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如何助力扶贫攻坚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实现农村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土地整治不仅可以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田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集体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意义、推进土地整治的途径和农村集体收入增加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整治的意义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划定、清理、规划、整理、整顿和改良的过程,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农田生产力。
推进土地整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土地整治可以保护农田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农田被大量占用和破坏,导致农田资源的减少和破碎化。
推进土地整治可以划定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对农田的保护,确保农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其次,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农田质量。
土地整治包括水土保持、地力恢复、排灌改善等工程,可以改善土地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和排水排灌条件,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土地整治可以优化农业布局。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将农田合理划分,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推进土地整治的途径推进土地整治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包括政策调整、技术支持和经济鼓励等。
首先,政策调整是推进土地整治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对土地整治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法规,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监管和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技术支持是推进土地整治的关键要素。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土地整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土地整治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经济鼓励是推进土地整治的重要动力。
政府可以给予土地整治项目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并从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同时,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农业科技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而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及意义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等方面。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三、土地整理的意义与方法土地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划定、土地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整理的方法包括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交换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土地开发的意义与路径选择土地开发是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土地开发可以通过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等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的平衡,确保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五、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土地保护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保护的重点包括农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推进农田综合保护等措施来实现土地保护的目标。
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之一,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发展平衡。
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概念和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概念和作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利用综合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国土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调控,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提升的过程。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法,其核心是全面优化国土资源配置结构,推进国土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通过综合整治,可以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划分和利用规划,避免土地浪费和过度开发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通过整合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可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保护农村环境资源。
3.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
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可以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衡供给。
4. 推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乡村新业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手段。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2024年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____年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与目标随着近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迅速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扶贫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____年,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工作以提高农村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为核心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二、工作内容与进展____年,我们在农村土地整治扶贫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我们制定了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升级。
2. 农村土地扶贫项目实施:我们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扶贫项目,包括土地流转、土地治理、土地整备等。
通过这些项目,我们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我们通过推广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了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农村土地生态修复: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开展了农村土地生态修复工作,对于一些已经丧失农业生产能力的土地进行了生态恢复,修复了土地水土流失和退化问题,提高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我们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完善了土地权益保护制度,确保了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和合法性,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土地制度环境。
以上工作的推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三、工作成果与影响1. 农村土地质量提升:通过治理,整备和修复,大量农村土地得到了改善,整体土地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和产量。
2.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土地整治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业收入。
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产权改革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实现了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
3. 农民收入增加:在土地整治扶贫工作的推动下,农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哪些扶植政策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哪些扶植政策1、针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区域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应编制调整方案并按已有规定办理,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调整方案应纳入村庄规划。
整治区域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后,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2、针对腾退建设用地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
自然资源部将对试点工作予以一定的计划指标支持。
另外,在此次整治过程中禁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3、全域特点整治的治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区域全域性管理以往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对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数量,局限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耕地面积的单一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口与政策条件等因素缺乏考虑,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节约集约用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格局的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缺乏较为成熟的研究。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土地整治逐步告别传统模式向“追求耕地数量、质量及生态管护”的“三位一体”的全面管护发展,促进了土地整治总体功能的转变和土地整治多功能性的突出,实现了土地整治对象的扩大,由单纯的农用地整治扩大至建设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城乡接合部建设用地),整治手段由粗放型向考虑景观生态学的精细型转变,充分挖掘用地的整治潜力,加强节约集约用地。
全域土地整治是新时代土地整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推进土地整治范围由单一独立的项目区向区域全域性转变,借助行政区划或功能区划定位土地整治对象,更好地避免了土地整治在区域内各项目区建设内容重复、互相不协调的现象。
(二)全域多样性治理全域土地整治需打破城乡土地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将城镇和乡村放置于一个整体的地域空间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布局,使生态系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有效性,进而统筹“三生”空间用地的配置。
土地整治研讨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就土地整治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此,我谨代表我国土地整治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就土地整治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整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整治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土地整治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再次,土地整治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
最后,土地整治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二、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紧张。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整治任务艰巨。
2. 土地质量下降。
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但实际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4. 土地整治政策体系不完善。
现有政策在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1. 完善土地整治政策体系。
制定和完善土地整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
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提升土地质量。
