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第六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5
用于典型的乳液聚合体系应选择HLB( 用于典型的乳液聚合体系应选择HLB(亲水亲油平衡 为乳化剂,其属于O W(水包油 水包油) 值)为乳化剂,其属于O/W(水包油)型。 阴离子型乳化剂,在某一温度下, 阴离子型乳化剂,在某一温度下,可能以三种形态 (单个分子状态、胶束状态和凝胶状态)存在于水中,使 单个分子状态、胶束状态和凝胶状态)存在于水中, 三态共存的温度叫三相平衡点。 三态共存的温度叫三相平衡点。 体系的温度大于三相平衡点,凝胶消失, 体系的温度大于三相平衡点,凝胶消失,乳化剂以单 个分子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 个分子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这时乳化剂才具有乳化能 反之,如果体系的温度低于三相平衡点, 力。反之,如果体系的温度低于三相平衡点,乳化剂将 以凝胶状态析出,失去乳化能力。因此,选择乳化剂时, 以凝胶状态析出,失去乳化能力。因此,选择乳化剂时, 应选择三相平衡点低于聚合温度的乳化剂。 应选择三相平衡点低于聚合温度的乳化剂。 三、乳液聚合分类 1.典型的乳液聚合 由油溶性单体、水溶性引发剂、 由油溶性单体、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和介质水 组成的乳液聚合体系为典型的乳液聚合。 组成的乳液聚合体系为典型的乳液聚合。
乳化作用:能降低水的界面张力,对单体有增溶作用, 乳化作用:能降低水的界面张力,对单体有增溶作用, 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 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 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似牛乳状的乳液, 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似牛乳状的乳液,这种作用称为 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 2.乳化剂的种类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有阴离子型、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有阴离子型、阳离子 两性和非离子型四类。 型、两性和非离子型四类。 乳液聚合用的乳化剂主要是阴离子型, 乳液聚合用的乳化剂主要是阴离子型,其次是非离 子型。 子型。 阴离子型乳化剂主要是脂肪酸钠盐,如硬脂酸钠( 阴离子型乳化剂主要是脂肪酸钠盐,如硬脂酸钠(肥 COONa,十二烷基硫酸钠C Na和十 皂)C17H35COONa,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SO4Na和十 Na。 二烷基苯磺酸钠C 二烷基苯磺酸钠C12H25C6H4SO3Na。 在非离子型乳化剂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聚环氧乙烷,其 在非离子型乳化剂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聚环氧乙烷, 次是聚乙烯醇。 次是聚乙烯醇。
第七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
离子型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
离子型又按其离子所带的电荷而分为: 阳离子型
两性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凡不能电离生成离子的乳化剂
高高分子子合成工工艺学
自自由基乳液聚合-366-
阴离子乳化剂
溶于水水 脂肪族硫酸钠
重要的阴离子乳化剂
脂肪酸盐 R—C 松香酸盐 C19H29COOM 烷基磺酸盐 R—SO3M 硬脂酸钠 松香酸钠 十六烷基磺酸钠
自自由基乳液聚合-369-
非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乳化剂的结构特点
➣由于-OH基和-O-键在水中不离解,亲水性较弱,因此只靠一个羟基或 醚键结合不能将很大的憎水基溶解于水中,必须有几个这样的基团结 合,才能表现出它的亲水性。 ➣醚键结合的亲水基上加成的环氧乙烷的分子数越多,醚键结合-O-就越 多,亲水性越大,越容易溶解于水。
高高分子子合成工工艺学
自自由基乳液聚合-357-
第七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
高高分子子合成工工艺学
自自由基乳液聚合-358-
7.1 概述
乳液聚合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液中进行的聚合。 液-液乳化体系 乳液聚合的特点
优点 1、以水为反应介质,粘度低,成本低,同时,分散体系稳定性优良, 反应平稳安全,便于管道输送,容易实现连续化操作。产品可直接 作涂料和粘合剂,减少了引起火灾和污染环境的可能。 2、聚合速度快同时分子量高。 3、可以利用各种单体进行聚合和共聚合,有利于乳液聚合物的改性和 新产品的开发。 缺点 1、分离困难 2、难以制备高纯净的聚合物
单体或单体/聚合物颗粒表面上吸附一层乳化剂,若采用的是阴离子 型乳化剂,那么在单体液滴表面就会带上一层负电荷,由于静电斥力 的存在,液滴之间难以碰撞形成大珠滴,而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这就 是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乳液聚合基本原理
乳液聚合基本原理2016-10-23 作者Ronald Lewarchik乳液聚合是由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发明的。
乳液聚合过程产生乳胶粒子,这是一种聚合物的水分散体。
主要使用乳液聚合物的水性涂料是全球范围使用最大的涂料技术类型,占总涂料市场的百分之一,并预计会持续增长。
在乳液聚合中,单体首先分散在水相中。
引发剂的自由基在水相中产生并迁移进入和单体分子一起溶胀的皂基胶束中。
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更多的单体进入胶束使得聚合继续进行。
图1:乳液聚合的机理【2】在结束反应前,只要有一个自由基存在于胶束中,就有形成近似百万甚至更高分子量的可能。
不像溶剂型聚合物,乳液的粘度取决于含有分散粒子的介质(连续介质)。
通过加入链转移剂来控制分子量。
得到的乳液粒子是一种水包油的乳状液。
单体在水相中。
一个不太常用的乳化技术称为反相乳液聚合过程,是将水溶性的单体分散在非水相。
乳液聚合可以使用间歇工艺,半连续工艺或连续工艺。
