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谁多谁少教案

合集下载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一、班数学教案的背景和意义在幼儿园阶段,班数学教案实际上是幼儿数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些适合一定年龄段幼儿的教学计划及教案,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习过程。

而对于幼儿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在购物、量体温、饮食方面等等。

在学校,他们还需要完成各种数学题目,例如加减法、乘法、除法等等。

而对于教师来说,班数学教案的制定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更需要注重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谁多谁少》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培养了幼儿们的求知欲、探究欲和观察能力。

二、《谁多谁少》的教学目标及实施方法《谁多谁少》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发现和理解数量概念的习得、对大小关系的感知、理解多与少、相等与不等数目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法:1、采用主题导入法,简要讲解教学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通过形象图解法,让幼儿看懂绘画或照片中的情境,获得教学意义。

3、通过个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可以邀请幼儿参与,或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实现“手把手”的教学。

4、多种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总结和评价,在巩固掌握内容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计划,方便教学工作。

三、《谁多谁少》教案的内容及教学思路1、教育活动的设计构思思路通过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确立教育重点,采用“兴趣、互动、干预、引导、分组”等教学策略,创新激励方式,设计巧妙的教学细节与互动剧情,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予以幼儿趣味视觉及听觉体验2、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结构设定任务、让幼儿在任务中发现,用任务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制定小游戏/剧情,让幼儿感受乐趣与成就,同时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3、教育活动的目标特点与应用通过《谁多谁少》教案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幼儿学到更好的数学知识,也能够激发其兴趣与学习欲望,促进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积极学习,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设计,提供社交交流和协作机会,扩大幼儿的交际圈,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园教育。

其中,数学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中班阶段则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幼儿园中班中数学教学中的"谁多谁少"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谁多谁少"的概念。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谁多谁少"是指幼儿学习数学概念中的数量关系与比较。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幼儿可以学会识别和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或事物,培养他们的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班数学教学中的"谁多谁少"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数量和比较。

比如,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些小糖果,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和放置糖果的数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手比较不同糖果的数量,并引导他们用口语表达比较结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活动。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碰到"谁多谁少"的问题,比如分饼干、分玩具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数量和比较。

例如,在分饼干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些饼干,并要求他们将饼干分给其他的幼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每个幼儿手上的饼干数量,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绘本、玩具和图形等教具来辅助幼儿学习数量和比较。

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给幼儿阅读,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来引导幼儿学习数量和比较。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游戏和玩具,比如积木、卡片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感知数量和比较。

最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也是解决"谁多谁少"问题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比较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它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我们在买东西时需要比较价格的大小,比较小学生的身高的大小等等。

因此,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本次的班级数学教案主题是“谁多谁少”,针对班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基础,我们设计了详细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帮助他们:一、比较与排序的概念我们首先将会给小学生们介绍比较与排序的概念。

比较大小就是将两个东西进行对比,找出谁更大、谁更小的过程。

而排序则是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比较来完成。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会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例如根据颜色、形状等不同属性排序,或者是让小学生带着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等物品进行大小比较等等。

这样的比较与排序游戏能够让小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大小比较的基础方法掌握大小比较的基础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会将数字不同读法、计数、数学符号等内容融合在教学当中,帮助小学生们建立比较的思维基础。

具体而言,我们会通过数轴、比较式等多种方式来带领小学生理解比较的基本原则,例如用数轴来表示数字的大小,让小学生们在数轴上画线帮助他们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或者是通过设计比较式来让他们判断大小,强化他们的比较概念。

三、个案分析与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不同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案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认知障碍或者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小学生,我们会尝试使用更加具体的例子或者是视觉图像辅助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让小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互动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数字的大小关系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概念,它是很多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注重教会孩子们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和观察力。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介绍一下教师们如何教授幼儿数字的大小关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数感。

3.培养幼儿初步比大小能力,并能初步比较数字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数字的大小关系。

2.通过比较认识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数码卡/小球。

2.大小比较的场景。

3.大小比较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1)在黑板上写出五个随机的数字,让孩子们都看见,然后询问孩子们,这几个数字中,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请孩子畅所欲言,随意回答。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对于孩子们不太能比较的数字,可以用数码卡或者小球来让孩子们进行比较,如比较1和10的大小关系,让孩子一个一个地放置1和10,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

