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刺激征的病因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概念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它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疾病。

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

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左右。

2.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较后者多见。

其他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多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抗凝治疗的并发症,但均属少见。

【真题库】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脑外伤B.出血性疾病C.抗凝治疗D.脑血管畸形E.腰椎穿刺损伤答案:D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较后者多见。

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动脉炎、脑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参考本科第六版教材第291页)【ZL】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2002)(此题出题不严密,应改为:自发性…)A.脑外伤B.出血性疾病C.抗凝治疗D.脑血管畸形E.腰椎穿刺损伤协和习题。

有一自发性蛛阿膜下腔出血病人,其最常见的病因是A颅内动脉瘤B脑血管畸形C脑动脉硬化D烟雾病E肿瘤卒中答案;A3.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患者发病突然,发病前多数病人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患者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半数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

以一过性意识不清多见,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死亡。

脑膜刺激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脑膜刺激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脑膜刺激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脑膜刺激征是指由于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这些表现往往是颅内疾病的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膜刺激征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脑膜刺激征是颅内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当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受到刺激时,脑膜刺激征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因此,对于出现脑膜刺激征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的颅内疾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其次,脑膜刺激征对于颅内压增高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膜受到刺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当出现脑膜刺激征时,往往提示颅内压可能已经增高。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及时降低颅内压,对于减轻症状、改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脑膜刺激征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脑膜刺激征是多种颅内疾病的共同表现,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膜瘤等。

因此,当患者出现脑膜刺激征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疾病的诊断。

最后,脑膜刺激征还对于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些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膜瘤等,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往往预后较好。

而对于一些颅内压增高导致的疾病,如脑水肿、颅内肿瘤等,及时降低颅内压,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脑膜刺激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早期诊断、颅内压判断、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等方面。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出现脑膜刺激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是脑膜、脊膜和神经根遭受刺激性损害时,所致的⼀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主要见于脑膜炎、蛛⽹膜下腔出⾎、颅内压增⾼等。

【机制】脑膜、脊膜和神经根为颅内敏感结构,当其遭受刺激性损害,由其⽀配的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产⽣⼀种防御性反射。

颈肌主要接受颈丛(C1-4)神经⽀配,根据这种解剖结构可得知,脑膜炎或颅底病变、颈椎及颈神经根的⼀些病变都可以引起上述肌⾁痉挛、出现颈强直,⼀般来说,其反应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此外,当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颅内外⾎管、静脉窦、感觉神经、头⽪、颅底部硬脑膜、颅⾻受到牵拉、伸张、压迫或炎症刺激,痛觉主要经第Ⅴ、Ⅸ、Ⅹ脑神经、C1-4脊神经及交感神经传递,因此在颈强直的同时,可产⽣全脑或局部的疼痛反应。

【临床特点】1.头痛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基本必然有的症状。

头痛出现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依据病因不同⽽异,如蛛⽹膜下腔出⾎时头痛突然发⽣,全头性剧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引起的头痛是亚急性发⽣,逐渐加重,多为⼴泛性头痛,头痛强度不定。

2.呕吐常见,多呈喷射状与进⾷⽆关,头位变动或头痛增重时呕吐明显,⼀般不伴有恶⼼。

3.颈强直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头前屈明显受限,头侧弯也受到⼀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强直表现。

4.kerning征病⼈仰卧位,先将⼀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成直⾓,然后左⼿固定膝关节,右⼿托⾜跟抬⾼⼩腿,使膝关节伸直,正常可以使膝关节伸展达135°以上。

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伴有疼痛或对侧下肢⾃动屈曲。

5.Brudzinski征病⼈仰卧,下肢伸直,医⽣托起病⼈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当头部前屈时,若两侧髋、膝关节⾃动屈曲,则为阳性。

⼆.椎体束征锥指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瘫痪时引起的⼀组体征。

锥体束从⼤脑⽪质下⾏,经过⽪质下⽩质、内囊、⼤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上部的锥体,⼤部分在延髓下部交叉,⾛⾏在脊髓侧索中,终⽌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ion)是指由于脑膜受到刺激或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集合,包括头痛、颈项僵硬、霍华德征(Kernig's sign)和布鲁翁征(Brudzinski's sign)等。

脑膜刺激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病因,如细菌、病毒感染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

对于怀疑患者存在脑膜刺激征的情况,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方法来确诊。

一、病史询问首先,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症状的性质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二、体格检查接下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位。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和反射等。

