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人文精神论文:浅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1)
大学生纵论天下事之 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大学生纵论天下事之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学校:沈阳工业大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年级:2009级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这是大学里开篇所阐明的一个我们老生常谈的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其大意为:古时想要把章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族;要治理好自己的家族,先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
可能现代人只知道这后四个词,却很少听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前四个词。
所谓“诚意、正心”就是教导人们恢复自己先天具有的道德本性,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消除各种不稳定感情,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这与现代文明所讲求的人文精神是相统一且相辅相成的。
何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指体现这种精神价值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在西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高扬人性的时代精神。
中西方主流文化都认为,这种精神价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简言之,人文精神是指人性、教养。
它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
它表现为道德,或者说是道德的依据。
对人文精神定义的表述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表述,其内核要素都是人格精神。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 ) 想道 德 素 养低 下 。 一 思
一
些 大 学 生 把 考 上 大 学 作 为 自 己 的奋 斗 目标 ,一 旦
考 上 大 学 , 没 有 了 理 想 , 有 了追 求 , 无 大 志 , 所 事 就 没 胸 无 事 。 由 于 受 社 会 不 良风 气 的 影 响 , 些 大 学 生 只 讲 金 钱 , 一
l ” 川 大 地 震 : 0 9 F. 湾 又 因 台 风 成 灾 。 面 对 灾 难 , 2汶 20  ̄ 台
理 承受 能 力 差 、 理 脆 弱 , 别 人 甚 至 有 严 重 的心 理 疾 心 个 病 。 因 此 , 高 校 应 关 注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学 校 各 可 采 用 问 卷 调 查 、 里 咨 询 等 形 式 , 时 了解 部 分 大 学 心 及 生 存 在 的 心 理 问 题 , 过 各 种 积 极 向 上 的 活 动 、 理 辅 通 心
人 文 精 神 ; 教 育 的 每 一 环 节 渗 透 人 文 精 神 。 人 文 教 育 在 使
的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星 . 少 看新 闻 , 网只 浏览 体 育 、 情 、 力 等 内容 。各 很 上 色 暴
高校应 创 造 各种 积极 向上 的文 化 氛 围 , 活 动 为载 体 , 以 提 高学 生 的文修 养 。 ( ) 理 综合 素质 较 差 。 三 心
义 教育 和科 学 的价 值 观 培养 。
3漠 视 高 雅 文 化 , 衷 低 俗 文 化 。一 些 大 学 生 不 读 原 . 热 典 , 看 名 著 , 少 讨 论 国 事 、 下 事 , 知 谈 论 各 类 明 不 很 天 只
论大学生人文精神及其培养
论大学生人文精神及其培养摘要:对人文精神的探讨由来已久,大学生因其特殊的身份,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探讨。
笔者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并提出重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重塑对人文精神的探讨由来已久。
1993年7月,辽宁沈阳铁路信号厂的6名大学毕业生,辞去公职创办了万帮服务公司,提供搬家、心理咨询等服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文化领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
从1993年至1996年,文艺界首先兴起“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此话题一直延续至今。
大学校园因其特殊的地位,大学生因其特殊的身份,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对大学校园人文教育这一问题的探讨长久不衰。
笔者在此重拾旧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人文精神的界定人文精神这个词并不是新生词。
《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里所提出的“人文”一词主要是指人从纯粹的自然界中脱离出来,与天道自然相对的社会人伦。
孔颖达疏“人文”曰:“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儒家的教化天下的思想,也就是主张通过诗书礼乐等来塑造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人。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译自“humanism”一词。
如果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看,“人文精神”至少包含这样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主张人生而平等,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要保证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由,维护人的尊严;第二,从个人角度来看,主张人要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懂得关爱,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位。
1993年重提人文精神时,“在那样一个情况下面,我们讨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人文精神不但是指那些人的物质性的需求,而更是指那些生活当中不能够直接地兑换成现钱的那些价值。
比方说对人的生活意义的思考,再比方说对美和诗意的追求,再比方说对于生活当中的一个从容的状态的重视,再比方说良知,这些东西都不能够直接兑换成钱,兑换成我们的物质利益,但是当时提倡人文精神讨论的时候,就觉得这些价值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doc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人文精神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来自儒家《老子》的“为道”以及《庄子》的“体道”,主要是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文精神,体现为通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为《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即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近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在20世纪初积淀为一种传统,那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互助谦恭、奋发不屈的道德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豁达开朗;求真务实、勤奋学习;自强、自立、自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善解人意、知情达礼、与他人友善相处、人际和谐;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由于我的生存而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奉献精神和行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浅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所有学生都应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学生应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尤其着重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现在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学生普遍存在自私狭隘,缺乏爱心,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
究其原因,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和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性教育。
针对这种现状,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切实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培养几位考试能手,这就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应当着力加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想文化和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社会生活能力。
二、重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老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老师成了学生行为的楷模和标准。
老师也压制有悖于自己人格标准的行为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权利与尊严得不到尊重。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获得发展。
这就要把师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交流和相处。
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得到尊重,所有学生才能平等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实践中构建、强化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的人格塑造不能简单依靠口头说教,而要让学生到开放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锻炼是非辨别力,道德选择力和思想批判力。
选取学生生活中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让学生迷惘的、有悖于学生价值观的日常现象和表现高尚品质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去讨论、去辩驳。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培养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要性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对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有基本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首先,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
