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
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二
![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f324ba888762caaedd33d4be.png)
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二议论文2014-10-27 08:11: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二教学目的: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1、扣得住例一: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A、并列式分解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二:观点与依据》名师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二:观点与依据》名师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47929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f.png)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二:观点与依据》名师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课时)《学习任务二:观点与依据》名师单元教学设计这一学习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对比《劝学》和《师说》,思考两篇文章在有关学习的话题上各自立足于解决怎样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论证、支撑各自观点的。
虽然主体以两篇古文为依托,但在“怎样论证”的教学部分,分析《劝学》比喻论证的手法时,将以《拿来主义》第8段、第9段来印证;分析《师说》对比论证的手法时,将以《反对党八股》第2段来印证。
这一学习任务重视以读带写,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设计了仿写、续写、微写作等各种写作任务。
课时安排:4课时设计意图在群文教学中不妨打破古文与古文放在一起教授,现代文与现代文放在一起分析的惯常做法,不局限于文章的外部特点而认真寻找文章的内在联系,设计有深度的思考点,激发学生思考。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地诵读两篇古文,不读错音,不读破句。
2.关注两篇古文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子,落实翻译和理解。
3.抓住两篇古文各自的论点,理清作者分析论证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列出《师说》的结构图,理清其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导入荀子,被认为是“战国散文四大家”之一。
韩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们是擅长表达观点的人。
而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当今时代也对年轻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准确表达观点,用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来证明观点”。
设计意图在熟读两篇文言课文、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这一节课将帮助学生把握各自论点,理清作者分析论证的思路,而根本目的则是助力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
学习活动一:配乐朗读,读出情感根据同学们配乐朗诵的选择,课前将全班同学分为《劝学》组、《师说》组每组推举两位同学,分别展示第1-2段、3-4段的配乐朗诵,共同呈现一首作品。
同学可以选择现场配乐,现场朗诵,读出情感;也可以连上多媒体,播放课前录制的朗诵作品。
高三语文一轮作文复习之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 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一轮作文复习之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08493ba76e58fafbb00310.png)
高三语文一轮作文复习之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教学设计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一、问题思考材料与观点不契合,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这是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试看两个片段:【典型误例】例1: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
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
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
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
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 例2:著名企业家陈光标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得风风火火,事业蒸蒸日上。
拥有财富的他没有忘记作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在短短4年时间内,他先后捐资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竖起了标杆。
他是一位平凡的企业家,但因为他持之以恒地谱写新时代“爱”的华章,他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时代榜样,平凡的陈光标用爱心赢得伟大的掌声。
【诊疗探析】误例1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第 1 页共7 页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
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与观点不相符的毛病。
此类现象在考试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例2这个材料举了著名企业家陈光标的例子,材料的陈述没有扣住观点——平凡铸就伟大来陈述。
材料的陈述集中在陈光标热心公益事业,用爱心回报社会,承担起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
这则材料更适合论证“做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的观点。
因为观点在材料中没有落点,而又要用这则材料去论证观点,作者最后只能“包办”,强行将材料与观点“联姻”——将材料往观点上拉,结果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ba24ac676eeaeaad1f33071.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明确组合事例论据的意义,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失误例文片段引入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
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
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
归纳明确:出示课件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二)论据的选择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出示课件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
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
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
议论文论据使用的教案
![议论文论据使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340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3.png)