比较过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较的结果。

(3)用简单的比较场景来让孩子们培养比较的能力。

比如:让孩子看一下三个巧克力,一个巧克力比另一个巧克力大,也比另一个巧克力小,最后让孩子把巧克力放在大小顺序上。

2.通过比较认识大小关系(1)给孩子们出两组数字(两个数字),让孩子们比较大小,用简单的标志(例如:比、大于、小于等)标明大小关系。

(2)给孩子们出5个数字,让孩子们自己排大小,然后再与其他小组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孩子看看是否排在前三名,还是在后三名。

(3)在课堂上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认识到的数字来比较图片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孩子们把两张不同大小的相片进行比较,他们能否能够识别出长相、大小的差异,从而区分大小分别表示,是大的还是小的。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完成活动的情况,评判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数字的大小关系,还有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数字大小。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在具体情境下认识、比较数量的多少,并能用数词表达。

2.培养幼儿对数量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感性认识数的范围和数量概念。

3.引导幼儿锻炼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互动意识。

教学内容1.通过积木形象生动展现物品的数量多少,引导幼儿关注数量差异。

2.利用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物品的集合,并通过朗读数字数轴的方法巩固数字的认知。

3.通过游戏和竞赛让幼儿自主感知和辨别数字数量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师应通过实物的形式,帮助幼儿感性认识数的概念。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价值概念,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幼儿自主感知和辨别数字数量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2.图片展示法3.游戏竞赛法教学过程第一步:问题导入教师拿出两堆积木,询问幼儿“哪堆积木多?”(语音语调要生动活泼,引起幼儿兴趣)。

第二步:教学内容展示1.教师拿出两张图片,比较两张图片上物品的数量差异并展示数量数字,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2.通过朗读数字数轴的方式教授一些小于10内的数字,检查和巩固幼儿的数字认知能力。

3.积木计数游戏,游戏规则为将积木集放在桌子上,教师先选出一根积木,幼儿们轮流选积木,相加结果最大者为胜者。

第三步:教学活动延伸在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再进行进一步延伸并强化幼儿的数学能力:1.增加题目的难度,让幼儿们辨别更复杂的数值关系。

2.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幼儿间竞赛精神,并加深幼儿对数字多少关系的认知。

教学反思1.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课前引入的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学过程中幼儿也较为积极地参与了教学活动。

2.在教学内容上,积木计数游戏成为了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巩固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重以互动方式促进幼儿们的参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字中多少的概念,避免机械化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二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二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对谁错》含反思二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谁多谁少》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2 / 2。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谁多谁少》带反

中班课程《谁多谁少》包括对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以便孩子们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了解谁是或多或少,在活动中或多或少地发现,发展视觉和判断力,很快就来看一下幼儿园中班《谁多谁少》,对课程计划的反思。

教学目标
事件中发现该数字或多或少。

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谁或多或少。

培养视觉和判断力。

养成幼儿在手术时谈论的习惯。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
教学过程
首先,比较班上男孩和女孩的人数。

1.我们班有几个孩子?
2.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
3.男孩和女孩的数量是多少?哪个数字小?
4,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谁或多或少。

5,我们也可以为男孩和女孩排成排,排长队。

其次,显示红色球和绿色球。

1.让我们看看谁比红球和绿球更多或更少?
2.告诉我如何知道或多或少是谁?
3.用新方法教会幼儿或多或少地了解谁。

4.然后与多多少少的玩具比较。

第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和小手变得越来越多:我的手指比任何人都变得更多。

2,大手变小手:我的手指变得小于谁。

3,分组《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化不止一个的手指。

第四,实践与实践。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案来比较孩子的数量?以柔和的颜色表示。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指导中,我们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应进行详细和适当的运用,游戏应使孩子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孩子的练习应在打下基础之前,何时孩子们练习不会发生任何错误。