商业化乳液聚合物使用半连续或连续工艺甚过简单的间歇工艺,这是因为在一个大的反应釜中乳液间歇工艺产生的热量是不可控的。
在半连续间歇工艺中,单体和引发剂以可控的速率按比例加入可快速聚合。
这种方法便于控制温度,因为单体浓度较低,也可以说单体处在饥饿状态下。
种子乳液聚合反应的开始也使用这种方法。
在连续工艺中,反应体系以一定速率在合适的反应釜内连续进出,这样发生反应体系的总体积在任何时刻都是恒定的。
细乳液是利用混合的乳化剂体系由强力的机械搅拌或均化方式使单体分散在水中而得到的。
所用的混合乳化剂体系包括经典的乳化剂和与水不相溶的助表面活性剂,如长链脂肪醇或烷烃(如鲸蜡醇或鲸蜡烷)。
最终的聚合物颗粒几乎和初始单体液滴的大小相同。
相比用常规手段制得的乳液,它们的粒径分布更广泛。
【4】表1.乳液聚合中原材料的选择在微乳液聚合中,初始系统是由经典的乳化剂,例如月桂基磺酸钠的帮助下在水中分散成10到100纳米液滴的单体,助表面活性剂,如低分子量醇(戊醇或己醇)组成。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引言自由基乳液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用于生产乳液聚合物。
乳液聚合物是一类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涂料、胶黏剂、纺织品等。
本文将介绍自由基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聚合反应机制、生产工艺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自由基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自由基乳液聚合是一种通过自由基引发剂诱导的聚合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水中形成乳液,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之间的聚合反应,最终形成聚合物颗粒。
聚合反应机制自由基乳液聚合的聚合反应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引发、扩链和终止。
引发是通过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剂通常是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等。
一旦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它们就会与乳液中的单体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
扩链是聚合反应的主要步骤,活性自由基与单体发生加成反应,将单体的双键打开形成新的自由基。
这些新的自由基会继续与其他单体反应,不断扩大聚合物的长度。
终止是聚合反应的最后一步,当反应物中的自由基数量减少时,聚合反应会逐渐停止。
终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两个自由基相互结合、与抗氧化剂反应等。
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生产工艺材料准备乳液聚合的材料主要包括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等。
单体是聚合反应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合适的单体根据所需的聚合物性质进行选择。
引发剂是产生自由基的关键物质,一般选择合适的过氧化物类化合物作为引发剂。
乳化剂是用于稳定乳液,使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散在水相中。
乳化乳化是指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与水混合形成乳液的过程。
乳化的目的是使乳液中的各组分均匀分散,防止沉淀和分层。
通常,首先将水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
接下来,将单体和引发剂加入到乳化剂溶液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反应控制反应控制是乳液聚合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乳液聚合物的性能和质量。
一般来说,反应控制包括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的控制。
第6章_自由基乳液聚合
n < 9时,在水中不形成胶束。 n=10,可生成胶束,乳化能力校差。 n=12-18,乳化效果较好。 n > 22,亲油基团过大,不能分散于水中。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是胺类化合物的盐,通常要在pH<7的条件下使用。 脂肪胺盐,如 RNH2•HCl (RNH3+Cl-) RNH(CH3)•HCl
(2)乳胶粒生成阶段 乳胶粒生成阶段
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始自由基。 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始自由基。 引发剂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生成乳胶粒 生成乳胶粒 引发剂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
1) 进入增溶胶束,引发聚 进入增溶胶束, 形成乳胶粒——胶束 合,形成乳胶粒 胶束 成核 2) 引发水中的单体 引发水中的单体——低 低 聚物成核 3) 进入单体液滴
季胺盐
如 RN+(CH3)2CH2C6H5Cl-
R基团中的碳原子数最好为12-18。
缺点:胺类化合物有阻聚作用或易于发生副反应,乳化能力不足。
c. 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特点:极性基团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在任何pH条件下都有效。
氨基酸、羧酸类如 RNH-CH2CH2COOH 硫酸酯类如 RCONH-C2H4NHCH2OSO3H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a. 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界面张力,降低了界面能,从而使液滴 自然聚集的能力大为降低。 b.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规则排列的表面层,形成 了薄膜层。乳化剂分子在表面层中排列的紧密程度越高,乳液稳定 性越好。
