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分类: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二、材料组成设计2、配制剂量:(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

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d R ——设计抗压强度;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

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0%。

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剂量按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详见表1)(1)击实试验方法按丙法;A、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约33kg试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说明
无侧限抗压强度汇总表
灰剂含量(%)
试件干密度(g/cm3)
试件压实度(%)
吸水量(g)
测强时含水量(%)







平均值(MPa)
最大值(MPa)
最小值(MPa)
标准差(MPa)
变异系数(%)
代表值RC0.95(MPa)
四、最优配合比的确定:
将测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其相应的灰剂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可得如下关系式:
19
9.5
4.75
2.36
0.6
0.075
筛底
合成级配
上限
下限
2、原材料中其他信息。
3、无机结合料:
无机料种类
品种标号
生产厂家
报告编号
(续表)
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试验说明:如下表:
含灰量(%)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佳含水量(%)
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施工/委托单位
抽样/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报告日期
样品描述
取样见证人
试验依据
判定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稳定材料类型
设计强度(MPa)
一、原材料:
1、集料级配组成:
集料种类
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率(%)
37.5
31.5
RC= X+,相关系数:
式中:X——灰剂含量(%)
Rc——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续表)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配合比实施细则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配合比实施细则
3、反力框架:高度约80cm
4、千斤顶:20t
5、脱模器:20t
6、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20kg 测量精度1g
7、成型试模:Φ10×10
8、砂石筛:31.5mm、26.5mm、19.0mm、9.5mm、4.75mm、2.36mm、0.6mm、0.075mm筛孔各一支
9、路强仪:测定范围变形量为100~500,测量精度1。
4、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除以塑性指数称为土的液性指数。
5、土的不均匀系数: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测出土的颗粒级配后,以土粒的累积质量百分比为曲线纵坐标,横坐标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Cu=d60/d10其中d60为小于某粒径土的质量占土总质量6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d10为小于某粒径土的质量占土总质量1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当Cu<5的土称之为均匀的;当Cu>5的土视为不均匀的;不均匀土颗粒级配良好,有较好的压实效果;
5、24小时后,将试件称量并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养生6d,再次称量并浸水24h,取出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将浸水的试件取出称量,然后擦拭试件表面明水,将试件放在路强仪压力座上,接通电源,调整零点使指针与零点对齐,将路强仪速率调至慢速,开动机器,压力座慢慢上升,指针开始转动,待表中指针开始回针时,记录试验数据,然后将仪器调至下降状态,压力座开始下降,待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关闭电源,试验结束。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击锤总行程450mm。

无机结合料(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试验;2、目标配合比设计;3、生产配合比设计;4、施工参数确定。

一、原材料试验1、本配合比使用的原材料如下:(1)粗集料:15~25mm、10~20mm、5~10mm碎石,产地***。

(2)细集料:0~5mm石屑,产地***。

(3)水泥:P.O42.5水泥,厂家****水泥有限公司。

条款规定:《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附录B.2.1条,按照2倍标准差的标准确定级配的上下限控制范围,每档材料需要不少于8次的矿料筛分。

2、筛分结果统计平均筛分曲线及变异系数,按2倍标准差计算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如下表1~4。

表1:15~25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2:10~2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3:5~1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4:0~5mm石屑筛分结果统计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选择级配范围(采用细则P19中C-B-3级配)。

2、以集料筛分平均结果构造4条合成级配曲线。

表5:集料组成比例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第4.6.7条,特征曲线一般有三条,上限曲线、下限曲线和中线曲线。

表6:合成级配表3、根据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表4.6.4所推荐的5个水泥剂量,对上述4条级配曲线分别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共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结果见表7。

4、以2.2.3步骤所得到的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分别成型标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试验得到对应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7。

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考虑设计强度要求与经济合理问题后,确定目标级配为3号级配曲线,其相应矿料组成为(15~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34:22:17:27;同时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3.0%,最大干密度2.220g/cm³,最佳含水率5.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含参考数据)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含参考数据)

管理编号:/报告编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报告编号:/(检测结构名称)二〇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工程名称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工程部位K0+120~K0+940路面基层稳定剂种类水泥土种类碎石设计强度(MPa) 6.5设计压实度(%)98样品描述1.集料碎石1:样品编号B01-XXXXXXXX、规格10~30mm;碎石2:样品编号B01-XXXXXXXX、规格5~10mm;碎石3:样品编号B02-XXXXXXXX、规格0~5mm。