小百科全书:多少是指某些事物的数量。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谁少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谁少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谁少【篇一: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数卡】【活动设计】幼儿对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的感知,可为他们清楚地认识1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各数间的关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形成的重要方面。

在认识数字1-5的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1-5个数的读音、字形以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都掌握的较好,但对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感到很抽象。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性活动“会变的数卡”,意在通过为幼儿提供实物和数卡,引导他们学习相邻两数由不同等变为相等,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自去体验和感知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学习用添1或去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初步感知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

2、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3、指导幼儿会正确地取用和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的准备】教具:1-5大数卡一套,红色圆片15个,绿色圆片5个,磁性教具(小兔5只、萝卜4个),磁钉6个。

学具准备:第一组:1-5双面数卡人手一套,分类盒人手一个。

每人20个雪花片。

第二小组:接画圆点第三小组:添、去圆点【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比比谁多谁少,想办法让它们一样多。

出示小兔和萝卜(数量在5以内),说说谁多,谁少?你是怎样判断的?想办法让小兔和萝卜一样多。

(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萝卜或去掉一只小兔的方法使它们一样多)2、会变的数卡(1)出示1-5数卡,让幼儿给数卡排队,看清标志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说:我让x排在最前面,我让x排在最后面??。

(2)送圆片,看看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卡片,边送边说:“数字1,我送你一个圆片,数字2,我送你两个圆片”(3)数卡变魔术。

幼儿闭眼,教师将数卡翻过去,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数卡有什么变化,想办法让圆片和数字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1添上1是2,1添上2是3,??),再将圆片翻过来,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变小了,圆片多了,必须用去1的方法才能使它们数量一样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谁多谁少》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谁多谁少》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谁多谁少》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引言1.1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数学作为幼儿园中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谁多谁少》这一课程旨在通过趣味性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和学习数学概念。

1.2 课程背景《谁多谁少》这一课程是在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数数能力和对数字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幼儿将学习到“多”和“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1.3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本课程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游戏,如计数珠、动物卡片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的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多”和“少”的概念。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能力。

使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物品数量的多少。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说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增强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多”和“少”的概念。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数量的多少。

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物品数量的差异。

3.2 教学难点幼儿在理解“多”和“少”的概念时,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

部分幼儿可能在用语言描述物品数量时表达不清。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想4.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数量的多少。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数量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少”词语。

2. 通过察看、比较和交流,发觉物品数量的多少差异。

3. 培育幼儿友好的竞争意识,提倡共享。

二、教学重点1. 教育幼儿意识到物品数量多或少的概念。

2. 让幼儿渐渐理解与使用“多”“少”两个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

2. 活动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先拿出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很多小球,另一个篮子里有很少的小球。

老师向幼儿提问:“这两个篮子里分别有多少个小球?”这时幼儿都会问:“哪个篮子里多?”老师激励幼儿表达本身的看法,引导他们去参考察看,本身判定哪个篮子里的小球更多,哪个篮子里更少。

2. 给幼儿示范放置多或少物品的方法。

老师将各种好玩的玩具分成两组,然后向幼儿示范放置物品的方法,不断地让幼儿在接受看图示范中,“多”和“少”的概念萌发。

3. 让孩子玩一个For One, For All的活动。

孩子们被分成几组之后,每一组拥有本身独特的物品体积。

老师会在教室中放置一个大桶,让孩子依照物品数量多少的原则逐个将本身团队里的物品放入桶中。

4. 提倡义务教育。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需要用好本身的优势,推动义务教育,例如提倡共享。

让幼儿在教室中玩耍,严格把控物品数量,引导孩子在共享、交流中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五、教学反思1. 渐渐引导幼儿对多、少、相等的物品有更加深入的认得。

2. 提倡孩子们共同进步,在城市环境中培育组织协作和参加感。

3.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懂得削减不必要的挥霍和不必要的攀比心态,进展出友好的赏识和三观。

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加强评价和反馈的适时性,适时收集幼儿园的将来差异认知,利用教材进行深入教学。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进行多与少的比较2.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大于,小于,等于3.增强对数字的感知,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学内容•比较大小:多少、数学符号•数字感知:1-10的数字教学准备. 一个大布袋 . 多种不同的数字牌 . 一些小玩物,比如贝壳、铅笔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的物品,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比较,引导孩子们说出物品“多”,“少” 的特征,巩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将大布袋向学生展示,询问学生们大布袋里会有多少小玩具,让孩子们猜猜。

