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护理的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汇总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60aa1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3.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汇总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汇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护理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1)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急性发作或伴有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2.饮食护理1)进餐应规律,每餐不宜过饱,细嚼慢咽,摄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饮食。
溃疡活动期应限制粗粮、坚果、油炸食物、多纤维食物和辛辣食物,及浓茶、咖啡、汽水等饮料。
牛奶富含钙质,吸收后能刺激胃酸分泌,不宜多饮,XXX在两餐中间饮用。
症状缓解后恢复正常餐次饮食,主食面食、软饭、米粥等。
2)大出血、呕血或频繁呕吐、失血性休克应禁食,待无活动性出血,呕吐停止,休克纠正后,可逐渐进食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如豆浆、稀米汤、蛋羹,然后过渡到半流质,如粥、烂面条,最后到软食。
3)指导病人戒烟、限酒。
3.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溃疡病有关知识,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解除身心压力,合理开展各项娱乐。
必要时可使用药物稳定病人情绪,解除焦虑。
4.其他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口腔护理。
呕吐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病情观察】1.观察腹痛发生情况,如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部位、性质,疼痛有无规律,疼痛与进食的关系,疼痛缓解方法表现。
2.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表现。
3.观察患者的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黑便、腹痛剧烈、呕吐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记录。
对症护理】1.疼痛护理空腹痛或午间痛病人可准备制酸性食物(如苏打饼干)在疼痛发生前进食,或服用制酸剂预防。
也可采用局部热敷或针灸止痛等。
疼痛症状较重时应嘱病人卧床休息。
2.出血护理1)出血病人应早期开放静脉通路,以备大量出血时尽快补充血容量。
2)呕血时根据病情让患者取侧卧位或伴坐卧位,防止误吸。
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3)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4)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注意保暖。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481ec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1.png)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护士要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体位,保持舒适,避免过度疲劳。
在卧床期间,护士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以防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要给患者进行被、褥、床具的清洗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
二、饮食调理根据消化内科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1.消化系统疾病的普遍原则: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嚼慢,不要过度进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等。
2.溃疡病:早餐宜进食软柔的温热流质食物,午餐宜进食半流质食物,晚餐进食软嫩的非刺激性食物。
3.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禁止吸烟喝酒、饮食要清淡、少油腻、多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热能的食物。
4.胃炎、胃病等胃部疾病:忌食辛辣食物、高脂肪等,可选择小而频次的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药物。
1.协助医生开具药物医嘱,并帮助患者妥善保管和使用药物。
2.教育患者正确服药的方法和时间,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3.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疼痛管理1.了解患者的疼痛特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时段等。
2.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给予疼痛缓解的治疗措施,如口服镇痛药或其他非药物治疗。
3.定期观察疼痛的变化和效果,并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变化。
2.给予患者正确的疾病解释和信息,帮助患者理解病情,摆正心态。
3.鼓励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和交流,增加社交支持。
4.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卧床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疼痛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护士要全面负责地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6159a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2.png)
目录1.一般疾病护理常规2.危重疾病护理常规3.高血压护理4.糖尿病护理5.肝硬化护理6.肝性脑病护理7、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8、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两囊管护理9、胃炎病人的护理常规10、急性胃炎病人护理常规11.慢性胃炎病人护理常规12.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常规1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14.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常规15.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常规16.胃镜检查护理常规17、肠镜检查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病症的观察, 包括厌食、恶心与呕吐、嗳气与反酸、咽下困难、胸骨或剑突后烧灼感、腹胀、腹痛、腹泻与粪便性状、便秘、呕血、便血、皮肤与巩膜黄染等。
3.对呕吐者, 应观察与记录呕吐次数与量、呕吐物性质、气味、颜色、有无隔宿食物。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4.对腹痛者, 应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时间与饮食的关系。
5、对腹泻者, 应观察与记录排便次数与量、粪便性质、颜色、气味、有无里急后重的表现等。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加强对营养状况的评估, 包括体重及皮肤弹性等。
加强饮食管理, 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 进食应定时、定量、少食或忌食生冷、刺激性、油煎或油炸的食物。
7、嘱病人戒除饮酒、饮浓茶及吸烟嗜好。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 护士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并将病人平移至床上, 给予舒适、适合的卧位。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浓度、持续时间及配伍禁忌。
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时间、顺序、方法〕。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的观察, 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的变化。
4.给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5、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随时准备抢救。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 平安放置, 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保持通畅,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确保病人平安对烦躁和意识障碍的病人, 要注意平安, 合理使用保护具, 防止意外发生。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b7352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1.png)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一、饮食护理:1.温和易消化:给予患者温和、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馒头、面条等,避免给患者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等。
2.少食多餐:建议患者少量多餐,每天进食4-6次,控制好每餐的量,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饥饿及胃肠道不适。