c. 液滴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而相斥,所以阻止了液滴聚集。
第六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1. 概述
材料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乳液聚合
电解质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通过合理控制电解质浓度和pH值,可以调节乳液的界面张力,提高乳液的 稳定性。
温度控制
温度波动可能导致乳液不稳定。因此,应保持聚合反应温度的恒定,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乳液 破乳或聚合物结块。
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反应速度控制
乳液聚合的反应速度对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 优化引发剂、乳化剂和溶剂等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反应速度,缩
乳液聚合的分类
1 2
热引发乳液聚合
通过加热引发单体聚合,是最常见的乳液聚合方 式。
氧化还原引发乳液聚合
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引发单体聚合。
3
辐射乳液聚合
利用辐射引发单体聚合,常用于合成功能性高分 子材料。
乳液聚合的机理
自由基生成
引发剂在适当温度下分解生成 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
聚合物粒子形成
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聚合物 链逐渐长大并从水中析出,形 成聚合物粒子。
03
乳液聚合的应用
Chapter
涂料和油漆
01
乳液聚合技术广泛应用于涂料 和油漆的生产,通过乳液聚合 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乳 胶漆。
02
乳液聚合生产的涂料和油漆具 有环保、低VOC排放的优点, 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水 性和装饰性能。
03
乳液聚合技术还可以通过添加 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如抗菌剂 、抗紫外线剂等,提高涂料的 附加值和应用范围。
高分子合成材料
乳液聚合技术可用于合成各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合物乳液、胶粘剂、 纸浆和纸张等。
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合成的聚合物乳液可作为建筑、汽车、家具等行业的粘 合剂和涂层材料,具有粘附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自由基聚合机理
• 1hr <t1/2<6hr:中活性引发剂,如BPPD(2.1hr);
低活性引发剂,如LPO(12.5hr) AIBN(16hr )
三、引发剂效率(Initiation efficiency)
——中产生的引发剂在均裂过程自由基引发聚合 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以f表示。 f:一般为0.5~0.8,? 因为引发过程中诱导分解或笼蔽效应伴 随的副反应损耗了一部分的引发剂 1 . 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 ——实质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转移的结果使自由基终止成稳定分子,产生新自由基,自 由基数目并无增减,但消耗了一分子引发剂,从而使引发剂 效率降低。 过氧类引发剂、引发剂浓度大时易发生诱导分解。
链增长速率为各步增长反应速率的总和
M m M n M mn
链终止反应可分为:偶合终止(coupling)和歧化终 止(disproportionation)两种方式。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 价键的终止反应
CH2CH + CHCH 2 X X CH2CH X CHCH 2 X
偶合终止的结果:
• • 大分子的为两个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之和。 用引发剂引发且无链转移时,大分子两端均 为引发剂残基。
ln
I k t d I 0
I : I 0
引发剂残留分率
kd的测定:
一定的温度下,测得不同t下的引发剂浓度的变化
ln([I]/[I]0) ~t作图,由斜率求得kd • 过氧类引发剂:多用碘量法来测得引发剂的残留浓度 • 偶氮类引发剂:测定分解时析出的氮气体积来计算引发 剂分解量
自由基聚合机理
(Mechanism of Polymerization)
自由基聚合方法
新材料开发
高性能聚合物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如高强度、高耐磨、 高耐温等)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功能化聚合物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如导电、发光、磁性 等)的聚合物材料,拓展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
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利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 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悬浮聚合
总结词
单体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于液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
详细描述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引发剂、水和其他添加剂加入到反应器中,通过搅拌使单体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 于液相中进行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生产安全、成本低等优点,但产品分子量分布较宽 。
本体聚合
总结词
单体在无其他介质或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乙烯等。这些塑料具有质轻、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包装、建筑材料、家电等领域。
