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艺术功能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艺术功能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不同功能,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种功能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种功能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艺术生产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物化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

因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系统,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家在艺术生产活动中,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读者、观众、听众则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从现实生活中描述艺术典型,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高于并作用于社会生活。

古今中外许多哲学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分析艺术的作用和功能,提出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许多社会功能。

前苏联美学家甚至概括出艺术具有交际功能、启迪功能、预测功能、劝导功能、净化功能、补偿功能、享乐功能、娱乐功能等十四种社会功能(参见斯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6页)。

尽管艺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但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特性。

也正是由于艺术的各种功能以审美价值为主导,艺术自身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使艺术具有其他文化形态不具备的功能。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艺术具有认识功能,科学也具备认识功能,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认识功能同科学的认识功能迥然不同;艺术具有教育功能,道德也具有教育功能,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同道德教育的功能不同;艺术具有娱乐功能,但艺术的娱乐功能迥然不同于其他类型娱乐活动。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一,它既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特性,同时又由于它自身特殊性,使它区别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所以说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的价值上才发挥作用。

一、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艺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国家、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

这就是艺术的认知功能。

先秦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这段话,强调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知作用,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还可以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也就是说,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认知作用。

他们都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

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刻地
揭示社会、历史、人生意义。

从米勒的《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民》等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法国农民的淳朴性格,他们的劳动生活和精神状态,进而可以认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

马克思评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第20l页。

)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62—263页。

)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看成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

除了文学作品外,其他艺术形式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审美认知作用,电影、电视、戏剧、绘画等艺术门类,能够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将早已逝去的古代生活或难以见到的异国生活置于人们眼前,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中外古今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人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形象资料。

艺术审美认知能力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艺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因此而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作品的不同形式(样式、结构特征)都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主体精神面貌的依据。

我们从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风格样式的巨大差异中看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视觉表达形式。

古埃及的雕塑风格刻板、平直,显然与其专制的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而古希腊雕塑表现出来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形式意味,则反映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特征。

从中国的园林造型样式与结构中,人们则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的那种情怀或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来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

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功能,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由于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时,又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人识功能,艺术的范围遍及宇宙和人生的任何领域,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客观显示主观;使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内涵。

例如,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代表作品《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形象地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

这部小说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宗教、道德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使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方式,乃至饮食、医药等多方面的知识,堪称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

又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行为和心理,揭示出封建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这个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

总之,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因而能帮助人们获得多方面的人生知识,启迪人们对生活的智慧,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人们对生活真理的认识、理解和领悟。

二、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树立典型,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外古今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重视艺术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教化和熏陶作用,孔子提出“礼乐相济”的思想,创立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体系,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其中的“乐”就是以诗、歌、舞、演、奏等为艺术综合体。

孔子还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认为,诗可以使人从伦理上受到感发,礼是把这种感发变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和制度,而乐是通过艺术,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陶冶人的性情和德性,孔子看到了艺术感化人和陶冶人的重要作用。

在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就强调美育与德育的结合,他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的影响都是坏的,原因是这些艺术作品使人的理智失去控制、情欲得到放纵,因此提倡“理智”的艺术,特别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

亚里士多德也同样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并且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情感、欲望和理智一样,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内容,同样有得到满足的权利,所以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

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

因此,中外哲学家和艺术家对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已延续了两千多年,可见艺术审美教育功能之重要。

艺术之所以具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涵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艺术的教育功能,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得到充分体现。

东汉毛延寿认为绘画的作用就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在鉴戒者图画也”,谢赫在其著名画论《画品》中一开头就提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艺术功能论。

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尽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固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

”艺术之所以具有教育功能,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

艺术所具有的这种审美教育功能,往往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艺术的审美教育不同于道德教育,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

这是因为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

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典型,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艺术的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专场举行的音乐会上,听了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因为《如歌的行板》作为柴可夫斯基前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产生于俄国社会经历重大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在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下,这是一个政治和文化最黑暗的时期,柴可夫斯基正是在这部作品中,灌注了自己对于俄罗斯民族遭受苦难的深沉感情。

所以。

当托尔斯泰在倾听这首乐曲时,被它所深深打动,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这支曲子的旋律中感受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并为之而动情泪下。

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是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渐渐地使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
家破残贼”,到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中“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许许多多感情进发、气势磅礴的诗篇,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具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艺术作品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和境界,具有相当长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这就是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由于艺术的体裁门类不同,作品的题材、内容不同,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风格不同,使得艺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各不同。

对于山水诗、花鸟画、小夜曲、古典舞等艺术体裁来说,就不具备特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它们对人的教育和熏陶,往往是一种情绪的感染和影响。

三、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并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艺术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境界提升。

“艺术使人们得到快乐,并使人们参与艺术家的创造。

古希腊人早就注意到一种特殊的,什么也不像的审美快乐,并把它区别于肉欲的快乐,这种特殊的快乐是一种伴随着艺术的所有功能,使其别具色彩的精神享受。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有得到正当满足的权利,艺术应当使人获得快感。

他说:“消遣是为着休息,休息当然是愉快的,因为它可以消除劳苦工作所产生的困倦。

精神方式的享受是大家公认为不仅含有美的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幸福正在于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人们都承认音乐是一种最愉快的东西……人们聚会娱乐时,总是要弄音乐,这是很有道理的,它的确使人心畅神怡。


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明确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贺拉斯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经人以快感,及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即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贺拉斯认为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魅力,戏剧也应当具有趣味,才能吸引观众。

因为艺术的教育功能必须通过乐(审美)来进行,离开了审美,艺术的教育功能也就无法实现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思想,不仅在西方很有影响,事实上,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为艺术(包括音乐)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

《乐记》总结了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涉及到审美和艺术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对于艺术的娱乐作用,也从儒家观点出发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可见,在儒家观点看来,艺术也应当给人们带来快乐,只不过强调的不同,贵族阶级的快乐是因为从中可以“得道”,而平民百姓的快乐是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因而必须“以道制欲”,否则,只会引起惑乱,也得不到快乐。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美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如宗炳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愉快、美感,因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欣赏艺术作品时,读者、观众或听众也同样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艺术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而这种精神需要有时甚至比人的物质需要更加强烈。

尤其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会越来越高,而艺术正是发展人的感受能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趣味,丰富人的想象力。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劳动者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工作。

对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来说,无论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都需要在紧张的劳动之余,通过休息和娱乐来恢复疲劳,从而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去从事新的生产劳动。

艺术欣赏确实是一种令人陶醉的积极的休息,具有畅神益智的功能,艺术的这种功能甚至逐渐被运用到医疗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逐渐引起各国医学界和音乐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美、英等国先后创办了各种音乐医疗的刊物,运用音乐手段来治疗某些病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国某些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

四、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p491-p493)
我们说艺术作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艺术中的某一类作品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以审美功能为主。

艺术中有真、有善、有美,也并不是说艺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的、互不相关的。

不能割裂艺术中真、善、美的关系,割裂了它们就等于割裂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它们三者密不可分。

事实上,艺术的作用和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娱乐性之中,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实现。

所以从总体上说这三种作用并不是绝然分离的,而是互相渗透,共同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的。

一部优秀艺术作品,总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通过影响人、感染人、美悦人进而影响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