通过检查颈项的活动度和肌肉僵硬程度,可以初步判断颈项是否受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颈项僵硬。

三、霍华德征(Kernig's sign)霍华德征是一种常见的脑膜刺激征,也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医生会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屈膝和髋关节,并试图使患者自发伸展下肢。

如果患者在抬头时感到颈部和下背部疼痛,伴有抗拒肢体伸展的现象,则霍华德征呈阳性反应。

四、布鲁翁征(Brudzinski's sign)布鲁翁征也是一种常见的脑膜刺激征,用于判断脑膜炎的存在。

医生会让患者平卧于床上,然后轻轻弯曲患者的头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的主动屈曲(Kernig's sign)和颈项自发屈曲的现象,则布鲁翁征呈阳性反应。

五、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检查方法外,医生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选择辅助检查手段,如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刺激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脑脊液的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等来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炎。

此外,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其他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脊液积聚等。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栗粒结核病旳 一部分,由血行播散经过血脑屏障,也可 由脑实质或脑膜旳结核灶破溃,结核菌进 入蛛网膜下腔中CSF,致脑膜、颅神经、 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而出现多 种症状。为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类型,常 在原发感染一年内发生,3-6个月易发生, 3岁内约占60%,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
许多化脓菌均可引起。新生儿及2―3 月以内婴儿化脑常为大肠杆菌、其他 G-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 出生2-3月后小儿多为B族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5岁以上小朋友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发病机制:多为由体内感染灶(主要为上 呼吸道、其次为皮肤粘膜等)化脓菌→入 血流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经过脑屏障至 脑膜→大量繁殖致蛛网膜、软脑膜等部位 旳化脓性脑膜炎。少数可由邻近组织感染 扩散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 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颅脑外伤、手术、脑 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至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
环境(化学剂)、宿主反应(免疫 异常)有关。多见于1~2岁婴幼 儿,死亡率约40%.重者虽然存活, 也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现仍无统一 旳诊疗原则,具有下列情况时可作 出诊疗:
1.病前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2.反复呕吐、惊厥、进行性意识障
碍以至昏迷,无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膜刺激征; 3.肝大,质硬,偶有黄疸; 4.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肌 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糖↓
睡、烦躁、惊厥、颈项强直、 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婴幼儿可有前囟膨隆 、颅缝增宽。
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Ⅲ、Ⅳ、 Ⅶ等)和脑炎体现如定向、语言、 运动障碍等。
(三) 晚期(昏迷期):约1-3 周,以上症状渐重,意识障碍加深 (蒙眬→半昏迷→昏迷),惊厥频 繁发作,极度消瘦,舟状腹,常水 盐代谢紊乱,最终颅内压急剧增高 造成脑疝,呼吸循环中枢麻痹死亡。

云南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07)_真题无答案(618)

云南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07)_真题无答案(618)

云南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07)(总分97.99,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SSS_SINGLE_SEL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2.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不可能都出现的症状是SSS_SINGLE_SELA交叉瘫B脑神经瘫痪C瞳孔改变D意识障碍E病理反射3.做头颅CT检查诊断脑梗死阳性率较高的时间是SSS_SINGLE_SELA发病6小时以后B发病12小时以后C发病48小时以后D发病18小时以后E发病1周以后4.对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再出血的最有效方法是SSS_SINGLE_SELA卧床休息4~6周B保持大便通畅C不再从事剧烈运动或重劳动D保持血压稳定E对先天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者行手术治疗5.眩晕、平衡障碍多见于SSS_SINGLE_SELA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颈内动脉血栓形成C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D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E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6.关于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表述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是由淀粉样物质在软脑膜和大脑皮质小动脉中层沉积导致的脑血管疾病B以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脑叶出血最为多见CMRI梯度回波发现陈旧的点状出血灶可能提示CAAD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区E脑活检可见动脉壁内淀粉样物质广泛沉积7.男患,70岁,以"眩晕、呕吐、言语不清20小时"为主诉来诊。

既往脑动脉硬化症病史6年,查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右眼裂小、瞳孔小、水平眼震,右侧面部及左半身痛觉减退,右侧指鼻试验不准。

诊断考虑为SSS_SINGLE_SELA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B左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C右侧小脑上动脉血栓形成D左侧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E右侧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8.男患,64岁,6个月内出现3次突然不能言语,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第3次伴右侧肢体麻木,既往有房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诊断学基础知识Z》标准答案

