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全)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论语中的成语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1、犯上作乱【解释】封建时代指违抗尊长君上,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现多指冒犯尊长。

犯上:冒犯长辈上级。

作乱:叛乱。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解释】形容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向人讨好。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言以蔽之【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

蔽:遮,引伸为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解释】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解释】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解释】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是:这个;孰:那个。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解释】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解释】半路就停止了。

中道:中途。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中四字成语大全

论语中四字成语大全

论语中四字成语大全
1. 温故知新:学习要时常复习,才能不断进步。

2. 舍己从人:要放弃自己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建议。

3. 视死如归:要把死亡看作是回归故乡,要有勇气面对死亡。

4. 敏事慎行:做事要敏捷,言行要谨慎。

5. 既往不咎: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

6. 信言不美:真实的话并不华美,华美的话并不真实。

7. 君子上达:君子追求高尚的境界。

8. 仁者无忧:有仁慈心的人不会忧虑。

9. 知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

10. 恭敬礼让:对人要恭敬有礼,互相尊重。

11. 举直错枉:提拔正直的人,纠正邪恶的人。

12. 见利思义:看到有利可图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3. 鞠躬尽瘁:尽心尽力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4. 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15. 君子喻于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

16. 见贤思齐:看到有才能的人要向他们学习。

17. 父母唯疾与忧:只有担心儿女生病或忧虑儿女的事。

18. 克己奉公: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心尽力为公家办事。

19. 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以和谐最为可贵。

20.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讲究和谐共处,但并不等同于千篇一律。

21. 君子坦荡荡:君子心胸开阔,为人坦荡。

22. 民不畏威:老百姓不要害怕官府的威严。

23.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24. 三思而后行:对一件事情要反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25. 无求生以害仁:不因自己的生命而损害仁义。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 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 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 1): 1-2、【不亦乐乎】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 学而》(11):有朋自1-3、 语学而》 【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 (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 学而》(1 3):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1 4):曾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一一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 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 学而》(1 4):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 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 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 桓宽《盐铁论 授时》: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 语学而》(1 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 学而》 (1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 学而》(17):1-12、【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 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 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全)《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一一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2、【不亦乐乎】一一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3、【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 4、【巧言令色】一一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1 3 ):巧言令色,鲜矣仁!”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1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学而》(1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 ------------------------------ 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1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1. 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2. 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3. 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5. 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 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自《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 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已:停止。

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非礼勿视:不合符礼教的文字不能看。

出自《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中的成语200则

论语中的成语200则

《论语》中的成语1不亦乐乎《学而》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原文:同上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安贫乐道《学而》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9慎终追远《学而》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论语》中的十二成语原文和译文

《论语》中的十二成语原文和译文

1、“文质彬彬”出于《论语·雍也》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质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的避免灾祸。

”2、“三十而立”出于《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说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人而不仁,如乐何?”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舆其奢也,宁俭。

丧,舆其易也,宁戚。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郁郁乎文哉”出于《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问事。

”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闻。

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

”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5、“观过知仁”出于《论语•裹仁》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个人及他的团体在这方面)有没有仁德了。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1. 不言而喻2. 以身作则3. 不敢越雷池半步4. 掩耳盗铃5. 轻举妄动6. 明哲保身7. 必由之路8. 因人而异9. 养生之道10. 得过且过11. 放之四海而皆准12. 知难而进13. 一日千里14. 知错就改15. 有始有终16. 学而时习之17. 富贵不能淫18. 忘恩负义19. 随波逐流20. 心灵手巧2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 情深意重23. 面不改色24. 口是心非25. 先发制人26. 盲人摸象27. 循循善诱28. 名利双收29. 百折不挠30. 同舟共济31. 获得更多32. 行于无声33. 善有善报34. 识时务者为俊杰35. 纸上谈兵36. 拾人牙慧37. 循序渐进38. 金玉良言39. 人心难测40. 纷繁复杂41. 怒发冲冠42. 美中不足43. 落花流水44. 入木三分45. 安土重迁46. 敬老尊贤47. 神秘莫测48. 高瞻远瞩49. 巧夺天工50. 饮水思源51. 碎石穿云52. 将心比心53. 古今中外54. 漫不经心55. 步步为营56. 立锥之地57. 软硬兼施58. 勇往直前59. 人定胜天60. 知音难觅61. 打草惊蛇62. 人云亦云63. 守口如瓶64. 得意忘形65. 憎人富贵66. 道不同不相为谋67. 藤萝绕树68. 心有余而力不足69. 相濡以沫70. 自欺欺人71. 随遇而安72. 以小见大73. 借花献佛74. 日新月异75. 束手无策76. 明日复明日77. 反复无常78. 亡羊补牢79. 兢兢业业80. 识途老马81. 绿叶成荫82. 手不释卷83. 一刀两断84. 乱七八糟85. 耐人寻味86. 合二为一87. 不落俗套88. 好逸恶劳89. 量力而行90. 知足常乐91. 安居乐业92. 辞旧迎新93. 改过自新94. 盛况空前95. 浅尝辄止96. 奋发向上97. 千姿百态98. 不问青红皂白99. 心慌意乱100. 披荆斩棘。