3.忌咖啡和茶:由于咖啡和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加胃酸分泌,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因此要避免喝咖啡和茶。
4.低盐低脂:减低食物中的盐和脂肪摄入,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病情。
5.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酌情调整饮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物质。
二、药物治疗:1.按时服药: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用药物,不要停药和随意更改剂量。
2.药物禁忌:告知患者不要滥用抗生素和镇痛药,这样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
3.注意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如何处理或停药时需就医的不良反应。
三、生活习惯调整:1.合理休息: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和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禁烟限酒:告知患者吸烟和饮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减轻病情。
3.加强运动:适量参与运动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加快康复进程。
四、心理支持:1.倾听和安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倾听患者的病情和困惑,以及对治疗的不安和恐惧,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2.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如呼吸放松法、音乐疗法等,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正确的饮食搭配、按时按量服药、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整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康复效果。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要点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285b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d.png)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要点1.病史调查和评估:护士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病因、病程、并发症等。
同时,对病人进行生活习惯、饮食、以及排便习惯等方面的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体征观察:护士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3.饮食管理:根据病人的疾病类型,护士要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如胃炎患者应忌烟、酒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食要规律、细嚼慢咽。
护士还可根据病人的口感和喜好,提供健康又美味的食物。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要时刻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排便情况、呕吐频率和颜色、腹泻程度、腹痛严重程度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5.保持口腔卫生:护士要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口腔卫生,包括刷牙、漱口和使用牙线等,以减少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6.引导和监测排便:对于便秘的病人,护士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多饮水、适当运动等措施来促进排便。
对于腹泻的病人,护士要监测排便次数和量,评估腹泻程度,并配合医生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7.监测症状:护士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症状变化,如腹痛、呕吐、恶心、饮食不适应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8.保持休息和心理支持:护士要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噪音,并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
对于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病人,护士可以适当开导和安抚,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9.药物管理:护士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准确地给病人口服或注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药物错误使用和滥用。
10.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护士要监测并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穿孔、肠梗阻等。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1.教育和健康宣教:护士要通过教育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护理和康复技巧,增强疾病的防控意识。
总之,消化系统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关怀病人的责任心和耐心。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b3fce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8.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饮食护理1.安排合理的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用餐时间和食物制作方式等。
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减少高脂、高盐、高糖摄入量。
2.细嚼慢咽:提醒患者饮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噎到食物或者引发消化不良。
3.分餐次进食: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采用分餐次进食的方式,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减轻消化压力。
4.控制饮食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肠胃功能,合理控制每餐的饮食量。
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采用小而频繁进食的方式,防止胃扩张。
二、药物护理1.药物的正确使用: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给药时间、剂量和给药途径等进行操作。
2.观察用药效果: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效果,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
3.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卫生护理1.保持洁净环境:消化内科病房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空气,防止细菌传播。
2.清洁患者皮肤: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要定期给予身体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洁净,预防皮肤溃疡和感染。
3.预防感染:对于消化道感染的患者,要加强手卫生,使用消毒剂进行器械和用具的消毒,并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
4.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1.理解和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护士要倾听其诉说,给予安慰和理解,以缓解其情绪压力。
2.患者教育: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掌握护理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营造舒适的环境:消化内科病房要保持宁静和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干扰,促使患者得到休息和恢复。
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康复。
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要注重细节,严格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情况。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3c4562d4b73f242336c5fbb.png)
消化科护理常规概述恶心呕吐1.评估病人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与进食的关系,伴随症状。
2.向病人解释引起恶心、呕吐的诱因,尤其是精神紧张者,教会病人应用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3.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必要时送检。
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维持体液平衡。
记录出入量。
5.及时将呕吐物处理干净。
6.病区环境清洁、卫生,无异味。
7.协助病人做好日常护理。
腹胀1.评估病人腹胀的原因或诱因及伴随症状。
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腹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遵医嘱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针对腹胀原因,采取对症处理。
4.遵医嘱监测电解质,吸氧。