通过学习文化、历史和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大学生可以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其次,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
人文精神包括关注他人、关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品质和态度。
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才能具备真正的人文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1.开设人文课程大学可以开设一些与人文相关的课程,如社会学、伦理学、人文历史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接触、了解和思考人文领域的知识。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和态度。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
通过与弱势群体接触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关心他人的精神。
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推动人文讲座和讨论大学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开展人文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听取专家观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对人文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和思辨,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和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向。
通过学术研究,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9年人文精神范文.doc
2019年人文精神范文篇一: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试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若干方法和途径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一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与现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时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大声疾呼: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并认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
”1998年,教育部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见,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关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1、学校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确保教师人文素养能够过关,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互联、信息泛滥的时代,被各种形式的娱乐和消费所包围。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人文精神,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类文化和人类生存的尊重和关注。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强调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具体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关于人的精神,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固有特性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平等、尊严、权利和责任等维度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和思维方式。
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指有关人类文化、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知识、理解和能力。
在当代,文化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关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学习典籍、名著、文学艺术、历史知识和哲学思辨等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另外,我们还要在生活中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家乡文化,感知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学会尊重传统、保存文化遗产。
其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人文精神还需要关注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它关乎我们的人生选择、行为方式、交往方式、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多关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哲学思辨等方面的教育,了解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演变。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培养。
在价值观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并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公德心。
再次,自身修养的提升也是关键。
自身修养是指自己的品质、内心修养等方面的提升。
自身修养方面,我们要注重发现自己的问题,包括自身的缺点和优点,注意自我反思和自我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注重人的情感互动,尊重他人权利和自我表达,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和协调能力,保持内心稳定和平静,不被外界干扰。
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思政教学方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氛围的营造,实践教学的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思政教学中不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措施,既实现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标签:思政教学人文精神实践引言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学的平台和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的应用领域,同时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精神比较严重,大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眼前的就业,对于自我能力素养的培养并不在意,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是现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缺失的。
然而人文精神培养可以借助思政教育这一平台实现,同时思政教学也需要有人文内容的注入,进一步丰富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一、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政教育现状1.大学生人文素养急需提升首先是高校大学生本身的素养就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的教育不是很到位,他们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古典名著的阅读水平不是很高,笔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有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背不出5首以上的古诗词,有将近三成的学生没有阅读相关的古典名著,有将近四成的学生对国内重点历史事件稍有认识。
这种人文素养下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上将出现严重问题,他们不能从正面的书籍数据中找到相关的要求,更多的人生价值观来源的是一些社会现实,例如自己的家庭,社会,还有与同学相处等。
他们的社会公德心相互较弱。
2.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在高校教育中,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思政教育,只是有一部分学校将人文教育融入课余的学生活动之中。
相对集中的人文素养的学习相对缺失,这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的领导将解决眼前毕业生的就业,和招生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这无可厚非,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企业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看重学生综合素養,其中就包括有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解决好学生的这一教育问题,可以优化学生就业的环境,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
论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 现状分析; 有效途径
人文精 神一词源于 西方 , 它是指 以人为核心 , 对于人 的本 化典籍 , 至在写东西时也会 出现诸多错别字 。这 说明当代大 甚
性、 平等 、 自由以及精神 的尊重与追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精 学生人文科 学知识 的匮乏 已经不容忽视 。
职业教育
论 高校大 学生人 文 精神 的培 养
褚 云鹤
( 郑州铁路职业技 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5 ) 50 2
【 摘
要】 当前时期 下, 在 随着 高等教育 日 益脱 离精英化, 业压 力 日 凸显 , 就 渐 原本 高校教育 中所致 力于的人 文精神教育也 日
渐淡化 。本文针对 高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 失等现象进行分析 , 校 寻找建立 当代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 效途 径, 高校 大学生以更 使
与合 作的一个平 台,人文精神是 人类精神 世界的一个 巨大财 拜金主义深 恶痛绝 , 但又 随波逐 流 , 成大 学生人文精神 的失 造
富。当前 , 大学生整 体呈 现出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 的精神状态 。 落与迷茫。() 2 高校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 在 但受各方面 因素 的影响 , 目前 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仍 出 校 的办 学理念是 以实用 性为主 , 重理轻文 , 至在老师和学 生 甚 现 了一些不和谐 的音符 , 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失 中都流 行一句话“ () 学好数理 化, 遍天下都 不怕 ”而忽视 了对 走 , 范大学生缺乏诚信 已经成为一个不争 的事实 , 无论是名校还是 学生人文精神 的培养 ,过分强调政治教育而弱化 了道德教育 。 普 通学校 , 无论是成绩 好的还是成 绩差 的, 这种现象 都普遍存 目前公共课 中涉及到人文教育的课程多数是理论课 , 与 以陶 这 在 。学习上有抄袭作业 , 考试作弊, 论文造假等现象 ; 生活中则 冶情 操、 开阔视野 、 传承文化 为宗 旨的广博 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文精神指的是对人文价值的关注和强调。