加强土地污染防治,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保障粮食安全。
5. 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6. 推广土地整治先进技术。
加强土地整治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土地整治效果。
7. 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土地整治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总之,土地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贡献。
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策略
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策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脱贫攻坚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策略。
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策略之一。
只有实施精准的扶贫措施,才能真正将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
同时,将扶贫对象精准化,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贫困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二、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需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
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需求。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推动农民就业增收。
三、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振兴需要发展乡村产业。
通过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并且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乡村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中,应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家乡发展。
五、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可以更好地支持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六、保障农民权益乡村振兴需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土地、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权益,才能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并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实际利益。
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态质量,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同时也给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八、促进乡村城镇一体化乡村振兴需要促进乡村城镇一体化。
通过整合城乡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目标。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农村土地整治与综合利用 提升农村土地的综合效益
农村土地整治与综合利用提升农村土地的综合效益农村土地的整治与综合利用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已经成为改善农村经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探讨综合利用农村土地的方式,并提出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建议。
一、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调整、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
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农村土地整治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供更多的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用地,并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和升级。
2.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整治可以改善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并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
3.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农村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农村道路、供水设施、电力网络等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
二、综合利用农村土地的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综合利用:1.农田多功能化利用。
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的多功能利用,实现农田生产与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农田中种植果树、蔬菜,并开设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体验田园生活。
2.农村闲置土地开发利用。
对于大量闲置的农村土地,可以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农村旅游度假区、农业科技园区等,为农村经济增添新动力。
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增加。
3.农业资源综合利用。
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还包括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如饲草养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通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效益,还能促进农村与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
三、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的综合效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全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来源:今⽇头条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路径的选择。
⼟地要素作为农民⽣产⽣活的空间载体,对乡村经济、社会和⽣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突破⼝。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全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将⼟地资源进⾏统筹整合,实现优化⼟地利⽤结构、提⾼⼟地利⽤效率和改善农村⽣态环境等多重功能。
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乡村建设⾯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且是与乡村振兴⽬标相契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平台和抓⼿。
本⽂列举了国内全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代表性实践案例,探索出全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全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城乡⼀体”发展模式——规划⾼效⽤地,建设郊野公园该模式应⽤于城镇近郊区,结合乡村⾃⾝发展需求,整治以“低、散、乱”为特征的低效⽤地,加快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保留城市周边稀缺的耕地。
浙江温岭市横峰街道通过农房集中规划、产业园区集中构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段推进整治⼯作,实现产业转型、环境宜居的新农村,缩⼩城乡差距,扩⼤辐射带动作⽤,加快城乡融合⼀体化进程。
(⼆)“现代农业”引领模式——提升乡村改造,推⼴现代农业该模式应⽤于现有中⼼乡村和继续保留的普通乡村,整合现有农地资源,加快⼟地要素流转,推进农房集聚,实现“⼀户多宅”,推到农地占⽤所建违法建筑,发展保质保量的绿⾊农业。
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拆旧⽴新、集中规划管理,盘活宅基地,推进宅基地制度改⾰,实现村民齐聚、耕地连⽚、产业聚堆,将之前落后村庄建造成⼲净整洁的精品村。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店镇实⾏“农业规模化、⼯业园区化、社区聚集化”三化并⾏,发展极具特⾊的⾼效化的⽣态都市农业。
(三)“乡村旅游”带动模式——保护特⾊资源,助⼒乡村旅游该模式应⽤于历史⽂化底蕴和资源丰富的乡村,延续乡村现有底蕴,借助新时代⽣态理念修复环境,开发利⽤特⾊资源,发展乡村特⾊旅游产业。
农村工作的脱贫攻坚措施
农村工作的脱贫攻坚措施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工作领域大力推行脱贫攻坚措施,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介绍一些农村工作的脱贫攻坚措施。
一、土地流转改革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改革是一项重要的脱贫攻坚举措。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外出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此外,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
二、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村合作社、信贷机构等方式,向农民提供贷款和信用保障。
这些金融支持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创办等,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三、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企业发展、培育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村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农民技能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对于农村脱贫攻坚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训,农民可以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例如,农民可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学习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等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收入。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
这些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健康保障健康保障是促进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降低农民看病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健康状况。
七、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改变命运。
八、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刻意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刻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刻意义。
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和规划,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这有助于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这有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理、复垦、改良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同时,整治过程中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促进乡村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通过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提升城市品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城市地区主要针对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污染土壤修复等措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区域间的协同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等手段,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
八、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
通过整治,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将更加科学、精细、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效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效果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效果,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回答。
一、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整治,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土地的浪费和闲置现象。
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工作,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包括村庄绿化、农田环境治理、农村垃圾处理等工作,可以净化空气、改善水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
同时,整治后的农村环境也会吸引更多的非农业产业和服务业进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
