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8ec8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9.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一节,主要介绍了变阻器的原理、构造、种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于电流、电阻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变阻器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元件,学生对其原理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内部结构。
2.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阻器实物、电路图及相关实验器材。
2.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调光台灯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时,展示不同种类的变阻器及其应用场景。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
实验内容为:连接电路,观察变阻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dda4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f.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2. 使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如何在电路中运用变阻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变阻器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变阻器的基本概念:介绍变阻器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变阻器在不同阻值下的电路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与归纳: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强调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变阻器概念、作用和种类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学生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实验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变阻器在新能源开发中的潜在应用。
九、教学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初中物理变阻器 教案
![初中物理变阻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f9dc2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f.png)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2.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 培养学生珍惜科技成果,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3.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关注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灯泡的亮度调节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二、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1. 展示变阻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2.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为什么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吗?三、实验探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2. 讲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总结出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吗?四、应用变阻器1. 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如滑动变阻器在调节电路中的作用、变阻箱的读数方法等;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吗?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2. 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变阻器教案模板幼儿园科学
![变阻器教案模板幼儿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e5e4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5.png)
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活动准备:1. 变阻器若干个(每个幼儿一个)2. 导线若干根3. 电源若干个4. 电池若干个5. 水晶灯若干个6. 桌子若干张7. 记录表若干张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变阻器,向幼儿介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神奇的物品——变阻器,它可以让我们的水晶灯变得亮起来。
”二、认识变阻器1. 教师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幼儿观察变阻器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 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变阻器,教师示范如何连接导线、电源和电池,让幼儿动手操作。
三、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通过改变变阻器的长度来控制水晶灯的亮度。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观察比较1.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长度变阻器对水晶灯亮度的影响。
2. 幼儿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五、分享交流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心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活动1. 教师出示其他电器,如电视、电脑等,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电器是否需要变阻器。
2. 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找出生活中需要变阻器的电器。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变阻器的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2. 角色扮演:在区角活动中,设置“小小电工”角色,让幼儿扮演电工,学习如何安装变阻器。
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2. 实验过程中,幼儿是否遇到困难,教师是否及时给予帮助?3. 活动是否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2b099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6.png)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变阻器的性质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调节灯光的亮度,引出变阻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变阻器的性质(1)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在不同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演示实验: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体会其作用。
4. 应用变阻器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亮度的照明电路。
(2)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利用变阻器的电路方案。
(3)实验验证: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4变阻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4变阻器](https://img.taocdn.com/s3/m/818126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9.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4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会变阻器的使用和维护;4. 探究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结构,理解变阻器的原理;2. 能够正确使用变阻器,掌握变阻器的调节方法;3. 能够分析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实物、电路图、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调节亮度的台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台灯亮度的调节?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结构,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展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动画。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并分析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
5. 实验演示:进行变阻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变阻器概念:……作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并分析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设计的电路图;(具体答案略)(2)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及作用;(具体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效果,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变阻器的应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149a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c.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能环保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变阻器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变阻器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加强对变阻器原理和应用的巩固。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变阻器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说明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设计问题,如“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变阻器连接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变阻器的原理和规律。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变阻器的价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变阻器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应用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6092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6.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阻器》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电阻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变阻器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掌握变阻器的分类,了解各种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3.学会使用变阻器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学生回答:“滑动变阻器”;
-教师总结:“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变阻器,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变阻器的定义、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变阻器的应用。
2.教学实施
-通过课件、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变阻器的定义、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6.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4)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2)通过动画、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学生实验与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自主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知识巩固与应用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
3.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d0e8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9.png)
教学难点篇一滑动变阻器的。
