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品文化,博古通今建课程——英语史课程设计及教

合集下载

英语简史 教学大纲

英语简史  教学大纲

英语简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80108Z10课程名称:英语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英语分析性阅读(一)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Baugh,Albert C. and Thomas Cable.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教学参考书:Algeo, John and Thomas Pyles.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eijing: World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9.Freeborn, Dennis. 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Hogg, Richard and David Denison.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李赋宁. 《英语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秦秀白. 《英语简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张勇先. 《英语发展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开设的语言学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简略介绍英语语言的演变史,使学生初步了解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演变的来龙去脉,同时简要探讨英语语言文字发展与英国历史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探讨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现状的认识。

历史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罗马等文明。

2. 中世纪欧洲:包括拜占庭帝国、西欧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等。

3. 近代世界: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等。

4. 现代世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历史背景,运用图片、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学习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罗马等文明。

2. 第二阶段(第5-8周):学习中世纪欧洲,包括拜占庭帝国、西欧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等。

3. 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近代世界,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等。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学习现代世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六、教学特色1. 融合英语与历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宽知识面。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国学英语教案

国学英语教案

国学英语教案教案标题:国学英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国学经典和传统价值观念。

2.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故事:如孔子的故事、孟子的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

2.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等。

3. 英语词汇和句型:与国学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国学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国学经典故事: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学习国学经典故事,了解其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3. 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教授与国学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国学概念。

4. 练习和巩固: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国学与英语的联系,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对国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1. 听力教学法:通过听国学故事、听录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国学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反馈: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故事书籍和视频资源。

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

3. 国学英语教材和练习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新时代英语文化类课程建设探索——以英语专业特色课程《美洲史》为例

新时代英语文化类课程建设探索——以英语专业特色课程《美洲史》为例

2020年50期总第542期ENGLISH ON CAMPUS新时代英语文化类课程建设探索——以英语专业特色课程《美洲史》为例文/杨万里文化教学通常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一大共识。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通常是文化内容的载体。

在外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以英文为载体的文化内容,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培养文化意识,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输入,对于英语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又表示,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之外,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内涵也应该被重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20)。

此外,《指南》中还指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基本情况,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并能够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而这些表述也反映了文化类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现状各大高校在开办英语专业教育时,都配备了相应的文化类必修与选修课程,如《西方文明史》《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等;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四级与八级考试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文化类知识考题,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文化类知识对于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文化课程,但很大一部分此类课程的教学重点与考查方式却过度重视其应试作用,未能体现它们设置时更深层的初衷,仅仅满堂灌地向学生展示文化事实、历史事件等,而考查时也只将记忆性的知识内容作为学生是否达到课程要求的依据。

诚然,这类文化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等级考试中的部分内容,但机械地灌输知识容易造成学生降低其对文化内容的兴趣,无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甚而影响其语言学习的效率。

中国历史双语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双语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双语阅读教学设计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文本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本文将以中国历史为主题,设计一个双语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中文和英文阅读能力,同时增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中文和英文阅读能力。

2. 增进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教学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以选取的主题:1.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3. 秦始皇统一六国4. 汉朝的丝绸之路5. 唐朝的长安城6. 宋朝的科举制度7. 明朝的万里长城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单字词汇学习:选取每个主题所涉及到的关键词汇,并教导学生中文和英文的对应词汇。

3. 预测问题:在阅读开始之前,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故事情节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

4. 双语阅读:将选取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以双语形式呈现给学生。

可以选择教材、文章、故事书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来丰富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用中文和英文进行阅读,并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5. 理解问答:在阅读结束后,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同时帮助他们锻炼用中文或英文表达观点的能力。

6. 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和分享,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交流和认识。

7. 创作任务:布置一项创作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短文、制作一张海报或设计一份展板等,以展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对学生完成的创作任务进行评估,评价其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历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历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历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历史专业英语》是为历史专业本科云亭班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及以上历史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可以阅读历史专业的通史资料以及初步阅读历史专业的英文文献,了解相关的通史著作,加深对历史专业问题的理解,熟悉历史专业名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开阔学术视野。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根据历史专业课程设置,主体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历史文献三部分,主要为世界史通史著作和中国史通史著作的选读,选读内容为各历史时段的重要问题、涵盖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同时辅以英文纪录片等视听材料。

(四)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为54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翻译训练相结合的主要方式,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做大量的阅读和翻译,并通过视听材料增加专业背景知识和兴趣。