5.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
6.协助病人做好日常护理。
腹痛1..评估病人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时间及伴随症状。
2.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治疗措施。
3.遵医嘱用药并观察药物疗效。
4.巡视病房倾听病人主诉,及时了解病情,配合医生处理5.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安慰病人。
腹泻1.评估病人腹泻原因、次数。
2.观察大便情况、量、气味和颜色,必要时送检。
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皮肤弹性等。
4.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5.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
6.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指导病人饮食。
呕血黑便1.评估病人呕血和(或)黑便的原因、时间、次数、量。
2.呕吐时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
3.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及时清理呕吐物、排泄物。
4.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皮肤弹性、尿量等。
5.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6.遵医嘱吸氧。
7.若用三腔两囊管,做好护理。
8.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疾病护理一溃疡性结肠炎1 休息:活动期内应多休息,缓解期内应劳逸结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饮食:给予易消化软食,少纤维素、富有营养的饮食。
3 观察:病情观察有无疼痛、腹泻、感染,有变化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4 准确记录出入量。
消化内科护理__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__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a46ca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9.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胃炎护理常规【概念】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护理评估】1、生活习惯:了解病人饮食方式和行为。
2、相关病史:有无口腔、咽、喉部慢性炎症,慢性肝、胆、胰疾病手术,胃切术和急性胃炎病史。
3、消化道症状:如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
4、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1、缓解身心不适:注意卧床休息,解除病人心理负担,并注意腹部保暖。
2、饮食护理:饮食应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少量多餐。
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
3、协助药物治疗。
(1)胃酸缺乏的治疗:可口服稀盐酸胃酶合剂。
(2)高胃酸治疗:可给予制酸剂,抗胆碱药654-2等。
(3)保护胃黏膜消胆胺,可服用硫酸铝。
(4)促进胃排空:可用甲胃复安,吗叮啉,应饭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痛剂合用。
(5)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维敏胶囊、甲硝唑、阿司匹林)。
【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加强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去除病因。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学会自我护理,定期复诊。
二、胃食管反流病护理常规【概念】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
【护理评估】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疼痛规律。
全身症状,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整理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1)避免应用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热,以改善平卧位食管的排空功能。
(3)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戒烟禁酒。
(4)注意减少一切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
3、指导并协助病人减轻疼痛。
(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
(2)疼痛时深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减少胸部压力刺激。
(3)舒适体位。
(4)保持情绪稳定。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全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全](https://img.taocdn.com/s3/m/59ae7e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0.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全消化内科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消化内科护理是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消化内科护理的常规。
一、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是消化内科护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主诉、家族史等信息,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二、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消化内科护理的重要一环。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对于消化道疾病患者,需要遵循低脂、低盐、低蛋白等原则,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
在饮食方面,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辣椒、咖啡等。
三、药物管理消化内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或间断用药,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进行管理和监控。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用量和频率等,及时嘱托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消化内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征,如呕吐、腹泻、腹痛等。
对于高危患者,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还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五、疼痛管理消化内科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管理。
护士可以通过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镇痛药物和热敷等。
六、病情宣教病情宣教是消化内科护理的重要一环。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并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的主动参与治疗和自我管理。
七、心理支持消化内科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倾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恢复心理平衡。
总之,消化内科护理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有效地执行和监测。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80d0b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a.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帮助护士们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术前准备在患者接受胃镜、结肠镜等手术前,需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接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药物过敏情况,避免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
二、术后护理1. 观察病情变化在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疼痛缓解。
可以使用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3. 功能恢复消化内科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是关键。
护士要教育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排便情况,保证营养摄入和排出通畅。
4. 预防并发症护士在术后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
如胃肠道出血、吻合口瘘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避免给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三、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1. 术后出血术后出血是消化内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注意患者是否有呕血、黑便等症状。