2.水泥:样品编号A12-XXXXXXXX、牌号P·O42.5R。

3.以上样品状态均无异常。

委托日期2023年2月13日检验类别丙法试验日期2023年2月13日~2023年2月28日见证单位——见证人——见证证号——检验依据CJJ1-2008《城镇道路道路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试验结果序号无机结合料剂量(%)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平均抗压强度(MPa)偏差系数(%)Rd/(1-ZaCv)1 4.0 5.6 2.238 3.8 6.6 5.02 5.0 6.1 2.272 4.1 6.3 5.03 6.0 6.8 2.314 5.0 4.2 4.8 47.07.2 2.350 5.4 4.1 4.8 58.07.5 2.385 5.5 3.5 4.8剂量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无机结合料剂量为6.0%的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Rd/(1-ZaCv)且掺量最少,据此确定其无机结合料的剂量为 6.0%。

建议配合比材料名称碎石1碎石2碎石3质量百分比(%)452530单位体积用量(kg/m3)1042.2579.0694.8备注1.本试验报告中无机结合料掺合方式采用外掺法。

任务2-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第三集)(精)

任务2-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第三集)(精)

原材料要求
• 土 – IP=12~20的粘性土(亚粘土)、最大粒径≤15mm、有机质含量<10% – 中粒土和粗粒土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二灰稳定土
• 底基层: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53mm
• 基层:石料颗粒的最大粒径≤37.5mm,碎石、砾石或其他粒状材料的 质量占80%以上,并符合表2.2.10或表2.2.11的级配范围 –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二灰稳定土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系
原材料要求
– 砾石或碎石: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配合成颗粒组成符合表
2.2.10或表2.2.11所列级配范围的混合料
– 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 • 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 底基层
≤30%
≤35%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系
混合料组成设计
– 二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 对于粉土,以1:2为宜),石灰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30: 70~90:10 – 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石 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应是20:80~15:85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系
混合料组成设计
–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 测定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 – 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 依公式2.2.3选定合适的石灰剂量 R≥Rd/(1-ZaCv) 公式(2.2.3) – 石灰煤渣混合料的设计可参照此步骤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系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系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用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用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用料要求一号配比:水泥用量:3%最大干密度:2.35 g/cm3最佳含水量:5.3%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560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298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水:317g水泥: 174g石子(26.5-31.5):987石子(10-26.5):1510石子(5 - 10):1510石子(0 - 5):1800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二号配比:水泥用量:4%最大干密度:2.37 g/cm3最佳含水量:5.4%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622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357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水:326g水泥: 232g石子(26.5-31.5):986石子(10-26.5):1508石子(5 - 10):1508石子(0 - 5):1798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三号配比:水泥用量:5%最大干密度:2.39 g/cm3最佳含水量:5.5%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684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417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水:334g水泥: 290g石子(26.5-31.5):985g石子(10-26.5):1506 g石子(5 - 10):1506 g石子(0 - 5):1795 g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四号配比:水泥用量:6%最大干密度:2.40g/cm3最佳含水量:5.6%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719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450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水:334g水泥: 290g石子(26.5-31.5):985g石子(10-26.5):1506 g石子(5 - 10):1506 g石子(0 - 5):1795 g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五号配比:水泥用量:7%最大干密度:2.42 g/cm3最佳含水量:5.7%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789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515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水:351g水泥: 403g石子(26.5-31.5):979g石子(10-26.5):1498 g石子(5 - 10): 1498 g石子(0 - 5):1786 g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
1. 确定配合比目标: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和性能要求,确定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目标,包括水泥、石料、沙子等原材料的比例。

2. 选择原材料:根据配合比目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石料、沙子、外加剂等。

考虑原材料的品质、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3. 确定粒径分布:根据所需的混凝土或其他无机结合料制品的性能要求,确定石料和沙子的粒径分布范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4. 计算配合比:根据配合比目标和所选原材料的性能,计算各原材料的配合比。

考虑到水泥的掺量、石料和沙子的含量、水灰比等因素。

5. 进行试验:根据计算得到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制备混凝土样品或其他无机结合料制品,进行强度、工作性能等性能测试。

6. 评估和调整:根据试验结果评估配合比的性能,如强度、工作性能等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7. 编制配合比表:根据最终确定的配合比,编制配合比表,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原材料投入和操作。

8. 确定生产控制点:根据配合比表,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配料、搅拌、浇筑等环节的控制要点。