《诊断学基础知识Z》标准答案

《诊断学基础知识Z》标准答案《诊断学基础Z》辅导资料《物理诊断学及心电图部分》一、选择题:A型题:1.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一侧呼吸音消失见于:D.急性气胸2. 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提示:D.乳腺癌3.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以下哪个病? C.有机磷中毒4.关于发热以下哪项错误?E.败血症表现为稽留热5.口唇周围疱疹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6. 下列哪项肢体异常运动是由脑风湿病变引起的?A.舞蹈症7.腮腺炎时,患侧腮腺导管开口处粘膜红肿,其部位是:A.上齿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8. 突然出现的呼气困难,临床上主要见于:A.支气管哮喘9. 匙状甲多见于:D.缺铁性贫血10. 关于语颤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B.左胸上部较右胸上部强11.慌张步态可见于:D.震颤麻痹12. 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是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A.0.5-1cm13. 急性心肌梗塞发热的主要机制是:A、变态反应14.幽门梗阻时呕吐物特点是:A.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15.咯血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了: B.鼻出血16.二尖瓣狭窄杂音的体征是: D.隆隆样17.胸膜摩擦感最清楚的部位是:E.腋中线胸廓下部18. 关于肺部叩诊实音,下列哪项不正确: B.肺空洞19.腹部脏器触诊最常用的方法是: C.深部滑行触诊法20.当实质性器官被含气组织覆盖时,其叩诊音为: D.浊音21.用腋测法测量体温,下列哪项正确:E.测量时间为10分钟22.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患者的特点:A.慢性病容23.杵状指(趾)可见于下列疾病,除了D.佝偻病24.患者为减轻病痛而采取的体位,叫做:D.强迫体位25. 咳嗽、低热多见于C.肺结核26.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常为何处癌肿转移所致:A.肺部27.单侧眼睑下垂见于: A.动眼神经麻痹28.正常成年人腹部可触及的脏器有: D.横结肠29.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腹膜炎的体征?D.发热3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一般不出现: D.腹泻31. 患者,男,34岁,呼吸困难3天就诊。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及护理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及护理
减轻炎症反应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 钠、卡马西平等,用于
控制癫痫发作
镇静药物:如苯二氮卓 类药物,用于缓解焦虑
和紧张情绪
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等,用于改
善营养状况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清 除病灶,减轻 症状
手术方法:开 颅手术、脑室 引流术等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神 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监 测生命体征、 预防感染、营 养支持等
谢谢
克氏征阳性等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头痛、 发热、呕吐、颈 项强直等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脑脊I等
诊断标准:根据 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综合判断
2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 韦、更昔洛韦等,用于
抑制病毒复制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 药、糖皮质激素等,用于

食物选择:蔬菜、 水果、瘦肉、蛋
类、豆类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腻、生
冷等
水分补充: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预防脱水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按时作息、
饮食规律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长时间待在密
闭空间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洗澡、刷牙

避免接触病毒源, 如避免与患者接触、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及护理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病毒性脑膜脑炎概述 02.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治疗 03. 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护理
1
病毒性脑膜脑炎概述
病因
01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能导致病毒性脑
膜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
02
免疫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受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

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

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

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

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

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

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

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

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

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

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

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

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

18~24h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

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

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

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

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

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

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

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L,13一个菌群。

此外,还有一些菌株不能被上述菌群的抗血清凝结,称为未定群,占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分离的比例20%~50%,一般无致病性。

B群和C群体还可以根据菌体外膜的蛋白质抗原进行分类,导致临床发病者多为2型和15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通过鼻咽侵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最终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伤、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

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

1.脑膜炎球菌属于奈瑟氏菌,是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

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带菌者的鼻咽、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

脑脊液中的细菌在中性粒细胞中很常见,只有少数在细胞外。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血清、渗出物和卵黄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一般为5%~10%二氧化碳生长得更好。

这种细菌对寒冷、干燥和消毒剂非常敏感。

它很容易在体外死亡,细菌可以形成自己的溶解酶,所以它必须在收集标本后立即接种疫苗。

2、病原菌从鼻咽侵入人体。

如果人体免疫力强,可以迅速杀灭病原菌或成为带菌状态;如果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性强,细菌可以从鼻咽粘膜进入血液,发展为败血症,进而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脑炎。

