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BMZ机制072 陈美军

摘要:主要介绍数控加工中刀具的一般使用;BTS工具系统的发展史;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圆柱柄的发展;通用型数控车削工具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数控车床;BTS工具系统;圆柱柄;通用型

刀具的选用和切削用量的选择在数控加工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数控车床刀具必须具有稳定的切削性能,能够经受较高的切削速度,能够稳定的断屑和卷屑,能够较快的进行选刀和换刀。所以数控车床应该具有像数控铣床一样的工具系统。

1.数控车床刀具的选择。

数控车床工具系统是车床刀架与刀具之间的连接环节的总称。它的作用是能够使刀具迅速的定位和更换,以及传递回转刀具所需的动力。数控工具系统一般的组成一部分是刀具,另一部分是刀夹片,自动换刀装置的刀库,刀具的识别装置和刀具自动检测装置。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对刀具耐用、稳定、易调、可换等的要求,近几年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量上达到整个数控刀具的30 %~40 %,金属切除量占总数的80 %~90 %。数控刀具与普通机床上所用的刀具相比,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刚性好( 尤其是粗加工刀具) ,精度高,抗振及热变形小;(2) 互换性好,便于快速换刀;(3) 寿命高,切削性能稳定、可靠;(4) 刀具尺寸便于调整,以减少换刀调整时间;(5) 刀具可靠地断屑或卷屑,利于切屑排除;(6) 系列化,标准化,以利于编程和刀具管理。

2.数控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但也应考虑经济性,加工设备的稳定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

(1) 切削深度t :在机床、工件和刀具刚度允许的情况下,t 就等于加工余量,这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应留一定的余量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数控机床的精加工余量可略小于普通机床。(2) 切削宽度L一般L 与刀具直径d 成正比,与切削深度成反比。经济型数控加工中,一般L 的取值范围为: L = (0. 6~0. 9) d 。(3) 切削速度v :提高v 也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措施,但v 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比较密切。随着v 的增大摩擦随之增大,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急剧下降,故v 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刀具耐用度。另外,切削速度与加工材料也有很大关系,例如用立铣刀铣削合金钢30CrNi2MoVA 时,v 可采用8m/ min 左右;而用同样的立铣刀铣削铝合金时,v 可选200m/ min 以上。(4) 主轴转速n (r/ min) :主轴转速一般根据切削速度v 来选定。计算公式为n = v/πd式中,d 为刀具或工件直径(mm) 。数控机床的控制面板上一般备有主轴转速修调倍率) 开关,可在加工过程中对主轴转速进行整倍数调整。(5) 进给速度vF :vF 应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和工件材料来选择。vF 的增加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低时,vF 可选择得大些。在加工过程中,vF 也可通过机床控制面板上的修调开关进行人工调整,但是最大进给速度要受到设备刚度和进给系统性能等的限制。随着数控机床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数控编程已经成为数控加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编程人员必须熟悉刀具的选择方法和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3.工具系统的发展史。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机械加工行业中被加工零件的形状日益复杂,精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批量少,加工品种多的要求。在电子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上,自动换刀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相应地,对于这类机床刀具也提出了一些新

的要求。模块式车削工具系统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这种工具一般都可以将切削部分从刀座上卸下,其连接部分的刚性及精度均很高,为自动换刀提供了方便。这种刀具模块辅以刀具测头、进给力监测技术以及刀具自动更换装置,可实现无人看管自动加工。因此,发展这种具有自动换刀能力和刀具监测能力的模块式车削工具系统,是国外自动加工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近几年,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工具制造厂对车床的自动换刀工具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的有BTS机床工具系统。

4.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瑞士SANDVIK公司于1980年在芝加哥机床博览会上首先推出的模块式工具系统(BTS),其切削头部有一系列不同的刀具模块,可以完成车削.镗削.钻削.切断.攻螺纹以及检测工作。这种工具的连接部分由拉杆和拉紧“T”形孔组成。在拉紧过程中,能使拉紧孔稍微的变形,从而获得很高的定位精度和连接刚度,实验表明,其径向定位精度可达±0.002mm,轴向定位精度可达±0.005mm。在切削速度为1.67m/s。进给量为0.73m/r,背吃刀量分别为1.5和10的情况下测量系统刚度、其刀尖位置变形情况是:Py和Px方向<0.005mm。这种模块式工具可手动换刀,也可以机动换刀,手动换刀需5s,机动换刀只需2s。

5.圆柱柄的发展

德国工程师协会把快换刀的几种较好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制订为标准(VD13425)。其中的圆柱柄结构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后来,在这种圆柱柄的基础上制订了德国国家标准DIN69880。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 年也把它制订为国际标准(I801889),目前我国等效采用的国家标准也正在制订中。

DIN69880 和I8010889,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I8010889 增加了d1 = 16 和252 种小规格柄部。

(2)圆柱柄上90°齿形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具体化了

(DIN69880 没有)。

(3)圆柱柄上90°齿形的齿数比DIN69880 有所减少。

(4)圆柱柄根部空刀形状改了,更便于车削。

(5)圆柱柄根部增加了o型橡胶圈。

(6)与d2配合规格16、20 和25 时为H6;30 ~ 80 时为

H5。

它的夹紧原理是:圆柱柄安装孔内的齿形夹紧块的定位尺寸L5比圆柱柄上齿形的定位尺寸L2长0. 3mm,压紧时齿形单面接触,从而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车床厂和附件厂按上述标准来设计刀架,最近几年进口的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采用这种圆柱柄刀夹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见,数控车床工具系统与刀架的连接型式采用这种圆柱柄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内上海第二机床厂、宝鸡机床厂、云南机床厂、机床研究所等都有与此相适应的机床产品。

