页。
(三) 低血糖
1. 发生原因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 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致血流加速,胰 岛素的吸收加快。
(4)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按揉,覆 盖局部注射部位。
第六页,共41页。
4.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 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货迟发过敏反应。
第七页,共41页。
2 .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白, 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
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第二十三页,共41页。
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 肉萎缩、疼痛。
3. 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
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
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第一部分 肌肉注射法
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
肌肉注射法
相关并发症
目录
目的
第一部分
部位
核对
评估
准备
操作
操
注意
作后
事项
目的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 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 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神经性损伤
(三)预防及处理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 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 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 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 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 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 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即为注射区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精选文本
5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 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精选文本
6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位亦进行注射。
精选文本
11
第二部 分
并发症
处理
精选文本
12
目录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精选文本
13
疼痛
(一) 发生原因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 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 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 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 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 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 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 (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 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 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 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注射部位渗液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肌肉注射并发症:
1.注射部位渗液、渗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神经性损伤
4.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局部水肿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
3.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4.正确先择注射部位,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清毒规范。
三.处理措施:
1.注射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立即给予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可根据情况热敷、理疗。
3.注射药物过程中患者主诉注射部位麻木或者疼痛,需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注射。
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2%利凡诺湿敷,出现全身感染,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护理)流程
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护理)流程【评估】1、发生断针前: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环境、药物性质2、发生断针时:1)使用中注射器、针头损坏情况。
检查针头刺入体内的长度,及断针针体有无完全埋入体内。
2)注射部位或局部皮肤情况。
再次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正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炎症、硬结、瘢痕;针尖有无刺及骨质。
3)药液剂型及注射药量。
评估药液性质(水性、油性、胶体)、浓度及刺激性;再次核对医嘱以备评估注射入患者体内的剂量。
4)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评估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其有无惊慌、紧张等不良情绪。
【准备】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快速手消液、治疗盘内(棉签、安尔碘、75%酒精、弯盘、抽吸好的药液)、无菌持物钳、护理记录单环境:光线充足、安全、安静、注意遮挡患者。
体位:肌肉注射体位,注意保暖。
【方法】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检查药物及灭菌物品→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解释→协助患者取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快速手消→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再次核对药物→取棉签→排气方法手法正确→进针前告知→注射部位定位准确→进针→回抽查看有无回血,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发生断针→固定局部组织,防止针头断端在患者体内移位并立即通知医生→评估残余药量及发生断针时间→医务人员保持镇静→评估针体断裂情况→评估注射部位及方法是否正确及全身情况→评估药物性质→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者情绪,同时稳定患者情绪→嘱患者保持注射体位不动,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缩动作→取无菌持物钳拔出针体,评估针体完整性→按压止血→如断针针体已完全埋入体内→协助医生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评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情况→整理患者衣裤→再次评估断针针体完整性,确保患者体内无残留→评估残余药量情况及安瓿→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手消→记录(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整理用物(保留针体以备上报)→洗手脱口罩→上报科室护士长,协助不良事件上报。
肌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
约l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发生在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
发生在上肢时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3、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防止神经性损伤的发生。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二)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2、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
3.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三)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
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肌内注射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最新指南
在肌肉中打一针可能听起来不像最刺激的体验,但让我们面对它,这是一个漂亮的方法交付一些重要的药。
然而,与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一样,也可能有一些不太好玩的副作用。
你可能会有点疼痛,肿胀,瘀伤,或者注射点红。
如果你真的不走运,你甚至可能最终会感染、脓肿或神经损伤。
谢天谢地,这些事情不会经常发生,但当它们发生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个bungkill。
重要的是要注意你拍摄后发生的任何怪事,不要害羞,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会得到一些帮助。
毕竟,没人想
把手臂打一拳变成一个大问题!
保健工作者需要遵循规则和准则,以确保在给肌肉注射时安全,不会
造成任何问题。
这意味着使用正确的技术,确保拍摄地点是干净的,
并检查他们是否给出了正确的药量。
他们还需要教病人在打完针后要
注意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话,让他们大声说出来。
如果在拍摄
后有任何问题,必须立刻检查出来,给予正确的治疗,以免病人病情
恶化。
这可能意味着利用正确的医疗计划处理感染或过敏反应等事情。
最近关于管理肌肉内注射引起的感染的准则强调了预防性和以病人为
中心的护理的特殊重要性。
保健提供者必须随时了解与肌肉内注射安
全有关的任何相关最新情况或新情况。
通过警惕和积极主动的办法,
保健提供者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并坚持安全、成功地为其病人注射
肌肉内脏。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精选PPT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 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即为注射区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神经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 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 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 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 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 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 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
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最新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头。 •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
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 4.处理流程 •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 • 3.预防 •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 •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2. 临床表现 (1)无皮丘。 (2)皮丘过大或过小。 (3)针口有出血。 3. 预防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 窄,