3.败血症期间,细菌经常侵入皮肤血管内壁,引起栓塞、坏死、出血和细胞浸润,导致瘀斑或瘀斑。

由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或内毒素作用,内脏出血程度不同。

4.暴发性败血症是一种特殊类型,过去被称为华-佛氏综合征曾被认为是由双侧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衰竭。

已证明肾上腺皮质功能大多未衰竭,在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脑膜炎球菌脂多糖内毒素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性休克,进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凝血(DIC)它的主要病理基础。

5.暴发性脑膜脑炎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内毒素有关。

Ⅲ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脑膜炎球菌抗原沉积也可能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脑膜炎球菌抗原沉积。

脑膜炎球菌主要引起隐性感染。

据统计,60%—70%.无症状带菌者约300%深呼吸感染和出血型%典型流脑病人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神经内科常见急危

神经内科常见急危
①睑裂与眼睑 了解眼睑旳张力和眼睑再闭 合旳速度,和昏迷程度有关。如两眼裂不 等,睑裂较宽旳一侧可能有面神经麻痹。 ②洋娃娃眼 中脑病变旳特征。
③眼球位置及运动
眼球浮动 阐明脑干功能尚存。随昏迷加 深而逐渐消失。
分离性斜视 : 阐明昏迷较深伴动眼神经 麻痹。垂直分离性斜视 提醒后颅凹病变。
同向偏视 : 两眼球向一侧同向偏视见于 大脑或脑干病变。双眼向偏瘫旳对侧注视 (注视病灶侧)提醒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或 皮质下病变;双眼注视偏瘫侧提醒脑干病 变。
推荐意见 收治脑卒中患者旳医院尽量建 立卒中单元,全部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 尽量收入卒中单元(I级推荐,A级证据) 或神经内科病房(Ⅱ级推荐)接受治疗。
Ⅳ.急性期诊疗与治疗 一.评估和诊疗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 2.一般体格检验与神经系统检验 3.用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中国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NIHSS。 斯堪地那维亚脑卒中量表。
④ 运动障碍:出现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痪;
⑤ 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升高、呼吸慢而深, 脉搏慢而有力。
枕骨大孔疝旳临床体现
① 颅内压增高旳症状; ② 颈项强直,逼迫头位; ③ 生命体征紊乱较早,意识变化较晚; ④ 早期出现呼吸骤停。
脑疝诊疗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忽然 昏迷。
昏迷后一侧瞳孔散大,偏瘫,为 小脑幕切迹疝。
在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CT能够发觉某些轻微旳 变化: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皮层边沿,尤其在岛叶外侧 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脑沟消失等。
(2) 磁共振(MRI) 原则旳MRI序列(T1、T2和质子相)对发 病几种小时内旳脑梗死不敏感,只有50%下列旳患者出现 异常
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早期显示缺血组织旳大小、部位, 甚至在皮层下、脑干和小脑旳小梗死灶。早期梗死旳诊疗 敏感性到达88%~100%,特异性到达95%~100%。

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CIS)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也称作“帕金森病抽搐综合征”(PDCIS),它是一种可以导致病人产生抽搐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刺激征的症状非常类似于帕金森病,但是它有一些重要的差别,它可以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加强烈,而且往往伴随着肌肉骨骼疼痛,肌肉骨骼紧绷,并且可能会出现精神病学症状。

脑膜刺激征通常是由一种称为“初级心律失常”的情况引起的,这种情况是指大脑膜的局部功能失调,可以导致反复出现脑电活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脑内抽搐症状,以及头痛、恶心和晕眩等症状。

脑膜刺激征的治疗通常是控制病人的症状,而不是根治病因。

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脑电图(ECG)治疗和工具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控制病人的症状,但不能根治病因。

药物治疗常常包括抗癫痫药、抗锯齿药和药物。

脑电图治疗(ECG)是一种治疗脑膜刺激征的热门方法,它通过改变大脑膜的活动来控制抽搐,同样不能根治病因。

最后,工具治疗(TK)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病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工具治疗包括体育活动、心理治疗、教育课程、职业咨询和心理技术。

脑膜刺激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可以导致病人产生抽搐和其他小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脑电图治疗和工具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病人的症状,但不能根治病因。

有效地治疗脑
膜刺激征非常重要,以确保病人能够安全、舒适地生活。

健康评估重点(1)

健康评估重点(1)