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农村产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整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避免大规模开垦和破坏性开发,保护农村的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整治,可以促进农田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保护农田耕作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五、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整治工作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同时,整治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的社会发展。
同时,整治还可以促进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思路和举措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思路和举措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系统规划、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1.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权交易市场等制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监管机制,完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常常存在严重的割裂现象,城市扩张导致农田被占用,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要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制。
要制定合理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城市土地向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园区、生态绿地等方向发展,保护农村耕地和乡村风貌,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
3.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从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
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和紧缺的区域进行整治示范,通过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等手段,改善土地资源的品质和生产力,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
4. 加强政策支持要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指导,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工作举措1. 加大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力度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力度,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发展区,要加强土地资源的遥感监测和实地调研,做到心中有数。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转型及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转型及实施路径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综合整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是土地、人口、产业等要素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政策之一。
而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来实现,意味着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承担着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要重塑其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社会功能,以维护农村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为核心,更要整合经济与生态、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结构与功能,为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改进引言伴随中国经济逐渐推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时代下,在土地整治工作上不仅主张扩大耕地规模,同时也重视乡村文化打造、乡村景观建设等多个层面的建设,要求土地整治工作具备时代性、可视性以及人文性。
土地整治转型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1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重要意义1.1是建设文明乡村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建设文明乡村过程中的基础载体。
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居民的居住地点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且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垃圾与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
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眼于全域,其设计规划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田间道路、土地平整与农田水利,更强调对整体进行布局与优化,有效解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注重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确保人居环境改善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在保留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乡村地区的精神面貌,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1.2高效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环境根据现阶段具体状况而言,众多农村地区所拥有的耕地资源过少,对占补平衡机制的践行十分不利。
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
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意义和目标出发,重点探讨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土地治理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振兴实践。
一、土地整治的意义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它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优化土地空间结构,合理划定农业生产功能区,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可以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土地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4. 推动乡村社会建设:土地整治有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下几个方面是其重要性的体现: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空间,推动农地的产权划分和流转,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划定农业产业集聚区,引导农村发展先进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3. 激发农民活力: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4.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5. 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土地整治是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国土脱贫帮扶措施
国土脱贫帮扶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脱贫致富。
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需要帮助。
国土资源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土脱贫帮扶措施的一些情况。
国土整治国土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贫困地区,国土整治可以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国土整治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效益,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安居工程安居工程是指为贫困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的一项工程。
在脱贫工作中,安居工程可以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品质,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安居工程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实现共同扶贫和共同致富。
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土地交易市场。
通过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流转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土地交易市场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在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政策措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指依托地方资源和人力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增加收入来源,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发展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都可以成为脱贫致富的产业。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指为贫困人口提供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结综上所述,国土脱贫帮扶措施是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整治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质量和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今社会,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如何有效地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农村土地整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土地整治可以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农村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再次,农村土地整治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包括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复垦开发、土地流转托管、土地治理修复等方面。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了解土地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
其次,要进行土地复垦开发,对废弃耕地进行改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要推动土地流转托管,鼓励农民合作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最后,要进行土地治理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工作,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首先,经过土地整治,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其次,土地整治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再次,土地整治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保护了生态资源,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虽然农村土地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托管的接受度不高,土地整治推进缓慢。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效果。
再次,农村土地整治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资金和技术来源不足,成为制约因素。
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科学规划、创新管理、可持续发展。
全县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全县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实施好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用好、用活、用足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为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区内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农田任务,助推X脱贫攻坚,根据《X 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X省土地整治服务就地脱贫工作的指导意见》(X国土资发〔X〕25号)、《X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X国土资发〔X〕35号)、《X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务府办发〔X〕118号)文件精神及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安排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在“十三五”规划期内,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为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区内就地脱贫人口每人平均整治1亩以上优质农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项目布局以“大扶贫”战略为导向,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实施靶区,并充分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开发等各类政策,整合其他扶贫资金,合力助推脱贫攻坚。
