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人的精神家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府人的精神家园

西府曲子是陕西曲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主要

流行于宝鸡、凤翔、岐山、眉县、扶风、千阳、麟游等西府境域各县而得名。

西府曲子,又称秦曲和清曲。早期以散乐坐唱为主。后发展为社火曲子演出和舞台演出。关于西府曲子的起源,据说源于凤翔雍邑。据凤翔曲子世家清末举人郑书香讲,雍城秦曲是秦穆公宫廷中的一种宫曲词,分正宫调、小宫调两种。正宫调由乐工、词工演唱。小宫调由歌童、舞女演唱。秦献公迁都栎阳后,发还雍籍部分舞女、歌童还乡,使小宫调流入雍地民间,后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时,发还雍籍部分乐工、词工,使正宫调流入民间,明以后改称为西府曲子沿用至今。

数百年来,西府曲子作为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活跃于民间神社庙会、春祈秋报、抢山神、闹元宵等大型活动中,

也出现在婚嫁迎娶、满月过寿、驱邪还愿、自娱自乐的庭院里,为当地民众所喜爱。时代变迁,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民众中扎根开花,如今的传人中,不仅有年长者,也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人。西府曲子已成为西府人的精神家园。2007年5月,西府曲子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文人学士的参与,提高了西府曲子的文化品位

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一个地域的人的文化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可以通过参与者来体现。文人学士的参与,

对西府曲子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折射出西府人的文

化意识。西府曲子的领袖人物,当数康海、王九思。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c东渔夫。武

功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陂,晚号碧山,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此二人归故里后,“每相聚?c东?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俳优,以寄其拂郁。九思赏重赀购乐,学琵琶,海?o尤善。后人相传仿效,大雅之道微矣。”他们志同道合,罢归之后,放形物外,寄情山水,高歌泉林,遍访秦中诸妓及民间艺人,研习秦音俗乐,加工整理,各自

组织家班演唱。康海的继妻张氏就是其家班台柱。他们不仅自己创作演出,自娱自乐,还非常热心民间的唱曲活动,积极参

加农村的秋神报赛演出。康海还常以会首身份,主持当地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康修撰海传》记:“(先生)尝病武功贸易之寂寥也,乃于城东神庙报赛,数日间,集乐工数千人。”经过他们的倡导与参与,陕西曲子演唱不但成为民间的主要娱乐形式

之一,而且在陕西的文人学士中形成了参与民间编曲念曲的

风尚。

受康、王二人影响,西府一带文人学士编念曲子之风甚盛,仅以凤翔县小沙凹曲子班各班主为例,可见一斑。郑书香(1848―1928),字筱斋,凤翔县军仓巷人,师承王升,为第二代班主。郑为清光绪五年(1899)举人。授内阁中书文林郎。曾任汉中府教授,凤翔县风起书院山长。通文史,喜曲子,常给艺人讲述陕西曲子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及特点。让子孙、学生学习写作和演唱曲子。著有《西府名胜随录》、《西府曲子渊源》等论著,编写《春夏秋冬四景》《冒雨玩莲》《遗书抱怨》《大禹治水》《桃花扇》《绣鞋占课》等曲目。倡导成立西府曲子研究会,并腾出住宅为研究会提供活动场所。

黄兆梅(1875―1923),凤翔县人。清末秀才。民国初年曾在县衙任职。在西府曲子研究史上师从郑筱斋。任西府曲子研究会会长。编写《花秋风》《花蝴蝶》《踏雪寻梅》等百余个曲目,精通三弦,自编自唱,音色洪亮,铿锵有力,其编写和演唱的曲目成为西府各地传唱的优秀作品。因此,民间称他为“曲子学台”。为演唱曲子,放弃了考举机会。

小沙凹曲子班第三代班主雷钅监(1875―1923年),凤翔县人。执教私塾,酷爱曲子,是黄兆梅西府曲子活动的知己和良友。编写《刺目劝学》、《独占花魁》等曲目。熟谙音律,能弹会唱,所记曲目较多,人称“曲子大家”。

第四代班主郑子良(1896――1957),凤翔县军仓巷人,郑书香之子。名郑骥,字子良,号少芝。民国初毕业于凤翔师范

学校,曾任于右任部文书,凤翔中学语文教师。在其父教诲下,酷爱西府曲子,十三岁即随黄兆梅学三弦、板胡等乐器,继学唱曲,与黄兆梅、雷钅监、郑仲华在父亲的引导下,研究西府曲子沿革,修正词曲,编写曲目《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陶渊明访菊》《李??古赏牡丹》《周茂叔冒雨玩莲》《张良拜师》《情结梅仙》等,词曲高雅,流传甚广。

第五代班主郑文显(1917―1995),郑书香孙子,郑子良二

儿子。受祖父与父亲影响,少时就学写书词。虽身处战乱之中,仍没有停止对曲子的探究与写作。编写《三闯辕门》《水淹七军》《杀嫂》《鸳鸯楼》《林冲火拼》等。解放后历任县剧团总务股长、县政协委员等。编写了《庆国庆》《送子参军》《学雷锋》《画纱灯》等曲目。《画纱灯》在1957年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上获曲艺演出二等奖。

由于文人的加入,使西府曲子成为民间雅文化的代名词,派生出“曲子不赴丧”的演出风俗。

二、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诗词宝库

现存西府曲子作品有明嘉靖三年(1524)刊印,康海、王九思编的《二太史乐府联壁》,收录散曲260多篇。明嘉靖十六年(1537)湖南按察司佥事张炼编《双溪乐谱》,收录散曲230首。清初王敬一编《羽衣新谱》五卷本,收录曲目223个。由

宝鸡市群众艺术馆1983年打印刊出《民间曲艺》二册,收录曲词37首。凤翔县文化馆马耀堂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写《西府曲子》资料本。另《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戏曲剧种志》《陕西省戏剧志?宝鸡卷》《陕西剧种概观》等都对西府曲子有所记载。《陕西剧种概观》对西府曲子文本评价为:内容健康、喜剧剧目较多、情节冲突尖锐、人物个性突出。《概观》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评语:“不卑不亢,刚柔合宜;不野不文,雅俗共赏。有东都才子之思,无西方神佛之怪,有南国佳人之想,无北鄙东伐之声。可以变粗暴之气质,亦可化蛮夷之情性,可以使中国进化,灿然为文明新世界。”是对西府曲子内容健康的肯定和评价。

西府曲子曲词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啤沸匆焕虾阂簧?为了省钱,可以不吃饭,不穿衣,不睡觉,甚至到了阴曹地府要被阎王油炸时,还要央告阎王为其家中省钱。“?〔乒硭?目泪涟涟/阎君爷你把我来怜念/一锅油能值几串钱/可惜了来炸我老汉/莫用油炸我,把油折成钱/差人送奔我的家园/教我老婆把灯点/或是上刀山或是上磨研/或是清炖/或是把我干烂/油熏脏了不值半文钱”。又如《郑丹哭祠》中老夫人在祠堂中埋怨丈夫的唱词:“哭声元和娘难见/母子分离好惨然/连哭了数十声叫他不喘/哭尽了目中泪口燥舌干/猛抬头见老爷气炸肝胆/昧黑心我将你埋怨几番/窦燕山教五子个个名显/昔孟母她为儿择邻三迁/父教子也不过半恶半善/家法拷须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