主诉:为病人感受到的最主要的痛苦、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症状:是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体征:经身体评估发现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如肝大、脾大等。

发热: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呼吸困难:是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及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我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咳血:是指喉部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出血,血液随咳嗽从口腔咳出。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虹膜黄染。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

毕奥式呼吸:又称间停呼吸,是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暂停数秒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呼吸呈潮水涨落样,其周期可达30秒~2分钟,暂停期可维持5~30秒。

三凹征: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听诊部位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气管呼吸音,常见于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腹膜刺激征:腹膜炎病人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常见于急性腹膜炎。

核左移: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5%),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等幼稚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外周血液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称为核右移,严重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是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1.名词解释脑膜刺激征?
答:脑膜刺激征是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就医治疗,在治疗之前需要接受脑干反射检查,明确实际的病情。

这种情况较为复杂,可能与感染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有关,除此之外,发病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强直,而且还可能会伴有抽搐、充血、单瘫、盗汗、昏迷等严重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如果想要有效的改善脑膜刺激征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加强营养、适当锻炼等方式进行改善,而且也要注意调整自身的心态,如果是一些疾病引起的,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彻底清除病灶,这样才能够让病情得到更加理想的恢复。

常见头痛的病因的症状特点

常见头痛的病因的症状特点

常见头痛的病因的症状特点*导读:为了便于临床系统的思考,可将常见头痛的原因归纳为下列四类。

一、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疼痛多较剧烈,多为深部的胀痛、炸裂样痛,常不同程度地伴有呕吐、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至生命体征的改变。

(一)脑膜脑炎:属脑膜刺激性头痛,颈项部也多疼痛,有脑膜刺激征。

起病多较急骤,并有发热和脑脊液的阳性所见。

(二)脑血管病: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多有剧烈头痛,但不以头痛就诊。

以头痛为主诉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因无偏瘫等神经系统局限体征,而被漏诊。

本病多在用力或情绪激动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也具有脑膜刺激性头痛特点。

病因多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硬化。

血性陈旧出血性脑脊液可以确诊。

2.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一般甚少头痛,但椎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头痛并不少见,以下诸占可作为诊断依据:①头痛可因头位转动或直立位时诱发。

②头痛前后或同时多伴有其他脑干短暂性缺血症状,以眩晕最多见,其他可有闪辉暗点、黑朦、复视、口面麻木、耳内疼痛、视物变形等。

③可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如眼球震颤(患者头后仰转颈,使一侧椎动脉受压后更易出现)、一侧角膜反射或(和)咽反射的迟钝或消失、平衡障碍或阳性病理反射等。

④有明确病因,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颈椎的增生、外伤或畸形等。

⑤脑血流图(头后仰转颈后波幅下降达30%以上)、颅外段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管径狭窄或/和血流量降低)、眼震电图(转颈后出现眼震)等实验室检查阳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产生头痛的机制,可能因颅内供血不足,颅外血管代偿性扩张所致,因此,也具有血管性头痛特点。

3.脑动脉硬化:系因脑部缺氧引起。

头痛多伴神经衰弱表现,有高血压者则有高血压头痛特点,并有轻微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眼底和心脏等有动脉硬化征象和血脂增高等。

4.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患者如血压骤升而致脑部小动脉痉挛发生急性脑水肿时,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产生剧烈头痛,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出血、渗出等。

脑膜刺激征名词解释

脑膜刺激征名词解释

脑膜刺激征名词解释
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ion)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脑膜病变导致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脑膜刺激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尤其是伸肌。

颈强直也可见于颈椎疾病和颈部炎症,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g氏征等。

病因及常见疾病
1.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两种。

前者主要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

后者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对脑膜的影响。

2.常见疾病:脑炎、脑膜炎;颈椎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ation sign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

【病因和机理】头痛、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脑膜上的三叉神经与迷走神经感觉性终末器受炎症性及机械性刺激所致。

颈强直是由于支配颈肌群的颈丛神经受炎症,理化改变等刺激后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并伴有疼痛所致。

而阳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则是由于相应支配的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

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两种。

前者主要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

后者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对脑膜的影响。

【临床表现】1.头痛、呕吐:头痛常剧烈,是最常见的症状,病程早期即可出现。

一般为弥漫性,有时有枕部和额部特别显著。

呕吐则多为喷射性。

2.颈肌强直:颈部肌肉强硬对被动运动有抵抗,如被动屈颈则有肌痉挛及疼痛。

3.克氏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觉疼时为阳性。

4.布氏征:患者抑卧,被动向前屈颈时,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另外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对听觉和视觉刺激过敏等。