二、本文第一编世界史部分第一章世界古代史教学要点:古代希腊历史与文化、古代罗马历史与文化、东方文明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Ancient Greece(1课时)Periods of Ancient Greece Ancient Greek culture: myth, literature, philosophy第二节Ancient Roman (2课时)General history of Ancient Roman laws, religion and technology第三节、Rivers and The early Civilizations(1课时)Nile River Valley civilizations, Western Asia civilization, Early India civilization第二章中世纪史教学要点:中世纪早期、中世纪盛期、中世纪晚期的历史与文化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he Early Middle Ages (2课时)Church and Monasticism the Merovingian and Carolingian Dynasty第二节The High Middle Ages(2课时)Basic feature of the High Middle age Crusades Changes in Spiritual Field 第三节The later Middle Ages (2课时)Basic feature of the late Middle Ages State resurgence hundred years’ war第三章、近代早期教学要点:地理大发现、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革命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Early Modern Europe and the West Ⅰ(2课时)Changes in the religious field Discovery and the trade第二节Early Modern Europe and the West Ⅱ(2课时)The English revolution第三节、The revolution of other countries(2课时)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e French revolution第四章、近代晚期教学要点:工业革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历史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he Industry Revolution (2课时)Nature of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in great Britainthe worldwide revolution the effects of the industry revolution第二节British history in Victorian Era(2课时)Britain peace and glorious poverty child labor第三节、American history in 19th (2课时)Manifest destiny American civil war第五章、现代史和当代史教学要点: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国际联盟、联合国、冷战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he History of World warⅠ(2课时)World warⅠGreat Depression第二节、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Ⅱ(2课时)World war Ⅱthe Axis and the Allies第三节、the United Nations and Cold War(2课时)The origin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ld War and its legacy第二编中国史部分第六章春秋至南北朝教学要点:儒学、秦中央集权、汉匈关系、三国形势、佛教的传播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Chin dynast(2课时)Confucius and his idea Centralization in Chin dynasty第二节、Han and three kingdoms (2课时)The relations between Turks, Principle situation in three kingdoms第三节、South and North China(2课时)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South and North China, Origin of Buddhism, Spread of Buddhism in South and North china第七章隋唐帝国教学要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唐的对外政策、唐朝文化、藩镇割据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The empires of Sui (2课时)The reason for Sui collapse第二节、The empires of Tang(2课时)Foreign policy in Tang Blossoming of Tang culture第三节、History of Later Tang Dynasty (2课时)Revolt of military governor第八章宋元时代的中国教学要点:王安石变法、宋代的文化、宋辽关系、元代的民族政策、元末起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Reform in Song Dynasty(2课时)Wang An-shih’s reform,第二节、Culture and diplomacy (2课时)Cultural achievements in Song dynasty,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ng and Liao第二节China in Yuan Dynasty(2课时)Nationality legislation in Yuan dynasty, Popular risings in later Yuan第九章明清时期教学要点:明代的经济发展、党争、明代对外关系、西方势力的渗入、太平天国、清朝灭亡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China in Ming Dynasty(2课时)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ng dynasty,Struggles between cliques,Foreign relations in Ming dynasty第二节、China in early Qing Dynasty(2课时)Emerging of Manchu,The penetration of European states,第三节、China in later Qing Dynasty(2课时)The Tai Ping rebellions,The end of Qing dynasty第十章英文文献导读教学要点:大宪章、乌托邦、马丁路德95条论纲、君主论、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Mediaeval Historical Document (1课时)Magna charter, Utopia, Martin Luther’s Ninety-five Theses, The prince第二节、Early Modern Historical Document(1课时)Martin Luther’s Ninety-five Theses试听材料(辅助教学)中世纪生活、文艺复兴、世界通史、耶鲁大学历史公开课、BBC英国史等。

讲古代故事

讲古代故事
(1)鼓励学生谈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布置研究性作业,推荐优秀古代故事篇目。
(4)教师总结。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


表达
学案整理
归纳总结古代故事。
达标测试
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课上表达。
教与学反思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3)“故事大王”谈讲故事的经验。
4.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刚才听到的故事里,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5.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远大一中六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设计
课题:讲古代故事
课型
口语交际
主备
王维娜
审核
班级
六年一班
姓名
时间
2014.3
组别
语文
编号
11学Leabharlann 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说。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重难点
预测
重点
故事内容的复述。通过讲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难点
学生表达的顺序性。
学法指导
自由表达法。
知识链接
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过程或学习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三种策略——以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_3_Celebratio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三种策略——以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_3_Celebratio

思路点拨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但近年来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日益减弱。

要想使传统文化继续起到应有的作用,就需要从当下的教育入手,就需要从日常教学入手,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作为英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文化情境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北师大版必修一中的Unit 3Celebrations 时,教材在第52页讲述了在中国过春节的Tom Jen-kins ,在上海工作的Xu Gang ,生活在北京的老奶奶Li Yan 三人过春节的情况,描述了传统节日——春节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春节前夕回家团圆、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等。