议论文论据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论据论证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权威论据。
3. 使用论据的方法:恰当选择、合理布局、有效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据的类型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当选择和有效运用论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据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使用论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讲解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权威论据。
3. 分析优秀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案例分析。
4. 教授使用论据的方法:恰当选择、合理布局、有效运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练习使用论据。
6. 总结与反馈:点评学生的练习,指导改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议论文结构梳理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篇优秀议论文进行结构分析。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2. 活动二:论据分类与识别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类型的论据实例。
各组汇报实例,教师点评并讲解论据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七、课堂讨论与练习1. 讨论话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选择论据的要点。
2. 练习一:论据使用演练学生分组,每组围绕一个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
各组汇报演练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八、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独立完成,锻炼运用论据的能力。
2. 作业二:搜集不同类型的论据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论据类型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
2. 评价标准:论据使用恰当、论证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8828b3d866fb84ae55c8d24.png)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可贵,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剖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
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
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
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二)教学重点:把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恰当取舍论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恰当取舍论据。
教学思路与方法:(一)教学思路:计划用一课时。
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
进入正题后,主要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
并配备教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有道理。
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生:(笑)好像可以。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认为。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
高三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39842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4.png)
议论文论证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的议论方法及在写作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2.学习应用不同论证方法写作议论语段。
【重点难点】学习应用不同论证方法写作议论语段。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写作时只有用好这条“纽带”,才能逻辑清晰地表情达意。
对于议论文论证方法的学习,我给出的学习策略是:一、深读教材,二、分析佳作,三、仿用习得。
因为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好的范文,阅读他人好的作品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样本,而仿写则是演练。
二、学习任务分析目前议论文论证方法备考中常见的问题有:学生重视例证素材的积累,重视对热点人物事例了解,轻视针对论点恰当分析事例,多数学生作文仅是观点加例子,论证方法运用较为单一,基本仅用例证法,个别同学虽然选择引证法或是对比法,但使用时也缺乏说理分析。
针对学情,在教学中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同时加强对说理分析性语言应用的指导。
三、学习活动(一)介绍不同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
(二)指导学生每种论证方法的应用方法并给出示范。
1.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指用列举确凿、充分且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2018年天津一考生以“胸中有器量,人生天地宽”为题,写到:器量之于人,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蔺相如出使秦国,忍受廷辱是器量;廉颇负荆请罪于蔺门也是器量。
赵国文相武将的大器量不仅帮助他们在群雄争霸中施展了自己的本领,共同维护了赵国的安宁,而且也让他们的美名彪炳史册。
他巧用课内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做例证,证明分论点“器量之于人,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这就提示我们同学,深读教材,可以帮我们积累写作素材。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种方法。
《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案
![《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1ff3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3.png)
1.围绕中心观点,用分论点展开论证
2.提出中心观点,展开层层论述
1.开篇作者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中心观点
2.举例论证(罗丹)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
喻论证(将教育比成雕像, 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
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 理论和创造技术
3.例证法(5个反面例子) 处处是创造之地
小结:在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我们要梳理文章论证思路,通过梳理论证思路明确作者所要论述内容,进而把握作者观点。有时作者会在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观点,进而展开论证;有时作者会先提出他人错误观点,通过先驳后立的形式确立自己的观点,再进行深入论证;还有些复杂议论文,需要我们在梳理论证思路后概括作者观点。
9分
三、围绕观点展开论证
更感受到文章论证的合理、严谨。今天,我们共同完成单元总结课“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
9分