一旦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感染防控消化内科手术后,感染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士要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工作,控制消化道感染的传播。
同时,要科学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 营养支持消化内科患者手术后常伴随着饮食不适应等问题,护士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如使用营养支持剂、胃管喂食等。
消化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33cbe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c.png)
消化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这是一份针对消化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目的是为了提供相关护理指导,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1. 人员配备为了确保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够得到妥善执行,以下人员配备是必要的:- 专业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配备经验丰富且熟悉消化内科的专业护理人员。
- 医生团队:包括消化内科专科医生和其他必要的医疗人员,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支持。
2. 患者监测对于危重患者,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规监测项目:- 血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记录血压值和变化情况。
- 心率:监测患者的心率,注意心率是否正常。
- 呼吸频率: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血氧饱和度: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 温度:监测患者的体温,注意是否存在发热或低温。
3. 进食和药物管理对于危重患者,正确的进食和药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规注意事项:- 进食: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确保营养供应充足。
- 药物管理:按照医嘱准确给予药物,并记录相关信息,如药物名称、剂量和给药时间。
- 液体管理:监测和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和尿量,确保正常排尿。
4. 疼痛管理危重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正确的疼痛管理是必要的。
以下是常规做法:- 评估疼痛程度:通过合适的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 给予镇痛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注意药物效果和患者的反应。
- 定期监测疼痛: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意识状态监测危重患者的意识状态需要经常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做出相应处理。
以下是常规注意事项:- 根据医嘱监测意识状态:如Glasgow昏迷评分等。
-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语言、反应和动作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 防止跌倒和误吸: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6. 感染控制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规控制措施:- 有效手卫生: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保持手的清洁。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e2a3d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4.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是指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临床科室。
消化系统是人体体内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胆囊和胰腺等器官。
消化内科护理是指对患者在消化内科就诊期间进行的各项护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消化内科护理的常规内容。
1.临床观察和评估: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皮肤颜色和黏膜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排便情况和尿量等。
2.功能护理:为患者进行各项功能护理,包括卧床护理、食物摄入和排便护理等。
对于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护士应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防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于需要接受特殊饮食的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合理安排饮食,并观察饮食摄入情况,避免出现食物过敏和进食困难等问题。
对于需要排便护理的患者,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帮助患者排便,并观察粪便的性状和颜色等。
3.导管护理: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胃管或肠管的置管,用以喂食或排空胃液。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定时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腹痛等症状。
4.药物护理:护士应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辅助药物和营养补充剂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药物的监测和调整工作。
5.感染控制:消化内科患者通常有抵抗力较低的特点,容易感染。
护士应做好手卫生,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材,定期更换床单、衣物和床单。
对于有传染病的患者要做好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6.疼痛管理: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感受,根据疼痛程度评估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对于有严重疼痛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有效的疼痛缓解治疗。
7.心理护理:消化内科患者常常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护士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心理支持和抚慰,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疾病的能力。
消化内科一般护理_常规
![消化内科一般护理_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357714b4028915f804dc2f2.png)
消化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恶心与呕吐1、评估病人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与进食的关系,伴随症状2、向病人解释引起恶心、呕吐的诱因,尤其是精神紧者,教会病人应用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3、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必要时送检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维持体液平衡5、记录出入量6、及时将呕吐物清理干净7、病区环境清洁、卫生,无异味8、协助病人进入日常护理二、腹胀1、评估病人腹胀的原因及伴随症状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腹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遵医嘱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针对腹胀原因,采取对症处理4、遵医嘱监测电解质5、协助病人取坐位/半坐位6、遵医嘱吸氧7、协助病人进行日常护理三、腹痛1、评估病人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时间及伴随的症状2、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治疗措施3、遵医嘱用药4、观察药物疗效5、巡视病房,倾听病人主诉,及时了解病情,配合医生处理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安慰病人四、腹泻1、评估病人腹演原因、次数2、观察大便的次数、量、气味和颜色,必要时送检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皮肤弹性等4、做好肛周皮肤护理5、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6、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7、遵医嘱协助病人饮食五、呕血与黑粪1、评估病人呕血和(或)黑粪的原因、时间、次数、量2、及时清理呕吐物、排泄物,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新鲜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皮肤弹性、尿量等4、呕吐时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5、遵医嘱吸氧6、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7、若有三腔气囊管,应做好护理8、做好生活护理9、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急性胃炎护理【概念】急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上腹不适与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3)恶心与呕吐症状,有无呕血和黑便。