教材的第58页讲述了Memories of Christmas,文章通过主人公的回忆讲述了去年过圣诞节的详细情况:大街上灯火辉煌,收到了圣诞贺卡、吃到了sugar biscuits,the turkey ,收到了圣诞礼物,唱了圣诞歌,家里装饰了圣诞树等,主人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

学生在了解了教材的内容后,可给学生播放过春节与过圣诞节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渗透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简介英语史及课程设计

简介英语史及课程设计
• Influence on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are heavily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forming various English variants and dialects.
Middle Ages English Period
+The impact of the Black Death on English society and language.
+The birth of literary works such as the Canterbury Tales.
Middle Ages English Period
• Education and academia: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and academia, and man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use it as their official or working language.
•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English serves as a bridge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Modern English Era
Important events
+The inven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printing technology promoted the spread of English.

历史阅读素养教学设计之理念与实例

历史阅读素养教学设计之理念与实例

历史阅读素养教学设计之理念与实例Historical literacy is a crucial skill that enables individuals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past,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present and shaping the future. To cultivate historical literacy, it is essential to desig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foster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concep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y ofhistorical events.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philosophy behind historic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provide examplesof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s'historical reading abilities.On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e belief that history is not just acollection of facts and dates but a dynamic narrative that requires interpretation.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question historical accounts, analyze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recognize the biases inherent in historical sources. By engaging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students candevelop a critical eye and learn to evaluate therelia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narratives.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a teaching approach could involve a lesson o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Rather than presenting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events, students couldbe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primary sources, such as letters, diaries, and newspaper articles, from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volved in the conflict. By examining these sources, students can gain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ivations, experienc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war,while also recognizing the limitations and biases presentin each account.Another aspect of historical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These skills, including sourcing, contextualization, corroboration, and close reading,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historical sources effectively. By explicitly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hese skills, students can become moreproficient in critically evaluating historical evidence andconstructing well-supported arguments.For example, a lesson on the causes of World War I could involv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such as political speeches, diplomatic correspondence, and historical analyses. Students could be guid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ourcing the documents, considering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were produced, and corroborating information across different sources. Through this exercise, students can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and articulate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the evidence they have analyzed.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historical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also aim to foster empathy and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human experience throughout history. By exploring the personal stories and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culture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more profound connection to the past and recognize its relevance to their own lives.For instance, a unit o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include readings of first-hand accounts from activists, such as Martin Luther King Jr.'s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 By engaging with these personal narratives,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ose fighting for equality and justice. Thi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empathy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ncouraging them to reflect on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society.In conclusion, historical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mpathy. By engaging students in the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eaching them to evaluate historical narratives critically, and connecting them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of the past, educators can foster a deep and meaningful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Through these approaches, students can become informed and engaged citizens who appreciate the complexity ofhistorical events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历史与分析课程设计

历史与分析课程设计

历史与分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历史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与分析的方法,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与分析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与分析的基本概念、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历史与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历史与分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第二章:历史事件与人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详细分析。

3.第三章: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总体趋势。

4.第四章:历史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与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基本概念、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进行笔记和思考。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选择如下:1.教材:选择权威、经典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参考。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历史与分析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高中英语前世今生教案模板

高中英语前世今生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英语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各个时期英语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英语语言演变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学生对英语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英语历史知识,准备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英语语言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英语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 提问:你们知道英语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英语语言的起源:- 介绍英语的起源,如古英语、中古英语等。

- 展示古英语和中古英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2. 英语语言的演变:- 讲解英语语言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演变过程。

- 分析各个时期英语语言的特点,如词汇、语法、发音等。

3. 重要事件和人物:- 介绍对英语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

- 例如,诺曼征服、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英语语言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2. 知识竞赛:- 设计一些与英语历史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竞赛。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英语语言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英语语言的历史对我们学习英语有什么启示?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英语语言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英语语言演变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起源、演变过程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交流能力。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历史人物英语历史人物单元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历史人物英语历史人物单元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历史人物》:英语历史人物单元教学计划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历史人物》:英语历史人物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英语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并能够用英语介绍他们的基本信息。

2. 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其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1. 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地、职业等。

2. 历史人物的故事、成就和影响。

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成就,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3. 组织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促进幼儿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历史人物的图片和头饰,向幼儿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历史人物,并了解幼儿对这些人物的了解程度。

Step 2:讲解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地、职业等。

Step 3: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成就和影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历史人物的故事、成就和影响,并让幼儿互动问答,回答相关问题。

Step 4:游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成就,增强记忆效果。

Step 5:小组合作分组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任务,促进幼儿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Step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历史人物信息和故事,让幼儿回顾学习成果,加深记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英语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并能够用英语介绍他们的基本信息。