连接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篇二引入:学生上台用调速器调出不同转速问题1:两次电流大小?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引导分析:总电压不变,调到旋转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阻器变阻器教案篇三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会读电阻箱示数。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改变电阻的原理学习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改变电阻的原理器材准备: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等互动课堂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学伴、教师、教材、参考资料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完成想想做做,讨论: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学习1、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实验:选择一台收音机,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思考:(1)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2)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吗?(3)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2、认识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亮度,可以看到灯炮亮度变化都是由于______的作用引起的。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找出滑动变阻器构造。
(2)滑动变阻器铭牌的标志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5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
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的元件。
由实验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电阻,要增大电流,应电阻。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原理①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小组讨论并回答: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总结出四种改变电阻的方法:减小____,增大___,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4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7a55b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2.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4篇)变阻器教案篇一一、生活中的电阻器1、电阻器:2、符号:3、作用:4、应用: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二、滑动变阻器1、原理: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
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1.电阻箱2.插入式变阻器3.旋钮型变阻器[随堂检测]1、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A.普通家用白炽灯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C.调光书写台灯D.调温电熨斗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A. 接a,n接bB.接d,n接bC.接b,n接aD.接c,n接d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篇二引入:学生上台用调速器调出不同转速问题1:两次电流大小?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引导分析:总电压不变,调到旋转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阻器进行新课篇三问题2:类似的变阻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调光灯,展示后设问:我们是否也来设计一个调光灯电路?问题3:根据所给的器材,你能否也来设计出一个调光灯电路,并调出两个不同的亮度?变阻器教案篇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各种定值电阻实物。
2024版08785_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
![2024版08785_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6163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闭合电路中的开关,开始实验。
2024/1/25
4. 观察并记录数据
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实验数据。
5. 调节滑动变阻器并重复实验
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重复观察并记录数据的过程。
6.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电路的影 响。
13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2024/1/25
电风扇调速器
利用变阻器改变电风扇电 机的电压或电流,实现风 速的调节。
汽车油门控制器
通过变阻器调节发动机的 进气量,从而控制汽车的 速度。
23网技术,将变阻器等电 气元件与智能设备相连,实现家 居环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2024/1/25
17
04
数据分析与结论
2024/1/25
18
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实验数据记录表
包括实验者姓名、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如电源电压、变阻器型号等)、测量数据 (如电流、电压等)等栏目。
数据处理结果表
用于记录处理后的数据,如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以及根据数据绘制的图表等。
2024/1/25
19
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
7
电阻、电导概念回顾
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 关。
电导
表示导体传导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的倒数,用符号G表示,单位为西门子(S)。电导越大,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好。
2024/1/25
8
变阻器工作原理
变阻器是一种利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器元件。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接入电 路中的电阻线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3d9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a.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兴趣。
2. 讲解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3.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5. 运用案例教学法,介绍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变阻器应用电路。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变阻器概念、种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变阻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变阻器应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等。
2. 教学课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变阻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第2课时: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实验演示。
3. 第3课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第4课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介绍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5. 第5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变阻器应用电路。
九、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变阻器的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5125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a.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变阻器教案篇一当我们学完电流,电压这些知识点后,就要开始认识电阻了。
对于电阻不少同学会做题真正理解比较少。
因为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很直观的测出来。
这电阻这里它就没有这么明显了。
它要用到我们物理试验方法里面的转换法来研究它,认识它。
思维上转不过来那就麻烦了。
通俗的话就是前面是直接认识,后面是间接认识。
关于电阻和变阻器的知识点我们要核心掌握的知识点是以下这些:1、电阻的定义我们是这样定义电阻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那么我们怎么去知道它阻碍作用的大小呢?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
我们课本中是这样来辅助我们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通过做如上的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越亮那么通过的电流越大,因而我们认为它的电阻比较小。
显然这样的认识还不够,于是我们为了很直接的看出电流的大小,我们接下来把电流表连接进去了。
所以我们认识电阻是借用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来看的,以及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一个直观对比。
2、电阻的单位单位有:欧姆、千欧、兆欧,单位符号分别是:Ω、kΩ、MΩ。
电阻的单位我们必须要熟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一定要熟练掌握好。
3、电阻的符号电阻的符号和电阻的单位千万不要搞混了。
一个讨论的是单位,一个讨论的是物理量。
这种根本性区别一定要弄明白。
电阻的符号就是一个长方框,一边长了一只手。
4、影响电阻的因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也不是突然间就发现了。
而是通过做很多的实验,发现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材料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
进而得到结论,材料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电阻变阻器教案-范本两篇
![电阻变阻器教案-范本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6e6e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b.png)
电阻变阻器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电阻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和应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变阻器的电阻值,并运用变阻器进行实际电路的搭建。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变阻器的连接方式3. 变阻器的应用4. 万用表的使用5. 实际电路的搭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阻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
2. 演示法:展示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连接方式下变阻器的电阻值变化。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变阻器的电阻值,搭建实际电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入电阻变阻器。
2. 讲解:讲解电阻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连接方式和应用。
3. 演示:演示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并展示如何搭建实际电路。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变阻器电阻值和搭建电路的实践操作。
5.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连接方式下变阻器的电阻值变化。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就座,方便讨论和操作。
2. 分组策略:每组分配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课堂秩序。
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阻变阻器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操作万用表和搭建电路的熟练程度。
3.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 作业类型: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2. 提交截止日期:课后第三天。
九、教学反思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变阻器教案幼儿园语言
![变阻器教案幼儿园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231ba4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7.png)
变阻器教案幼儿园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变阻器;
2.让幼儿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变阻器模型或者教具;
2.合适的手工材料,如卡纸、金属丝、铁环等;