9. 生产和质量控制:按照配合比表和生产控制点要求,进行实际生产,并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抽样检测、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验等。

10. 跟踪和总结:对生产过程中的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平。

无机结合料每方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无机结合料每方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无机结合料每方材料用量计算公式无机结合料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由水泥、骨料、掺和料等组成,并且其每方材料用量是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无机结合料时,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机结合料每方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1.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中包括了水泥、骨料、水和掺和料的比例。

2.确定每方混凝土的质量,通常以千克为单位。

3.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一般以千克为单位。

水泥的用量取决于设计强度、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种类等因素。

4.根据设计配合比中骨料的比例确定骨料的用量。

骨料一般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粗骨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细骨料用于填补骨料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5.确定混凝土中的水用量,一般以千克为单位。

水的用量取决于水泥的用量和水胶比,即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6.根据设计配合比中的掺和料种类和比例确定掺和料的用量。

掺和料主要有粉煤灰、矿渣、膨胀剂等,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工艺性能。

7.最后,计算每方无机结合料的总质量,其为水泥质量、骨料质量、水质量和掺和料质量的总和。

设每方混凝土的质量为M(kg)水泥的用量为C(kg)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总质量为A(kg)水的用量为W(kg)掺和料的总质量为P(kg)设计配合比中水胶比为W/C设计配合比中的骨料比例为ratB(%)设计配合比中的掺和料比例为ratP(%)。

则计算公式如下:C=M/(1+B/A)A = (100 - ratB) / ratB * CW=W/(1+W/C)/(1+B/A)/(1+P/C)*CP = (100 - ratP) / ratP * C其中,每方材料用量的单位为千克。

需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中的骨料比例和掺和料比例必须是与设计有关的比例,它们决定了无机结合料混凝土的特性和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适当的配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无机结合料在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无机结合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不同的无机结合料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无机结合料。

例如,在需要高强度的应用中,可以选择高强度的水泥作为无机结合料;而在需要耐久性的应用中,可以选择耐久性较好的石灰作为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无机结合料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无机结合料与其他组分(如骨料、添加剂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无机结合料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以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例如,合理选择无机结合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无机结合料的用量也是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无机结合料用量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过高的用量会导致材料过于坚硬,缺乏柔韧性,容易发生开裂和变形;而过低的用量则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无机结合料的特性,合理确定无机结合料的用量。

在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无机结合料的硬化时间和早期强度发展。

无机结合料的硬化时间和早期强度发展对材料的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长的硬化时间会延长施工周期,而过快的早期强度发展则会影响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调整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以控制硬化时间和早期强度发展。

无机结合料在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无机结合料、考虑其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调整用量和控制硬化时间和早期强度发展,都是保证材料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在实际工程中,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提高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施工。

3 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 原材料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4.2 水泥及添加剂4.2.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4.2.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4.2.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

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4.3 石灰4.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4.3.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4.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4.3.4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该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4.4粉煤灰等工业废渣4.4.1 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于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粉煤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4.1的规定。

4.4.2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使用粉煤灰,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表3.4.1要求时,应进行混合料强度试验,达到相关要求的强度指标时,方可使用。

4.4.3 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基层或底基层,使用前应崩解稳定,且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混合料性能。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一、无机结合料的特点和应用无机结合料是一类由无机材料制成的胶凝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无机结合料常见的有水泥、石膏、石灰等。

这些材料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广泛应用,是保障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二、材料配合比的重要性材料配合比是指在一定体积或质量比例下,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

合理的材料配合比能够保证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中,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并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成本。

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的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材料性能:不同的无机结合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材料的性能差异,使其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2. 确定强度要求:根据工程的需求和使用环境,确定结构的强度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同时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过度配比导致材料的浪费。

3. 考虑施工性能:在设计配合比时,还需要考虑无机结合料的施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硬化时间、抗渗性等。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4. 考虑环境因素:无机结合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酸碱等。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5. 进行试验验证:配合比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并对配合比进行进一步优化。

以水泥为无机结合料为例,设计一个适用于路面铺设的配合比。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要求。

然后选择合适的骨料、矿粉和掺合料,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实验数据,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泥的含水量、初始硬化时间、强度发展规律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骨料的粒径、含水率、表面性状等因素,以及掺合料的掺量比例和掺合效果。