二、梳理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活动任务一:梳理《怀疑与学问》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活动任务二:梳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论据
(驳)
论点
(立)
活动任务三:梳理《谈创造性思维》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一)提出问题(1-3段):从四个图形中,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
1.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这一观点补写例子。
2.为《创造宣言》中“我们要创造”这一观点补写例子。
2分
五、课堂小结得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梳理本单元学过议论性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明确议论性文章观点与论证间关系。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
1.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驳论法(驳斥错误观点)天天是创造之时
高三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学案(第三周)
![高三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学案(第三周)](https://img.taocdn.com/s3/m/d85f860ca300a6c30c229f4d.png)
高三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学案(第三周)高三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学案(第三周)一、在论据使用方存在的问题先来看下面的语段,想想各存在什么问题?文段1: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胸怀博大的人是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本领,是有本事的人所具备的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胸怀博大的,才能得到赢家称号!胸怀博大会带着你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文段2:心胸狭窄、鼠目寸光、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人心胸狭窄是一种不好的心态,根据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心胸狭窄会导致个人心理上生病,这样一来会对身体不好的,总的来说,心胸狭窄、鼠目寸光、锱铢必较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文段3: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就像酒楼里的厨师一样,要用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饭菜煮得不好吃,要善于接受客人提出的意见,这样你才会改善自己的煮菜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进步,有利于事业。
也有的人比较小气,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觉得别人说他做的不好,在批评他,其实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的。
别人肯给你提意见就是你想进步,并不是在批评你,如果没有别人的意见,你几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改善,就不会有进步,这样只会害了你自己。
可见,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文段4: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
生活就像宽阔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没有胸怀博大的包容,就海纳不了万种的生物,没有胸怀博大的决心,就看不到光明的避风港口,领略不了惊涛骇浪过后的风平浪静。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朝廷当官时,遭受小人的陷害,遭受当时朝廷的不公平的待遇,在他受了乌白诗案后,仍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创作出无数的佳作。
面对人生中的起伏,苏东坡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为自己的人生创作了最辉煌的时刻,面对人生中的起伏,应该有苏东坡的胸怀博大,有坦然面对的潇洒。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周)(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周)(精校完美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3b6f0acc175527072208d6.png)
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周)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周)太子头上的博客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周)一、温故知新:1、标准语段的五种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语段组成示例: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3、三种语段的基本构成:1、并列型:观点句。
阐释句。
并列材料句一。
分析句一。
并列材料句二。
分析句二。
结论句2、正反型:观点句。
阐释句。
正面材料句。
分析句。
反面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3、归纳型: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一。
材料句二。
材料句三。
材料句四。
结论句。
二、新课讲述:阐释观点,分析道理下面三个语段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说理的?文段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风,它应在该驻足的地方驻足,在该飞翔的地方飞翔;自由不是放浪不羁的海涛,它应在龟裂之地飞扬,在汪洋之地遁形;自由不是肆无忌惮的野花,它应在阳光明媚中露脸,在电闪雷鸣中俯首。
文段2:“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
议论文材料运用导学案
![议论文材料运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fd680ca300a6c30c229fa3.png)
议论文材料运用导学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写议论文,举例论证时,观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例子叙述太长,扣题不紧,论点论据两张皮。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病文,修改例文比较的基础上体会出议论文素材运用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病文修改前后比较1.病文:要善于抓住机遇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分析:毛病在于主次信息不清晰,主题是抓住机遇,可是事例中并没有凸显出凡尔纳如何抓住机遇,笔墨更多的在叙述一个小故事,文体不清。
修改后: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
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
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
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总结:2.病文: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高考议论文:因果析理》(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高考议论文:因果析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ebfd21a32d7375a41780e4.png)
