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合集下载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琥珀资料图片;语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琥珀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的,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

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本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不好理解的词语。

2.教师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约摸:大约,估计。

飒飒: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烫着一样。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黏稠:像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远古:遥远的古代。

4.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它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一篇说明文。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图片展示:展示琥珀、苍蝇、蜘蛛等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
3.教师通过回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反思与评价:教师设计了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环节,使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教师的评价则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学生的持续进步。
在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我将注重课堂调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我会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一种神秘的石头,里面藏着古老的秘密,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奇异的琥珀》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块琥珀中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故事,通过这块琥珀的科学探究,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化。此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评 课 稿

评 课 稿

评课稿
中心发言人:宋正梅
今天听了张巧凤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实效性很强。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第一课,本课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文一直都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但张老师却能把它讲得生动有趣,听完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多。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如形式是小组讨论、设计是学生上台展示、以组为单位回答、复述、知识与思维的拓展,可以说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引导着学生一层一层的理解课文、发展能力。

其次:老师能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白板,把课文、多媒体、学生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又不唯“现代化”,而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一直比较有活力,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一直高涨,思维的活跃性一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面很大,每个学生基本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

再次:老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比较得当而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最后:张老师在整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非常到位,而且评价语言多样化。

虽然张老师这节课设计的很完美,但对于一个新生班来说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说一说我个人的看法。

教学方法指导与教
学目标没有区分开。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引言概述:
琥珀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宝石,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琥珀的形成、特点、用途、产地和保养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奇异的宝石。

一、琥珀的形成
1.1 琥珀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1.2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1.3 琥珀形成的时间跨度有多久?
二、琥珀的特点
2.1 琥珀有哪些颜色和颜色的含义?
2.2 琥珀的硬度和透明度如何?
2.3 琥珀具有哪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琥珀的用途
3.1 琥珀在古代的用途是什么?
3.2 现代人如何利用琥珀?
3.3 琥珀在首饰和工艺品中的应用有哪些?
四、琥珀的产地
4.1 世界上主要的琥珀产地有哪些?
4.2 不同产地的琥珀有何区别?
4.3 产地对琥珀的质量和价格有何影响?
五、琥珀的保养
5.1 如何正确保养琥珀?
5.2 避免琥珀遭受哪些损害?
5.3 如何辨别真假琥珀?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琥珀这种神秘的宝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琥珀不仅是一种美丽的宝石,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希望大家在欣赏琥珀的美丽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珍惜这种奇异的宝石。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张瑞春一、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以讲故事的方式组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使文章集知识性和兴趣性于一体。

说明文学生在四五年级已经学过,但故事性的说明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课的教学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起着承前启后作用。

它严谨的推测,生动的表达令人叹服。

〔一〕、严谨的推测全文围绕推测一词,从的“那块琥珀”,推测到一万年以前故事的“详细情形”。

而推测的根据,就是看见的“那块琥珀”——“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作者根据琥珀形成的四个条件:长时间、高温、松脂、地壳运动,有理有据、一一对应地推测。

根据“长时间”推测出故事发生在“约摸一万年以前”〔其中的“约莫”可见作者用词的精准〕,根据“高温”推测详细时间是“夏天的晌午”;根据“松脂”推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松林里”;根据“地壳运动”推测故事的开展是“海水把森林吞没”、“树断了活力”、“松脂球成了化石”。

其次,是从“那块琥珀”样子的细节推测的。

有意思的是,真实的“那块琥珀”里能看见“苍蝇的翅膀”“蜘蛛的长腿”“黑色的圆环”。

作者根据这些细节,又逐一逻辑严密地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

根据“苍蝇的翅膀”,推测“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五个会认字;会写“琥、珀、脂、渗、裹、澎、湃、黏、稠、详”10个会写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具:挂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诱导试学1、什么是琥珀?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

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

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入药。

2、初读课文师:琥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一种东西,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琥珀的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二、引导探学1、出示试学范围(课件)师: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绍琥珀的特征,那么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试学范围: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琥珀的形成、发现、价值三个方面来总结。

3、检查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抽查。

评价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柏吉尔)师:柏字的读音为bó。

柏拉图、柏林、张柏芝等,多用于人名地名。

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5、试学范围:“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第3自然段。

语文A版第十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语文A版第十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是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语文S版的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琥珀形成的时间,形成的过程,琥珀的发现及具有的科学价值。

为了引导学生对琥珀化石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在教学开始就采用图片展示方式,向学生传达琥珀的有关知识,并着重强调琥珀是古松脂的化石。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课文中的琥珀的特点,并指导学生说出它的奇异之处,这种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之后引导学生去猜测这个琥珀的形成过程。

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

我顺势将学生带入课文,去学习科学家柏吉尔关于琥珀形成的猜想。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课文的结构,为了不浪费学习时间,我采用了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划分结构。

二是突出了琥珀形成的两个过程: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

三是着重学习了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

这个步骤即帮助学生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充分使用班班通白板,将PPT演示课件适时展示,在视觉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参与讨论,师生互动,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将学生的口、手、心都调动起来。

练习题的设计,不是对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本着提高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设计,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得以实现。

课堂小结的设计,则注重发现学生对教法、学法的接受与消化,以便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学水平。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

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的,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过程与方法:从文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借助多媒体PPT,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而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从文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借助多媒体PPT,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二、设计理念本篇课文,作者以讲故事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的,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文内容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的目的。

三、设计思路一、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以课文内容入手,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这种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入文本而且初步感知了琥珀的发现,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提供了思考的对象,这种教学设计,由文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25、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一、说教材《奇迹的琥珀》一课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此单元以介绍不同的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为主。

本课为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想象出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

感受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二、说学情本文科普性很强,虽然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些研究、分析事情现象的能力,但因为还处在儿童时期,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对一些现象的产生、变化及由来还不是很理解。

基于此,教师应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搜集、查找和学习有关让孩子充分理解、学习有关知识,认识科学现象。

三、说教法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本原则,而且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知识,以达到一个讲学相结合的目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朗读体会法。

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从而体会、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

2、阅读拓展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内在的有关知识,深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所在。

3、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资料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琥珀和课外的一些科普知识。

四、说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重点段落中相关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主旨。

如“总有一万年了”,“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等等。

2、学会自主探究,他们带着要求自读自悟。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读画圈点字词、句子,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奇异的琥珀来历的想象和感悟。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奇异的琥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

)(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老师谈话引入。

1.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二、学习课文(一)1. 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奇异的琥珀评课稿《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

讲述了人们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它的形成过程,体现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全文用故事情节来描述,语言生动,表达准确。

知识性是说明文的明显特点。

本文用词严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

将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马老师在这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

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并在老师引导下找出了以下几个重点词:约摸一万年、松树、松脂、苍蝇、夏天、蜘蛛、海水等7个词语。

形成的'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

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近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

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

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这节课的学习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一个个上台,但是却秩序井然,得益于马老师强大的课堂掌握能力,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奇异的琥珀》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如意,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奇异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主题的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

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由于__题目发人深省,又与__中心紧密相连,因此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谁发现的?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1一、教学背景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

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

但__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1)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2)板书:样子?、形成?、奇异?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随生板书:松脂化石(4)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师:见过松脂吗?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随生板书:炎夏松林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生:漫长、巨大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板书:沧海桑田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

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

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

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听了陆老师讲的这一课后,我感受很深:一是导入环节很好,通过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奇异应该怎么理解?学生理解成奇怪等,最后总结出可以理解成奇怪、惊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陆老师关注课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

通过读来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