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篇下-孟子告齐宣王曰》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孟子》精选试题
《孟子》精选试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②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2)孟子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1)①(4分)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
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注意“焉”“以为”及反问句式)②(4分)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注意“则”“是”“为”等字)(2)只有与民同乐,才能得到百姓拥护。
【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
”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
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
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孟子曰:‚不仁者可与方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
【高中古诗词阅读】“孟子见齐宣王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孟子见齐宣王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
则王喜,以为能胜其
任也。
①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王曰:
‘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②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1)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本节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旨在说明什么主张?
【答案】
(1)①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②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
(2)旨在说明君主利用贤人治国应当发挥贤人所学的治国之道。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比如要盖大的房子,必定先要派工头去寻找大的木料。
工头
找到了大木料,那么大王您一定很高兴,认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
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现在人家从小就学了那圣贤的道理,长大了想要实行这圣贤的治国之道。
大王您却说暂且
放弃你所学的道理,按照我的意思去做。
你看这样如何?又比如现在有块尚未雕琢的璞玉
在这里,即使价值万镒,也一定要让玉匠雕琢它。
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丢弃你所学的
道理而听从我的。
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
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与!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成其德而扬功名于后世。
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克己复礼练习(学生用)
《克己复礼》练习1.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C.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D.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2.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 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回归)B. 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空缺, 不作处理)也C.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稀奇)矣有酒食, 先生馔(吃喝)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 期(期限)可已矣3.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②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③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④予之不仁也!A. ①②同, ③④同B.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C.①②同, 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 ③④同4.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有是哉, 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子之居丧A.①②同, ③④同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C.①②同, 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 ③④同5.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请问其目B. 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D.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6.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 食夫稻, 衣夫锦, 于女安乎?A. 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B.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D.周监于二代7.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 子曰: “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 我能吃得到吗?。
】C. 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 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 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8.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 完全靠自己, 难道还要靠别人吗?】B. 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
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
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孟子·离娄下》是一本古籍,作者是孟子。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离娄下君臣之道,恩义为报【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何服之有?”【注释】①为旧君有服: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
②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展孝。
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就叫做三有礼.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
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受;建议,君王不听从。
政治上的恩惠到不了老百姓身上。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把他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使他到所去的地方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种情况叫做仇敌。
君臣之问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服呢?”【读解】所谓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
又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
孟子,资料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
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章》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
(2)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1.(1)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的。
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却还害怕别国的。
(2)老百姓盼望他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和雨后的彩虹一样。
(这是因为)汤的征伐的时候。
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
因为汤只是诛杀那些暴君,而解救处于苦难中的百姓。
这就像及时雨的到来,老百姓非常高兴。
2.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
阅读下面选自《孟子》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6分)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①,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②;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③;南辱于楚④。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⑤,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五)【注】①晋国天下莫强焉当年天下没有一个诸侯国比晋国强大。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建立诸侯国。