“论证方法之因果析理”导学案【教学目标】1、明确议论文中叙述与议论关系2、明确因果析理法的概念3、学会在议论文中运用因果析理的两种格式【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学习下面两个语段,分析这两个语段有何不同: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语段一】“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语段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司马光亦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结论】二、学习下面材料,明确“因果析理”的概念【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材料】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但唯有马谡仍然......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蜀军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思考】马谡街亭失守的原因【析理语段】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写作 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2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写作 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2](https://img.taocdn.com/s3/m/5a3a9c1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a.png)
高中议写作学习教学设计长治市郊区第一中学马国平教学目标:1、掌握议写作的根本知识2、依据所学知识,试着修改考场低分作文,展示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议根本知识难点:修改作文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展示交流教学工具:er Jaan让这—预想成为现实!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生命需要尝鲜来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但是如果选择过分亲近虚拟带来的快乐,那么幻觉会替代视觉,所有的真实都将变成虚拟世界的代码。
?菜根谭?曾言“世人被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花迎鸟笑,静心焉尔矣。
〞理性会帮助我们留守心灵的纯洁,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能让我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个社会。
让社会笼罩在理性的穹顶之下!虚拟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干净。
顾城要让人活得干净,因为只有干净的心才能保持理性,才能穿梭于虚实之间而不被虚幻与泡沫缠缚了身心。
而如何保持理性取决于我们自己。
雨果曾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去翻开我的未来,也不愿得有力者垂青。
让我们翻开未来的,是我们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以及时刻清澈的理性光芒。
那些虚伪,虚荣都是外表光鲜内心腐烂的苹果。
对于这些,尽早远离且越远越好。
新世界中少不了浮夸与名利与诱惑,而保持一颗理智的心,透视世界的真实与虚幻亦是我们的使命。
一如那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束光,许就是穿梭于虚实之间,让你在迷茫中不至于走失的理性之光吧!虚拟现实设备会融入生活,但绝不可能代替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容混淆。
然而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是理性引导之下作出的抉择。
虚实之间,以理相待,可以让科技弥补我们体验与感知的缺乏,亦可以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里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虚实之间,请以理相待!55分要求:合作交流一:找出所给考场文章的亮点和缺乏展示一:比照说说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合作交流二:从以下方面修改考场低分作文:题目、开头、过渡句、说理、论据展示交流二: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说教师修改下水作文:不要迷醉在虚拟世界的“清风明月〞中清风徐来,明月高悬。
议论文学案(五篇范例)
![议论文学案(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f302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8.png)
议论文学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议论文学案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教学时数:1课时学习目标:1、简单回顾议论文的各种论证方法及特征;2、了解例证法的特征,能够在作文中学会应用例证法教学重、难点:学会使用例证法。
课前准备:课前赏析,找出本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学会取舍山泉放弃山间的安适,一路奔腾,东流入海,终于成就生命的壮阔;雄鹰摆脱父母巢穴的温暖,奋力腾起,搏击蓝天,终于成就生命的豪放;蝴蝶冲破身体的束缚,破茧成蝶翩翩起舞,终于成就生命的华美……自然万物因为正确取舍而成就生命极致。
人生又何尝不是?学会正确取舍,我们才能成就人生精彩。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有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另一种东西就无法进入。
所以,对于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古人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与义的取舍,是人生取舍的最高境界,古人早就为我们制定了准则,即“舍生取义”。
古今中外循此准则而成就千古芳名者数不胜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舍生命而取高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舍生命而取一片丹心;董存瑞高举炸药包屹立碉堡下,这是他舍生命而取人民之解放……危难面前,这些仁人志士正确而伟大的取舍成就了他们青史留名的荣耀,人生路上学会取舍,我们才能成就人生辉煌。
人生是一次远足,总要多次面对岔路口,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舍弃不该舍弃的,你就是懦夫。
因此,在人生的每一次取舍面前我们都应谨慎选择。
当浩浩荡荡的义军走过汉家小儿的门前,他在犹豫,他在徘徊,是走进这人群冒着生命危险起义还是躬耕垄亩过自己的安适生活?终于刘邦扔掉了锄头冲进了义军,于是乎,伐暴秦,败项羽,一次取舍让刘邦成就了自己的帝王霸业,更成就了一个永远令人难以忘却的巍巍大汉。
每当人们听到昭君出塞的悠悠驼铃,每当人们看到茫茫大漠卫青挥舞的战旗,人们总能想起汉家小儿那次伟大的取舍。
《明确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教案
![《明确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218e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9.png)
《明确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教案综合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瞥.见(piē)感慨.(kǎi)亵.渎(xiè)间.不容发(jiàn)B.劫.掠(jié)琉.璃(liú)汲.取(jí)恪.尽职守(kè)C.旁骛.(wù)强聒.(guō)摇曳.(yè)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造诣.(zhǐ)惊骇.(hài)敬业乐.群(l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粗犷家具城彬彬有理荡然无存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C.箱箧口头禅随机迎变一意孤行D.追溯座右铭断章取义言行相顾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光,令人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5.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6.在央视播出的首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首位擂主。