2.体验老师将大袋小玩具倒出来,一边倒一边让孩子们数数,再让孩子们选出最多和最少的。

给孩子们8个小玩具,然后询问孩子们,他们想要再多两个玩具,老师从桌子上取出两个小玩具,问孩子们“现在是哪个多一些呢?”。

孩子们说出多的数量,并使用大于和小于符号进行比较。

借助自己和孩子的这些小玩具,和多一些或更少的多少个小玩具,来学习数学符号:大于,小于和等于。

3.延伸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说和做的机会,让孩子们进一步观察世界并运用学到的知识。

例如,让孩子们寻找周围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4.结束老师总结全课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并鼓励孩子们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和要对新事物进行适当的探索。

教学反思1.教材和内容本课教材简单、明确,准确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幼儿的认知、学习方法和语言来设计,让幼儿们能够在简单、自由的环境下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探究、观察等,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并且形式多样,有助于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准确地把教学重点(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纳入教学计划的制定中。

3.反思和改进有趣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不断创新,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他们掌握内容。

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要富有规范和激励性地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在安全和宽敞的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潜能。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发现数字间的规律班级:中班年级:小学数学课题:《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发现数字间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谁多谁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加深他们对数字字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运算能力。

3.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多种数字间的规律。

2.如何通过幼儿的实际经验和想象,将数字规律的概念引入到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思维的活动当中,例如:小猫一只,小狗一只,两种动物一共几只呢?2.核心教学a.基本概念启蒙。

教师通过幼儿常见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基本概念,如:大小、多少、数量、等值。

例如,在一堆水果中,哪些水果多,哪些水果少,那种水果多出了多少?那种水果少了多少?b.数值分类。

教师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将它们按照大小、奇偶、大于、小于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并提取其中的规律。

例如:1,2,3,4,5,6,78,9,10,11。

c.数字运算。

教师将数字分成两组,让学生设法使这两组数字的和相等。

例如:①:2,3,4,5,6②:1,7,8,9,10d.数字拼图。

教师将一些拼图形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数字将其合理组合,拼凑出完整的图案。

例如,让学生用1~10的数字,组成一个正方形。

3.教学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促进课程的改进。

4.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技能,完成一定的记忆、仿写和习题等练习,以便强化所学内容,并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教学结束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注意及时检查和统计学生作业情况,并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1.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多”、“少”的概念。

2.能够正确识别比较两个物品数量大小的关系。

3.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品的数量大小,找出其中数量较多的物品。

4.能够通过比较两个物品的数量大小,找出其中数量较少的物品。

2. 教学准备1.张贴教学课件上的图片和数字。

2.收集一些羊、鸡等玩具动物,以便使用。

3.准备一些口袋、篮子等小工具。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教学课件上的图片和数字,引导幼儿复习数字和数量大小的概念。

2.老师出示两张图片,简单介绍“多”、“少”的概念,并让幼儿通过比较两张图片,识别哪一张图片中物品的数量更多或更少。

3.2. 学习环节1.老师出示两张羊的图片,并询问幼儿哪一张图片中的羊比较多或比较少。

2.老师引导幼儿比较两张羊的图片,找出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羊,并进行标记。

3.老师出示两个篮子,并询问幼儿哪一个篮子中的羊比较多或比较少。

4.老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篮子中的羊的数量大小,找出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羊,并进行标记。

5.老师再出示一些其他的玩具动物,让幼儿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动物,并进行标记。

3.3. 实践环节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口袋和一些玩具动物。

2.老师要求幼儿将口袋打开,将里面的动物取出来并数清数量。

3.老师要求幼儿将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动物放回口袋,并用纸片标记出来。

4.老师让幼儿互相交换口袋,并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动物,并进行标记。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多”、“少”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比较物品的数量大小,找出其中数量较多或数量较少的物品。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调整课堂活动形式,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多、少的概念;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多、少的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多、少的概念;2. 运用多、少的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准备多个相同的物品,用来展示多和少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多和少的内容。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多的事物和少的事物吗?请举例说明。