02
合成纤维
自由基聚合也是合成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耐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
居用品等领域。
03
合成橡胶
自由基聚合合成的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耐油、耐高温等特点,如丁苯
聚合物结构缺陷
由于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转移等副反 应的存在,聚合物链中可能存在不规 整结构、支链等缺陷,影响聚合物的 性能。
适用范围有限
虽然自由基聚合适用于多种单体,但 对于某些特殊单体(如氯乙烯等)和 特殊结构(如环状单体),自由基聚 合可能不适用或难以实现。
05 自由基聚合的发展趋势和 未来展望
环境友好型聚合方法的探索
绿色溶剂
探索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代 替传统有机溶剂,降低自由基聚 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第2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 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水 )+引发剂 )+乳化剂
2、乳化剂的作用
三种:乳化单体、稳定颗粒、 三种:乳化单体、稳定颗粒、增溶单体
3、成核机理
三种:胶束成核、均相成核、 三种:胶束成核、均相成核、液滴成核
4、聚合过程
三个阶段:增速期、恒速期、 三个阶段:增速期、恒速期、降速期 阶段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如长链脂肪酸钠盐 亲油基(烷基) 亲油基(烷基)
亲水基(羧酸钠) 亲水基(羧酸钠)
4
2.6.4
(2)乳化剂的分类
乳液聚合
阴离子型 烷基、烷基芳基的羧酸盐,硫酸盐,磺酸盐,是常用的 阴离子乳化剂 在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遇酸、金属盐、硬水会失效 阳离子型 极性基团为胺盐,乳化能力不足,乳液聚合一般不用 两性型 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如氨基酸盐 非离子型 环氧乙烷聚合物,或与环氧丙烷共聚物 PVA
液滴成核
自由基由水相进入单 体液滴引发增长
胶束成核
自由基由水相进 入胶束引发增长 的过程
9
2.6.4
2、聚合过程 、
乳液聚合
图2-6 乳液聚合动力学曲线
10
2.6.4
乳液聚合
不同阶段,胶束、单体液滴和乳胶粒的是如何变化的? 不同阶段,胶束、单体液滴和乳胶粒的是如何变化的? 不同阶段结束,单体的转化率如何? 不同阶段结束,单体的转化率如何? 聚合过程的物料传递
极少量单体和少量乳化剂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 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 m, 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约 4~5 n m,1017-18个/ cm3 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 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约 1000 n m ,1010-12个/ cm3
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一课件
为大粒径微粒(1μm),需使用 增塑剂,分为软、硬两种PVC塑 料,不仅用于搪塑成型,还用于 浸渍、涂刷,然后经加热塑化制 得塑料制品,如PVC人造革和浸 塑制品。
二、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1、VC种子乳液聚合配方
2、VC种子乳液聚 合工艺流程
思考题
1、何谓乳液聚合?其主要组分和各组分的作用 是什么?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三相平衡点:温度对其影响较大,体系温度低于 其,会导致乳化剂以凝胶状态析出。固选择乳化 剂时,应选择三相平衡点低于聚合温度的乳化剂。
苯乙烯:硬脂酸钠或油酸钠;醋酸乙烯:聚乙烯 醇;丁二烯、苯乙烯:岐化酸钠;氯乙烯:十二 硫醇酸钠。
三、乳液聚合分类 1、种类:典型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反相 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 2、概念:
且考虑到竞聚率因素, 一般采用连续补加混合 单体的投料法,维持苯 乙烯单元占比23%。
二、丁苯乳液聚合典型配方及工艺条件 1、配方
2、聚合工艺条件
三、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有关的化学反应 1、链式反应
2、链增长
简式
3、链终止
四、低温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第三节 种子乳液聚合生产工艺—糊用 聚氯乙烯的生产
第一节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一、乳液聚合及其组成
乳液聚合: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水中形成乳状液 (液/液分散体系),在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形成 固态高聚物且分散于水中(称为乳胶),此时的乳状液称为固/ 液分散体系。固态高聚物微粒粒径在1μm以下,在水中做布朗 运动不会沉降。
其主要组成为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和其它助剂。
四、乳化聚合的特点 1、水为介质,绿色且价廉、安全,传热容易。 2、水乳体系稳定,可连续操作,产物可直接应用。 3、固体产物需破乳、水性、干燥,工艺较为复杂。 4、无自动加速现象;聚合速率和相对分子都很高。
实验三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实验三⼄酸⼄烯酯的乳液聚合实验三⼄酸⼄烯酯的乳液聚合-⽩乳胶的制备⼀、实验⽬的了解⾃由基型加聚反应的原理和乳液聚合的⽅法。
⼆、实验原理乳液聚合是烯类单体在乳化剂的作⽤下,分散在⽔相中呈乳状液,并在引发剂的作⽤下进⾏聚合反应,得到的微粒(0.1~1.0微⽶)、状态分散在⽔相中的聚合物乳液,这种乳液稳定性良好,由于使⽤⽔作分散介质,具有经济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泛应⽤于涂料、粘合剂、纺织印染和纸张助剂等的制造。
