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临床路径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 3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1. 临床路径介绍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领域中一种基于证据的管理工具。
临床路径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
对于骨科等术后治疗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收治成本,并且有助于预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临床路径是一个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涉及到患者的整个治疗流程,从入院评估和手术准备到康复治疗和随访,都有具体的指南和操作方式。
临床路径包含了许多表单和模板,这些表单和模板有助于医生准确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可以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2.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骨科临床路径表单包括了多个方面的记录和指导,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2.1 评估表单患者入院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等等。
评估表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MRI等)•评估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了解患者治疗意愿和期望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适合手术治疗,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
2.2 手术记录表单如果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医生需要在手术记录表单中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步骤、用药、剂量、手术时间等信息。
手术记录表单也有助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术后记录表单手术后的康复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同时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
术后记录表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情况•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进度和成果•是否存在并发症和药物过敏情况•下一步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记录这些信息可以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行更详细的指导。
2.4 随访计划表单当患者出院后,医生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复诊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xx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xx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xx以内。
(2)中期:伤后2xx~4xx。
(3)晚期:伤后4xx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可编辑范本】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
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1、胫骨平台骨折2、踝关节骨折3、股骨干骨折4、肱骨干骨折5、肱骨髁骨折6、尺骨鹰嘴骨折7、尺桡骨干骨折8、股骨髁骨折9、髌骨骨折10、胫腓骨干骨折11、股骨下端骨肉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骨科临床路径完整版AB+5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A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行胫腓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16/79.36);(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病史:外伤史;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伤前生活质量与活动水平良好;2.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3.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3. 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除外对胫腓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糖;2.胸部X光片、床头心电图;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 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 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但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骨伤科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足跟痛的门诊患者。
一、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痛症(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足跟痛。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王和鸣、黄桂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足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跟痛症(足跟痛)协作组制定的“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跟痛症(足跟痛)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跟痛症(足跟痛)协作组制定的“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痛症(足跟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痛症(足跟痛)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
3.合并足踝部肌肉、肌腱撕裂、骨折脱位,跟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或局部感染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跟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跟骨CT、跟骨MRI、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疗法(1)中药熏洗(2)涂擦(3)敷贴2.冲击波疗法3.物理疗法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2)湿热内蕴证: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3)寒湿痹阻证: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中医骨伤科的病房里,病人们安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新一天的康复。
我坐在办公桌前,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开始构思这个实施方案。
一、方案背景中医骨伤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骨伤科的临床路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中医骨伤科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目标人群1.骨折、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患者。
2.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对中医有信心和兴趣的患者。
3.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愿意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
三、临床路径内容1.初诊评估(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症状、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等。
(2)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全身状况,评估伤情。
(3)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阶段(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骨作用的中药方剂。
(2)中医外治采用推拿、按摩、拔罐、敷贴等中医外治方法,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康复。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训练等,增强患肢功能。
3.随访与评估(1)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
四、实施策略1.建立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2.制定详细的临床路径表,明确各阶段的治疗内容、方法、时间等。
3.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五、预期效果1.提高中医骨伤科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2.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4.提高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个实施方案在脑海中逐渐成形,仿佛看到了病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了他们康复的喜悦。
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骨科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骨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因此制定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骨科治疗水平,促进中医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的原则。
1. 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模仿通用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要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以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3. 防治结合原则,在治疗的同时,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避免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4. 临床路径的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对临床路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二、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术前准备阶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进行术前的中医辨证施治,调理患者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手术风险。
2. 术中治疗阶段,在手术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的特点,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恢复期。
3. 术后康复阶段,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康复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4. 术后随访阶段,对出院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康复效果。
三、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意义。
1.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降低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合理利用中医药的疗效,降低医疗费用。
3. 缩短住院时间,通过科学的临床路径,能够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4. 减少并发症,中医药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骨科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 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参照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