6.通用型数控车削工具系统的发展

在圆柱柄的前端设计成夹持各种车刀和轴向刀具的工作部分就形成了较为通用的工具系统。工具系统中夹持矩形截面车刀的称为刀夹。车刀与圆柱柄轴线垂直的,叫做B 型刀夹。它分为左右切、正反切、长型短型共8 种(即Bl、B2、??B8 型),因刀具尺寸不同而形成l 个系列。刀与圆柱柄轴线平行的,叫做C 型刀夹。它同样分为左右切、正反切共4 种(即Cl、C2、??C4 型),每l 种型式也都是l 个系列。装轴向刀具的习惯上称为刀柄,有装圆柱刀杆的El 和E2 型刀柄和装带扁尾莫氏锥柄刀具的Fl 型刀柄。有E3 和E4 型弹簧夹头刀柄和自紧钻夹头刀柄。为了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根据工序集中的原则,出现了车

削中心,它不仅能完成数控车床上所加工的同轴内外圆表面,而且通过安装动力刀具的转塔刀架与主轴自动分度或慢回转联动动作,还能完成在工件轴向和径向等部位进行钻削、铣削、攻螺纹和曲面加工,在开发数控车床用工具系统时,必须与车削中心用工具———带动力刀柄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所开发的车削工具系统既可以用于数控车床也可用于车削中心,绝不应搞成2 套装夹型式各异的工具系统。国外已有了符合DIN69800 圆柱柄的产品。在国内,车削工具系统尚处在开发研制阶段,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系列及标准,更未形成专业化生产。与主机相比,车削工具系统的开发已有滞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预料,在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

7.结语。

随着先进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工具系统被应用到数控切削加工中。然而我国却没有自己研制的一套工具系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国家绝大部分的数控方面的技术却靠进口。国外却对我们进行技术上的封锁。我们是新一代的这方面的接班人,我希望在未来我某一天情况会相反,我坚信这一天的到来,坚信中国人是最棒的。

查考文献

[1]曹琰主编.数控机床应用与维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2]上海式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M].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

[3]李福生主编.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4]陈书法. 金属削加工中切削参数好优化设计[J]. 机械研究与应用,1999(4):32 - 33.

[5]吴祖育,秦鹏飞主编.数控机床.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6]熊光华主编.数控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江苏盐城)

刊名:

英文刊名:

年:2011

3 加工中心的工具系统

3 加工中心工具系统 3.1 概述 1.数控刀具的分类 数控机床加工时都必须采用数控刀具,数控刀具主要是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上所使用的刀具。数控刀具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成几类。 (1)按数控刀具的结构可分为: 1)整体式由整块材料磨制而成,使用时根据不同用途将切削部分修磨成所需要形状。 2)镶嵌式分为焊接式和机夹式。机夹式又可分为不转位和可转位两种。 3)减振式当刀具的工作臂长度与直径比大于4时,为了减少刀具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所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刀具,主要用于镗孔。 4)内冷式刀具的切削冷却液通过机床主轴或刀盘传递到刀体内部由喷孔喷射到切削刃部位。 5)特殊形式包括强力夹紧、可逆攻丝、复合刀具等。目前数控刀具主要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 (2)根据制造刀具所用的材料可分为: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刚石刀具和其他材料刀具,如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刀具等。目前数控机床用的最多最普遍的是硬质合金刀具。 (3)从切削工艺上可分为:①车削刀具,分外圆、内孔、螺纹、切割刀具等多种; ②钻削刀具,包括钻头、铰刀、丝锥等;③镗削刀具;④铣削刀具等。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对刀具耐用、稳定、易调、可换等的要求,近几年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量上达到整个数控刀具的30%~40%,金属切除量占总数的80%~90%。

从现实情况看,应从广义上来理解“数控机床刀具”的含义。随着数控机床结构、

功能的发展,现在数控机床所使用的刀具,不是普通机床所采用的那样“一机一刀”的模式,而是多种不同类型的刀具按加工需要在同一台加工中心的主轴上轮换使用。又由于加工中心加工内容的多样性,其配备的刀具和装夹工具种类很多,并且要求刀具更换迅速。因此,刀辅具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十分重要。把通用性较强的刀具和配套装夹工具系列化、标准化,就成为通常所说的工具系统。 工具系统是针对数控机床要求与之配套的刀具必须可快换和高效切削而发展起来的,是刀具与机床的接口。它除了刀具本身外,还包括实现刀具快换所必需的定位、夹紧、抓拿及刀具保护等机构。 3.2 加工中心工具系统 3.2.1 概述 采用工具系统进行加工,虽然工具成本较高,但它能保证加工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使加工中心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1.工具系统的分类 目前数控机床采用的工具系统有车削类工具系统、镗铣类工具系统两类。镗铣类工具系统一般由工具柄部、刀具装夹部分及刀具组成。它们经组合后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攻螺纹等加工工艺。 2.加工中心对工具系统的要求 (1) 工具系统的高度安全性; (2) 工具系统优异的动平衡性; (3) 高的系统刚性; (4) 高的系统精度; (5) 高的互换性; (6) 高效性; (7) 高适应性。 3.刀具选择原则 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及刀柄。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 3.2.2 加工中心工具系统分类 镗铣类工具系统分为整体式结构和模块式结构两大类。 1.整体式结构 我国TSG工具系统就属于整体式结构的工具系统。它的特点是将锥柄和接杆连成一体,不同品种和规格的工作部分都必须带有与机床相连的柄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更换迅速等。缺点是锥柄的品种和数量较多。图3-1所示是整体式工

