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优秀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1、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出示一些三角形:(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系统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找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例2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例2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新增多的内容。
教材在编排上重视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探索规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
教学思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主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的物体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推动他们思维内在的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课本习题外,作了适当补充,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好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颜色同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泰州市在长江上架设的第一座大桥,是泰州人的骄傲,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师:观察一下,你能在这座大桥上找到我们了解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设计意图】:由课本插图改为学生了解的江阴长江大桥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是本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三角形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三角形相关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课件: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动画、PPT等。
3.练习题:针对三角形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电线塔、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都要用到三角形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呈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4章三角形 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描述和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能够用图形工具绘制和标出三角形的各边、角。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和描述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绘制三角形图形并标出各边、角。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和描述三角形的不同位置与属性。
2.熟练使用图形工具绘制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1.课件:三角形的图片和示例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桌上的绘图工具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演示如何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标出各边、角。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尝试绘制和描述各种三角形。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绘制几个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交流彼此的画法,并纠正错误。
4. 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几何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并描述其特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绘制指定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篇)
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三角形》教学设计《三角形》教学设计仓子中心小学杨素英教学内容:冀教版第八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第一课时三角形教学目的: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会画出三角形的高。
3、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会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外表是三角形?请搜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1]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行车、梯子、魁北克的桥、电线杆等〕问题:〔1〕展示的图片中最根本的图形是什么?〔2〕为什么这些物体中最根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学生考虑并答复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冲击学生大脑,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拓展学生的见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2]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问题:探究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独立探究的根底上,学生交流总结归纳,老师深化学生参与活动,指导,倾听。
本次活动老师应注意:1 学生是否按步骤,按要求完成探究。
2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亲手操作寻求数学的结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步语言表达才能,让学生深化领会问题的本质,以及学会从现象找规律。
〕[活动3] 制作模型问题:〔1〕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性稳定性的事例吗?〔2〕你能说出你所做的模型中那些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
展示学生做好的模型,并讲解。
老师针对学生的答复做出恰当的评价及补充,并对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给予肯定和鼓励。
本次活动老师应注意:1 对学生鼓励教育,激发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2.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如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和夹角相等)、ASA(两角和一边相等)等。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三角形的相关情境,如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塔吊的三角形结构等。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动画和图片,如三角形的变化、三角形的构造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特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及三角形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2.出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1)观察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板书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顶点、底、腰、高、角。
(3)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
3.学习三角形分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习三角形稳定性(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3)板书三角形稳定性。
5.学习三角形高(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
(2)教师讲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板书三角形高。
6.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答案,指出错误原因。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投影)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3.请大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等)(2)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巩固概念.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怎样分?(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3)分类.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5)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填表后观察.(投影)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4.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四)作业练习三十一第1~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本课教学既重视概念教学,又重视学生实践,不仅教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讨论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三角形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第三部分,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一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框,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稳定性.第四部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思维中分辨,在观察中思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观察、概括能力.板书设计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
