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篇一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篇二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论语中的四字词成语及意思

论语中的四字词成语及意思

论语中的四字词成语及意思温故知新出处:孔子《论语·为政》译: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

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见贤思齐出处:孔子《论语·里仁》译: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任重道远出处:孔子《论语·泰伯》译:担子很重;路程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

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

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如:众星拱辰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拱”古作“共”)安老怀少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相关内容。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1) 无適无莫《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適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 和颜悦色《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4)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 胜残去杀《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6) 时不我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7) 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 中庸之道《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9) 半部论语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 恶居下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2)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3) 枉道事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4) 循序渐进《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其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原则,这些原则被总结为一些经典的成语,成为后人学习和遵循的准则。

下面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以礼待人《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天下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适合的也没有不适合的,是根据他们的道义准则来对待的。

所以君子以礼待人,不论高低贵贱,都要尊重礼仪,体现出他们对人的尊重和谦虚。

2. 克己奉公《论语》中有一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自己,抑制住私欲,为公共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克己奉公指的是自己要先克制自己的私欲,然后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去奉献自己,为大家谋福利。

3. 以德报怨《论语》中有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别人对你怀有恶意,你应该用德行来回报他,因为怀着恶意的人并不理会别人的好处。

不论对待别人的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以德报怨,用道义和善良的行为来回应别人。

4. 知足常乐《论语》中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重视道德的重要性。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要知道满足的生活,不要贪婪和追求过分,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5. 学而不厌《论语·学而篇》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朋友交往上,都要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学而不厌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学习的持续热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以上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

论语演变成的成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思想和言论,其中一些被演变成了成语。

以下是一些源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1. 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子罕篇》。

意思是在悲痛之中却能保持适度,不让情绪失控。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悲伤或痛苦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至于过度悲伤或失控。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每天都吃饱了饭,却没有什么追求或目标。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

3. 北辰星拱:出自《论语·子张篇》。

北辰指北极星,拱指环绕。

比喻领导者的威望如北极星高高在上,周围的人都要向他看齐。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的地位非常高,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威望。

4. 比而不周:出自《论语·子路篇》。

意思是比较而不全面考虑。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做决策或比较事物时,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5. 察言观色: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意思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交际或交往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

6.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学习或求知时,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以身份或学问的高低为耻。

......以上是一些源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这些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是分享的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很重,路很远。

⽐喻责任重⼤,要经历长期的奋⽃。

出处:《论语·泰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例:⼈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进⾏学习。

出处:《论语·⼦罕》:“夫⼦循循然善诱⼈,博我以⽂,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个——的教师了。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不倦。

3、登堂⼊室:堂、室:古代宫室,前⾯是堂,后⾯是室。

登上厅堂,进⼊内室。

⽐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的⽔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于室也。

”⽰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书也,不怒不威⽽引⼈——之明师也。

⽤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于称颂⼈近义词:登峰造极、当⾏出⾊、炉⽕纯青反义词:浅尝辄⽌、⼀窍不通、⼀⽆所知、初出茅庐。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5、以德报怨:不记别⼈的仇,反⽽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以德报怨何如?'⼦⽈:’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泽东《中国⼈民解放军宣⾔》:“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

”⽤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情⽆义。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如下:
1、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3、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4、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5、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6、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7、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9、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已:停止。

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非礼勿视:不合符礼教的文字不能看。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论语的成语并解释

论语的成语并解释

论语的成语并解释关于论语的成语并解释《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关于论语的成语并解释,请参考!关于论语的成语并解释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很多,例如:
1、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明白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2、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3、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4、中道而废:出自《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是中途而废,半途而放弃。

5、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文和质配合适当,才是君子。

6、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7、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8、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

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篇一1、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所不同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示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足,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论语》中“一言以蔽之”的用法和今天一样,用于概括、评价某事某物。

这里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概括,《论语注疏》中这样提到——“一言以蔽之”者,蔽,犹当也。

古者谓一句为一言。

《诗》虽有三百篇之多,可举一句当尽其理也。

“曰:‘思无邪’”者,此《诗》之一言,《鲁颂駉篇》文也。

《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也就是说,这里的“一言”,指的是一句话,《诗经》虽然有三百多篇,但是其主旨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句话呢?就是“思无邪”——纯正无邪(北宋程颐也用“诚”来解释“思无邪”)。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孔子在这里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主要是说自己对于古代、前人的学说是更为信赖的。

比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自己就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后面提到的“老彭”,是商朝时一名贤明的士大夫,是一位喜爱、遵从“先王之道”的人,孔子就以“老彭”自比。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些行为都是“述而不作”而非自己在创作。

3、箪食瓢饮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实际上是孔子在赞美自己的一个学生——颜回。

“箪食瓢饮”表面上指的是生活条件的简陋,这里引申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所以孔子这里称赞颜回“贤哉”。

宋代的周敦颐,特别重视这句话,经常叫他的学生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这里的“乐”,说的正是人超越了物质环境,追求精神圆满的至高境界。

4、能近取譬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详解《论语》里的115个成语

详解《论语》里的115个成语

详解《论语》里的115个成语《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篇一
1.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4.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5.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7.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8.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0.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篇二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3.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为:是。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女:同“汝”,你。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以直报怨
解释:直:公正、正直。

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因人废言
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用行舍藏
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8.有教无类
解释: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


9.欲罢不能
解释:欲:想;罢:停,歇。

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0.愚不可及
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

愚蠢得别人比不上。

形容极其愚笨。

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篇三
1.怨天尤人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厌
解释: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不耻下问
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7.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9.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0.恶衣恶食
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