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5.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6.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古诗》说课稿精选十篇
《古诗》说课稿《古诗》说课稿「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
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2024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1)标题采用较大的字体,突出课程的主题。
(2)内容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便于学生观看和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诗人以黄沙道中的夜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对诗句进行创意解读,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宿建德江》时,可以播放江水潺潺、烟雾缭绕的音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客舍。
3. 实体教学辅助工具:使用实体教具,如地图、图片、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词内容。例如,在教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可以展示黄沙道中的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中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说课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尝试过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说课稿《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从以前学过的诗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三首诗词,重点认读课后生字并指导写法。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古诗三首说课稿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古诗为载体,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本课也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怀,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二、说教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2.示范法:教师通过朗读古诗,展示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自主学习法: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1.预习法:学生在课前预习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情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听讲法:学生认真听讲,聆听教师的讲解,掌握古诗的知识和技能。
3.模仿法: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感受古诗的声音美。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古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他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引导学生对杜甫产生敬仰之情。
2.学习新课(1)教师朗读古诗《春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讲解古诗《夜泊牛渚怀古》,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1《古诗三首》说课稿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三首诗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内容本课教材共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部分内容。
这些诗歌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秋天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格律、韵律、修辞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说教法1.教法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朗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的画面和背景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课所学的三首古诗及其作者,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知(1)学习《春望》1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三首说课稿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前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是关于古诗的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传承着我们的文化基因。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体会古人的情感,感受古人的生活。
在这次说课中,我将围绕三首古诗展开教学,带领同学们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因为思念故乡而无法入睡的心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游览胜景的诗。
全文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登高远望时所见的壮丽景色。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整首诗意境开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3.《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重逢友人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与好友李龟年的重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格律、韵律、修辞等,培养学生分析古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创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谈论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2.朗读欣赏首先让学生朗读《静夜思》,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会诗人的情感。
2024优质说课稿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范文
2024优质说课稿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词三首》,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和苏轼的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并掌握杜甫、白居易和苏轼的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受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崇尚,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受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学法方面,我将采用合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件和图片资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素材,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我将以一个小故事或图片为引子,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和理解首先,我将给学生介绍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然后,我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____》《____》和《____》,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三首诗的题材丰富,涵盖了山水田园、思乡怀人等主题。
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同时,这三首诗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小学____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于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
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情感,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品鉴能力。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学生能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化理解。
3.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4.启发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朗读《宿建德江》,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4.拓展延伸,了解作者及背景。
第二课时1.复习《宿建德江》,巩固理解。
2.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分析讨论,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
4.拓展延伸,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首诗词,温故知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四、说教学方法: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学习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累。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一)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秦汉以来,明月始终高悬于边关要塞之上。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古诗词三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所选诗词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
这三首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世代代读者的喜爱。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主要内容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美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早发白帝城》:诗人杜甫通过对长江三峡的描绘,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熟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3.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二)难点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难字的认识和理解。
2. 对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的深入剖析。
3. 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每首诗词的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寓意了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诗词的意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问答法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春晓》、《江南春》和《蜂》三首古诗。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古诗各有特色,《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机勃勃的景象;《江南春》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光;而《蜂》以蜜蜂的视角,赞美了春天的甜蜜和勤劳的蜜蜂。
这三首诗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通过诗词的学习,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习《春晓》:(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春天的美好。
(4)朗读、背诵。
3.学习《江南春》:(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古诗三首”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所选的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
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1.《春晓》:描述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思乡之情。
3.《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句结构及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句结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二)难点:对古诗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古诗的内涵。
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讲解《春晓》时,我会提问:“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描绘春天的早晨的?”让学生从诗句中寻找线索,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问答法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静夜思》中,诗人为何在夜晚思念家乡?”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亮点)1. 与其他教法的不同:在教学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引言概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正文内容:
一、《静夜思》
1.1 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1.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二、《登鹳雀楼》
2.1 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2 描写楼和风景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春晓》
3.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2 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
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三首古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思量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诗意理解、词语解释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韵味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理解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初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诗词的韵律、节奏,感受诗词的韵味。
同时,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探讨。
探讨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意思、意境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诗词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
【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级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
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程序】
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
”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
“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
其次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
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
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蓝天、白云”。
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
”等等。
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
胸有成竹。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
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①默写古诗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
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
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目标导学,诗词比较。
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回忆古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有关词的知识。
因而我从高鼎的《村居》入手,让学生比较着学习,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评。
3、抽生读并正音。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
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
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三)合作交流,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
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意,体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四)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国泰民安的内涵。
(五)强化训练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
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
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