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I-A 股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3.分型参考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4.4.1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一)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张磊成员:刘劲松、孙晋、马佳、李智尧、张晟、刘晓华2.领导小组职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实施、资料上报和总结等工作,并对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指导和督察。
(二)专家组1.组成组长:张磊组员:刘劲松、孙晋2.专家组职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和总结报告的审核。
(三)试点工作单位及负责人职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承担本单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任务,参加试点工作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完成所分配的病例数,并按要求上报试点进度数据和总结。
二.实施计划(一)试点启动阶段(202*年3月23日202*年4月31日)1.202*年3月23日前完成本实施方案,并发送。
2.202*年4月31日前各试点单位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各自单位的试点实施细则,并报送本协作组组长单位,以备审核。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年4月202*年11月)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细则制定(202*年4月)(1)202*年3月由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本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的培训。
(2)本病种协作组对所有试点单位的实施细则进行审核。
2.临床实施(202*年5月202*年11月)(1)202*年5月202*年11月各试点单位开始将临床路径试点的病例纳入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问题及时向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牵头单位报告。
(3)各单位要在202*年5月底、7月底、9月底前分别向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分析评估结果(包括5份表格)。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021年整理)骨科临床-路径25个
骨科临床-路径25个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骨科临床-路径25个)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骨科临床-路径25个的全部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
0↑G99。
2*/M51。
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2。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
2* /M51。
1↑ G55.1*/M51。
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
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或MRI.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
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是由骨伤科医生、护士、影像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他们共同制定和执行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的组成、工作内容和意义。
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的组成包括骨伤科医生、护士、影像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
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共同制定并执行骨伤患者的治疗方案。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治疗。
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骨伤患者的临床路径:根据骨伤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临床路径。
这个临床路径包括患者的初步评估、诊断、手术和康复等环节,旨在指导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并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2. 定期召开会议: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评估骨伤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制定和修订治疗方案。
会议主要以问题讨论和案例分享为主,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且不断完善临床路径。
3. 进行患者教育: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不仅关注患者的治疗,还重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
小组成员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且指导他们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4. 收集和分析数据: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会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指标、康复进度和生活质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小组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制定和执行骨伤患者的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和统一治疗的方案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误诊,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共同解决治疗中的难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降低医疗成本:骨伤科临床路径小组的工作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降低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骨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骨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骨科临床路径是指在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全程协作,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全程护理。
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提高骨科治疗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就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路径制定。
在制定骨科临床路径时,首先需要明确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确定骨科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制定出既能满足标准化治疗要求,又能兼顾个性化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
二、临床路径实施。
在骨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包括骨科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等,共同制定并执行临床路径。
在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路径的要求,及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明确治疗目标和措施,保证患者得到规范、科学的治疗。
三、临床路径管理。
骨科临床路径的管理是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监测指标,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进。
四、临床路径评价。
对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指标的比较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提高骨科治疗的效率和质量。
五、临床路径的优势。
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全程管理和全程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因此,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推动骨科医疗模式的转变,提高骨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涉及到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多个环节,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以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全程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胫骨平台骨折2、踝关节骨折3、股骨干骨折4、肱骨干骨折5、肱骨髁骨折6、尺骨鹰嘴骨折7、尺桡骨干骨折8、股骨髁骨折9、髌骨骨折10、胫腓骨干骨折11、股骨下端骨肉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内植物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8天(2009年版)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不稳定的单踝、双踝、三踝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80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踝关节三维CT检查、踝关节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09版)一、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外伤史;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股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年龄在16岁以上;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 首选髓内针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30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股骨干骨折;3. 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除外对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5.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术前24-48小时停止用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5.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0-7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2. 手术方式: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3.手术内固定物:带锁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开放骨折可考虑选择外固定架);4.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5. 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 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X光检查;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药物;(3)其他对症药物:消肿、止痛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2.X光片证实复位固定符合标准;3.切口无异常;4.无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常伴有其他部位损伤,应严格掌握入选标准。
但仍有一些患者因骨折本身带来的一些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等;2.合并症:老年人本身有许多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而需延期治疗;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
二、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