数控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 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数控车床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液压元件的基本理论,对其主关键结构液压系统箱进行了原理分析和优化设。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对车床液压系统开展研究,并对液压系统的结构元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介绍了一种在三爪卡盘上加装摆动式液压缸和平面螺旋机构的螺旋摆动式液压缸增力机构的结构。叙述了主要的设计步骤和参数的确定。 关键词:数控车床液压油泵液压油缸液压控制阀三爪卡盘性能分析参数优化设计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设计(论文)题目:数控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李洪奎 I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n view of the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n the modern industry vital role, the utilization hydraulic unit basic theory, has carried on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to its important structure lathe bed, then achieved the instruction designs and enhances 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goal.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ctual need, the method of hydraulics systems used in the actual project the related theory and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lathe bed champing and drive module design as well as the optimized design. The research process mainly divides into hydraulic system analysis and hydraulic control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s, obtained the lathe bed static stress and the strai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to the lathe bed structure, has carried on a more scientific appraisal to the product. Key word:Numerical control lathe ;Hydraulic pumps ;Hydraulic cylinders ;control valves;performance analysis ;Optimized design II

数控车床润滑系统报警的故障分析

数控车床润滑系统报警的故障分析 一般而言,数控车床的润滑控制相对于其它控制系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貌似简单的东西却蕴含着大道理。下面分析数控车床润滑故障的案例,通过总结、维修可以受益良多。 采用FANUC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其润滑系统由液压油箱、油泵电动机、四路分油器组成,检测液位和压力分别由浮子开关和压力开关实现。润滑系统的压力达到正常工作的4 MPa后,润滑系统要完成4个润滑循环,即由四路分油器依次完成导轨、主轴、丝杠等4个部位的润滑,其检测方式是由压力开关通断4次,PLC检测到该动作的逻辑信号后,认可润滑完成,否则就认为初始化润滑失败,从而导致报警。 递进式润滑系统主要由润滑油泵、递进工作式分配器以及连接泵到分配器、分配器到各给油部位的各种管材构成。其结构是由润滑油泵喷出的润滑油/脂通过递进工作式分配器以递进方式分散供应给各润滑部位。递进式油量分配器是一种将润滑油量进行计量,并同时按一定顺序进行运行工作的润滑元件。能将一定量的润滑油(脂)按规定顺序从出油口依次逐个注出并输送至润滑点,既能适用于末端压力在1~6 MPa的润滑油润滑,又能适用于末端压力在1~5 MPa的润滑脂润滑。从结构上分为整体式、片式两大类,根据实际应用可选择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的组合,可实现周期或近似连续润滑。 数控车床润滑系统动作原理: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在构成其系统的递进工作式分配器的动作方式上具有一个特点,递进工作式分配器是分配器内部各柱塞在泵送润滑剂的压力下依次动作,把润滑剂分配各给油部位。在润滑剂由泵压送至分配器期间,柱塞反复动作,把润滑剂分送给各给油部位,随泵供油量和启动时间对给油部位各供给次数和供油量而不同,润滑泵的启停时间控制由机床PLC编程设定。 只要进入递进工作式分配器的润滑剂维持一定的压力,分配器就可以连续工作。只要任何一个中间片中的活塞卡死不能动作,其它中间片的活塞就会全部受阻,整个分配器将停止工作,只要在中间

华兴数控编程实例

华兴数控编程实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华兴数控编程实例例一.图示如下零件 材料:黄铜, 毛坯:锻件, 单边余量约1mm, 螺纹为公制直螺纹,螺距 1#刀:内孔刀; 2#刀:割槽刀(刀宽为槽宽3mm); 3#刀:螺纹刀刀具起始点为(X100,Z50); N0010 M03 S1500 N0020 G00 X100 Z50 N0030 T1 N0040 G00 X30 N0050 G00 Z0 N0060 G01 X55 F150 (加工端面) N0070 G01 N0080 G01 (倒角×45) N0090 G01 Z-26 (车削内孔φ38) N0100 G03 X30 Z-30 R4 F100 (车削内圆弧R4) N0110 G01 Z-37 (车削内孔φ30) N0120 G00 X28 (X向退刀) N0130 G00 Z50 (Z向退刀) N0140 T2 (换内孔刀割槽) N0150 G00 X35 (快速进刀) N0160 G00 Z-18 (快速进刀) N0170 G01 X44 F150 (割槽) N0180 G00 X36 (快速退刀) N0190 G00 Z50 (快速退刀) N0200 T3 (换螺纹刀加工螺纹) N0210 S700 N0220 G00 Z2 (快速进刀) N0230 G86 Z-16 I-4 R2 L4 (加工螺纹) N0240 G00 X100 Z80 N0250 M05 N0260 T1 N0270 G00 X100 Z50 N0280 M02 例二.图示如下零件 材料:45#, 毛坯:锻件, 单边余量约1mm, 螺纹为英制锥螺纹,螺距每英寸14牙, 1#刀:外圆刀, 2#刀:外螺纹刀 刀具起始点为(X100,Z160) N0010 M03 S1000 N0020 M08 N0030 G00 X100 Z160 N0040 T1 N0050 G00 X44 (快速进刀)