”3. 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图片或实物,回答以下问题:“你看到的是多的,还是少的?你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吗?”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并回答:“这是多的还是少的?”2. 引导学生理解多的概念:“多就是指比较多,比较多的数量比较大。

”3. 引导学生理解少的概念:“少就是指比较少,比较少的数量比较小。

”三、数量比较(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物或图片,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并回答:“哪一组多,哪一组少?”2. 让学生进行数量的排序,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并回答:“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是几个?”3. 让学生尝试通过比较两组数量来回答问题,如:“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小红手里有2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四、游戏练习(20分钟)1.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准备相同数量的实物或图片。

教师给出一个指令,比如“谁手里的多的物品最少?”学生需要进行比较,并回答问题。

2. 让学生自由发挥指令,进行数量的比较和问题的回答。

3. 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多、少的规律和概念。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字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在家里,你观察到的多的事物有哪些?少的事物有哪些?”2. 随机抽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多、少的练习题。

2. 布置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多、少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写出解题思路。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中班数学教案文字版谁多谁少

中班数学教案文字版谁多谁少

中班数学教案文字版谁多谁少中班数学教案文字版:谁多谁少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多”和“少”的概念。

2. 引导幼儿以直观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小饼干、小石子或其他小物件。

2. 比较物品的容器(如两个小篮子或两个小盆)。

3. 相关的图片资料或卡片(可以是动物、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动物或水果是什么。

2. 以小图片资料或卡片的形式展示几种不同的动物或水果,然后请他们说明哪一样他们最喜欢。

3. 结合展示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思考“最喜欢的”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多”和“少”(15分钟)1. 准备两个容器,分别放入一些小石子或小饼干。

2.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容器中物品的数量,并请他们说出哪个容器里的物品更多,哪个容器里的物品更少。

3. 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容器中物品的数量,教授幼儿“多”和“少”的概念。

三、游戏一:“多多少少”(20分钟)1. 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队长。

2. 给每个小组一些小石子或小饼干,让他们自行分成两组,使得两组的数量不一样,并告诉队长只能知道总数,不能知道具体数量。

3. 每个队长观察两组物品的数量,然后回答哪一组物品更多,哪一组物品更少,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4. 鼓励其他队员就结果进行讨论,并帮助队长加深对“多”和“少”的理解。

四、游戏二:“摸摸谁多”(20分钟)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坐成一圈,一人拿着一些小物件,如小石子。

2. 老师在某一个小组的手掌心放入比较多的小石子,其他小组的成员通过触摸队长的手掌来猜测哪一组的小石子更多。

3. 每个小组轮流摸摸队长的手掌,猜测哪一组的小石子更多,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五、小结(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多”和“少”的概念。

2. 与幼儿一起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比较多和少的概念”,并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和少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和少

中班数学教案谁多和少中班数学教案:谁多和谁少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能用口头表达“多”和“少”的概念。

2. 能够观察物品的数量,并能准确地说出“多”和“少”。

3. 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组物品的数量,判断哪组物品多,哪组物品少。

4. 能够在进行比较时候使用量词“多一点”和“少一点”。

二、教学准备1. 数学教具:计数卡片、计数棒、果汁瓶、计数图。

2. 学生物品:水果、玩具、饼干、图书等具有数量特征的物品。

3. 教学辅助:画板、颜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数学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什么吗?”学生们回忆并回答:“数数、认识数字、按顺序排列数目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什么新的内容呢?”学生们猜测并回答:“比较多与少的概念。

”2. 引入多和少的概念(教师手持计数卡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先展示一组计数卡片,然后询问学生:“这张卡片上有多少个小球?”学生回答:“有10个小球。

