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合集下载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11月18日,我们骨干教师一起到六年级(3)班听了马晓丽老师的一节课,课题是《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是六年级的文章。

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听了马老师讲的这一课后,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片段:一是导入环节比较好,因为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马老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从整体上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点构建的过程,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组块教学。

二是马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

马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

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问题。

马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马老师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

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中心小学成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黄花镇中心小学的成春苗,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说教法和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能自主地进行质疑和发现,形成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学习问题,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所以我采用情景设置法、小组合作法,和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教学。

我把课室设计成科学探究室,贴上一些科学名言,让学生以科学家、我作为他们的科学导师的身份,一起探究这块琥珀的形成。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松树林、松脂等图片)来深入理解课文。

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与意图这一节课上的是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图片展示:展示琥珀、苍蝇、蜘蛛等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
3.教师通过回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反思与评价:教师设计了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环节,使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教师的评价则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学生的持续进步。
在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我将注重课堂调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我会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一种神秘的石头,里面藏着古老的秘密,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及教学反思3.7《奇异的琥珀》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奇异的琥珀》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块琥珀中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故事,通过这块琥珀的科学探究,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化。此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一、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故事。

全文扣住“奇异”这个词,课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成,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奇异的琥珀》,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奇异在哪里?琥珀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2、指多名生回答,其他学生适当补充。

3、试背最后一段。

(二)、揣摩写作特点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与同桌间相互交流一下。

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找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找找看,要点: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评 课 稿

评 课 稿

评课稿
中心发言人:宋正梅
今天听了张巧凤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感觉整节课实效性很强。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第一课,本课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文一直都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但张老师却能把它讲得生动有趣,听完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多。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如形式是小组讨论、设计是学生上台展示、以组为单位回答、复述、知识与思维的拓展,可以说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引导着学生一层一层的理解课文、发展能力。

其次:老师能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白板,把课文、多媒体、学生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又不唯“现代化”,而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一直比较有活力,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一直高涨,思维的活跃性一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面很大,每个学生基本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

再次:老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比较得当而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最后:张老师在整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非常到位,而且评价语言多样化。

虽然张老师这节课设计的很完美,但对于一个新生班来说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说一说我个人的看法。

教学方法指导与教
学目标没有区分开。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引言概述:
琥珀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宝石,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琥珀的形成、特点、用途、产地和保养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奇异的宝石。

一、琥珀的形成
1.1 琥珀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1.2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1.3 琥珀形成的时间跨度有多久?
二、琥珀的特点
2.1 琥珀有哪些颜色和颜色的含义?
2.2 琥珀的硬度和透明度如何?
2.3 琥珀具有哪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琥珀的用途
3.1 琥珀在古代的用途是什么?
3.2 现代人如何利用琥珀?
3.3 琥珀在首饰和工艺品中的应用有哪些?
四、琥珀的产地
4.1 世界上主要的琥珀产地有哪些?
4.2 不同产地的琥珀有何区别?
4.3 产地对琥珀的质量和价格有何影响?
五、琥珀的保养
5.1 如何正确保养琥珀?
5.2 避免琥珀遭受哪些损害?
5.3 如何辨别真假琥珀?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琥珀这种神秘的宝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琥珀不仅是一种美丽的宝石,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希望大家在欣赏琥珀的美丽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珍惜这种奇异的宝石。

我的说课稿--奇异的琥珀

我的说课稿--奇异的琥珀

京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册25课《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说课25《奇异的琥珀》说课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25课《奇异的琥珀》。

下面我将从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特色和反思6个方面与您交流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普文章,重点内容是了解科学家推测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体会其推测的科学依据。

根据文本特点,我利用自学提示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和空间,引领学生对文本展开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交流共议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讲理由和依据,借助想象、朗读、以及资料的使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本课的设计力求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发展”,让普通学生和随读学生都在原有的知能基础上,获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最大程度的提升,表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奇异的琥珀》是北京版教材10册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还包括《鲸》和两篇略读课文《夜晚的实验》、《通灵仙鹤》。

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一些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渗透。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普及故事。

作者柏吉尔是德国的科学家和作家,他用形象生动的描绘及严谨科学的说明,向我们记叙了他依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想象其形成和发现过程的故事。

作者先通过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描写及其被发现的过程描述了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将读者引入了故事情境之中。

然后再通过对琥珀样子的描述,进而说明自己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科学依据,使文章独具匠心、结构合理严谨。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五个会认字;会写“琥、珀、脂、渗、裹、澎、湃、黏、稠、详”10个会写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具:挂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诱导试学1、什么是琥珀?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

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

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入药。

2、初读课文师:琥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一种东西,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琥珀的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二、引导探学1、出示试学范围(课件)师: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绍琥珀的特征,那么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试学范围: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琥珀的形成、发现、价值三个方面来总结。

3、检查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抽查。

评价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柏吉尔)师:柏字的读音为bó。

柏拉图、柏林、张柏芝等,多用于人名地名。

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5、试学范围:“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第3自然段。

语文A版第十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语文A版第十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是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语文S版的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琥珀形成的时间,形成的过程,琥珀的发现及具有的科学价值。