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也能展开一个完善的主题班会活动。
对于三角形的认识,学生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展开相干的主题教学活动。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篇1【设计理念】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进程,要请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视察、猜测、验证、交换反思等进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换等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进程。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控知识,而且可以积存探究数学问题的活动体会,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6、“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觉,安排两次实验操作活动。
教材出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进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换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楚的思路。
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交换、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知道直角和平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他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2、已经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在视察、料想、操作、合作、分析交换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存基本的数学活动体会,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讲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底边、腰等。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如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扯,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和三条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2、方法与过程:经历分类的过程,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共同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三角形的角、边特征从而正确分类。
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直尺、学具袋(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出示幻灯片2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三角形,同学们可以列举生活用品,也可以对书中的事物进行描述。
出示幻灯片3我们学过哪几种角?(指名口答)下面的角是什么角?(指名口答)下面三种角同学们知道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并且它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2、揭题板书:是啊,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给众多精美的三角形分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二、探索新知:给三角形分类1、按角把三角形分类三角形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所以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学具袋)(1)操作感知让学生打开学具袋。
(内装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纸片各2张并编上序号),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并按要求填写记录表。
(2)展示、交流指名说一说量得的结果后,仔细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填写好的记录单,和学生对照检查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可以组内相互说说,再在班上说。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认识三类三角形的关系(多媒体出示)理解三角形的关系图。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认识三角形教案(6篇),欢迎借鉴。
角形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三、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较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
第4、5、6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
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等奖: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引言:三角形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以情感丰富的方式,详细介绍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让读者感受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第一节: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让我们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开始。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图形。
根据边长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而一般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
第二节:按角度分类的三角形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按角度分类的三角形。
根据角度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而钝角三角形则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90度。
第三节:根据内角和边长的关系分类的三角形除了按角度分类,我们还可以根据内角和边长的关系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根据内角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
根据边长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且有一个内角为90度,等腰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且所有内角都小于90度,等腰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且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90度。
第四节:实际应用中的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分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还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遇到等边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均衡性。
在地图制作中,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被广泛应用,用于计算地理距离。
在天文学中,我们常常研究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的角度小,适合用来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结论: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引入实际应用,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加热衷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几何学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关的教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就认识三角形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在设计三角形的教案时,应该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性质为主要目标。
在引入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或利用教具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帮助他们逐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活动。
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探索三角形”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观察、测量和比较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建筑斜坡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斜坡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从而体会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设计一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三角形教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启发性,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三角形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教师在设计三角形教案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角形教学设计湘教版〔优秀篇〕