”教师再展示另一组计数卡片,舞蹈询问学生:“这张卡片上有多少个小球?”学生回答:“有5个小球。

”教师指向第一组卡片,问:“这组卡片上的小球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多。

”教师指向第二组卡片,问:“这组卡片上的小球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少。

”教师总结:“当一组物品数量比另一组物品数量要多时,我们就说这一组物品‘多’,而另一组物品‘少’。

”3. 比较物品的数量(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具有数量特征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教师把物品分发给每组学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物品的数量,并记录到计数图中。

学生用计数棒将数量一一对应地放在计数图相应的位置。

学生观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你们手中的物品有多少个?”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例如:“我手中有8个苹果。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展示物品,并让学生交流:“你觉得你的物品多还是少?”学生们通过对比物品数量,发现并说出“多”和“少”的意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多谁少》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能够:1.掌握“多”和“少”的数学概念;2.能够使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3.能够比较两组物品中数量的多少,并使用相应的词汇表达出他们的观察结果。

1.2 能力目标1.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多”和“少”的概念及使用;2.比较两组物品中数量的多少;3.使用数学术语及相应的词汇表达出观察结果。

2.2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多”和“少”的概念;2.帮助幼儿判断两组物品中数量的多少。

3. 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1.班主任:准备教具、布置课堂、了解教学内容等;2.合作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准备助教素材。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拿出两个准备好的小袋子,里面装有多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糖果。

找两个小朋友,一人取一个小袋,询问他们手里分别有多少个糖果。

引导幼儿在数出糖果的过程中说出“多”和“少”的概念,并帮助幼儿形成基本认识。

步骤二: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贴图画出两个集合(比如:红球和蓝球),并通过意简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红球多,蓝球少。

帮助幼儿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有可能要反复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幼儿心中的疑惑。

步骤三:学生互动环节教师展示两幅图,一半有5只兔子,一半有8只兔子,学生分组欣赏并通过观察回答问题:“哪一幅图里面兔子多,哪一幅图里面兔子少?”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使用数学术语及相应的词汇表达出观察结果。

步骤四:总结反思1.返回到步骤二,进行一个回顾,让幼儿简单地归纳复习“多”和“少”的概念。

2.召唤两名幼儿并请他们比较两种糖果的数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呈现出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4. 反思1.这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是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基础,因此幼儿们都能够积极参与。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那个多那个少教案1一、重点区:数学区--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目标:1.发现7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

投放材料:会沉的材料、会浮的材料,装有清水、盐水与糖水等水盆若干,记录表。

指导要点:1.感知7以内数量,点数操作盘中的点卡。

2.感知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引导幼儿目测点数,比较7以内相邻两数多1和少1的关系。

问题:点卡上有几个点子?比7多1的点卡是几?比7少1的点卡是几?3.按数量多少排点卡或数卡。

二、介绍开设区域1.科学区(各种各样的杯子(一)):提供各种不同形状、材质的杯子,引导幼儿区分各种杯子,知道名称。

了解各种杯子的特性,并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语言区(借你一把伞):提供借你一把伞的背景图,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较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提供木偶、卡片、图书,引导幼儿说:"请把……借给我,好吗?等句式。

3. 绘画区(繁华的街头):继续提供繁华街景的课件或图片、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屋。

4. 操作区(筛花生、绿豆、米):继续提供筷子一双、小筛一个、小碟,花生、绿豆、米若干,让幼儿练习用筷子夹的动作。

5.手工区(我设计的船):提供各种建构材料、泥塑及制作船材料的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等工具,让幼儿初步学会用多种材料制作喜欢的船,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6. 运动区(轮胎):继续提供轮胎若干,探究轮胎的各种玩法。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四、收拾材料、集中讲评。

角色游戏:饮食店(一) 理发店娃娃家医院游戏总目标: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能自愿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游戏。

谁最多谁最少中班数学教案

谁最多谁最少中班数学教案

谁最多谁最少中班数学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数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

而中班时期正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谁最多谁最少”这个主题,探讨中班数学教案的设计,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参考。

二、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最多”和“最少”这两个概念;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3. 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谁最多?(1)游戏: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不同的小物件,如纽扣、积木等。

然后,教师会给出一些问题,比如“小明手中有几个纽扣?”幼儿需要数清楚自己手中的纽扣数目,并回答问题。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出多个幼儿的物件数量,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幼儿手中的物件最多。