项目优先选择在贫困人口和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群众积极性高、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和责任心强的行政村实施。
(二)坚持村民自建原则。
充分发挥项目区村民在土地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工程施工费在200万元以内的项目原则上采取“村民自建”的方式实施,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村委会主任亲自挂帅,明确一名具体责任人参与项目建设和现场监管,专门负责协调处理群工矛盾、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督导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坚持分级管理原则。
项目管理按省、市相关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制。
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结合本辖区贫困人口情况,选择贫困人口集中、耕地较为连片的区域向县国土资源局申报入库,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建立项目储备库,按照省、市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合理安排项目,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开展项目规划设计、评审以及资金管理,各申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实施主体,负责组织项目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如何助力扶贫攻坚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耕地产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在促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土地整治助力脱贫的主要形式
围绕“投资拉动脱贫”加大农业农村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大相关设施建设是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进而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根据2015年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对15个省份42个农用地整治项目的调研结果,农用地整治(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投资乘数效应高达3.28;村庄整治因为涉及的相关行业更多,投资乘数效应相应更高。
土地整治应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应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合理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科学安排村庄整治项目,在着力保护贫困地区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同时,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连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贫困地区民生状况。
围绕“就业帮助脱贫”健全土地整治建管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土地整治工程施工所需劳力投入约占总投资的20%,能够带动当地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用工需求。
贫困地区在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时,凡是当地农民能够承担施工的,如投资规模小、技术要求低的地块平整、沟渠涵闸配套、防护林网建设等工程,都应由乡(镇)政府组织项目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并由当地村民直接实施;桥梁、防洪堤、水坝、隧道、水电安装等农民不能承担的工程,在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施工后,也应尽量招用当地农民工,让农民通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得到实惠。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后,当地乡(镇)政府应及时建立建后管护制
度,将受益范围跨村的工程设施委托村民委员会负责管护、受益范围为一个村的工程设施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护或者委托村内相关受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护,条件具备时应指定专人进行经常性管护。
围绕“产业发展脱贫”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
在贫困地区扶持和发展适销对路的合适产业,有助于充分发掘这些地区内生动能、切实增强它们自身造血能力,因而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群众增收的长久之策。
土地整治由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方便了农民承包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和示范基地建设的先决条件,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贫困地区在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时,应结合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实施农用地整治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引导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向适宜区域集中,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区,特别是要注意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
通过土地整治优化乡村土地利用格局,为这些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提供必要用地,让贫困群众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围绕“易地搬迁脱贫”合理搭建搬迁安置平台。
对于那些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组织动员他们易地安置并且合理施策,是促进这部分人群按时脱贫的可行途径。
土地整治能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供平台和抓手,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在促进实现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土地整治促进易地搬迁脱贫的典范。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须要统筹考虑迁出区和安置区。
在迁出区,应安排旨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土地整治项目,并
及时复垦人口迁移后废弃的村庄用地;在迁入区,应安排村庄整治项目,优先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安置移民,加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迁移人口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应统筹考虑现状耕地利用情况,安排农用地整治项目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集中连片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产能,确保迁移人口在第一产业内有业可就。
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迁出区村庄减少的建设用地获得的用地指标与迁入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助其实现转移就业。
围绕“生态保护脱贫”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贫困地区多为生态环境脆弱或者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在这些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引导和组织贫困人口从参加生态建设与修复中直接或间接获益。
如陕西延安治沟造地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预期目标逐步实现,为其他地区开展生态保护脱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前,应结合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状况,合理安排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广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促进或者巩固贫困地区的生态退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恢复受损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此过程中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和受益水平。
另外,随着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资产大大增加,一方面国家应适当增加面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应加快推动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使得这些地区真正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持续获益。
土地整治在扶贫攻坚中的自我完善
加强规划统筹与项目资金整合。
做好相关规划统筹和项目资金整合是实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的必然要求。
各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做好与脱贫攻坚规划的协调衔接,并从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财政补助资金等方面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
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在稳定和适度增加专项经费的前提下,有效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帮扶资金,按照脱贫攻坚规划的整体部署进行捆绑使用、集中投入,
重点解决相关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最为关切、“短板效应”最为明显的突出问题。
发挥重大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脱贫攻坚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方式。
要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部署和脱贫攻坚任务安排,结合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际,在严格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和风险评估的前提下,适时谋划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探索建立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工程环评工作等提前介入指导。
健全完善土地整治的激励政策。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促进贫困地区内生动能培育是实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的关键所在。
土地整治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在适度增加项目和资金支持的同时,着力构建激励政策体系,特别是要打通相关试点之间联系,形成土地整治“政策高地”。
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引导挂钩周转指标在省域内合理使用,为易地扶贫搬迁和特色产业培育等提供用地和资金保障。
根据地方实际,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
点,探索建立土地整治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使用土地整治新增有效耕地和节余用地指标。
创新土地整治的组织实施模式。
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如期脱贫的基本前提。
土地整治要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工作机制,加强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贴近群众、了解实际需求的优势,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适当优化贫困地区土地整治立项申报的审批环节和程序,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目标,通过议事协商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承担和广泛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补助标准,并且指导建立项目资产管护机制,让基层群众从承担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和管护中获益。
加大实施监管与绩效考评力度。
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是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并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对于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要切实创新监测监管方式,着力健全监测监管体系,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实现实时动态监管的同时,加快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主动性,及时掌握土地整治项目建设
进展、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加强土地整治促进脱贫攻坚绩效考评,完善针对贫困地区的土地整治促进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区涉及贫困户满意度调查,推动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坚决从严惩处有关违法违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