【鉴别诊断】一、细菌感染(一)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冬春季节流行,起病急,病情险恶,脑膜刺激征表现显著:剧烈头痛、呕吐(呈喷射状)颈强并伴颈枕部、脊柱疼痛,克氏征、布氏征均强阳性,视听感觉过敏。

但在流行期间可有“钝挫型”,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略有低热,乏力、腰痛等。

脑脊液大多呈脓样混浊,细胞数可极高(在1.0×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分叶核占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

皮肤出血点和脑脊液可查到脑膜炎双球菌。

(二)结核性脑膜炎(tuberoublor meningitis)多见于儿童,发病多渐起,亦可相当急聚,临床症状除发热、畏寒、头痛等一般中毒症状,各项体征以颈肌强硬出现最早,有早期诊断意义。

此时脑脊液已有改变:压力大多升高,澄清,无色,或微混浊,呈毛玻璃样,静置后往往有薄膜形成。

细胞增多一般在0.05~0.5×109/L个,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糖及氯化物减少。

(分别低于1.96mmol/L和119mmd/L)脑脊液中查到结核菌可确诊。

也可用PCR-DNA-Tb检查确诊。

(三)绿脓杆菌性脑膜炎(pryocyanic meningitis)临床少见。

除表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象与病程进展较缓外,最特征性的改变是脑脊液呈黄绿色,其颜色的深浅往往与症状的轻重、细胞数的多少呈正比。

脑脊液培养可获致病菌。

(四)肺炎球菌性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冬春季多发,多见于2岁以及老年人,临床有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

可并发脑积水、脑脓肿、偏瘫失语等。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大多在95%以上。

脑脊液呈脓性,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及氯化物减少。

晚期病人可因椎管阻塞而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五)流感杆菌脑膜炎(influenal meningitis)绝大多数由b组流感杆菌引起,6个月~3岁多见,秋季好发,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前驱病史。

起病较其它化脓性脑膜炎略缓,初期仍可有呼吸道症状,婴儿可见囱门突出,皮肤粘膜瘀点少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涂片和培养阳性。

(六)布鲁氏菌脑膜炎(brucellar meningitis)可出现发热和头痛、呕吐、阳性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以及多数颅神经(Ⅱ、Ⅴ、Ⅵ、Ⅶ等)受损症状。

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澄清或轻度混浊,偶可呈脓样混浊。

细胞数增多,分类绝大多数为单核细胞。

蛋白量增高,可在1.0/L以上,糖量减少,氯化物正常或稍低。

脑脊液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多阳性,培养或动物结种可见布氏杆菌。

(七)炭疽杆菌性脑膜炎(anthrax bacillus meningitis)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脑膜出血性炎症。

脑脊液呈血性,压力增高,蛋白量与细胞数显著增多,糖显著减少,涂片与培养均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呈方形,互相连接成链状。

(八)其它细菌所致脑膜炎在肠杆菌脑膜多见于羊膜早破、产伤和早产新生儿。

一般于产后1~2周发病。

临床表现有拒食、嗜唾、烦躁惊叫、两眼凝视、惊厥、呼吸困难等。

金黄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

部分病例疾病早期可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二、病毒感染(一)流行性乙型脑炎(encephalitis B 乙脑)为乙脑病毒引起,多在7~9月急骤起病。

高热、惊厥或昏迷,70~80%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同时肌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及病理反射阳性等。

脑脊液呈无菌性桨液性渗出液:无色透明或微混,压力正常或梢高,白细胞增加,大多在0.05~0.5×109/L之间,偶尔可达1×109/L个以上,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轻度增加,氯化物正常.乙脑单克隆抗体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可确诊,阳性率达85%。

(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meningitis)有鼠类接触史,冬春季多见,散发。

临床典型病例为双峰热。

第一个热峰伴有头痛与急性上呼吸道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十天不等,多数经1~2天或较长时间的缓解期,然后出现第二个热峰,并出现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变化: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外观正常,少数稍微混浊,细胞数通常在0.1~1.5×109/L之间,淋巴细胞达80~100%,蛋白含量增多,糖及氯化物正常,少数病例的脑脊液静置后的薄膜形成,急性期病毒分离可获得阳性结果。