三⾓形教学设计湘教版〔优秀篇〕5.3 《三⾓形》教学设计课题:三⾓形教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3⼩节教学内容分析内容与地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形的定义和表⽰⽅法、三⾓形的组成要素、三⾓形的⾓平分线、中线、⾼以及三⾓形的三边的关系.三⾓形这⼀课时是初中平⾯⼏何学习的真正开始,在前⾯的学习中学⽣已全⾯认识了点、线、⾓的概念,现在逐步涉⼊平⾯⼏何图形——三⾓形.学⽣掌握了三⾓形的相关要素、性质,将为以后的⼏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引导学⽣参与数学活动,把学⽣的注意⼒转移到⼏何图形的研究和探讨之中,从⽽养成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研讨图形的爱好.教学重点:三⾓形的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教学难点:利⽤三⾓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形.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三⾓形的概念及三⾓形中⼏何对象的定义2、三⾓形的三边关系(⼆)过程与⽅法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和有条理的表达能⼒.2、结合具体实例,进⼀步认识三⾓形的概念,掌握三⾓形三条边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中的数学现象,体会到数学的多维价值,培养学⽣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学会⽤数学知识“诠释”⽣活.教学⽅法:探究——归纳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归纳,从⽽加深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教具准备:图⽚:含有三⾓形的实物图⽚幻灯⽚、⼏何画板教学过程⼀、创设现实情景,引⼊新课投影⼀些含有三⾓形的实物图⽚.在我们⽇常⽣活当中,与三⾓形有关的图案、建筑⽐⽐皆是,如房梁、铁塔、⽊电杆……它们虽然颜⾊、⼤⼩、制作材料不尽相同,但都给我们以三⾓形的形状.还有在我们⽿边常听到的 “铁三⾓” 、“⾦三⾓” “珠江三⾓洲”等名词的由来都是因为它外形是⼀个三⾓形或三⾓形区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三⾓形丰富了我们的⽇常⽣活,三⾓形美化了我们的世界.现在就让我们⼀起来“⾛进”三⾓形.(板书课题)⼆、讲授新课1、三⾓形的定义⼩学时我们是说把三条线段⾸尾顺次相连构成了三⾓形(教师演⽰作图,让学⽣观察),其实图中这三条线段⼀共只有三个端点,⽽且是不在同⼀条直线上的三点,因此对于三⾓形我们可以这样给它定义:⽤线段连结不在同⼀条直线上的三点所成的图形叫做三⾓形(板书定义并演⽰作图,学⽣仿照作图).练习:找出图中所有的三⾓形.学⽣能找到3个不同的三⾓形,相互之间进⾏交流,多数同学都只能⽤“这个”或“那个”来说,容易混淆,继⽽引出三⾓形的表⽰⽅法2、三⾓形的表⽰⽅法为了分清楚各个三⾓形,这就需要⽤符号来表⽰三⾓形,“三⾓形”可以⽤“⊿”表⽰,如图1,顶点是A 、B 、C 的三⾓形,记作“⊿ABC ” 读作“三⾓形ABC ”,注意:三⾓形只能⽤三个⼤写字母表⽰.3、组成三⾓形的要素如图:A 、B 、C 三个点分别叫做⊿ABC 的顶点,边,∠A 、∠B 、∠C 叫做三⾓形的三个内⾓,简称三⾓形的⾓.线段AB 、BC 、AC 叫做三⾓形的边,⊿ABC 的三边,有时也⽤a 、b 、c 来表⽰,如图2:顶点A 所对的边BC ⽤a 表⽰,边AC 、边AB 分别⽤b 、c 来表⽰.(教师作提⽰:三⾓形有三个顶点、三个⾓、三条边.(提及“⾓的对边”的意思)练习:下⾯⼤家从图1中找出所有不同的三⾓形,并⽤符号表⽰ . (学⽣练习并板演)4、探索三⾓形的三边关系设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构成三⾓形呢?学⽣尝试动⼿画⼀画1厘⽶、2厘⽶、4厘⽶的线段构成的三⾓形后,得出肯定的结论“画不出来”.为什么画不出呢?说明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可构成三⾓形的.三⾓形三边应满⾜⼀定的条件,现在我们⼀起来看三⾓形三边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出⽰地图:杭州湾跨海⼤桥修建以后从嘉兴到宁波是直接从桥上通过快还是绕杭州快?为什么?学⽣会回答:“直接通过快,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个地⽅我们⽤三个点A 、B 、C 表⽰,于是三点间形成了⼀个三⾓形,画出⊿ABC :在⊿ABC 中,若把B 、C 这两个顶点看作是定点,由“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以得到:AB+AC >BC同样,若把顶点A 、C 看作定点,可以得到:AB+BC >AC若把顶点A、B看作定点,可以得到:BC+AC>AB学⽣⾃⼰可以概括得到:三⾓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于是得到了三⾓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注意:“任意”是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下⾯同学们分别⽤移项的⽅法把上边三个不等式变形AB+AC>BC BC AB ACAB+BC>AC AC AB BCBC+AC>AB AB BC AC从变形后的式⼦我们不难发现:三⾓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还有:三⾓形任意两边之差⼩于第三边这个关系实际上可以由“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推导⽽来,所以,任意三⾓形都满⾜:“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或者“任意两边之差⼩于第三边”.下⾯我们做练习来熟悉三⾓形的三边关系下列第组数分别是三根⼩⽊棒的长度,⽤它们能摆成三⾓形吗?实际摆⼀摆,验证你的结论(学⽣分组动⼿操作,展开激烈讨论)A.12cm、7cm、6cmB.5cm、6cm、11cmC.4cm、10cm、5cm引导学⽣合作交流,⼤胆猜想得出: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形只需要求出两条较短的线段的和与最长的线段进⾏⽐较,如果满⾜“两线段的和⼤于第三条线段”,则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形,否则就不⾏;也可以先求出两条较长线段的差,然后与最短的线段进⾏⽐较,若⼩于,则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形,若等于或⼤于,就不⾏.下⾯我们来看例题: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棒,⽤长度为2cm的⽊棒与它们能摆成三⾓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棒呢?长度为7cm的⽊棒呢?师⽣共析:利⽤刚才讨论的⽅法去解.解:取长度为2cm 的⽊棒时,由于2+5<8,出现了两边之和⼩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形.取长度为13cm的⽊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形师:⼤家想⼀想:你能取⼀根⽊棒,与原来的两根⽊棒摆成三⾓形吗?⽣:能,取⼀根4cm长的⽊棒⽣:取5cm、6cm、7cm、8cm长的⽊棒都可以师:很好,实际上,若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棒,那么第三根⽊棒的长度只需⼤于8-5=3cm,⽽⼩于8+5=13cm,即能摆成三⾓形,接下来我们做练习进⼀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三、学习评价:1指出图中有⼏个三⾓形,并⽤符号分别表⽰出来.2、判断正误.(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个三⾓形()(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构成三⾓形()3、⽐⽐看谁的反应快!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它们能摆成三⾓形吗?(1)3㎝,4㎝,5㎝(2)3㎝,12㎝,8㎝(3)9㎝,6㎝,15㎝(4)6㎝,6㎝,6㎝(5)5.5㎝,7.5㎝,2.5㎝(6)100㎝,200㎝,300㎝能组成三⾓形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组成三⾓形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你的最⼤收获是什么?3、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的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今天的⽇记⾥,课后我会帮助解决.五、拓展练习1、数学理解:等腰三⾓形⼀边长9cm,另⼀边长4cm,它的第三边是多少?为什么?2、已知⼀个三⾓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当各边均为整数时,有___________个三⾓形,有___________等腰三⾓形.3、以长为3cm、5cm、7cm、10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形.,成功的⼈都⼈,激励⾝边⼈的⽣命才真的挫折。
认识三角形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第十一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4.1 认识三角形(1)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内容解析1、内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会按照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及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解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多边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于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是三角形的起始课,而通过本节课呈现出来的研究三角形的基本“套路”(用适当的方法产生具体三角形→观察并归纳的基础上定义与表示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的性质→用获得的数学结果解决问题)对后继学习其他图形有指导作用。
教材版本说明:由于给定课题内容与学情冲突,教师所在地区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按该教材的编排顺序,三角形章节应是七年级下学期所学,是在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之后学习的内容。
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上课的学生均为七年级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若使用八年级的学生,则已学过本节课内容),学生尚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如点、线段的概念与表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范表述等)和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故教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将教材中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调整为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将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调整为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尝试、渴望探索,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并且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本校学生为面向全区摇号而来,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但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热门8篇)
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热门8篇)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 三角形是一个图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
问题 2 怎样的三条线段?