数控机床用主轴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用主轴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的主轴系统和进给系统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机床主传动的工作特点,早期的机床主轴传动全部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加上多级变速箱的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床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而对主轴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因用途而异。在数控机床中,数控车床占42%,数控钻镗铣床占33%,数控磨床、冲床占23%,其他只占2%。为了满足量大面广的前两类数控机床的需要,对主轴传动提出了下述要求:主传动电动机应有2.2~250kW的功率范围;要有大的无级调速范围,如能在1:100~1000范围内进行恒转矩调速和1:10的恒功率调速;要求主传动有四象限的驱动能力;为了满足螺纹车削,要求主轴能与进给实行同步控制;在加工中心上为了自动换刀,要求主轴能进行高精度定向停位控制,甚至要求主轴具有角度分度控制功能等等。 主轴传动和进给传动一样,经历了从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传动到直流主轴传动,而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大功率晶体管技术的进展,现在又进入了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时代,目前已很少见到在数控机床上有使用直流主轴伺服系统了。但是国内生产的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产品尚很少见,大多采用进口产品。 交流伺服电动机有永磁式同步电动机和笼型异步电动机两种结 构形式,而且绝大多数采用永磁式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形式。而交流主轴电动机的情况则不同,交流主轴电动机均采用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受永磁体的限制,当电动机容量做得很大时,

电动机成本会很高,对数控机床来讲无法接受采用;另一方面,数控机床的主轴传动系统不必像进给伺服系统那样要求如此高的性能,采用成本低的异步电动机进行矢量闭环控制,完全可满足数控机床主轴的要求。但对交流主轴电动机性能要求又与普通异步电动机不同,要求交流主轴电动机的输出特性曲线(输出功率与转速关系)是在基本速度以下时为恒转矩区域,而在基本速度以上时为恒功率区域。 交流主轴控制单元与进给系统一样,也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现在所见到的国外交流主轴控制单元大多都是数字式的。 它们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由数控系统来的速度指令(如10V时相当于6000r/min或4500r/min)在比较器中与检测器的信号相与之后,经比例积分回路3将速度误差信号放大作为转矩指令电压输出,再经绝对值回路4使转矩指令电压永远为正。然后经函数发生器6(它的作用是当电动机低速时提高转矩指令电压),送到V/F变换器7,变成误差脉冲(如10V相当于200kHz)。该误差脉冲送到微处理器8并与四倍回路17送来的速度反馈脉冲进行运算。在此同时,交预先写在微处理器部件中的ROM中的信息读出,分别送出振幅和相位信号,送到DA强励磁9和DA振幅器10。DA强励磁回路用于控制增加定子电流的振幅,而DA振幅器用于产生与转矩指令相对应的电动机定子电流的振幅。它们的输出值经乘法器11之后形成定子电流的振幅,送给U相和V相的电流指令回路12。另一方面,从微处理器输出的U、V两相的相位(即sinθ和sin(θ-120°))也被送到U相和V相的电流指令回路12,它实际上也是一个乘法器,通过它形成

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工具

激光干涉仪可对机床、三测机及各种定位装置进行高精度的(位置和几何)精度校正,可完成各项参数的测量,如线形位置精度、重复定位精度、角度、直线度、垂直度、平行度及平面度等。 一、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工具 1.拆卸及装配工具 (1)单头钩形扳手:分为固定式和调节式,可用于扳动在圆周方向上开有直槽或孔的圆螺母。 (2)端面带槽或孔的圆螺母扳手:可分为套筒式扳手和双销叉形扳手。 (3)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分为轴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和孔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 (4)弹性手锤:可分为木锤和铜锤。 (5)拉带锥度平键工具:可分为冲击式拉锥度平键工具和抵拉式拉锥度平键工具。 (6)拉带内螺纹的小轴、圆锥销工具(俗称拨销器)。 (7)拉卸工具:拆装在轴上的滚动轴承、皮带轮式联轴器等零件时,常用拉卸工具,拉卸工具常分为螺杆式及液压式两类,螺杆式拉卸工具分两爪、三爪和铰链式。 (8)拉开口销扳手和销子冲头。 2.常用的机械维修工具 (1)尺:分为平尺、刀口尺和90°角尺。 (2)垫铁:面为90°的垫铁、角度面为55°的垫铁和水平仪垫铁。 (3)检验棒:有带标准锥柄检验棒、圆柱检验棒和专用检验棒。 (4)杠杆千分尺:当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使用杠杆千分尺可满足其测量要求,其测量精度可达0.001mm。 (5)万能角度尺: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量具,按其游标读数值可分为2′和5′两种,按其尺身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扇形两种。 二、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仪表 1.百分表 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相互之间的平行度、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导轨的直线度、工作台台面平面度以及主轴的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 2.杠杆百分表 杠杆百分表用于受空间限制的工件,如内孔跳动、键槽等。使用时应注意使测量运动方向与测头中心成垂直,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3.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 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的工作原理与百分表和杠杆百分表一样,只是分度值不同,常用于精密机床的修理。 4.比较仪 比较仪可分为扭簧比较仪与杠杆齿轮比较仪。扭簧比较仪特别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跳动量的测量。 5.水平仪