(4)水、电解质失衡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1562ce9b7360b4c2f3f649f.png)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目录1.危重病人护理常规2.内科一般护理常规3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4。
胃炎护理常规5.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6。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7。
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8。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护理常规9。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10.肝硬化护理常规11.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12。
.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常规13。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术护理1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护理15.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16。
肠镜检查护理常规17.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护理18。
腹腔穿刺术护理19。
胃肠减压护理常规一、危重病人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消化内科护理_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_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fd19f81192e45361166f59f.png)
目录1、一般疾病护理常规2、危重疾病护理常规3、高血压护理4、糖尿病护理5、肝硬化护理6、肝性脑病护理7、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8、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两囊管护理9、胃炎病人的护理常规10、急性胃炎病人护理常规11、慢性胃炎病人护理常规12、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常规1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14、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常规15、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常规16、胃镜检查护理常规17、肠镜检查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厌食、恶心与呕吐、嗳气与反酸、咽下困难、胸骨或剑突后烧灼感、腹胀、腹痛、腹泻与粪便性状、便秘、呕血、便血、皮肤与巩膜黄染等。
3、对呕吐者,应观察与记录呕吐次数与量、呕吐物性质、气味、颜色、有无隔宿食物。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4、对腹痛者,应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时间与饮食的关系。
5、对腹泻者,应观察与记录排便次数与量、粪便性质、颜色、气味、有无里急后重的表现等。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加强对营养状况的评估,包括体重及皮肤弹性等。
加强饮食管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应定时、定量、少食或忌食生冷、刺激性、油煎或油炸的食物。
7、嘱病人戒除饮酒、饮浓茶及吸烟嗜好。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并将病人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适合的卧位。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浓度、持续时间及配伍禁忌。
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时间、顺序、方法)。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的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的变化。
4、给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5、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随时准备抢救。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确保病人安全对烦躁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
8、保持床单位整洁,病人皮肤清洁,患者卧位舒适,无护理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胃炎护理常规【概念】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护理评估】1、生活习惯:了解病人饮食方式和行为。
2、相关病史:有无口腔、咽、喉部慢性炎症,慢性肝、胆、胰疾病手术,胃切术和急性胃炎病史。
3、消化道症状:如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
4、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1、缓解身心不适:注意卧床休息,解除病人心理负担,并注意腹部保暖。
2、饮食护理:饮食应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少量多餐。
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
3、协助药物治疗。
(1)胃酸缺乏的治疗:可口服稀盐酸胃酶合剂。
(2)高胃酸治疗:可给予制酸剂,抗胆碱药654-2等。
(3)保护胃黏膜消胆胺,可服用硫酸铝。
(4)促进胃排空:可用甲胃复安,吗叮啉,应饭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痛剂合用。
(5)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维敏胶囊、甲硝唑、阿司匹林)。
【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加强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去除病因。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学会自我护理,定期复诊。
二、胃食管反流病护理常规【概念】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
【护理评估】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疼痛规律。
全身症状,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1)避免应用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cm,以改善平卧位食管的排空功能。
(3)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戒烟禁酒。
(4)注意减少一切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
3、指导并协助病人减轻疼痛。
(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
(2)疼痛时深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减少胸部压力刺激。
(3)舒适体位。
(4)保持情绪稳定。
(5)指导病人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
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促动力药、抑酸药。
【健康宣教】1、疾病知识指导:介绍有关病因,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规律饮食。
3、用药指导:根据病因、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三、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概念】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护理评估】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疼痛规律、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1、缓解躯体不适:观察其腹痛的部位、性质、与服药的关系,呕吐物及粪便颜色、性质、量,做出相应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
2、心理护理:本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溃疡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
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本病的规律及治疗效果,增强其信心。
3、摄取合理营养:有效的饮食能促进溃疡愈合。
①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②忌刺激性食物,温度适宜,过冷过热的食物也会刺激胃粘膜。
③进餐规律,少量多餐,定时进餐,充分咀嚼。
④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疾病活动期或有并发症时需绝对卧床休息。
⑤观察、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引起和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因素。
2、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
3、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
四、消化性溃疡急危重症的观察与处理1、消化道出血①观察: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约占所有病因50%,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一般出血量为50-100ml时即出现黑便,超过1000ml可引起循环障碍,出现眩晕、出汗、血压下降,心跳加速,半小时内超过1500ml即会发生休克。
