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面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价值评判和追逐取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观方面:
个人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较浅。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显得有些迷茫甚至手足无措。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可塑性较强。青少年阶段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变化较大的人群,因此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波动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也越来越大。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吸收快,效应强,可塑性较高。这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的“一打婴儿”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充分说明了可塑性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客观方面:
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形成;而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地,师资力量、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都直接关系着他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观念的形成。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社会,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网络信息膨胀,势必会有些许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对党不满、崇尚西方的不良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眼前,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甚至异化。
二、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长期的迷茫性。成长都是伴随着阵痛——有多少突破和进步,就有多少汗水和艰辛。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也是必须要进行的选择。面对社会上的太多热潮观点,青少年尚缺乏独立判断的自觉性,也不可能完全理性地选择吸收有价值的事物,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迷茫和困惑,甚至焦虑与不安。
过分崇尚自由的盲目性。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张扬个性、弘扬主体意识的时代,尊重自我,推崇自由,执着于展现“自我”已成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宣言;与此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物质条件显著提高,部分青少年形成了比较强烈的个人价值中心,他们渴望自我实现,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最大利益,把自我当成价值主体,而周围的所有人、物、事都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未免显得太过盲目,而忽略了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多传播正能量。前段时间《我是演说家》的一期节目中,有一名哈佛才女许吉如,在题为“黑土麦田实干兴邦”的演说中讲了一位耶鲁高材生到湖南衡阳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这位高材生筹备了一个名叫“黑土麦田”的平台,从XX年开始,每年从国内和海外的高校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作为村官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带领和帮助农民创业致富。随后,秦玥飞被评为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是这样的:“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
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我们要多多宣传正能量,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各级各层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暖青汇APP等平台,净化网络教育空间,为青少年们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加大力度继续推进暑期三下乡活动,并注重效益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加深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行动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基层,从而更加了解自己,锻炼自己,甚至重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知识和劳动结合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