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九(下)22《出师表》导学案答案(最新整理)
九(下)22《出师表》导学案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危机存亡之秋也:恢弘志士之气:悉以咨之:陟罚臧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有一年矣: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2.翻译下列语句: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④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原文填空:①在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②在文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两句是:二、语段训练(从:“亲贤臣,远小人”-----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1.解释加点词语(2 分):①躬耕于南阳:②猥自枉屈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④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2.翻译句子(4 分):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诸葛亮为什么给刘禅分析两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什么建议?(2 分)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什么?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2 分)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2013 年湖北省黄冈市】[甲] 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一直到“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学习案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2.文体知识:表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 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答案1、划线生字注音崩殂(cú)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妄自菲(fěi)薄(bó)以塞(sè)忠谏之路也驽钝(nú)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裨(bì)补阙(quē)漏郭攸(yōu )之费祎(yī)行(háng )阵和睦长(zhǎng )史猥(wěi )自夙(sù)夜忧叹以彰其咎(ji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斟(zhēn )酌(zhuó)损益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刘备给后主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4、词语积累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崩殂:死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秋:时殊遇:优待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光:发扬光大恢弘:形作动,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随便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异同: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刑赏:受罚或受赏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2《出师表》教师版
《出师表》导学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4.一词多义。
①遗(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④以(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文体知识:表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出师表》导学案学习⽬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词句,培养学⽣⽂⾔⽂的阅读能⼒。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精神。
⼀、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东沂⽔县)⼈。
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
建安⼗⼆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共图⼤业。
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壁击败曹操,形成三⾜⿍⽴的局⾯。
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种,⽤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平定了南⽅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的⽬的是,希望刘禅任⽤贤⾂,采纳忠⾔,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个稳定的战略后⽅,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理想。
第⼀、⼆课时导⼊新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必不孝;读韩退之《祭⼗⼆郎⽂》⽽不堕泪者,其⼈必不友。
——宋·赵与时《宾退录》“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出师⼀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凛然出师表,⼀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主预习:1、划线⽣字注⾳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阵和睦长()史猥()⾃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2、朗读技巧:读准字⾳、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部编九年级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答案
22《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学习重点】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陛.下(bì) 臧否(zāng pǐ) 恢弘.(hóng)..(núdùn)菲.薄(fěi) 庶.(shù) 弩钝..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晋升、处罚,赞扬,批评。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2)古今异义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②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行恶劣。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④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感谢。
)..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⑤开张..⑥临表涕.零(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驱赶、奔跑。
)⑦遂许先帝以驱驰..(3)一词多义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成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这里是功效的意思)④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4)词类活用①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形容词作动词,疏远)②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③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④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⑤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3.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出师表 一 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单元二十四课出师表(一)【学习目标】1.能知道“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能流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记文中的重点语句。
3.重点掌握1-5自然段的实词和虚词,并能翻译句子。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读准字音。
崩殂.()疲弊.()恢弘.()陟.罚()臧否.()费祎.()倾颓.()危难.()庶.竭()驽.钝()攘.除()斟酌..()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以遗.陛下()裨.补阙.漏()遗诏.()性行淑..均()行.阵和睦()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咨诹..善道()以彰.其咎.()郭攸.之()二十有.一年()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a教师配乐朗读《出师表》,学生听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节奏。
b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明确应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文章,然后自由朗读。
c展示朗读新知探究重点研读1-5自然段,完成探究知识。
探究一:熟读课文后,掌握重点词句。
崩殂: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性行淑均: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恢弘志士之气:内外异法:论其刑赏:悉以咨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优劣得所:探究二:结合课文注解翻译全文,重点翻译以下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综合提升1.第一段中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2.诸葛亮分析蜀国有利的形势是什么?不利的形势是什么?3.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当堂反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2、翻译句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出师表三 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2.能掌握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熟读课文,背诵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
再次熟读课文,完成下列的理解性默写。
(1)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2)《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3)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新知探究探究一:再读文章,理清脉络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情线:综合提升1.自古忠言逆耳,要让一个昏君接受自己的良言十分不易,如果你是刘禅,读这篇表文时诸葛丞相的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呢?2.46岁的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出师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此时这位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中会翻涌着怎样的情感呢?【当堂反馈】1.理解默写以下语句。
(1)《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2)《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2.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知识链接】《空城计》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课后精练】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课文,理解本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建议。
【教学重难点】1、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2、体会“表以陈情”的特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3、背诵课文。
【导入新课】当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之时,蜀汉国力较弱,在北面和东面有来自魏国和吴国的威胁。
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向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劝诫,即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出师表》,教材里就直接称《出师表》。
【了解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号卧龙居士。
他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曾避难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躬耕陇田,自比管仲、乐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拜为军师,自此他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
刘刘备称帝以后,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佐刘禅。
他前后六次出师北伐曹魏,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病死于五丈原,终年54岁。
谥号忠武。
著有《诸葛丞相集》【写作背景】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向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劝诫【文体】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内容理解导学案答案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⑧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一段主要内容: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
分析形势的作用: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为下文的建议做铺垫。
第一、二、五段各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①开张圣听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
第三、四段主要内容:举荐人才
举荐人才的目的:免北伐后顾之忧
第六、七段回忆了哪三件事?
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受命
③白帝城托孤
回忆这三件事有什么作用?
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24、出师表导学案配答案
24、出师表精彩开篇词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链接。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2、文体链接。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3、背景链接。
这篇表写于蜀xx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xx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恐托付不效:道①而中道崩殂:②咨诹善道:论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②每与臣论此事: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①有所广益:②斟酌损益: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塞忠谏之路: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②然后施行:于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还于旧都:为①俱为一体: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课后练习及答案22.《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任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进行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效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出师表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学案及答案【篇一:《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1]】1、划线生字注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4、词语积累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崩殂:疲弊: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b、古今异义词: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2、臣本布衣。
古:今: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时今:指四季中的秋季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5、由是感激古:今:6、诚宜开张圣听古:今:7、引喻失义古:今:8、先帝知臣谨慎。
古:今:9、陟罚臧否古:今: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今:c、一词多义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2、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3、遗: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4、为:俱为一体:为忠善者: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6、无:若无兴德之言:事无大小:7、感激:由是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8、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9、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10、而:而中道崩殂:计日而待:11、分:今天下三分: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14、能:先帝称之曰能:必能裨补阙漏:15、所:优劣得所:有所广益:16、当:当奖率三军:咨臣以当世之事: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19、言:不知所言:进尽忠言:20、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介词,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愚以为宫中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许先帝以驱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1、于:忘身于外者: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报之于陛下:d、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攘除奸凶:亲贤臣,远小人:优劣得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深入不毛:北定中原:e、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三、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导学案与同步练习AB卷(含答案)
出师表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