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欣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公道。 • 所以,人与人相处,应抱有“爱其所 同,敬其所异”,容小异而持大同。 此乃大道之行之始基。不可强人同我 。强人同我者,私也,非公也。
诚 仁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诚:至诚无息,诚者天之动。诚者人之道。(中庸 )“智、仁、勇三者,天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 者一也。”所谓的“一”就是诚。诚是真实无欺 ,是智慧,是仁爱,是力量。修身必先正心;正 心,必先诚意。(中庸) • 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 • 【仅是《论语》提到“仁”字便有105次之多。】
万物一体为仁
• 宋明儒学的万物一体说即是仁学,其核心 思想是主张万物一体为仁。 • 从程颢到王阳明都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 万物一体的人才是仁者;真正以万物一体 之仁而发出爱,才算达到了仁的境界。 • 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同胞吾与) 。
民胞物与
• 王阳明更在万物一体之外,提出万物一家 、天下一人的观念: •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 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 分尔我者,小人矣。
君子处世之道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 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不管众人所讨厌的和喜欢的,我们都必 须仔细考察再做判断。)
仁且智
• • • • 子贡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曰“仁且智,圣也。” 孔子倡导的是一种“仁且智”的德性生命。 1、孔子常以仁为主,仁智对显: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乐水:水缘理而行,周流无滞,智者似之,故乐水。乐山:山安固厚重, 万物生焉,仁者似之,故乐山。性与之合,故乐。仁和智都属于德性,非由 言辞可明,故孔子借山水以为形容。)
• 【君子不断要求上进,实践道义;而小人放纵 欲望,追求利益。】 •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 人怀惠。
• 【“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 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君子与小人之别:人我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能相和,但保留自己独立见解。小 人只相同,但并不相合。‛小人之所以不 和,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利、各有己之欲求。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 尚义,故有不同。人小尚利,故不能和。】 •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君子庄敬自重,而与人无所争。和聚有群但不结 党。】 • 韩愈柳宗元那个时代有一场‚变革‛,被称之为 ‚永贞革新‛。这场变革之所以失败的一个原因就 是改革派结党,和其做派非君子,故为人不齿遭人 憎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永贞革新失败的 原因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所可憎者,器小而易盈, 气浮而不守。事本可共图,而故出之以谋;谋本无 奇,而故居之以险。胶漆以固其类,亢傲以待异己, 得志自矜,身危不悟。以要言之,不可大受而已矣。
中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中:天地间每一单位随时在行动中自我调节,并 与其他单位相互调整,使之不会发生冲突,各得 其所,各遂其生,而恰到好处,称之为“中和” ,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
•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极重要的美德,因为“中 ”则不偏私,不偏私事则无不平,人无不和。所 以中庸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ຫໍສະໝຸດ Baidu
• 道,此处是指世界的普遍原则,人类的精 神理想。
以天下自任
• 士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天下自任”。 • 中庸:“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合内外之道”,君子一定要使道行 于天下。由于君子心怀天下,所以“君子 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 世为天下则”《中庸》
• 天下所代表的人民、公共利益始终是儒家 具有终极意义的关怀。
君子与小人之别:人我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与人相交,不以利争,义礼为则,不仅不做损 人之举,且须遇事相助,成就他人功业和美善。 这种高尚境界皆须基于无妒人之心。】
君子与小人之别:人我
• •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 受,而可小知也。
• 【一个君子,不可从小处去欣赏他,但他可以委 以重任。一个小人,不能委以重任,但可于小处 被欣赏。】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二亿余人民为一家, 持续五千年关荣历史而不坠者,以吾祖先及早发 明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垂裕后人,遵守 弗渝,此一原理:称之曰“道”,于理而言,称 之曰“公”;于己而言,称之曰“诚”;于人而 言,称之曰“仁”;于事而言,称之曰“中”; 于功而言,称之曰“行”;综合此五者的应用而 言,称之曰“德”;其见诸日常生活的适当言行 ,称之曰“礼”。
君子与小人之别:心境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舒泰,但不骄矜。小人骄矜而不舒泰。‛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故不骄。然心地 坦然,故常舒泰。小人矜己傲物,唯恐失尊,心 恒戚戚,故骄而不泰。】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君子的心胸气貌宽广坦荡,而小人的心胸气 貌却常是迫促忧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 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值得重视的是, 它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 结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已 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 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具有相当强 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 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 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 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 念到思维模式、审美情绪等等。
行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行:即乾卦所说:天健行,君子自强而不息
。 • “坐而言,不能起而行”非仁,“力行近 乎仁”(论语)。
孟 子 : 养 浩 然 之 气
• • • •
中 庸 : 诚 大 学 : 明 明 德
论 语 : 仁 者 爱 人
儒 家 经 典
论语
• 孔子理论的重点: • 孔子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
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 陈立夫《四书道贯》:
• 人从天道得到了五个字:公、诚、仁、中、行 。
•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也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对 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 • 孔子以“君子”风度、孟子以“浩然之气”庄 子以“至人”、“神人”“圣人”表达中国 人的精神气质。
公
• 公:就是无私,所谓“天无私覆,地无
君子与小人之别:人我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周:忠信。比:阿党。‚君子待人忠信, 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小人以阿党相 亲,其情私。动机在利,必结党营私、党 同伐异。动机在义,则可‚和而不同‛, 见贤思齐,并进而成人之美。】
君子与小人之别:人我
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 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 的支配。 • 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 就主要在于他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 政治和社会秩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儒学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写 道: • 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 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 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方 式„„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 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 原则和基本方针,
以天下自任
• 这种立场可以用孟子的话为代表:“思天 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 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孟子.万章》
• 佛教里常说的 •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是地藏菩萨大愿的写照。
以天下自任
• “自任以天下之重”为士规定了基本的价 值方向,这种“自任”的内涵是以“忧国 忧民”为其特色。 • 《明儒学案》: • “天下事皆所当言,上为朝廷,下为苍生 。” • “公议所在,系国家之元气,系天下治乱 。”
士志于道
• 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 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的维护 者。 • 西方学人所刻画的“知识分子”的基本性 格和中国的“士”极为相似。 • 孔子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便已规定了 “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
士志于道
•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一原始教义对后世的知识分子发生了深 远的影响,而且越是在“天下无道”的时 代,越显示出它的力量。 • 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范仲淹:“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激动着读书人的理想和豪情。
弘毅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其 中‚本‛兼指信仰和基础;‚道‛指目标和方向。】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他人。‛ 求:要求、期待、 责成。】
君子做人的原则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 • (“富与贵,人人所欲,但若不以当得富贵之 道而富贵了,君子将不安处此富贵。) • 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 要不忘生平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成人。孔子说,见到 利,能思量义,见到危,能挺身而出。隔久不 忘许下的诺言,这也可算是成人了。)
• 小人就是不能万物一体,“间形骸、分尔 我”的人。
忠道 恕道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人心 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恶,与他人之心心所欲所恶,无大悬 殊。故尽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恶施于人。忠恕之道即仁 道。)
• 忠道: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士志于道
• 如果根据西方的标准,“士”作为一 个承担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自始 便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发挥着“知识分 子”的功用。 • 余英时说的知识分子,就是关怀国家 、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 害之事的知识人。
士志于道
• • • • • 士的第一个特点:“以道自任”: 士志于道。《论语.里仁》 君子谋道。《论语.卫灵公》 君子忧道。 《论语.卫灵公》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
•
知命尽义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其不可”是知命,“而为之”是“尽 义”。 • 一方面要承认命的存在与限制,另一方面 尤其需要明白义而自我做主。 • 后者属于道德世界中的价值创造之问题。 在孔子看来:人生之意义,不在命而在义。
士志于道
• 钱穆称传统中国社会为四民社会:由士、 农、工、商所构成的社会。 • 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与儒家文化息息 相关。 •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的序言中写道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已 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 绝。
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是行仁了。 • 恭:庄重;宽:宽大;信:诚实;敏:勤快; 惠:施惠。)
“仁”的特点
• 1、仁不可定义,须超脱字义训诂,从孔子的 指点语中以求了解。 • 2、仁是全德之名——既超越一切德目,又综 摄一切德目。 • 3、一切德目皆是仁对应于人事物而显现的德 性。对应于人伦,仁显现为孝悌慈爱忠信和顺 之德;对应于生活,仁显现为恭敬辞让、谨慎 勤俭、廉直义勇、宽恕慧敏…….之德。 • 4、仁是真实生命——仁则生,麻木则不仁。 • 5、仁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
君子做人的原则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 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 成仁。
君子与小人之别:义利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所了解的是道义,小人所知道的是 利益。】
君子与小人之别:德欲
•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为人之道包含:心地修养与“人格 完成”之两义。 • 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的含义与特点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子张问孔子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