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110个成语

《论语》中的110个成语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共,同“拱”。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7.博文约礼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汇总论语中的成语1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所有成语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犯上作乱巧言令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行有余力言而有信知过必改慎终追远过化存神温良谦恭让小大由之贫而乐道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告往知来二:《为政》篇一言以蔽之从心所欲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周而不比比而不周举直错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见义勇为三:《八佾》篇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如指掌成事不说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四:《里仁》篇颠沛流离心有余而力不足观过知仁朝闻夕死恶衣恶食一以贯之见贤思齐反躬自省劳而不怨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讷言敏行五:《公治长》篇朽木不雕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愚不可及不念旧恶六:《雍也》篇迁怒与人裘马轻肥箪食瓢饮泰然处之中道而废行不由径文质彬彬敬而远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先难后获乐山乐水从井救人中庸之道能近取譬七:《述而》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暴虎冯河死而无悔临事而惧不知肉味求仁得仁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生而知之怪力乱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八:《泰伯》篇战战兢兢临深履薄犯而不校六尺之孤大节不夺任重道远身体力行一息尚存死而后以家喻户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九:《子罕》篇斯文扫地空空如也循循善诱欲罢不能善贾(价)而沽待价而沽逝者如斯川流不息苗而不秀后生可畏匹夫不可夺志岁寒松柏勇者不惧十:《乡党》篇待人接物侃侃而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适可而止十一:《先进》篇一仍旧贯言必有中升堂入室有过之而无不及过犹不及鸣鼓而攻之理屈词穷一日之长舍己为人十二:《颜渊》篇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内省不疚死生有命四海之内皆兄弟足食足兵驷不及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通力合作片言折狱成人之美察言观色以文会友十三:《子路》篇名正言顺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悦远来行已有耻言必信,行必果和而不同刚毅木讷十四:《宪问》篇危言危行舐犊情深(舐犊之爱、舐犊之私)见利思义大言不惭栖栖惶惶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怨天尤人循序渐进知其不可而为之深厉浅揭如斯而已十五:《卫灵公》篇无为而治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言不及义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不相为谋十六:《季氏》篇社稷之臣危而不持虎兕出柙既来之则安之祸起萧墙和颜悦色血气方刚十七:《阳货》篇时不我与割鸡焉用牛刀涅而不缁匏瓜悬空面墙而立色厉内荏同流合污道听途说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吮痈舔痔恶紫夺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十八:《微子》篇枉道事人来者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降志辱身无可无不可故旧不弃十九:《子张》博学笃志文过饰非有始有终学而优则仕生死荣哀二十:《尧曰》兴灭继绝惠而不费望而畏之不教而诛。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语》中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 ?1、文质彬彬《雍也》2、先难后获《雍也》3、行不由径《雍也》4、一箪一瓢《雍也》5、衣轻乘肥《雍也》6、周贫济乏《雍也》7、善为我辞《雍也》中道而废《雍也》8、中庸之道《雍也》9、不悱不发《述而》10、不愤不启《述而》11、不知肉味《述而》12、发愤忘食《述而》13、浮云富贵《述而》14、富贵浮云《述而》15、怪力乱神《述而》16、诲人不倦《述而》17、举一反三《述而》18、乐以忘忧《述而》19、乐在其中《述而》20、临事而惧《述而》21、求仁得仁《述而》22、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23、三月不知肉味《述而》24、生而知之《述而》25、述而不作《述而》26、死而无悔《述而》27、信而好古《述而》28、学而不厌《述而》29、一隅三反《述而》30、饮水曲肱《述而》31、用舍行藏《述而》32、用行舍藏《述而》33、择善而从《述而》34、执鞭随蹬《述而》35、暴虎冯河《述而》36、一隅之见《述而》3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39、大节不夺《泰伯》40、笃信好学《泰伯》41、犯而不校《泰伯》42、六尺之孤《泰伯》4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44、任重道远《泰伯》45、死而后已《泰伯》46、一息尚存《泰伯》47、不敢问津《泰伯》48、战战兢兢《泰伯》49、如临深渊《泰伯》50、如履薄冰《泰伯》51、而今而后《泰伯》52、为之动容《泰伯》53、学如不及《泰伯》54、不舍昼夜《子罕》55、待价而沽《子罕》56、后生可畏《子罕》57、空空如也《子罕》58、喟然长叹《子罕》59、苗而不秀《子罕》60、年富力强《子罕》61、善贾而沽《子罕》62、逝者如斯《子罕》63、斯文扫地《子罕》64、松柏后凋《子罕》65、岁寒知松柏《子罕》66、秀而不实《子罕》67、循循善诱《子罕》68、仰之弥高《子罕》69、勇者不惧《子罕》70、欲罢不能《子罕》71、韫椟而藏《子罕》72、知过必改《子罕》73、凤鸟不至《子罕》74、河不出图《子罕》75、喟然而叹《子罕》76、博闻约礼《子罕》77、卓尔不凡《子罕》78、卓尔不群《子罕》79、各得其所《子罕》80、功亏一篑《子罕》81、衣蔽蕴袍《子罕》82、侃侃而谈《乡党》83、敛容屏气《乡党》84、屏气凝神《乡党》85、屏声息气《乡党》8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87、适可而止《乡党》88、鱼馁肉败《乡党》89、每事问《乡党》90、春风沂水《先进》91、登堂入室《先进》92、过犹不及《先进》93、理屈词穷《先进》94、鸣鼓而攻之《先进》95、群起而攻之《先进》96、三复斯言《先进》97、舍己为人《先进》98、升堂入室《先进》99、言必有中《先进》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3、【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

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

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4、【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

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

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

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