高考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学案
![高考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aafde76a20029bd642d32.png)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学案复习目标:掌握议论文选材要求和用材方法。
复习重点:准确、高效地选材和用材。
(一)导入课题:选材好,做的饭菜好吃;选材用材好,写的文章好看。
可是,考场作文时,同学们常常苦于无材料可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其实,不是真的无“米”,而是看你会不会找“米”。
这节课,我就给大家支几招,告诉你找“米”的办法。
有了“米”,有了好材料,你的作文立马就能鲜活起来,丰满起来。
明确议论文的论据有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事实论据:客观事实。
道理论据:大家公认的道理。
(二)了解选材途径:让学生结合平时实际做法进行归纳。
(1)在各科的课本中寻找材料,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
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从不同民族、国家中选取名人、事例材料——有好坏之分;历史中的思想家、民族英雄与败类,自豪与屈辱之事等。
(2)从最近看到的电视、听到的新闻中找材料。
关注时代人物当代感动中国的人及事,如拾荒助学的老人刘盛兰,一秉至公的段爱平,执着追梦的“油菜花父子”等等,这些正面人物在价值理念和道德风范方面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可关注下时代中的反面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如作恶多端的刘汉集团、落马贪官等。
正确地使用它们,就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殊的价值,因为这些反面素材,能够震撼人的心灵,发人深省,是凸显和反衬文章主旨的珍贵素材。
关注热点时事挖掘当前的时政热点,事例新颖,最能引起关注。
在选材上的优势使得文章不落俗套具有时代感。
(3)从家庭生活中找材料。
(4)从身边生活中找材料。
(5)从眼前的语文试卷中找材料。
实在记不起来,就看看试卷前面的阅读材料(文言文、古诗、现代文等)和语言表述题提供的材料有没有与作文题相关联的内容,临时借来救一下急。
(但是千万不要原文照抄!)这虽然是下策,但是能把作文补充完整了,总比不能完篇好,得分也要高一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五高考常用文体突破第二讲议论文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五高考常用文体突破第二讲议论文教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3112ba580216fc710afd34.png)
第二讲议论文议论文,是考场作文的主流文体。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
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它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技法指导一观点明确议论的目的是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观点、态度,高考写议论文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提倡写开门见山式的议论文,即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放在文章开头,甚至标题也可以是文章观点的浓缩,让评卷老师第一眼就看到考生的观点。
我们从大量的考场作文中,总结出三种点题的位置:①标题点明题意。
材料作文要求自拟标题,因此文章就可以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如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捡起道德的西瓜》《让爱点亮希望》《勇于担当,成就自己》《活在梦想的时代》《让生命绚丽如花》都是用标题直接点明题意。
②开头点明题意。
如高考满分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一文的开头: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如洗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海上展翅飞翔的海鸥。
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③结尾点明题意。
如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一文的结尾: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期待,在拥有期许的同时,我们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想干就去干吧,这样的期待才会有机会开花结果。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期待中,我们勇敢前行。
喜欢一句话:酒吧关门时,我便离开,用生命放弃回忆。
我想,我的人生,该是在期待与付出中度过的。
这则结尾总结全文,并将论题丰富化、深刻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的人生,该是在期待与付出中度过的。
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教案
![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add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8.png)
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二、课程目标
1、学习认识和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了解其中的一些特点;
2、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分析判断、辩护论点,提高对议论文写作的技巧;
3、能够识记文言文的要点,熟练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5、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在文学创作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三、教学内容
1、教学议论文
(1)议论文写作的准备
议论文写作的准备包括:选择主题、确定争论方向、收集资料、整理论点以及一定的论证准备。
(2)议论文写作的结构
议论料写作的结构一般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开头段和结尾段为纲,中间一般由三至四段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作文天地04-22 1743高三语文议论文语段中观点与材料的运用学案(第二)一、温故知新:1、标准语段的五种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语段组成示例: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3、三种语段的基本构成:1)并列型:观点句。
阐释句。
并列材料句一。
分析句一。
并列材料句二。
分析句二。
结论句2)正反型:观点句。
阐释句。
正面材料句。
分析句。
反面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3)归纳型: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一。
材料句二。
材料句三。
材料句四。
结论句。
二、新课讲述:阐释观点,分析道理下面三个语段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说理的?文段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风,它应在该驻足的地方驻足,在该飞翔的地方飞翔;自由不是放浪不羁的海涛,它应在龟裂之地飞扬,在汪洋之地遁形;自由不是肆无忌惮的野花,它应在阳光明媚中露脸,在电闪雷鸣中俯首。
文段2:“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
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缺乏辨别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己利人、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甚至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们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羞耻的界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