华兴数控编程实例

华兴数控编程实例 例一.图示如下零件 材料:黄铜, 毛坯:锻件, 单边余量约1mm, 螺纹为公制直螺纹,螺距1.5mm 1#刀:内孔刀; 2#刀:割槽刀(刀宽为槽宽3mm); 3#刀:螺纹刀刀具起始点为(X100,Z50); N0010 M03 S1500 N0020 G00 X100 Z50 N0030 T1 N0040 G00 X30 N0050 G00 Z0 N0060 G01 X55 F150 (加工端面) N0070 G01 X39.5 N0080 G01 X36.5 Z-1.5 (倒角1.5×45) N0090 G01 Z-26 (车削内孔φ38) N0100 G03 X30 Z-30 R4 F100 (车削内圆弧R4) N0110 G01 Z-37 (车削内孔φ30) N0120 G00 X28 (X向退刀) N0130 G00 Z50 (Z向退刀) N0140 T2 (换内孔刀割槽) N0150 G00 X35 (快速进刀) N0160 G00 Z-18 (快速进刀) N0170 G01 X44 F150 (割槽) N0180 G00 X36 (快速退刀) N0190 G00 Z50 (快速退刀)

N0200 T3 (换螺纹刀加工螺纹) N0210 S700 N0220 G00 X36.5 Z2 (快速进刀) N0230 G86 Z-16 K1.5 I-4 R2 L4 (加工螺纹) N0240 G00 X100 Z80 N0250 M05 N0260 T1 N0270 G00 X100 Z50 N0280 M02 例二.图示如下零件 材料:45#, 毛坯:锻件, 单边余量约1mm, 螺纹为英制锥螺纹,螺距每英寸14牙, 1#刀:外圆刀, 2#刀:外螺纹刀 刀具起始点为(X100,Z160) N0010 M03 S1000 N0020 M08 N0030 G00 X100 Z160 N0040 T1 N0050 G00 X44 Z30.2 (快速进刀) N0060 G01 X30 F120 (粗车端面) N0070 G00 Z107 (快速退刀) N0080 G00 X18.4 (快速进刀) N0090 G01 Z104 F120 (慢速进刀) N0100 G01 X20.4 Z84 (粗车外锥, 直径余量0.4) N0110 G01 Z34 (粗车外圆φ20) N0120 G02 X28 Z30.2 R3.8 F80 (粗车R4)

GSK980T数控系统操作

GSK980T 系统操作面板 一、面板按健功能介绍 电源接通键:当电源接通时,LCD 画面上有内容显示

电源关闭键:当电源断开时,LCD画面上有内容显示 紧急停止键:用于机车的紧急停止。 卡盘收紧:持续按下此键卡盘自动收紧 卡盘松开:持续按下此键卡盘自动松开 循环启动:按下该按钮,系统自动运行加工的程序,用暂停、复位、急停可以停止加工。 暂停方式:在自动加工中用此键来暂停加工,再次循环启动键,程序 继续执行。 编程方式:在编程方式下进行编写、修改、删除程序。 自动方式:在自动方式下进行自动加工。 MDI方式:在MDI方式,系统运行MDI方式下输入的指令。 机械回零:选择此按钮,再按下轴移动方向键,系统返回机械零点。 手轮或单步方式:用手轮或单步方式移动X、Z轴。手轮跟单步两者可以 互换,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参数开关打开,然后把“001” 号参数的第五位数字改为1就是手轮方式;把“001”号 参数的第五位数字改为0则是单步方式。

单步手轮移动量:按下增量选择键,选择移动量 手轮或单步切换方法: 1.按设置键,再按翻页键选择“参数开关”,然后点击 键,参数开关打开。 2.在录入方式下按参数键,把001号参数的第五位改成‘1’即‘00001000’。 3.修改参数后,重新进入设置,再按翻页键选择‘“参数开关”, 然后按键,参数开关关闭。 手动方式:移动X、Z轴,启动主轴正转,停止、反转。 轴移动方向键:手动方式或单步方式时,按下该键,机床对应轴向对应方向移动 快速:按下该键,指示灯亮,移动X、Z轴,以机床参数设定的值做快速进给移动 单段方式:在自动方式下程序单段运行。 机床锁住:锁住床身后,X、Z不运动。 MST功能锁住:锁住M、S、T功能不运动。 空运行:用于效验程序。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1、 名词解释 数控: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 数控系统:能按照零件加工程序的数值信息指令进行控制,使机床完成工作运动并加工零件的一种控制系统。 2、数控加工程序按两类控制量分别输出:连续控制量(送往伺服系统)、离散的开关控制量(送往机床强电控制系统) 3、MDI 工作方式的三种功能:编程、PLC 参数修改、CNC 参数修改。 4、CNC 在机床工作时的作用:译码、插补、位置检测 PLC 的 作用:剩下的都是PLC 的,例如:工件夹紧、工作台转动等 编码器 1、 根据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形式和测量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 按编码方式分为:绝对式测量和增量式测量,绝对式无需返参,直接测量。增量式开 机之后需要返参。 3、 位置测量装置分为:直线式、旋转式 4、 绝对式编码器按内部结构和测量方式分为接触式、光电式、电磁式 5、 码盘的分辨角:n 2 360?=α,分辨率=n 21。n —码盘的码道圈数。n 越大。分辨角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6、 编码器各部分的名称:P18 7、 光栅工作原理:是根据物理上莫尔条纹的形成原理进行工作的。当指示光栅与主光栅发生相对 位移,会形成莫尔条纹。其方向与光栅线纹方向大致垂直。两条莫尔条纹之间的距离为纹距W , 若栅距为ω,则有θ ω=w ,当工作台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就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纹距,莫尔条纹由光敏元件接受,从而产生电信号电信号经读数头中的电子线路板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 8、 光栅莫尔条纹纹距θ ω=W ,ω—栅距,θ—两条线纹之间的倾斜夹角。 9、 PLC 的接线图 10、 PMC 指令(考试可能会用到):应用数据检索功能指令(DSCH )、符合功能检查指令 (COIN )、后传输指令(MOVE )、译码指令(DEC ) 11、 给出电路图,表述工作原理 12、 直流电动机 ⑴ 正反馈(自己找) ⑵ 晶闸管小结: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做可控硅整流器,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1. 晶闸管阳极电路(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 2. 晶闸管控制电路(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或正向脉冲(正向触发电压)。 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便失去作用。 依靠正反馈,晶闸管仍可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关断的条件:1.将阳极电压(电流)减小或断开,直到正反馈效应不能维持。 2.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反相电压。 ⑶ 感阻性(自己找) ⑷ 降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FUNAC华中数控系统在数控车床指令编程实例对比100个