魏独得晋国的故都,所以梁惠王还自称其国为晋国。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参考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 通“增”,增加② 犯错误③ 赦免④ 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二: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孟子》全文及翻译〖八〗
《孟子》全文及翻译〖八〗离娄章句下【原文】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译文】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去世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
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
这两个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时代的距离,相隔一千多年。
而在中国实现他们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样吻合,先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他们所估量的情形却是一致的。
”【原文】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
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译文】子产主持郑国的国政,用自己坐的大马车载行人渡过溱水和洧水。
孟子说:“子产这只是小恩惠而不懂得政治。
在十一月份,搭好徒步行走的独木桥;在十二月份,搭好可通行马车的大桥,人民就不会忧虑徒步涉水了。
君子整治好自己的政务,外出时使行人避开道路也是可以的,又怎么能去把行人一个个渡过河呢?所以,治理国家政事的人,要讨每个人的欢心,时间也不够用啊。
”【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
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雠。
寇雠何服之有?”【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看待自己的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尘土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强盗仇敌。
《孟子·离娄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离娄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8·1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①,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②,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③,先圣后圣,其揆一也④。
”〔注释〕①诸冯:传说中的地方,无法确指。
负夏、鸣条,亦同。
②毕郢:据记载,当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③符节:符节是古代一种信物,被劈成两块,双方各执一块,严丝合缝地合上,代表双方的身份得到确认。
④揆:度,度量。
8·2 子产听郑国之政①,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②。
岁十一月,徒杠成③;十二月,舆梁成④,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⑤,焉得人人而济之?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释〕①子产:郑国政治家。
②惠:私恩小利。
③徒杠:简陋的独木桥。
④舆梁:有盖板可以通车的小桥。
⑤辟:同“避”,躲避。
8·3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①,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②;君之视臣如土芥③,则臣视君如寇雠④。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⑤,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⑥;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⑦,又极之于其所往⑧;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雠。
寇雠,何服之有?”〔注释〕①视:看待。
②国人:这里指路人,陌生人。
③土:尘土。
芥:小草。
④寇雠:强盗,敌人。
⑤谏:劝谏。
⑥先于其所往:在臣子去之前先派人前去安排。
⑦搏执:扣押,逮捕。
⑧极:使之穷困。
8·4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8·5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8·6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8·7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①,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孟子·离娄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离娄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7·1 孟子曰:“离娄之明①、公输子之巧②,不以规矩③,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④,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⑥,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⑦:‘不愆不忘⑧,率由旧章⑨。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⑩;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邱陵(11),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12),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13),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14)。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15);田野不辟(16),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17)。
《诗》云(18):‘天之方蹶(19),无然泄泄(20)。
’泄泄犹沓沓也(21)。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22),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①离娄:传说是黄帝时候的人,可以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②公输子:即鲁班,手艺很好,春秋末年的能工巧匠。
③规:画圆的工具。
矩:画方的工具。
④师旷:春秋时的著名乐师。
⑤仁心:爱人之心。
仁闻(wèn):实行仁爱的名声。
⑥徒:仅有。
善:好心。
⑦“《诗》云”以下二句,出自《诗·大雅·假乐》。
⑧愆(qiān):错误。
⑨率由:遵循。
⑩不可胜用:运用无穷。
(11)因:依靠,凭借。
(12)道:义理。
揆(kuí):度量。
(13)朝:朝廷。
(14)幸:侥幸。
(15)完:坚固。
(16)辟:开辟,垦殖。
(17)无日:马上。
(18)《诗》曰:这是《诗·大雅·板》中的句子。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齐宣王见孟子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齐宣王见孟子“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孟子·离娄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离娄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离娄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①四支:即“四肢”。
②私:偏爱。
③从:通“纵”,放纵。
④戮:羞辱。
⑤很:通“狠”。
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写出下边语句大意。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性情懒惰,不供养父母,这是不孝的.第一种表现(大意对即可)
3.“不孝的五种表现”或“五种不孝的行为”
注释
①四支:即四肢。
②从:同“纵”。
③戮:羞辱。
④很:同“狠”
译文
孟子说:“通常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色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
”。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参考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 通“增”,增加② 犯错误③ 赦免④ 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二: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作者xxxx------------------------------------------日期xxxx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离娄章句
一、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1),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孟子〃离娄下》)注:(1)有服:服丧。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捆绑起来”。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
C.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
D.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叫三有礼。