(三)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mumps meningitis)一般发生于腮腺受侵害之后。

男性儿童多见。

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显著的头痛、嗜睡或半昏迷状态,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木僵及全身抽搐,脑膜刺激征非常明显,同时有瞳孔散大。

两侧常不对称。

还常有恐怖及过敏现象。

脑脊液有压力升高,无色透明,细胞数增多达几百几千,淋巴细胞占绝对优势,蛋白轻度增加。

90%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的诊断意义。

(四)风疹性脑膜脑炎(rubella meningocephalitis)由风疹病毒引起,一般在出疹后1~7天发生。

发病急聚或渐进,常有发热、头痛、喉痛、恶心、呕吐、嗜睡、脑膜激征。

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发生肢全瘫痪症状。

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在早期中性白细胞偏高,后期淋巴细胞占优势。

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量正常。

病毒分离和凝抑制、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可获阳性结果。

(五)单纯疱疹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是非流行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多侵犯儿童及青年,病情较严重。

发病前先在口唇、颊部粘膜以及外生殖器出现水疱,一般经6~10天左右出现脑炎症状:头痛、呕吐、高热、精神异常,并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全身抽搐发生,常伴有局部灶症状:偏瘫、失语、及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两侧瞳孔不等大,有时出现脑性瘫痪。

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增多达0.1~0.5×109/L。

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势。

可以出现大量红细胞,通常在0.5×109个以。

晚期可有黄变。

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或PCR-DNA-HSV阳性可确诊。

(六)带状疱疹性脑炎(zaster encephalitis)多见于中老年。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发疹前常有不适,3~4天后出现疱疹,在头面部躯干及四肢不同部位,沿一条或数条神经根呈带状分布,呈灼痛或放射痛。

6%伴发脑炎,病变呈弥散性,一般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

有的出现一侧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症状。

并可出现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

脑脊液外观正常。

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蛋白轻度升高。

脑脊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可确诊。

(七)水痘怀脑脊髓炎(varicella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常见于小儿,多发于冬春季。

起病前有轻度的头痛、恶心、四肢痛、发热、鼻衄,发热后24小时出疹,初为斑疹,数小时后以丘疹转为疱疹。

3天至两周发生脑脊髓炎:出现呕吐、惊厥、木僵及谵妄等。

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经过几小时或几一天,患者意识可恢复,此时可出现大脑、小脑及脊髓损害症状。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可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可轻度增加,蛋白可增高。

(八)森林脑炎(forest spring encephalitis)为森林地区所特有的急性传染病。

患者多在壁虱叮咬史,通常突然发病。

呈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或昏迷,并迅速出现脑膜刺激征。

弛缓性瘫痪是本病主要特征之一,对诊断有意义。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无色透明,蛋白量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胞数多在0.05~0.2×109/L之间,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血清学检查可与“脊灰”、“乙脑”相鉴别。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 syndrom)可能为一种病毒所引起。

其临床牲为不规则的发热,因喉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和异常、以及血清中有嗜异性凝集素。

本病过程中可出现脑膜病炎及脑脊髓炎。

前者可有眩晕、复视、脑膜刺激征阳性、嗜睡、精神错乱、最后可呈昏迷状态,有去大脑强直征,双侧巴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占多数,蛋白中度增高。

血清嗜异体凝集反应经豚鼠肾吸附后,滴定效价在1:64以上可诊断。

(十)Mollaret氏脑膜炎(Mollare's meningitis)是一种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病因未明,可能是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为轻症脑膜炎,有复发的倾向。

化验检查特点是发作期间,脑脊液可出现大量的分叶核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以及巨大的易脆的“皮细胞”。

脑脊液呈中度葡萄糖含量减少与轻度丙球蛋白增加。

每次发作2~3天可缓解。

缓解期病者健康恢复,但血中白细胞减少与轻度嗜酸细胞增多的倾向,血清中有中度IgM升高。

(十一)散发性脑炎(sporamdic encephalitis)实际包括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脱髓鞘性脑病两大类,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半数患者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脑实质广泛受损的表现,几乎所有脑损害的神经精神症状均可为本病临床表现。

按其主要特征,临床可分为昏迷型、脑瘤型、癫痫型和精神异常型四种类型。

常有不同程度植物神经损害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或中枢性发热等。

少数病人可出现布氏征、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可邮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部分病例脑脊压力增高,细胞数在0.1~109/L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多数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