FUNAC、华中数控系统在数控车床指令编程实例对比100个 中国数控信息网 2009年11月12日来源:本站阅读:4196次例1.G01直线插补指令编程如下图所示 安装装仿形工件 请设置安装装仿形工件,各点坐标参考如下(X向余量4mm> FUNAC数控车编程如下: O9001 N10 G50 X100 Z10 <设立坐标系,定义对刀点的位置) N20 G00 X16 Z2 M03 <移到倒角延长线,Z 轴2mm 处) N30 G01 U10 W-5 G98 F120 <倒3×45°角) N40 Z-48 <加工Φ26 外圆) N50 U34 W-10 <切第一段锥) N60 U20 Z-73 <切第二段锥) N70 X90 <退刀) N80 G00 X100 Z10 <回对刀点) N90 M05 <主轴停) N100 M30 <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 华中数控车床编程如下:

%9001 N10 G92 X100 Z10 <设立坐标系,定义对刀点的位置) N20 G00 X16 Z2 M03 <移到倒角延长线,Z 轴2mm 处) N30 G01 U10 W-5 F300 <倒3×45°角) N40 Z-48 <加工Φ26 外圆) N50 U34 W-10 <切第一段锥) N60 U20 Z-73 <切第二段锥) N70 X90 <退刀) N80 G00 X100 Z10 <回对刀点) N90 M05 <主轴停) N100 M30 <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 例2.G02/G03圆弧插补指令编程,如下图 安装装仿形工件 请设置安装装仿形工件,各点坐标参考如下(X向余量3mm> FUNAC数控车编程如下: O9002 N10 G50 X40 Z5<设立坐标系,定义对刀点的位置)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及主轴设计.

新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09-11(1)班设计(论文)题目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及主轴设计 接受任务日期2012年2月29日完成任务日期2012年4月9日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单位机械工程系 设 计(论文)内容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和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设计(论文)要求 1.论文格式要正确。 2.题目要求:设计题目尽可能选择与生产、实验室建设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完成一个真实的小型课题或大课题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 3.设计要求学生整个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在写论文期间至少要和指导老师见面5次以上并且和指导教师随时联系,以便掌握最新论文的书写情况。 论文指导记录 2012年3月1号早上9:30-12:00在教室和XX老师确定题目。2012年3月6日早上10:00-12:00在教室确定论文大纲与大纲审核。2012年3月13日早上10:00-12:00在教室确定论文格式。 2012年3月20日早上9:30-12:00在教室对论文一次修改。 2012年3月27日早上9:30-12:00在教室对论文二次修改。 2012年4月6日早上9:30-12:30在教室对论文三次修改。 2012年4月9日早上9:30-12:00在教室老师对论文进行总评。 参考资料[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轴承[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3]李晓沛张琳娜赵凤霞. 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 [4]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设计实践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 [5][日]刚野修一(著). 杨晓辉白彦华(译) .机械公式应用手册[M].科学出版社 2004

数控机床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传动系统三级项目 ——机床液压传动系统 学院: 班级: 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2012年6月22日

一、液压传动系统概述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机床生产中,我们以数控车床为例,介绍液压传动系统在机床中的应用。 现代数控机床在实现整机的全自动化控制中,除数控系统外,还需要配备液压传动装置来辅助实现整机的自动运行功能。液压传动装置由于使用工作压力高的油性介质,因此机构输出力大,机械机构紧凑,动作平稳可靠,易于调节,噪声较小。 液压传动系统在数控机床中具有如下辅助功能: (1)自动换刀所需的动作。如机械手的伸、缩、回转和摆动及刀具的松开和夹紧动作。 (2)机床运动部件的运动、制动和离合器的控制、齿轮拨叉挂档等。 二、设计机床液压传动系统的依据 (1)机床的总体布局和工艺要求,包括采用液压传动所完成的机床运动种类、机械设计时提出可能用的液压执行元件的种类和型号、执行元件的位置及其空间的尺寸范围、要求的自动化程度等。 (2)机床的工作循环、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式(移动、转动或摆动),以及完成的工作范围。 (3)液压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调速范围、工作行程、载荷性质和变化范围。(4)机床各部件的动作顺序和互锁要求,以及各部件的工作环境与占地面积等。(5)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如工作平稳性、可靠性、换向精度、停留时间和冲出量等方面的要求。 (6)其它要求,如污染、腐蚀性、易燃性以及液压装置的质量、外形尺寸和经