三、主要试剂及仪器醋酸⼄烯酯、聚⼄烯醇、乳化剂OP—10、过硫酸铵、碳酸氢钠、邻苯⼆甲酸⼆丁酯三⼝烧瓶、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滴液漏⽃等四、实验步骤1.聚⼄烯醇的溶解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三⼝烧瓶中加⼊44ml去离⼦⽔和0.5g乳化剂OP—10,开动搅拌,逐渐加⼊3g聚⼄烯醇,加热升温,在80~90℃保持0.5⼩时左右,直到聚⼄烯醇全⾯溶解,冷却备⽤。
2.将0.3g过硫酸铵溶于⽔中,配成5%的溶液3.聚合把10g 蒸馏过的醋酸⼄烯酯和2ml 5%过硫酸铵⽔溶液加⾄上述三⼝烧瓶中,开动搅拌器,⽔浴加热,保持温度在65~75℃。
当回流基本消失时,⽤滴液漏⽃在1.5~2⼩时内缓慢按⽐例地滴加34g醋酸⼄烯酯和余量的过硫酸铵⽔溶液。
加料完毕后升温到90~95℃,⾄⽆回流为⽌,冷却⾄50℃,加⼊2~4ml 5% 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5~6,然后慢慢加⼊5g邻苯⼆甲酸⼆丁酯搅拌冷却1⼩时,即得⽩⾊粘稠的乳液。
五、注意事项1.聚⼄烯醇溶解速度较慢,必须完全溶解。
2.滴加单体的速度要均匀,防⽌加料太快,发⽣爆聚冲料等事故。
3.搅拌速度要适当,升温不能过快。
六、思考题1.聚⼄烯醇在反应中起什么作⽤?为什么要与乳化剂OP—10混合使⽤?2.为什么⼤部分的单体和过硫酸铵要以逐步滴加的⽅式加⼊?3.过硫酸铵在反应中起什么作⽤?其⽤量过多或过少对反应有何影响?4.为什么反应结束后要⽤碳酸氢钠调整pH=5~6 ?。
乳液聚合原理
Gemini表面活性剂定义、结构特征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 又称孪连表面活性剂 双生表面活性剂 偶联表面活性剂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由两个双亲分子的离子头经联接基团通过化学键 联接而成。 Gemini是双子星座的意思。 1991年, Gemini的概念由Menger等第一次提出。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 达到一定温度后,其溶解度会突然迅速增加,这个转变 温度称为Kraff点
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两个亲水基,具有足够 的亲水性,而且其分子含有两条疏水链,疏水性更强, 更易在水溶液表面吸附和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因此, 与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具有更好地水溶性。
离子型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其电解质稳定性差。
2、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
(2)机械作用
当机械作用能量超过聚集活化能时,乳胶粒就彼此产生凝聚。 非离子型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其机械稳定性差;
(3)冰冻
由于冰晶的继续增长而被覆盖在下面的乳状液一方面受到机械 压力,一方面水的析出时乳状液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升高,直至最 后造成破乳。
阳离子型乳化剂 (使用条件:pH<7) 主要类型是胺类化合物的盐如脂肪胺盐和
季胺盐。 非离子型乳化剂 (适用于很宽的pH值范围)
主要有聚氧乙烷基的酯和醚以及环氧乙烷和
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
两性型乳化剂
(可以在任何pH值条件下使用)
乳化剂的分类
阴离子型乳化剂
是溶液聚合中使用最广泛的乳化剂。 由于阴离子型乳化剂外层具有静电荷,所以其机械稳定性好,化 学稳定性差。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更易聚集生成胶团,因而有更低的临界胶束 浓度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
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中最常用的聚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自由基引发剂引发的聚合反应,将单体分子聚合成高分子链的过程。
自由基聚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自由基聚合的四种方法。
一、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一种通过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分子聚合成高分子链的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一般过程如下:1. 引发剂产生自由基2. 自由基引发单体分子聚合3. 高分子链不断增长4. 反应结束,高分子链停止增长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有很多种,常用的有过氧化物、亚硝酸盐、过硫酸盐等。
引发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因素。
二、自由基聚合的溶液聚合法自由基聚合的溶液聚合法是将单体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后进行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分子结构较简单的情况。
溶液聚合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较快,但产品纯度较低。
三、自由基聚合的悬浮聚合法自由基聚合的悬浮聚合法是将单体分子悬浮在水中,加入引发剂后进行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结构较复杂的情况。
悬浮聚合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较快,产品纯度较高。
四、自由基聚合的乳液聚合法自由基聚合的乳液聚合法是将单体分子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形成乳液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结构较复杂的情况。
乳液聚合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较快,产品纯度较高。