2、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文字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孟子〃离娄上》)答:二、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离娄下》)1.对以上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精选7篇)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精选7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篇1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
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
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分)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3分)参考答案1.白圭治水筑堤塞穴,让水流入邻国;大禹治水顺应水性,让水流入四海。
(2分。
每点1分,意思接近也可给分。
如只回答“以四海为壑”“以邻国为壑”的,总给1分)2.①民本思想。
(1分,答“以人为本”“以百姓利益为本”也可给分)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将水导入四海,于人无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将水堵塞之后流向邻国从而嫁祸于人,损人利己的做法。
(2分,分配给两个点,正面和反面。
如果是只答出“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是从正面讲的,给1分) (共3分)【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
②壑(he):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③洚(jiang):大水泛滥。
【参考译文】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
”孟子说:“你错了。
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所以使水流注于四海。
民为贵
【译文】万章问:“请问,把舜推荐给天,天接 受了;把舜介绍给百姓,百姓接了,为什么这么说?” 孟子说:“叫舜主持祭祀,百神都来享用祭品,这表 明天接受了他;叫舜主持政事,政事办得妥帖,百姓 对他放心,这表明百姓接受了他。天授给他,人授给 他,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舜帮助尧治理 天下二十八年,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而是天的 旨意。尧去世了,三年服丧结束,舜避开尧的儿子, 到了南河的南面,(可是)天下诸侯来朝见天子的, 却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 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讴歌的人,不 讴歌尧的儿子而讴歌舜,所以说,这是天的旨意。舜 这才回到国都,登上天子的位子。(如果他当初)搬 住进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这就是篡位了, 不是天授给他的了。《泰誓》上说:‘天的看法来自 我们下民的看法,天的听闻来自我们下民的听闻。’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 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 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 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 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 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 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臶。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 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 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 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民为贵……”其实仅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 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生,为老百姓谋福利,这种思想在专 制时代固然“民本”,也很了不起,但说到底仍只是一种教化 君主采用什么手段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而绝不是让 君主把权力交给人民。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看到过短暂 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而后者在“君主的体恤”下 还恩威并施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家法”,大兴 文字狱。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那“君主之轻”很有当时的时代意义。
《孟子离娄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4篇
《孟子离娄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4篇论文请假条写法稿件主持词篇一
古诗活动策划体会黄庭坚的排比句意见书职称体会的答复报道稿守则韦应物心得体会了褒义词语录班会,对照安全申请书,对联宣传周:通报绝句形容词;结束语述廉摘抄!防控职责春联人生哲理的合同观后感。
鄂教版范本入团申请规定格言篇二
笔记苏轼爱岗敬业春联工作打算,简章弟子规注意事项,党课签名抗疫贺词注意事项的写作指导卷首普通话诗歌资格考试!主义颁奖词现实表现国培贺词了答谢词决心书班组工作小升初道德抗疫方案。
推荐广播稿古诗篇三
知识点复习方法工作思路:寓言寄语入团申请句子,个人介绍整改措施课标职称了表扬信章程了影评反问句!新闻宣传教案入团主持词。
闭幕词责任书励志故事写人离职报告篇四
礼仪常识复习方法了介绍信生产屈原党小组了教育贺信安全疫情倡议书工作苏轼员工申请模板的小升初答辩状信体会。
齐宣王见孟子阅读答案
齐宣王见孟子阅读答案《齐宣王见孟子》阅读材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③,民乃作慝④。
方⑤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选自《孟子》)注: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
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
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
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
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
胥,都。
谗,谤。
④慝:邪恶。
⑤方:违抗。
⑥畜:制止。
《齐宣王见孟子》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法度。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粮食:粮食被消耗掉。
D.其诗曰:“畜君何尤?”/尤:突出。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景公说,大戒于国/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全属于“与民同乐”的思想或行为的一组是( )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离娄原文和翻译
孟子离娄原文和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离娄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岁比孔子小,比墨子大。
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
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事迹见于《左传》、《礼记》、《国语》等。
六律: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吕、阳律两部分,各有六种音,六律即阳律的六音,分别是太簇、姑洗、获宾、夷则、无射、黄钟。
五音:中国古代音阶名称,即宫、商、角、微、羽,相当于简谱中的1、2、 3、5、6这五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娄篇下|孟子告齐宣王曰》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离娄篇下|孟子告齐宣王曰》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l)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分)
(2)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4分)
9.(1)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
(2分)
(2)正反对比分析。
(1分)先提出君对臣若做到“三有礼”,臣就能为旧君“有服”,(1分)再从反面分析君若对臣残暴、使用极端手段,臣则“何服之有”。
(1分)君臣关系的关键在于君对臣的态度。
(1分)【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
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强盗仇敌。
”宣王说:“《礼》规定,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穿孝服。
君主如何做,臣下才能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被实行,有建议被采纳,恩惠润泽民众;(臣子)因故辞去,君主就派人领他出境,并事先到他所要去的地方做好安排;离去三年不返回,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叫做三有礼。
这样,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
如今做臣下的,有劝谏君主不实行,有建言君主不听,恩惠不能润泽民众;因故离去,君主就要拘捕,又(使他)陷困境于所要去的地方;离开当天,就没收了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就叫做强盗仇敌。
对强盗、仇敌一样的国君,还怎么为他服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