济性等。 三、设计液压传动系统的步骤 1、明确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要求,是设计液压传动系统的依据,由使用部门以技术任务书的形式提出。 2、拟定液压传动系统图。(1)根据工作部件的运动形式,合理地选择液压执行元件;(2)根据工作部件的性能要求和动作顺序,列出可能实现的各种基本回路。此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调速方案、速度换接方案,确定安全措施和卸荷措施,保证自动工作循环的完成和顺序动作和可靠。 液压传动方案拟定后,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绘制正式原理图。图中应标注出各液压元件的型号规格,还应有执行元件的动作循环图和电气元件的动作循环表,同时要列出标准(或通用)元件及辅助元件一览表。 3、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 四、设计液压传动系统时应注意问题 1、在组合基本回路时,要注意防止回路间相互干扰,保证正常的工作循环。 2、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防止系统过热。例如功率小,可用节流调速系统;功率大,最好用容积调速系统;经常停车制动,应使泵能够及时地卸荷;在每一工作循环中耗油率差别很大的系统,应考虑用蓄能器或压力补偿变量泵等效率高的回路。 3、防止液压冲击,对于高压大流量的系统,应考虑用液压换向阀代替电磁换向阀,减慢换向速度;采用蓄能器或增设缓冲回路,消除液压冲击。 4、系统在满足工作循环和生产率的前提下,应力求简单,系统越复杂,产生故障的机会就越多。系统要安全可靠,对于做垂直运动提升重物的执行元件应设有平衡回路;对有严格顺序动作要求的执行元件应采用行程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此外,还应具有互锁装置和一些安全措施。 5、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减少专用件设计。 五、数控车床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数控机床数控改造系统

数控机床改造系统 (一)数控系统发展简史及趋势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 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 发展。 1.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

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国INTEL 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 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 1974年的第五代-- 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3.数控未来发展的趋势3.1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基于PC所具有的开放性、低成本、高可靠性、软硬件资源丰富等特点,更多的数控系统生产

机械机床毕业设计16CA6150数控车床主轴箱及传动系统系统的设计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老师 课题名称CA6150车床主轴箱设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数控班

目录 1、概述 2、主运动的方案选择与主运动的设计 3、确定齿轮齿数 4、选择电动机 5、皮带轮的设计计算 6、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运动参数的计算 7、主轴调速系统的选择计算 8、主轴刚度的校核 一、概述 主传动系统是用来实现机床主运动的传动系统,它应具有一定的转速(速度)和一定的变速范围,以便采用不同材料的

刀具,加工不同的材料,不同尺寸,不同要求的工件,并能方便的实现运动的开停,变速,换向和制动等。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传动系统和主轴部件,它与普通机床的主传动系统相比在结构上比较简单,这是因为变速功能全部或大部分由主轴电动机的无级调速来承担,剩去了复杂的齿轮变速机构,有些只有二级或三级齿轮变速系统用以扩大电动机无级调速的范围。 1.1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特点 与普通机床比较,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4转速高、功率大。它能使数控机床进行大功率切削和高速切削,实现高效率加工。 5变速范围宽。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统有较宽的调速范围,一般Ra>100,以保证加工时能选用合理的切 削用量,从而获得最佳的生产率、加工精度和表面 质量。 6主轴变速迅速可靠,数控机床的变速是按照控制指令自动进行的,因此变速机构必须适应自动操作的 要求。由于直流和交流主轴电动机的调速系统日趋 完善,所以不仅能够方便地实现宽范围无级变速, 而且减少了中间传递环节,提高了变速控制的可靠 性。 7主轴组件的耐磨性高,使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保持性。凡有机械摩擦的部位,如轴承、锥孔等都 有足够的硬度,轴承处还有良好的润滑。 1.2 主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①主轴具有一定的转速和足够的转速范围、转速级数, 能够实现运动的开停、变速、换向和制动,以满足 机床的运动要求。 ②主电机具有足够的功率,全部机构和元件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机床的动力要求。 ③主传动的有关结构,特别是主轴组件要有足够高的

数控车床液压系统设计

数控车床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数控车床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液压元件的基本理论,对其主关键结构液压系统箱进行了原理分析和优化设计。 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对车床液压系统开展研究,并进行了主油箱液压动力站、静压油箱液压动力站及液压卡盘的设计以及优化设计。 并对液压系统的结构元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关键词】数控车床、液压油泵、液压油缸、液压控制阀、性能分析、优化设计【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in view of the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n the modern industry vital role, the utilization hydraulic unit basic theory, has carried on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to its important structure lathe bed, then achieved the instruction designs and enhances 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goal.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ctual need, to the lathe bed development research, the method of hydraulics systems used in the actual project the related theory and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lathe bed champing and drive module design as well as the optimized design. The research process mainly divides into hydraulic system analysis and hydraulic control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s, analyzed the hydraulic tool to use hydraulic power station and hydraulic systems, obtained the lathe bed static stress and the strai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to the lathe bed structure, has carried on a more scientific appraisal to the product. 【Key word】Numerical control lathe 、Hydraulic pumps 、Hydraulic cylinders 、control valves、performance analysis 、Optimized design