此外,乳液聚合法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总之,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化学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不同的自由基聚合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乳液聚合的机理
5.5 乳液聚合
⑵ 乳液聚合的第二阶段----恒速期 乳胶粒的数目为1014~15个/mLH2O. 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反应继续在乳胶粒中进行. 单体液滴仍起供应单体的仓库的作用. 并且只要单体液滴存在,乳胶粒中的单体浓度可以基本 保持不变,加上乳胶粒的数目从此固定不变,因而,这一阶段 聚合速率基本不变。 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乳胶粒的体积逐渐增大,单体液滴的 体积逐渐缩小 ,当转化率达到 50%时 , 单体液滴全部消失 ,单 体全部进入乳胶粒中。乳胶粒中单体和聚合物各占一半, 此时的乳胶粒称为单体 - 聚合物乳胶粒 , 其直径达到最 大值约50 nm~150 nm。 乳液聚合的第二阶段——恒速期。
此时,单体-聚合物乳胶粒称为聚合物乳胶粒。
这就是乳液聚合的第三阶段——降速期。
5.5 乳液聚合
50%
100%
图5.8 乳液 聚合的第三阶段——降速期
5.5 乳液聚合
标志有二: ⒈ 转化率从50%增至100%;
⒉单体已无补充的来源 , 链引发、链增长只能消耗单
体-聚合物乳胶粒中的单体。 聚合速率随单体 - 聚合物乳胶粒中单体浓度的下降而
下降,最后单体完全转变成聚合物。
5.5 乳液聚合
三、 乳液聚合动力学 根据上述乳液聚合机理分析 ,乳液聚合过程速率的变化可 分为增速期、恒速期和降速期。乳液聚合动力学着重研究第二 阶段——恒速期动力学方程。 ⒈ 乳液聚合的速率方程 动力学研究着重研究恒速期乳胶粒中的聚合速率。 因此,单体浓度应该是只考虑乳胶粒中单体的浓度 ,而不是 整个聚合体系中单体的浓度。 乳胶粒的体积很小,同一时刻往往只能容纳一个自由基。 统计平均来说 , 有一半乳胶粒中各含有一个自由基进行聚 合,而一半乳胶粒中不含自由基没有聚合。 所以自由基的浓度应为乳胶粒数目的一半 ,如果乳胶粒的 数目为N个/mLH2O,则自由基的浓度c(M· )为
乳液聚合法
乳液聚合法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反应,也称
乳液自由基聚合或自由基乳液聚合。
它是以液相中自由基发生体外聚合反应,而不在固相中发生的一种聚合方式。
乳液聚合有三个基本步骤:反应配制、反应体系的形成和反应本身。
乳液聚合的反应配制包括准备重叠反应产物的原料,例如,自由基起始剂,聚合物起始剂,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等。
然后,在反应体系的组装中,将以上原料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对反应器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要进行乳液聚合反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聚合物起始剂以此启动以自由基为起始剂的反应,这种反应具有一定的节制,其反应速度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和反应,聚合物粒子被制造出来,例如聚氨酯、乳胶和酯树脂等。
乳液聚合的最终产物具有乳胶样的外观和结构,有相当的粘附性、硬度等特性,大多数乳液聚合产物没有明显的熔融点,因此,乳液聚合也被称为没有熔融点的聚合。
乳液聚合已经成为制造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物品中的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工艺之一,这些物品包括乳胶、水性油漆、乳胶塑料、水性清漆、聚脂等。
由于乳液聚合产物具有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也可以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如电镀、电泳、终点抛光等,也可以用于作为涂料的预处理,以使涂料更好的粘结等。
丙烯酸聚合成丙烯酸乳液原理
丙烯酸聚合成丙烯酸乳液原理
丙烯酸乳液是由丙烯酸单体和其他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的。
乳液聚合是一种自由基聚合反应,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引发剂分解:在乳液聚合反应中,引发剂通常是过氧化物或偶
氮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自由基。
2. 自由基引发:自由基与丙烯酸单体中的双键发生反应,形成一
个新的自由基,这个自由基又可以引发其他单体的反应。
3. 链增长:自由基不断引发单体的反应,形成一个长链的聚合物。
4. 链终止:当自由基相互结合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链增长
过程停止,形成一个稳定的聚合物。
在乳液聚合中,单体和引发剂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乳液体系。
乳液聚合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分子量高、聚合物乳液稳定等。
通过
调整单体的种类和比例、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等参数,可
以控制乳液的性能和质量。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聚合物分离需加破乳剂,如盐溶液、酸溶液等电解质,因此分离过程较 复杂,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水;如直接进行喷雾干燥需大量热能;所得聚合物 的杂质含量较高。
第2页,共22页。
二、乳液聚合的单体 1、种类:乙烯基单体(主要)、共轭二烯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
2、选择乙烯基单体时注意的三个条件: 可增溶溶解,但不能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
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应用最广泛,通常是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n < 9 时,在水中不形成胶束。
n=10,可生成胶束,乳化能力校差。 n=12-18,乳化效果较好。 n > 22,亲油基团过大,不能分散于水中。