为了引导学生对琥珀化石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在教学开始就采用图片展示方式,向学生传达琥珀的有关知识,并着重强调琥珀是古松脂的化石。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课文中的琥珀的特点,并指导学生说出它的奇异之处,这种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之后引导学生去猜测这个琥珀的形成过程。

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

我顺势将学生带入课文,去学习科学家柏吉尔关于琥珀形成的猜想。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课文的结构,为了不浪费学习时间,我采用了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划分结构。

二是突出了琥珀形成的两个过程: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

三是着重学习了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

这个步骤即帮助学生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充分使用班班通白板,将PPT演示课件适时展示,在视觉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参与讨论,师生互动,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将学生的口、手、心都调动起来。

练习题的设计,不是对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本着提高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设计,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得以实现。

课堂小结的设计,则注重发现学生对教法、学法的接受与消化,以便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学水平。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

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的,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过程与方法:从文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借助多媒体PPT,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而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从文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借助多媒体PPT,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二、设计理念本篇课文,作者以讲故事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的,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文内容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的目的。

三、设计思路一、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以课文内容入手,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这种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入文本而且初步感知了琥珀的发现,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提供了思考的对象,这种教学设计,由文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引言概述:琥珀是一种奇异的宝石,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琥珀的特点和价值,包括其形成过程、种类与产地、文化象征以及应用领域。

一、琥珀的形成过程1.1 树脂的分泌:琥珀是由树木分泌的树脂逐渐形成的。

当树木受到外界刺激或受损时,它们会分泌出树脂作为一种保护机制。

1.2 化石化过程:树脂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和聚合作用,逐渐转化为琥珀。

这个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因此琥珀被称为“古树的眼泪”。

1.3 化石形态:琥珀的形态多样,有固态琥珀、液态琥珀和气泡琥珀等。

其中,固态琥珀是最常见的形态,也是用于制作首饰和工艺品的主要材料。

二、琥珀的种类与产地2.1 种类分类:根据琥珀的颜色和成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如蜜蜡琥珀、蓝琥珀、红琥珀等。

2.2 产地分布:琥珀的产地遍布全球,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等地。

其中,波罗的海琥珀是最为著名和珍贵的,因其年代久远、色彩丰富而备受推崇。

2.3 琥珀的质地:不同产地的琥珀质地也有所不同,如波罗的海琥珀质地较硬,而加勒比海琥珀质地较软。

这种差异也影响了琥珀的用途和价值。

三、琥珀的文化象征3.1 古代神话:在古代文化中,琥珀被视为神圣之物,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琥珀被认为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眼泪。

3.2 珍贵宝石:由于琥珀的稀有性和美丽外观,它成为了许多皇室和贵族的珍藏品。

在一些文化中,琥珀还被视为幸运石,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

3.3 现代象征:如今,琥珀不仅在首饰和工艺品中广泛应用,还成为了一种时尚和艺术的象征。

许多设计师将琥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四、琥珀的应用领域4.1 首饰制作:琥珀是一种理想的首饰材料,其丰富的色彩和温润的质感使其成为了设计师们的首选。

人们可以将琥珀制作成项链、手链、耳环等多种不同款式的首饰。

4.2 工艺品制作:琥珀还可以被用于制作工艺品,如雕刻、摆件等。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奇异的琥珀》说课稿《25、奇异的琥珀》说课稿一、说教材《奇迹的琥珀》一课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此单元以介绍不同的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为主。

本课为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想象出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

感受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二、说学情本文科普性很强,虽然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些研究、分析事情现象的能力,但因为还处在儿童时期,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对一些现象的产生、变化及由来还不是很理解。

基于此,教师应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搜集、查找和学习有关让孩子充分理解、学习有关知识,认识科学现象。

三、说教法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本原则,而且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知识,以达到一个讲学相结合的目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朗读体会法。

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从而体会、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

2、阅读拓展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内在的有关知识,深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所在。

3、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资料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琥珀和课外的一些科普知识。

四、说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重点段落中相关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主旨。

如“总有一万年了”,“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等等。

2、学会自主探究,他们带着要求自读自悟。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读画圈点字词、句子,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奇异的琥珀来历的想象和感悟。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

7、奇异的琥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语文()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7 课《奇异的琥珀》,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

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渗透”、“挣扎”、“澎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奇异的琥珀评课稿《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

讲述了人们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它的形成过程,体现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全文用故事情节来描述,语言生动,表达准确。

知识性是说明文的明显特点。

本文用词严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

将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马老师在这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

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并在老师引导下找出了以下几个重点词:约摸一万年、松树、松脂、苍蝇、夏天、蜘蛛、海水等7个词语。

形成的'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

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近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

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

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这节课的学习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一个个上台,但是却秩序井然,得益于马老师强大的课堂掌握能力,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金伟丽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

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听了金艳秋老师执教这一课后,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片段:
一是导入环节比较好,因为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起始课,金老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从整体上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点构建的过程,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组块教学。

二是金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

金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

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问题。

金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
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很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点多多,不再一一赘述!要说建议也有几点:一是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有的学生一节课回答了许多次,有的一次也没机会起立回答问题;二是在处理生字词时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