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BMZ机制072 陈美军 摘要:主要介绍数控加工中刀具的一般使用;BTS工具系统的发展史;BTS工具系统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圆柱柄的发展;通用型数控车削工具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数控车床;BTS工具系统;圆柱柄;通用型 刀具的选用和切削用量的选择在数控加工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数控车床刀具必须具有稳定的切削性能,能够经受较高的切削速度,能够稳定的断屑和卷屑,能够较快的进行选刀和换刀。所以数控车床应该具有像数控铣床一样的工具系统。 1.数控车床刀具的选择。 数控车床工具系统是车床刀架与刀具之间的连接环节的总称。它的作用是能够使刀具迅速的定位和更换,以及传递回转刀具所需的动力。数控工具系统一般的组成一部分是刀具,另一部分是刀夹片,自动换刀装置的刀库,刀具的识别装置和刀具自动检测装置。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对刀具耐用、稳定、易调、可换等的要求,近几年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量上达到整个数控刀具的30 %~40 %,金属切除量占总数的80 %~90 %。数控刀具与普通机床上所用的刀具相比,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刚性好( 尤其是粗加工刀具) ,精度高,抗振及热变形小;(2) 互换性好,便于快速换刀;(3) 寿命高,切削性能稳定、可靠;(4) 刀具尺寸便于调整,以减少换刀调整时间;(5) 刀具可靠地断屑或卷屑,利于切屑排除;(6) 系列化,标准化,以利于编程和刀具管理。 2.数控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但也应考虑经济性,加工设备的稳定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 (1) 切削深度t :在机床、工件和刀具刚度允许的情况下,t 就等于加工余量,这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应留一定的余量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数控机床的精加工余量可略小于普通机床。(2) 切削宽度L一般L 与刀具直径d 成正比,与切削深度成反比。经济型数控加工中,一般L 的取值范围为: L = (0. 6~0. 9) d 。(3) 切削速度v :提高v 也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措施,但v 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比较密切。随着v 的增大摩擦随之增大,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急剧下降,故v 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刀具耐用度。另外,切削速度与加工材料也有很大关系,例如用立铣刀铣削合金钢30CrNi2MoVA 时,v 可采用8m/ min 左右;而用同样的立铣刀铣削铝合金时,v 可选200m/ min 以上。(4) 主轴转速n (r/ min) :主轴转速一般根据切削速度v 来选定。计算公式为n = v/πd式中,d 为刀具或工件直径(mm) 。数控机床的控制面板上一般备有主轴转速修调倍率) 开关,可在加工过程中对主轴转速进行整倍数调整。(5) 进给速度vF :vF 应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和工件材料来选择。vF 的增加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低时,vF 可选择得大些。在加工过程中,vF 也可通过机床控制面板上的修调开关进行人工调整,但是最大进给速度要受到设备刚度和进给系统性能等的限制。随着数控机床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数控编程已经成为数控加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编程人员必须熟悉刀具的选择方法和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3.工具系统的发展史。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机械加工行业中被加工零件的形状日益复杂,精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批量少,加工品种多的要求。在电子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上,自动换刀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相应地,对于这类机床刀具也提出了一些新

数控车床主轴系统

模块一对主轴驱动系统的认识 任务一掌握主轴驱动系统各种故障排查方法。 1.主轴驱动系统概述 主轴驱动系统也叫主传动系统,是在系统中完成主运动的动力装置部分。主轴驱动系统通过该传动机构转变成主轴上安装的刀具或工件的切削力矩和切削速度,配合进给运动,加工出理想的零件。它是零件加工的成型运动之一,它的精度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较大的影响。 引言 主轴驱动系统控制数控车床的旋转运动,为车床主轴提供驱动功率以及所需的切削力。目前在数控车床中,主轴驱动常使用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已被逐渐淘汰,由于受永磁体的限制,交流同步电动机功率做得很大时,电动机成本太高。因此目前在数控机床的主轴驱动中,均采用笼型异步电动机。为了获取良好的主轴特性,设计中采用矢量变频控制的交流主轴电动机,矢量部分分无速度传感器和有速度传感器的两种方式,后者具有更高的速度控制精度,在数控车床中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已经符合控制要求,因此,本设计中采用无速度的矢量变频器。 知识目标: 1、了解主轴驱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2、了解各种故障的产生原因。 能力目标: 1、能够对主轴驱动系统启动故障进行排除和处理。 2、熟练掌握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一、相关知识 1、数控机床对主轴驱动系统的要求 机床的主轴驱动和进给驱动有较大的差别。机床主轴的工作运动通常是旋转运动,不像进给驱动需要丝杠或其它直线运动装置作往复运动。数控机床通常通过主轴的回转与进给轴的进给实现刀具与工件的快速的相对切削运动。在20纪60-70年代,数控机床的主轴一般采用三相感应电动机配上多级齿轮变速箱实现有级变速的驱动方式。随着刀具技术、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发展,上述传统的主轴驱动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现代数控机床对主轴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调速范围宽并实现无极调速 为保证加工时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以获得最佳的生产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特别对于具有自动换刀功能的数控加工中心,为适应各种刀具、工序和各种材料的加工要求,对主轴的调速范围要求更高,要求主轴能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根据数控系统的指令自动实现无级调速,并减少中间传动环节,简化主轴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