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感情、价值观等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本文将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浅析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的培养。
一、涵养人文情怀在写作教学中,涵养人文情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文情怀是写作的灵魂所在。
人文情怀体现了人们的情感、感情、理想和精神追求,让写作更加引人入胜。
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呢?首先,让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去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感受、思考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更好地理解人性。
再次,要培养学生发掘自己独特的人文情感和情怀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情出发,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培养人文素养在写作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同样非常重要。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人文艺术、人文科学、人文思想等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并探索人文创造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文艺术,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
其次,让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发现人文科学对社会和时代的贡献。
再次,让学生了解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创造力和人文价值的认知。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写作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同样非常关键。
弘扬人文精神是指倡导公正、自由、博爱、包容、勇气等人文价值观,传递人文情感,探究人性命题。
通过弘扬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践行人文价值观,注重个人的人性和社会的人文品质,激发学生的公正、自由、博爱、包容等品质。
其次,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人、温馨等现象,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
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摘要]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
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人做人”。
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今天我们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文化修养为基础,以崇高信念和优良道德为核心,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唯物辨证的思维方式于一体的一种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爱国主义责任感一个民族精神发展、思想感情,归根结底是一定物质社会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
时代不同,就存在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
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所谓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
在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既有进步的,具有人民性、革命性的文化,又有落后的,带有腐朽性、反动性的文化。
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就其与实践主体、文化主体的关系而言,人文精神是内在与主体的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如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崇尚优良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活的灵魂。
”因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凝聚了人民中最珍贵思想精髓的哲学,是时代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理论升华,它无疑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着统摄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必然产物。
今天,只有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为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正确的指南,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活的灵魂。
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总的说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文化修养为基础,以崇高信念和优良道德为核心,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唯物辨证的思维方式于一体的一种精神。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探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方面。
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在追求自我完善、关注人类命运、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有效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是新材料等领域,都活跃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高校教育市场化、功利化倾向严重,导致大学生专业技能虽然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文素质日益低下,人文精神日益匮乏,道德滑坡,心理脆弱。
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大学生这个群体时值青年时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人生观上,还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人生观;在价值观上,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价值观。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有助于他们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人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对他们把握好未来的每一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主要的内在因素。
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成人也要成才,要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发展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
人文精神强调自律,强调要有理智自主的独立人格,科学合理的道德理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人性的社会关怀,珍爱生命的终极关怀。
这都有助于大学生做一个政治合格、业务精良、身心健康、有素质教养的人;做一个能辨别是非,追求真、善、美,去伪存真,止恶扬善的人;做一个愿意为社会和人类需要而积极付出努力的人。
因此,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应该把人文精神培养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精神决定着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论文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人文精神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来自儒家《老子》的“为道”以及《庄子》的“体道”,主要是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文精神,体现为通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为《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即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近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在20世纪初积淀为一种传统,那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互助谦恭、奋发不屈的道德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豁达开朗;求真务实、勤奋学习;自强、自立、自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善解人意、知情达礼、与他人友善相处、人际和谐;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由于我的生存而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奉献精神和行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人文精神大学教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一个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文化、文明、价值、尊严和权利的尊重和追求,它强调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环境。
大学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讲座、论坛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同时,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从艺术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大学应该注重课程的多样化设置,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该开设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大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大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
