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围绕人的行为、需要、动机等人性本质而探索的管理模式。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是最权威的人性需求理论。基督教文化和日本企业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人性化管理的典范。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探索、实践。
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和接受。人性化管理:基于信任用人、重视团队协助、创造温情气氛和员工参与管理。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人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人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善于管理人才,才能获取较大的效益。因此,如何培养、使用、管理、留住人才成了企业管理头等重要工作。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集权式的组织形式正逐渐受到挑战,组织内部的分权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规模高度统一的大企业,正逐渐变成由许多自主经营的小单元组成的原子合成型组织。这种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企业更加重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感情管理。
综上所述,实行人性化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也是企业增强内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形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生活、企业精神、价值标准、管理哲学等。培养员工的积极性,实则是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形式上的企业精神是表面上的东西,只要企业培养员工具备人性的积极特质,那么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企业精神就是实质意义上的企业精神,其影响力就是持续的、长久的,其凝聚力就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就应把这种积极的人性特质培育、激发作为建设和设计的重点,从人的本质特性上提炼企业精神。
人性化管理的动力是人文关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为了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企业可以采取内部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内部晋升和职责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员工提供授权的机会,参与企业决策,并在企业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宗旨是以
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核心行为准则,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理念变成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动员广大干部员工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升执行力,实现工作最佳化,管理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是创新与创造
企业要鼓励一线员工在敬业的同时,向创新发展,鼓励他们与企业共成长,在创新中为企业奉献,在奉献企业中施展才智,并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可推行“星级员工”、“首席员工”、“品牌员工”等多种形式,征集员工的各类“金点子”,鼓励他们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鉴定,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评比“最佳学习型班”、“最佳知识型”员工。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让员工感到“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让他们奉献才智,成就梦想,以创新创效、追求卓越为目标,做好每一项工作、关注每一个细节。企业要通过各种活动,着力培养员工卓越的品德、卓越的意识和卓越的创造能力,为企业和谐发展、追求效益最大化做贡献。
人性化管理中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1.人性化不能混同于人情化
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这两种管理理念有质的区别。一般意义上讲,“人情化”管理是一种陈旧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主要是以家庭式管理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有很强的排外性、保守性。人情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无原则的管理,恰似家庭内部不讲理,夫妻之间不讲理,这种管理曾经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很流行,现在已经不入流了。而人性化管理不具有排外性,它的执行过程不以管理者好恶程度而改变,在选择人才上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充分尊重劳动者个性自由化,在人才任用中附加廉洁指数。因此,人性化管理是优于人情化管理的理念,但在我国,人性化的管理常常被扭曲,很多人对二者的区别也没有弄清楚。
2.人性化不能混同于自由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前提,使管理更增加人情味儿,从而使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质是更多地考虑人性的特点,体现柔性的一面。比如,制作工服时除了满足工作需要,还可以设计得更美观、更合身一些;安排工作时,尽量考虑女工的生理特殊时期的保护问题等。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执行制度的尺度,也不是可以对管理制度钻空子、打折扣。恰恰相反,只有严格的管理,才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管理人性化,绝不是自由化。如果只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了制度执行和对员工的制约,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
3.人性化不能混同于科学化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人认为,科学管理更实用,有人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胜一筹。事实上,二者是两种特殊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二者适时、适度的融合,才是企业的明智选择。人性化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它汲取了科学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科学管理中颠倒的“人”与“物”再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的主导地位。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是人性化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也是它受到普遍崇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