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3
)
提
高
技
能
,
掌
握
注
射
的
角
度
、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 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 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货迟发过敏反
应。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配置药液 有无
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4.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抢 救→畅
通气道→皮内做、皮好下、气肌肉注管射操切作中开常见并术发症前的预准防和处备理 →遵医嘱
(四) 局部组织反应
1. 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 反应
2 . 临 床 表 现
(
1
)
表
现
为
注
射
部
位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4
)
待
皮
肤
消
毒
剂
干
燥
后
方
可
肌肉注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肌肉注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1.疼痛。
一般在进行注射时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耐受力差的甚至会引起疼痛性休克,所以注射结束时记得要休息观察。
2.局部硬结。
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可以进行热敷,每次不可超过半小时,或者用土豆片贴敷,一般3-4天就会慢慢软化恢复,注射时可提醒护士更换注射部位。
3.感染。
表现为红肿热痛、化脓、体温升高。
如出现这一情况,应立即就医。
4.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是臀肌注射最容易损伤的神经,表现为患侧肌肉萎缩,走路跛行。
处理措施:1.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2.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3.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
5.晕厥。
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这时可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
6.断针。
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肌肉紧张,肌肉不松弛;操作时的手法不对,进针方法错误;针头质量差。
一旦出现断针,不要慌张,不要移动患者。
如外露,可用止血钳钳住针梗迅速拔出,如针梗全部进入肌肉,立即通知外科医生切开取出断针。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1、硬结最为常见,注射部位局部硬结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
与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射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引发局部刺激形成硬结。
对策:①热敷:硬结形成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 20~30 分钟。
②避免受压: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感染一次性注射器的全面使用,这种并发症现在已经较少见了。
预防上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把药液质量,注意配伍禁忌为主。
对策:治疗上可局部给予湿热敷,促进炎症消散。
全身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后,可给予外科清创。
3、臀肌肌肉挛缩肌肉挛缩多见于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是指肌肉及肌肉所在部位的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对策:可行手术治疗。
4、青斑样皮炎较少见。
是因肌肉、关节内、动脉内或动脉周围注射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末端动脉受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或注射的药物及添加剂引起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为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注射处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缺血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该处出现红斑,随后转变成网状紫色斑,而后出血形成淤斑,不久出现坏死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常继发感染,并可导致蜂窝织炎或败血症。
同时可损伤神经,溃疡愈合缓慢,常留有明显瘢痕。
对策:目前已知降低青斑样皮炎风险的方法是在注射前回抽针管,以确保是在肌内注射而非静脉注射或动脉内注射。
操作时以预防为主,如严格掌握注射适应证,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一旦坏死和溃疡形成,尚无特效治疗。
其他措施有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
5、人工性脂膜炎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如石蜡油)和液体硅酮后。
注射引起的人工性脂膜炎皮损发生位置视注射部位而定,常见于臀部。
长期大剂量肌内注射黄体酮,也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甚至人工性脂膜炎。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处理 规范
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遵医嘱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闭式静脉输血
并发症——血液外渗
妥善固定针头,减少输血肢体的活动
预防 措施
使用留置针者输液前确定针管在血管内
立即停止输血,重新穿刺
处理 规范
抬高患肢减轻水肿
局部使用50%硫酸镁湿敷
并发症
皮内注射
药物 过敏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
并发症
发热反应
护理规范
➢ 加药前检查药液质量 ➢ 检查输液装置包装及灭菌日期、
有效期,严格执行一人一具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输入
致热源 ➢ 配液和输液时保持治速,观察体温变化, 注意保暖
➢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取血过程避免震荡
避免血制品加热
输血过程不随意加入其它药品
密闭式静脉输血
并发症——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 并通知医生,参与急救
处理 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规范
双侧腰部给予热敷,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 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密观 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 遵医嘱对症处理
➢ 发热反应 ➢ 静脉炎 ➢ 液体外渗 ➢ 疼痛
静脉注射
并发症
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 同静脉输液
密闭式静脉输血
并发症——溶血反应
备血一人一单一份,取血一人一次 一份,输血前三查十
对, 杜绝异型血和过期血
预防 措施
抽交配血、取血、输血均须二人核对
做好输血登记,血袋24小时内送血库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注射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对于一些急需快速治疗的情况非常重要。
但是,注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注射法及其可能的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皮下组织,常用于给予患者一些小剂量的药物。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反应:可能有红肿、疼痛或刺痛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将针头拔出并在局部用冷敷物敷在注射点上。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肌肉组织,常用于给予一些大剂量的药物。
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反应:可能有红肿、疼痛或刺痛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将针头拔出并在局部用冷敷物敷在注射点上。
-血管穿刺:可能会导致出血,甚至引发血管损伤。
应急预案是迅速停止注射,立即给予局部压迫,如果需要,寻求医生进一步处理。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静脉,常用于给予急需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
静脉注射的并发症包括:-血管刺破: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局部压迫,并尽快寻求医生进一步处理。
-静脉炎:可能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的感染。
应急预案是终止注射并观察病情,如果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4.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腹部腔隙,主要用于研究或治疗腹腔相关的疾病。
腹腔注射的并发症包括:-脏器穿刺: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器官受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床旁观察,并迅速就医处理。
-感染:可能会引发腹腔感染。
应急预案是停止注射,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寻求医生进一步治疗。
5.骨髓注射(Bone Marrow Injection):骨髓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骨髓内,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与并发症处理
第一部分 肌肉注射法
第二部分
肌肉注射法
操作流程
相关并发症
目录 目的 部位 核对
第一部分
评估
操 作后
准备
注意 事项
操作
目的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 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 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 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第二部 分
并发症 处理
目录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疼痛
(一) 发生原因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 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 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 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 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 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 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 (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 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 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 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注射并发症处理流程
1、疼痛
轮流更换注射部位,予以心理护理
2、神经性损伤
注射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懈术
3、局部或全身感染
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4、针头渗漏
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
5、针头堵塞
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