通过试验验证,可以评估设计的配合比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备 注 2.见证人及证号:
地址:
审核:
试验:
年月日 联系电话:
试验单位 (盖章)
声明:当本机构接受委托送检时,其试验结果仅对来样负责;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试验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第页共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平均抗压强度 (MPa)
偏差系数
Rd/(1-ZaCv) (MPa)
2
3
4
5 剂量
根据以上配合比设计结果,无机结合料剂量为 ZaCv)且
掺量最少,据此确定其无机结合料的剂量为
%。
%的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Rd/(1-
材料名称
配合比
质量百分比(%)
单位体积用量(kg/m3)
1.试验规程及评定依据:
委托编号 。 报告编号 。 委托单位 。 稳定剂种类 。 土种类 。 样品编号 。 样品描述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类别 。 工程名称 。 工程部位 。 压实度 。 委托日期 。 试验日期 。 样品状态 。
市政试-65
序号 1
无机结合料 剂量
(%)
最佳含水量 (%)
最大干密度 (%)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设计标准、原材料检验、拟定比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设计标准、原材料检验、拟定比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
模块二
01
设计标准
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的
02
组成设计
03
设计步骤 设计的实例
组成设计
公路等级
水泥稳定材料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石灰稳定材料 现行冻融试验方法所建立的底基层 条中二件所灰与能稳稳遇定定到材材的料料环在境路条面件结相构比底基基层层 ,更为恶劣
二级及以下公路 2.5~3 1.5~2.0 ≧0.8 0.5~0.7 0.6~0.8 ≧0.5
土的类型 中粒土和粗粒土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土
其他细粒土
石灰剂量(%)
基层
底基层
3,4,5,6,7
-
10,12,13,14,16
8,10,11,12,14
5,7,9,11,13
5,7,8,9,11
水泥剂量(%)
基层
底基层
3,4,5,6,73Fra bibliotek4,5,6,7
5,7,8,9,11
4,5,6,7,9
8,10,12,14,16
6,8,9,10,12
组成设计
总结
l1.稳定材料混合料的设计标准是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高速及一级公路 3~5
1.5~2.5 -
≧0.8 0.8~1.1 ≧0.6
组成设计
1
原材料试验
2
拟定混合料配合比
3
试件的强度试验
4
选定石灰或水泥剂量
组成设计

筛分 压碎值
石灰
CaO含量 MgO含量
水泥
胶砂强度 凝结时间
组成设计
土的类型 砂砾土和碎石土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土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示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示例
27 号 21 号
4 677 2 224. 92 10 293 2. 524 1
26 号
32 号
4 637 2 224. 74 10 270 2. 532 0
25 号 23 号
4 677 2 224. 92 10 310 2. 531 8
22 号 28 号
击实筒+料质量 ( g)
湿密度也/ cm')
×××,××× ×××
26.5 100 90 19 86 75 75. 8 16 79 68 69. 8 13. 2
72
校核者×××
试验日期
筛孔( mm)
31. 5 100 100.
9. 5 62 51 54. 0
4. 75 45 35 40. 2
2. 36 31 19 23. 9
1. 18 22
11
盒号
盒质量( g)
348.6
353.44 368.87 366.06 350. 51 364.52 368.81 348.95
337. 7
5~
371. 07 2 863. 66
盒+湿料质量( g)
2 719. 0( 2 675. 16 2 617. 2 2 536. 9 2 720. 56 2 528. 51 2929.17 2 303. 61 2 870.
5.05 2. 4 027 5. 05 2. 4 027
5.47 2. 4 006
5.96 2. 3 893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g/cm3)
两次重复性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超过 0. 08g/cm3 (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最佳含水量的差不超过 0. 5% (最佳含水量小于 10% )。所以取两组的平行试验结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策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策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策略摘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为半刚性材料,在等级较高的公路路面底基层和基层中应用十分广泛。

该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强度,还具有抗疲劳开裂性能、耐久性和水稳定性,同时其造价还较为低廉。

笔者针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的重要环节,希望有助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推广及有效应用。

关键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组成设计在设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时,既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时也需做到就地取材,尽可能节约成本费用,并且还需符合施工条件的要求。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强度标准,选择适宜的结合料类型和被稳定的材料,确定最佳的无机结合料组成与剂量,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设计内容包括:选择级配范围;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共三方面工作内容。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定义及种类无机结合料主要指水泥、粉煤灰、石灰及其他工业废渣。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材料中掺入足量的水泥或粉煤灰、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同时与水拌和得到的混合料,经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主要有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粉煤灰稳定材料和综合稳定材料。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要求2.1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和设计级配要求,选择适宜的结合料类型,确定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组成中集料的使用比例,得到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2.2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采用重型击实法或振动压实法试验,分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3根据不同结合料剂量条件下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采用静力压实法成型标准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4根据施工设计文件,及以往施工经验及规范要求,考虑到试验的保证率系数及半刚性基层的稳定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示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示例