3.活动场地和必要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了解电阻和变阻器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们介绍什么是电阻和变阻器,让他们对基本概念有了一定了解。
2. 动手制作变阻器模型
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套材料,共同设计和制作出一个变阻器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让幼儿们用铁环和金属丝来制作电路,并在铁环上缠绕一圈导
线;
2.接着,幼儿们需要制作出两个卡纸支架,用来固定变阻器模型;
3.将变阻器模型放入到卡纸支架中,使其能够自由地转动,并用铜针连
通电路;
4.最后,让幼儿们检查电路,看看能否成功地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值。
3. 合作分享成果
让幼儿们在小组内交流彼此制作变阻器的经验和成果,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电路图和变阻器模型。
在集体讨论中,让幼儿们学习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幼儿们能够对电阻和变阻器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精品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243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d.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电流的热效应与磁效应》第三节《变阻器》。
详细内容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种类及应用;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接线柱的选择与使用方法;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调整电路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种类及应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接线柱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2. 能够运用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电阻,并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选择与使用方法,以及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种类及应用,调整电路电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滑动变阻器、电阻器、电源、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阻器、电源、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变阻器应用,如电位器、调光器等,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介绍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种类及应用。
(2)讲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接线柱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演示如何用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电阻。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电阻的过程,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2)讲解如何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变阻器。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个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的亮度。
(2)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2. 内容:(1)定义、原理、种类及应用(2)滑动变阻器:构造、接线柱选择与使用方法(3)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4)调整电路电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阻器的原理和种类。
(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接线图,并说明接线柱的选择原则。
变阻器教案(多应用)
![变阻器教案(多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60df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e.png)
教案变阻器原理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的能力,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3.使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1.变阻器的定义与原理2.变阻器的分类与结构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4.变阻器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分类、使用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阻的概念,引出变阻器。
2.讲解变阻器的定义与原理:1)变阻器的定义: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自身电阻值的电子元件。
2)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或横截面积,从而改变电阻值。
3.讲解变阻器的分类与结构:1)按照工作原理分为:滑动变阻器、旋转式变阻器、电位器等。
2)按照结构分为:线绕式变阻器、碳膜式变阻器、金属膜式变阻器等。
4.讲解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连接方法: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根据需要调整变阻器的电阻值。
2)调整方法: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或旋转式变阻器的旋钮来改变电阻值。
5.讲解变阻器的应用实例:1)调节音量:电位器在收音机、音响等设备中的应用。
2)调节亮度:滑动变阻器在台灯、电子秤等设备中的应用。
3)温度控制:热敏变阻器在电热水器、空调等设备中的应用。
6.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影响。
7.总结与拓展:总结变阻器的原理、分类、使用方法及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列举至少三个使用变阻器的场景。
2.请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简单的调光电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分类、使用方法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变阻器的基本知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观察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000d9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6.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电与磁》中的第五节《变阻器》。
本节主要介绍了变阻器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习变阻器的种类和特点;4. 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知道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 能够描述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了解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3. 能够列举出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及应用;2.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实物、电路图;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电路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调节音量、灯光亮度等,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兴趣,引入新课;2. 讲解:讲解变阻器的定义、作用、原理及结构,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3. 演示:展示变阻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的调节、实验室设备的控制等;4. 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2. 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4. 变阻器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下列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如何调节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电路图:电源变阻器灯泡2. 答案:通过调节变阻器的长度,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当变阻器的长度变长时,电阻值增大,电流减小;当变阻器的长度变短时,电阻值减小,电流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对变阻器产生兴趣,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2.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设备使用了变阻器,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运用变阻器来调节这些设备的功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变阻器
教学目标
1.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能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
图,能分析滑片滑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
2.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并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滑动变阻
器,了解生活中变阻器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教学准备调光灯、电阻箱、电位器、多媒体课件、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小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变阻器
1.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
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 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3.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一上一下
4.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的优缺点
教
学
互助过程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师演示:出示调光灯,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
问题:你知道调光灯是靠什么器材实现改变灯光亮暗的
吗?
师做演示:出示滑动变阻器,并与灯泡连接演示利用变阻器
改变灯泡的亮度
板书:变阻器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
过程
教学过程1.当M端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
电流表读数,灯变。
2.当M端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
铅笔芯长度变,电阻变
,电流表的示数变,
灯泡亮度变。
尝试总结:在此活动中,我
们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从而改变。
3.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其实这里的铅笔芯就可以看成一个简易的变阻器。
但这样的变阻器是不是很实用、很完美了呢?它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讨论后回答。
提问:要克服以上不足,你认为该选什么样的材料做变阻器好呢?
活动2:用电阻丝连续改变电流大小
教师出示一根较长的电阻丝,利用它替代铅笔芯重复活动1的步骤。
师:你认为老师刚才实验中的这根电阻丝是否起到了变阻器的作用?与用铅笔芯改变电流相比效果完全一样吗?
根据观察到的情况作出回答。
那为了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施呢?
学生答
师:这几种方案中,哪一种最简单易操作呢?
提问:我们今后要经常使用变阻器进行实验,每次都拿这样
教学过程长的电阻丝来充当变阻器,你觉得方便吗?
师:我们把电阻丝绕到瓷筒上,使用起来很方便。
出示滑动变阻器
请同学们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师利用课件投影电阻箱、电位器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通过改变电车的行驶速度,调节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电风扇的转速等。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师简单介绍结构示意图中波浪线代表电阻丝、P表示滑片
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教师:同学们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已清楚了。
滑动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如果我们只选其中的两个接入电路,可能有几种接法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共六种。
教师:对,共有六种接法,AD、AC、BD、BC、AB和CD。
如果分别按照同学们所讨论的连接方法,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例如AD),电流将流过滑动变阻器的哪些部分?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向右、向左移动金属滑片P时,接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