(2)绘本:教师可以准备一本关于数量比较的绘本,例如《小兔子找东西》。

读绘本时,教师鼓励幼儿观察不同角色手中的物件数量,并询问他们谁手中的物件最多。

(3)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印有不同数字的卡片,并将它们放在课室不同的角落里。

然后,教师会告诉幼儿某个卡片上的数字,幼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那个数字所代表的物件最多的角落。

2. 谁最少?(1)游戏: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不同的小物件,并要求他们将物件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然后,教师会提问哪个幼儿手中的物件最少,并让幼儿回答。

(2)绘本:教师可以使用《小猴子数香蕉》这样的绘本,让幼儿观察不同动物手中的香蕉数量,并找出哪个动物手中的香蕉最少。

(3)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室的不同角落里放置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物件数量。

教师会告诉幼儿一个数字,幼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那个数字所代表的物件最少的角落。

四、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教师可在课堂上放一些数学相关的动画视频,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并通过视频中的例子让幼儿观察并比较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谁多谁少教案
【篇一:中班数学《比较6-10之间的两数关系》】
中班数学《比较6-10之间的两数关系》
中班数学《比较6-10之间的两数关系》
设计意图:中班下学期孩子对相邻两数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认识相邻两数的关系,所以设计这次活动,为幼儿提供
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从中感知并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少1”的关系,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逻辑概念,通过有趣的游
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活动名称: 数学活动--《比较6-10之间的两数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6-10以内相邻两数之间存在多1少1的关系。

2、学会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①教师用的正方形格子图一张。

②数量为7、8、9、10的实物。

③小筐、轻泡纸剪的小鱼、记录纸、盘子、透明塑料包装袋若干。

2、经验准备:
①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

②会点数10以内数的数量。

活动重难点:
重点:相邻两数之间的多一少一关系。

难点:通过操作掌握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比较6-10的两数关系。

①分别出示7、8、9、10实物,引导幼儿发现6-10相邻两数之间
多1少1的关系。

②提问:相邻两组物体的数量有什么不同?怎样使两组数量一样多?小结:可以通过添上1个或去掉1个的方法让两组数量变成一样多。

2、分组操作。

①第一组:抓小鱼。

材料:数量分别为9和10的红黄两色小鱼,篮子。

玩法:观察小鱼的颜色,把相同颜色的小鱼抓起来放在小筐里并记录小鱼的数量。

操作后交流:每种颜色小鱼的数量是多少?比较后发现了什么?怎样让两种颜色的小鱼变成一样多?
②第二组:盛小鱼。

材料:小鱼、盘子(上面分别贴有6-10的数卡)。

玩法:检查盘子上的数字与盘子里鱼的数量是否一致,想办法让鱼的数量与盘子中的数字一致。

③第三组:包装鱼干。

材料:透明塑料包装袋上的数字所示,判断里面装的鱼干数量是否正确,通过添加或者减少的方法让鱼干的数量和包装袋上的数字数字一致。

3、感知10以内的数。

①提问:相邻两列花片的数量有什么不同?谁多?谁少?差别是多少?
②教师借助正方形格子图与幼儿共同验证,发现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延伸活动:将小鱼和鱼干换成其他物品进行比较。

【篇二: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构思: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的情感。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喜羊羊(7),美羊羊(9),沸羊羊(9),懒洋洋(7)
5、4只小鸟,翅膀上有3、4、5、8。

6、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大于号和小于号,画纸)。

三、活动过程:
1、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了几位小客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游戏,你们想认识它们是谁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瞧瞧,
是谁来啦?(蜜蜂和蝴蝶)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
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
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
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
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
规律记住它们。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
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找出4名幼儿做喜羊羊,美羊羊,懒洋洋,沸羊羊,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
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小鸟飞来了
师:小鸟飞来了,看看小鸟的翅膀上有什么?(3、4、5、8)我们
一起来比比哪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

(全体幼儿用身体姿势表演>”“<” )
四、延伸活动:操作
每人一份画纸,纸上有题目:
在圆形里贴上“>”和“<”
【篇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
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2、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