J总质量
26. 5mm
19mm
16mm 13. 2mm 9.5mm <9.5mm
1 号( g)
4 078. 37 48.29 3 521. 18 439.62
51. 13
1. 76
16. 39
各档含量(%)
1. 18
86.34
10. 78
1. 25
0.04
0.40
2 号( g〕 各档含量(%)
4 258. 05
按照以上试验方法进行 10 ~ 20mm 、 5 ~ lOmm 和 0 ~ 5mm 档的筛分,试验结 果见附表 3.
18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擎义手’
华创石料场的各档筛分结果(通过率,%)
附表 3
筛孔 mm
10~ 30mm 10~ 20mm 5~ lOmm
。~ 5mm
31. 5 26. 5 19 16 13. 2 9. 5 4. 75 2.36 1. 18 0. 6 0. 3 0. 15 0.075
盒质量( g) 313.46 314. 47 316. 22 310. 63 325. 5 312. 94 313. 72 315.98 327.3 338. 74
盒十湿料质量( g) 2 550. o~ 2 276. 79 2 726. 7 2 442. 4E 2 814. 1 2 653. 31 2 731. 61 2 739. 3~ 2 767. 8, 2 114. 26
实试验配料单的计算结果见附表 5 ,共配料 12 份,分两次配料。
击实试验配料单
附表 5
工程名称×××国道工程上基层
混合料名称水泥稳定碎石
石料含水量(%) 水泥来源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2015年12月21日](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2015年12月10日]二、技术标准1、材料的技术要求(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 ,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3、混合料技术要求三、配合比设计过程:1、 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31。

526.5199.5 4.75 2.360.60。

0750-31510010010010099.891。

546.29。

53-51510010010010097。

168.826.4 2.85-101610010010099.736。

8 4.60。

30.310-202710010010027.00。

40。

10.10。

120—302710095.422.30。

40。

20.20。

20.2合成值10098.879.053.435。

624。

911。

0 2.0范围要求下限100907247291780上限10010089573927153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

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项次数最大干密度(g/cm³)次数最佳含水量(%)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φ150mm×150mm 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
(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21日]
(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10日]
二、技术标准
1、材料的技术要求
(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2)、细集料: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水洗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

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
三、配合比设计过程:
1、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
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
材料规格(mm)
掺配
比例
(%)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表(%)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0-3 15 100 100 100 100 99.8 91.5 46.2 9.5 3-5 15 100 100 100 100 97.1 68.8 26.4 2.8 5-10 16 100 100 100 99.7 36.8 4.6 0.3 0.3 10-20 27 100 100 100 27.0 0.4 0.1 0.1 0.1 20-30 27 100 95.4 22.3 0.4 0.2 0.2 0.2 0.2 合成值100 98.8 79.0 53.4 35.6 24.9 11.0 2.0 范围要求
下限100 90 72 47 29 17 8 0
上限100 100 89 57 39 27 15 3
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
φ150mm×150mm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5、将试件用塑料袋包裹,在温度20±2℃,湿度不小于95%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养护7d,最后一天为浸水,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表:
四.配合比确定
(1) 根据图纸要求,其设计强度≥2.5MPa,结合试验数据,申报
配合比为:
水泥剂量(%)最大干密度
(g/cm³)
最佳含水
量(%)
0-3mm
(%)
3-5mm
(%)
5-10mm
(%)
10-20mm
(%)
20-30mm
(%)
3.0 2.384
4.6 15 15 16 27 27
(2)延迟试验
根据确定的配合比,分别对底基层混合料进行0h、1h、2h、
3h、4 h、5 h、6 h延迟试验(分别进行密度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如图分析可得:该水泥拌合物在6小时后强度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而施工中若有超过5小时还未能碾压完毕的应当废弃。

(3) 施工前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施工时采用的水泥剂量可大于设计配合比的水泥剂量约0.5%控制,含水量根据天气情况结合经验确定。

一般施工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增大0.5-1.0% 。

中心试验室
标工地试验室
2016年0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