问题 3 三条线段怎样组成的?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概念是一个发生式的原始概念,学生通过自己操作画三角形才会有感
受 ,怎么画的就怎么概括, 然后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完善了同学对三角形的概念的归纳,并
且 3 个问题直指这个概念的 3 个要点,将概念要点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三角形的概念 ▲课题导入——欣赏图片
请大家观赏图片——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葡萄牙小镇上的小木屋,操场上的篮球架, 还有我们熟悉的小黄人自行车,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几何图形? 在些图片当中,有我们熟悉的三角形、长方形、圆…,今天笔者们一起从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图片中勾画出三角形)开始研究--出示课题。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地认识,对三角形的两种分类也有接触,但对于 “具备怎样条件下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但是七年级学 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本节课在设计上,为了体现知识点的发生过程 和数学的本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维的活动起来,同时重视几何语言的归纳表达能力。
3
问题 4 既然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的,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
可以拼成三角形呢?
【活动 2】---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四根小棒(24 厘米、16 厘米、12 厘米、8 厘米)中任选三根拼接三角形
(1)先选择三根小棒
(2)再将选择的每根小棒的长度填入表格中
(3)最后拼接,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
2
【设计意图】用来自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直观感知现实世界中处处
都有三角形的形象,从而引起对三角形研究的兴趣。此处不能只看到三角形,图片上有的几
何图形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引导性地提出我们对几何图形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三角形的概念
【活动 1】---画三角形
①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②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③概括你是怎么画的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探索。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地 认识,但对于“具备怎样条件下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没有任何经验,特 别是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中“任意”两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充分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对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质疑,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结论。最后通过 三个不同层次的例题来强化这一知识的理解。 4.关于教法
A
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
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记作:△ABC
c
b
(2)线段 AB、BC、CA 是三角形的边(有时也用 a、b、c 来表示);
(3)点 A、B、C 是三角形的顶点;
B
C
a
(4)∠A、∠B、∠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二)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选题的背景 1.关于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 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中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综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内容,三角 形是平面内最简单的直线型封闭网形,是进一步探究、学习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本节课的 学习,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和从实验几何逐步向论证几何的过渡起到奠基作用。 2、学生认知基础评估
c a b
问题 7 你能通过运用我们学过的性质来说理论证吗?
a b c c b a 教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到 b c a a c b ,请学生用“文字语言”归纳。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实验次数
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 形
画“√”“×”
问题 5 从四根小棒中选三根,怎么选?有几种选法? 问题 6 三根小棒的长度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学生交流) 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 b c 结合图 1,得到符号语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满足 b c a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1) 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和说理等过程,体会并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任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通过分别观察、比较三角形的边长、角的大小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 类思想,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关于教学难点
二、教学处理的重点思考 1、教材的处理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较多,如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以及三 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等重要线段的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知道三角形的两种不同分类 (按角、按边)、知道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 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的结论等。为此,教材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 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 等重要线段的概念;第二课时包括三角形的两种不同分类(按角、按边)、知道三角形的三边 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 一点” 的结论。为了能更充分地揭示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边关系的教学探究活动,从思想 方法的角度能更加集中突出分类思想,笔者将两课时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编排与整合,第一课 时的内容调整为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边、顶点、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 系和三角形的分类。 2、教学目标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