第9页,共22页。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是胺类化合物的盐,通常要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氨基羧酸类,如:
RNH-CH2CH2COOH
酰胺硫酸酯类,如: RCONH-C2H4NHCH2OSO3H
d.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I. 聚氧乙烯 PEO 的烷基或芳基的酯或醚。
R 基团 C 原子数约为 8-9 ;n 值一般为 5 - 50
II.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由于具有非离子特性,所以对 pH 变化不敏感比较稳定,但乳化能力不 足,一般不单独使用。
第6页,共22页。
b. CMC 值: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临界浓度以下
单分子状态溶解或分散于水中
达到临界浓度
若干个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带有 电荷的胶体粒子(胶束),亲油基团靠在 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伸向水中。
单纯小型胶束 4.35nm
棒状胶束 水
3.2nm 5nm
1.8nm
3.2nm 薄层状胶束
第7页,共22页。
乳液聚合原理
2、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
乳化现象及乳化液的稳定性
如果在水相中加入超过一定数量(临界胶束浓度)的乳 化剂,经搅拌后形成乳化液体,停止搅拌后不在分层, 此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此种稳定的非均相液体即是乳 状液。
2、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
举例:
NaO
O
O
P O(CH2)m O P ONa
OC12H25
OC12H25
双烷氧基双磷酸盐 Gemini 表面活性剂
O
S O 3 N a
O
O
S O 3 N a
二聚体磺酸盐阴离子Gemini
表面活性剂
O O
O
C O O N a C O O N a
二聚体羧酸盐阴离子Gemini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一般乳胶粒的颗粒数为1014个/ml左右; 而自由基生成速度为1013/ml*s;
二个自由基分别扩散到一个乳胶粒中的时间间隔为10s。按照自由基 反应机理,有S-E-H(smith-Ewart-Harkins)方程:
RP=kp[M][M·]= kp[M](N/2) Xn= [kp[M](N/2)]/(ρ/2)= kp[M]N/ρ
3、乳液聚合物料体系及其影响因素
乳化剂
1、乳化剂的分类
按照乳化剂作用形 成稳定胶束的机理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 低分子乳化剂
高分散性固体粉末乳化剂
乳化剂的分类
阴离子型乳化剂 (使用条件:pH>7) 常用的阴离子型乳化剂有:硬脂酸盐、松香酸盐、
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等。
按照亲水基团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应用最广泛,通常是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n < 9 时,在水中不形成胶束。 n=10,可生成胶束,乳化能力校差。
n=12-18,乳化效果较好。
n > 22,亲油基团过大,不能分散于水中。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是胺类化合物的盐,通常要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脂肪胺盐,如 RNH2•HCl 、 RNH(CH3)•HCl
季胺盐, 如 RN+(CH3)2CH2C6H5Cl-
R 基团中的碳原子数最好为 12-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缺点: 胺类化合物有阻聚作用或易于发生副反应,乳化能力不足。
c.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极性基团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在任何 pH 条件下都有效。
氨基羧酸类,如: RNH-CH2CH2COOH 酰胺硫酸酯类,如: RCONH-C2H4NHCH2OSO3H d.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五、乳液聚合影响因素分析
1、乳化剂的浓度
N
∝ [E]0.6[I]0.4
Rp ∝ [E]0.6[I]0.4
Xn ∝ [E]0.6[I]-0.6
乳液聚合的反应历程以及动力学研究表明:乳化剂浓 度越大,形成的胶束越多,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分子量也 因胶束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大。 乳液聚合的速率和产物分子量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c. 液滴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而相斥,所以阻止了液滴聚集。
油 - 水界面双电子层示意图
破乳:使乳液中的胶乳微粒聚集、凝结成团粒而沉降析出 的过程。
加入电解质
改变 pH 值 冷冻 常用破乳方法 高速离心 机械方法
加入有机沉淀剂
四、乳液聚合过程分为第三个阶段:增速期,恒速期,减速期 (1)乳胶粒生成阶段(增速期) 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 初级自由基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聚合 —— 生成乳胶粒 进入增溶胶束,引发 聚合,形成乳胶粒 —— 胶束成核 引发水中的单体 —— 低聚物成核(水相成核) 进入单体液滴 —— 液滴成核 根据概率,经典乳液聚合一般情况下胶束成核的几率最大。
(2)乳化剂的作用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乳化作用(利用两亲性质,降低油水的 界面力);分散作用(利用吸附在聚合物粒子表面的乳化剂分
子将聚合物粒子分散成细小颗粒);增溶作用(利用亲油基团
溶解单体);发泡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的乳状液容易扩大表 面积)。
(3)乳化剂实际上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自然》报道化学所揭示水黾在水上行走的奥秘
昆虫水黾为何能够毫不费力地站在水面 上,并能快速地移动和跳跃?