②处理:一般内科保守治疗有效,必要时作急诊胃镜下止血,如出血量多,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者,采取手术治疗。
2、穿孔①观察: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
当溃疡累及肌层以至穿透浆膜层发生急性穿孔,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溢入腹腔时,导致急性和慢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上腹剧痛,继而出现腹膜炎的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可发生休克。
当溃疡深达浆膜层,与邻近组织粘连时为慢性穿孔。
②处理: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手术指征,立即予以禁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胃肠减压等术前准备。
及时手术治疗。
3、幽门梗阻①观察:幽门梗阻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并发症,临床体征:可见胃蠕动波,振水音,往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酸酵性宿食,大量呕吐后症状缓解,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常可发生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②处理:轻者可进流质饮食,重者需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定期复查电解质等。
经胃肠减轻,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抗溃疡治疗无缓解应做好手术准备。
4、癌变①观察: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对于长期胃溃疡,年龄45岁以上,内科治疗无效,并发现营养状态下降出现贫血症状,粪便隐血阳性者,应怀疑癌变。
②处理:应加强观察,警惕癌的发生,应立即做胃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X线加以确认。
五、肝硬化护理常规【概念】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系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导致的弥漫性肝脏损害。
【护理评估】1、准确记录出入量。
2、评估大量放腹水引起的反应。
3、观察血压和心率,有无呕血和黑便,注意利尿剂的效果和作用。
4、注意血氨水平,评估有无感知改变。
5、评估患者饮食种类、结构。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肝硬化病程长,久治不愈,应予支持,使其保持愉快的心理安心休养。
2、休息和合理营养:(1)休息可减少病人体能消耗,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加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代偿期可作轻体力活动,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
(2)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
戒烟、酒,忌食粗糙、刺激性食物,肝性脑病患者宜低蛋白饮食,有腹水发生宜低盐饮食。
3、腹水的护理:(1)体位宜取半坐卧位,以使横膈下降,增加肺活量。
(2)限制水盐摄入,一般食盐2g/d,进水量1000ml左右,如显著低钠血症,应限制在500ml内,氯化钠0.6g~1.2g。
(3)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腹围、体重,以观察腹水增长情况。
(4)保持皮肤完整性,并保持清洁,注意压疮等。
(5)协助腹腔放液,腹水浓缩回输。
(6)使用利尿剂时,须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健康教育】1、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向患者说明疾病基本知识、防治肝炎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护理。
3、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切忌盲目保肝。
4、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饮食原则。
避免诱发胃食管静脉破裂的因素,如粗糙食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
5、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失代偿期卧床休息为主。
6、定期复查肝功,肝脾B超。
7、当出现病情变化立即就医,及时诊治。
六、慢性肝炎护理常规【概念】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有不同的原因引起,因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和一般状况。
2、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3、患者精神心理状况。
4、评估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好。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慢性肝炎病程长,病人常有消极悲观情绪,应予支持,使其保持愉快的心理。
2、休息和合理营养,戒烟、酒及辛辣食物。
3、对具有传染性的,告知病人日常的隔离知识。
4、该病的治疗周期长,做好坚持治疗对疾病预后重要性的解释。
5、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向病人解释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的指导。
2、活动与休息指导。
指导病人睡眠应充足,生活起居有规律。
3、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
4、指导家属理解并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七、原发性肝癌护理常规【概念】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护理评估】1、疼痛的部位,性质,可有全身症状。
2、肝转移症状,以肝内血行转移最常见。
3、精神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一)疼痛的护理1、转移注意力,避免病人专注于疼痛。
2、安排舒适环境。
3、适当予以止痛药,鼓励病人自我控制。
4、预防其他感染引起的疼痛。
(二)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给与满足。
2、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和具体指导;根据病人情况,必要时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
3、鼓励病人,使病人树立信心,延长其存活期,提高生命质量。
(三)饮食护理:予以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四)参与诊断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注意有无潜在意识障碍、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
【健康教育】1、宣传和普及肝癌的预防知识。
2、指导病人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情绪,以提高机体抗癌能力。
3、指导病人合理进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如有肝性脑病倾向,应减少蛋白质摄入。
4、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八、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护理评估】1、腹痛的特点,有无规律性、有无关节痛。
2、评估排便次数、颜色、量、性质是否正常。
3、患者一般状况、出入量,水、电解质是否平衡。
【护理措施】(一)缓解疼痛1、遵医嘱给药。
2、舒适的体位。
3、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并与营养师协调,调整合理的饮食。
(二)合理饮食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饮食,以促进热量吸收。
2、急性期禁食,给予足够的静脉营养。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
4、准备所喜欢的食物,遵医嘱给予止泻药。
(三)心理辅导1、向病人解释情绪波动是本病起因或加重的诱因。
应保持乐观积极情绪配合治疗。
2、在病人情况许可时,可参加适当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使其自己能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1、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和易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
2、重者应卧床休息,轻者应鼓励病人参加一般的轻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3、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从而加重病情。
4、如有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随时复查。
5、解痉剂使用时应掌握副作用,注意有无诱发结肠扩张。
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或加减药量,特别是激素类药物。
不宜使用强烈的止泻药以免诱发本病。
6、保持局部清洁,长期卧床者要特别强调臀部护理。
九、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脂肠、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以及胰、胆病变的出血。
【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观察发生呕血,黑便的时间、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出入量。
2、注意脱水程度、尿量、尿色、电解质水平。
3、注意患者的耐受力,观察病人有无出血性改变。
4、观察病人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1、解除恐惧的心理,做好紧急处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活动期间应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