(《知羞耻成人》)文段3:“知羞耻成人”,关键是在于严格的道德自律,强化思想内省。
“知耻近乎勇”。
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深刻反省、改正缺失。
道德自律、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
劝人从善。
难怪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教育人们把荣荣、耻耻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起码准则。
(《知羞耻成人》)分析例子,就例析理(一)为什么要分析事例?重要原则:扣住材料分析它是如何体现观点的。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
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
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二)怎样分析事例?1、归纳分析法文章在列举了几个属性相同的事例后,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由诸多个“前提”概括出特殊的结论,回扣深化其结论。
例①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假设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例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羲之练字的事例。
王羲之9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洗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么他绝不可能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正因为他从小立下了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材料: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
”(材料句)……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⑴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
”(材料句)翅膀本是用来追求飞翔的快乐与自由的,倘若用来追求金钱,则失去了翅膀本来的作用。
生命本是用以追求自然的奥秘、精神的浩瀚、灵魂的自由的,倘若仅仅用来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乐,则失去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失去了作为人本该享受的精神的快乐与自由。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结论句)⑵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
”(材料句)显然,“鸟翼”象征理想、追求,而“黄金”则代表物质享受。
那么,只要在“鸟翼”与“黄金”之间划上等号或是将二者紧紧的捆绑在一起,那么,一个人的精神自由、人生价值便宣告结束了。
鸟翼坠上黄金,飞鸟失去的只是蔚蓝的天空和飞翔的快乐;灵魂坠上黄金,人类则失去了应有的善良、自由、快乐和尊严。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结论句)当堂训练:在省略号处写上分析的内容。
一千个“0”,也比不上一个“1”。
(材料句)…… ……(分析句)空谈永远比不上实干,空想永远不如务实。
(结论句)3、探究原因法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如为了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据说,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猫和狗出入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
尽管如此,牛顿在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就是因为在这“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例如,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材料句)为什么他(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分析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结论句)当堂训练:在省略号处写上分析的内容。
一千个“0”,也比不上一个“1”。
(材料句)…… ……(分析句)空谈永远比不上实干,空想永远不如务实。
(结论句)4、评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揭示论据所蕴涵的作用、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例,《崇高的理想》:正因为伟大的理想合乎社会的进步,合乎人民的利益,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对于一些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
相反地,对于一些破坏这些理想,阻挠这些理想实现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
前一种人,在传说中和历史上是很多的。
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时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出身贫苦的黄道婆,她从海南黎族地区回到故乡(上海市郊),把当时海南岛先进的纺织工具和她熟练掌握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家乡的人们。
这些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怀念。
汉代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
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
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苟,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
清代的林则徐,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朽的当权派作斗争,及至充军伊犁,他一点也不灰心,一直没有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而且在那里和群众一道修水利、栽葡萄,为当地人民造福。
洪秀全,看到当时清室的腐败,民不聊生,看到当时的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阴谋,就聚集群众,要把清室推翻,为中国找出一条出路。
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为了建立一个强盛的中国,他奋斗了四十年……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
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的人民的利益。
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相反地,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有不少为着个人的利益和少数人集团的利益,不惜专门破坏人民的、民族的伟大理想的败类,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洪承畴,清朝的曾国藩,以及后来的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等等。
他们一直遭到了和将要永远遭到人们的憎恶、咒骂;咒骂之不足,人们还通过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对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鞭挞。
当堂训练:在省略号处写上分析的内容。
一千个“0”,也比不上一个“1”。
(材料句)…… ……(分析句)空谈永远比不上实干,空想永远不如务实。
(结论句)5、正反对比法根据所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比较,突出阐发的事理。
请大家看一例示范:材料:《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