同时,大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意义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人文精神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本文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文章强调了人文精神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认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章阐述了研究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具备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概述中还会提及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理论探讨、实证分析、策略建议等部分。
文章概述将提出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当前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现状的全面认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深入剖析,以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在撰写《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文中,“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段落可以这样展开: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导向,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发展。
在中国语境下,人文精神是对人类自身价值、尊严、情感与智慧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具体来说,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人文精神关注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尊严维护。
它倡导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主体地位,认为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更具有独特的道德、理智和审美等精神性质,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现。
人文精神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与人格完善。
这涉及到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与传承,包括诚实守信、宽容博爱、勤勉自律等人格品质的培养,也涵盖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通过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
再者,人文精神强调社会责任与公共关怀。
它要求个体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忘对他人福祉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维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勇于承担公民责任,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
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揭示人文精神培养的内涵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同时探讨人文精神在大学生学术、品德、修养上的体现,以及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结合提出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建议,展示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本文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 人文精神, 素养, 内涵, 培养途径, 重要性, 实践路径, 学术, 品德, 修养, 加强, 建议, 可持续影响.1. 引言1.1 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在面对社会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时,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审视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思政教育还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引领和指导,大学生才能真正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1.2 人文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文精神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和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进而形成独立、全面、深刻的思考能力和素养。
人文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主义、唯物主义的困扰,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论文人文精神论文:浅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摘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和谐发展关系重大,同时对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文明进程都是密不可分的。
最近一段时间公众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表现的盲从、无知,不仅表现出提高国民素质的紧迫性,也体现了教育的重大漏洞,提示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不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通过科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事实,不断求证和辨伪,反复地去伪存真,直至得出科学结论的态度。
而人文精神则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透过文字看思想,透过语言得精神,以情感、艺术、体验等方式来把握思想,“将生机勃勃的思想从死气沉沉的文字中‘活化’出来”。
[1]
一、人文精神的涵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人文精神的基
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2]
二、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大学生的心灵
几千年来人们通过实践和感悟,留下了人类几乎所有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阅历和丰富浑厚的人生体验的经典。
“这些经历过时间的汰选留存于世的历久弥新的典籍,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穷达安危、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
”[3]由于人文精神是人的内在气质外化的过程,所以,需要大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
对于如何滋养大学生心灵,美国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赫钦斯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那些具有永恒精神的西
方伟大著作,它们代表人类的理智精神,是人类的最高遗产。
他曾说,一个从来没有读过西方世界任何伟大的书的人怎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呢?反观大学生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忽视对于经典的学习,功利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无暇顾及证书、技能等量化考核之外的人的价值、生命的意
义,空虚的心灵使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
因此,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加不能急功近利。
(二)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情怀
高雅的文化氛围能使人追求美好生活、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因此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对陶冶大学生情怀至关重要。
高雅的文化集中表现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它们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
大学生在培养艺术情怀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赋予更丰富的渲染,深刻挖掘蕴含的强大生命力,进而提升人文精神。
(三)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以文化传承的方式赋予个体以文化生命,使之获得自由和解放。
文化传统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饱含着个体获得解放的信息和密码,是道德教育传递的基本内容。
美国著名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如悲剧与死亡并不受时代限制,文化传统的使命在于它使记忆连贯,告诉人们先人们是如何处理同样的生存困境的。
”[4]因此,文化是传统的继承,是人类的记忆,
历经世代人的努力构建,最终形成不朽的智慧。
抛弃传统将直接引发社会秩序的紊乱,同时个体由于丧失了文化的精神给养而在无意义感中走向疯狂或自戕。
因此,真正对个体具有解放意义的文化是超越时空的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深刻的人生实践加深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一个人熟知了某些人文知识和人文学科,不一定就提升了人文精神,关键在于是否把优秀文化的蕴含,化作了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它们付诸行动。
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大学生更多关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普世的永恒的爱,在实践中有更多感悟,深刻的体会,关心、关爱更多的生命。
三、培育人文精神的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5]。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对人类真善美的辨别力,这是学校教育最终应达到的目的。
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化作指导社会运行的根本法则,科学以及技术化作工具就成为一种“宿命”,而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性、人道、仁爱的人文教育被排挤到某个角落,甚至丧失
其生存空间,这正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人文精神的培育正是弥补长久以来人们所忽视的,而真正存在于内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
究,1999,(6):17-20.
[2]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庞守兴.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六问[j].江苏高
教,2009,(5):7-10.
[4](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