水黾脚和后脚特别细长,长着许多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细毛, 具有疏水性,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使它们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 快速滑移和跳跃。 仅仅一条腿在水面的最大支持力就达到了其身体总重量的 15 倍。
(4)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参数
a. HLB 值: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值用来衡量乳化剂分子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质所做贡献 大小的物理量。HLB值越大表明亲水性越大;反之亲油性越大。Fra bibliotek油包水
水包油
对于大多数乳化剂来说,HLB 值处于 3 – 18 之间。
b. CMC 值: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临界浓度以下
达到临界浓度
单分子状态溶解或分散于水中
若干个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带有 电荷的胶体粒子(胶束),亲油基团靠 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伸向水中。
单纯小型胶束 4.35nm
棒状胶束 水
3.2nm 1.8nm
5、聚合速度、转化率
聚合速度与聚合物质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反应速 度太大,散热困难,所以一般采取散热较好的情况下,尽可 能加大反应速度。
转化率高,产物硬。因为高向大分子转移引起支化和交 联所致。
谢谢观赏
单体液滴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
(3)聚合结束阶段(减速期) 关于减速期的说明: 体系中只有水相和乳胶粒两相。乳胶粒内由单体和聚合 物两部分组成,水中的自由基可以继续扩散入内使引发增长 或终止,但单体再无补充来源,聚合速率将随乳胶粒内单体 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该阶段是单体 — 聚合物乳胶粒转变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姓名:石新秀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一、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
1、乳液聚合:是指单体、水、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 合反应过程。 2、乳液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和其它助 剂所组成。
3、乳液聚合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以水作分散介质,价廉安全;水比热较高,利于传热;乳液粘度 低,便于管道输送;生产工艺可连续可间歇。 聚合速率快,同时产物分子量高,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聚合。 制备的乳液可直接利用。可直接应用的胶乳有水乳漆,粘结剂, 纸张、皮革、织物表面处理剂等。 不使用有机溶剂,干燥中不会发生火灾,无毒,不会污染大气。
5nm
3.2nm
薄层状胶束
球状胶束
c. 浊点和三相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溶液由透明变为浑 浊,出现此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浊点(Cloud Point),乳液聚合 在浊点温度以下进行。
离子型乳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会同时存在乳化剂真溶液、胶 束和固体乳化剂三相态,此温度点称三相点。乳液聚合在三相 点温度以上进行。
缺点:
需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工
序,生产成本较高。 产品中残留有乳化剂等,难以完全除尽,有损电性能、透 明度、耐水性等。 聚合物分离需加破乳剂,如盐溶液、酸溶液等电解质,因此 分离过程较复杂,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水;如直接进行喷雾干燥 需大量热能;所得聚合物的杂质含量较高。
二、乳液聚合的单体 1、种类:乙烯基单体(主要)、共轭二烯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 2、选择乙烯基单体时注意的三个条件: 可增溶溶解,但不能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
能在发生增溶溶解作用的温度下进行聚合;
与水或乳化剂无任何活化作用,如不水解等。 3、单体的质量要求
要求严格,但不同生产方法其杂质容许含量不同;不同聚
合配方对不同杂质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配方及工 艺确定原辅材料的技术指标。
三、乳化剂与表面活性剂 1、乳化剂 (1)乳化剂的定义 能使油水变成相当稳定且难以分层的乳状液的物质。
2、温度
T↑,Rp ↑ ,Xn 因链转移速率增加而相应降低 。 T↑,胶束数目 N ↑,粒径↓。 T↑,单体分子向乳胶粒扩散速率增加,胶粒内单位浓度 增加,凝胶、支化、链转移增加。 T↑,乳液稳定性下降。 3、搅拌 乳液聚合的搅拌以维持单体和其它组分适当分散即可。 它的目的主要是加快单体和游离基的扩散速度,分散聚合物 胶乳,一般控制在 105-120 rpm 。
I. 聚氧乙烯 PEO 的烷基或芳基的酯或醚。
R 基团 C 原子数约为 8-9 ;n 值一般为 5 - 50
II.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由于具有非离子特性,所以对 pH 变化不敏感比较稳定,但 乳化能力不足,一般不单独使用。
6、乳液的稳定性和破乳
固体乳胶微粒的粒径在 1 微米以下(0.05 - 0.15微米),乳 液体系长时间静置时不沉降的状态为稳定乳液。 乳液由不互溶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所组成,属多相体系, 乳液的稳定性是相对有条件的。 乳液的稳定性原理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a.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界面张力,降低了 界面作用能,从而使液滴自然聚集的能力大为降低。 b.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规则排列的表面层、 形成保护性薄膜防止液滴再聚集。乳化剂分子在表面层中排列 的紧密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好。
关于增速期的说明: 自由基不断进入增溶胶束, 导致乳胶粒数增多。 这一阶段含有三种物质: 单体液滴,胶束,乳胶粒。 其中单体液滴数不变,但 是体积减小。胶束不断减 少,胶粒数不断增加。
胶束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
(2) 乳胶粒长大阶段(恒速期)
关于恒速期的说明: 这一阶段只有单体液滴和乳胶粒,没有胶束。乳胶粒数目恒定, 体积不断增大。单体液滴的数目不断减少。由于单体液滴的存 在为乳胶粒源源不断提供单体,并且乳胶粒数恒定,所以聚合 速率恒定。聚合反应在乳胶粒中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