2.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英语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成就和影响,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英语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并能够用英语介绍他们的基本信息。

同时,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成就,激发了幼儿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其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

历史英语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历史英语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历史英语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英语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英语表达。

2. 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英语描述。

教学难点:1. 复杂历史事件的英语理解。

2. 历史人物性格和事迹的英语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英文资料、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英语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用英语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课文,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信息。

三、课文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英语复述课文内容,并尝试用所学词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场景。

2. 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用英语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用英语描述自己选择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的作业内容,互相学习。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用英语阅读并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英语总结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英语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

2. 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用英语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用英语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小论文。

历史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兴趣引导

历史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兴趣引导

历史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兴趣引导一、背景在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们往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历史文化的渗透。

然而,历史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国及他国的历史和文化。

本篇文章将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历史故事,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行阐述。

二、教学内容设计1.合理选择历史故事首先,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背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史实和背景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理解难度。

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

例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等都是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历史故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

3.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在引入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下的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三、教学实例分析以五年级某班级为例,我们设计了“历史文化之旅——古希腊罗马神话”主题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将语言学习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魅力。

首先,我们选择了《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作为导入环节的材料。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奥德赛的故事梗概。

接着,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奥德赛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对古希腊罗马神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英语历史文化背景教案

高中英语历史文化背景教案

高中英语历史文化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2.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的兴趣,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历史文化背景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教材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2.分析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3.示范和练习使用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和解析英语材料。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师通过引入一张历史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或视频中的元素和历史文化的联系。

Step 2:介绍教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介绍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课文或语言点,例如:1. 课文《古代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情境。

2. 语言点:讲解一些涉及到历史文化的词汇、习语或俚语等,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Step 3:分析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历史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包括:1. 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析课文或语料,尤其是涉及到历史事件、文化背景或文学作品的内容。

2. 增加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相关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表达相关内容。

Step 4:示范和练习使用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教师示范如何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运用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包括:1. 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根据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或文化内涵。

2. 解析历史文化背景相关的语言点: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词汇、习语或俚语的用法。

Step 5:尝试运用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或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课文、对话或文章,尝试运用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和解析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为鉴品文化,博古通今建课程——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成功举办
英语在历经了长达1500多年的漫长发展后,不论是在语音和词形,还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着颠覆性的发展,从English演变为Globlish。

对于从事英语教学、文学或语言研究的人来说,都需要全面了解英语发展史,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来龙去脉。

基于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7年11月11-1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

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清华大学程慕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北京大学王继辉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张尚莲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副教授主讲。

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院校的外语教师和研究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期研修班。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主持,孔老师希望本次研修活动能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个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共同探讨英语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在开幕辞中,对国内高校英语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扼要说明了英语的起源、分类、发展等,指出此次研修班对推进英语史课程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很有意义。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孔乃卓副社长
梳理脉络,阐述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英语简史: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英语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张教授指出,英语史的分期断代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

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入侵、圣奥古斯丁抵达不列颠进行传教、北欧海盗入侵以及诺曼征服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张教授也对古英语的字母、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进行了细致讲解,展示了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异同,其丰富的课堂内容、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给现场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教学启发和思考。

英语史课程的开设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程慕胜教授作为英语史课程开设的见证人之一,对英语发展史这门课程具有深厚感情。

程教授以亲身经历向参班教师讲授了英语史课程开设的理念与意义。

她结合丰富的一手资料,回溯了英语史课程的开课渊源以及自己的授课经历,并指出,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是不同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责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各个方向的英语学习者也应该了解、掌握英语史。

此外,程教授还以自己在清华大学的教学讲义为基础,讲解了英语史的发展路径。

程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治学态度严谨,令人起敬。

聚焦专题,深入研讨
语言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在英语发展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针对这三个方面,外语界的两位泰斗级大师胡壮麟教授和程慕胜教授为各位参班教师带来了一场饕餮大餐。

胡壮麟教授以“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为主题,和大家探讨了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现代英语语法研究的分期、英语语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系这三个议题。

具体来说,胡教授指出,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这一议题具有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在英语语法的研究上,古英语时期无人研究古英语语法,中世纪后,人们开始以拉丁语语法为范本处理涉及英语语法的问题,之后英语语法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英语语法与逻辑、修辞和哲学等学科的关系紧密。

此外,胡教授提出语法教学的三个原则:(i)英语语法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法和逻辑相互制约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切忌选边站。

(ii)作为英语为非母语学生的老师,在向学生讲授语法时多强调语法规则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英语。

(iii)遇到不合传统语法的语言现象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向学生说明其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效果。

最后,胡壮麟教授鼓励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对于不懂的问题多了解、多研究。

胡教授谦虚的治学态度深深感动并鼓舞了各位参班教师。

程慕胜教授则对“英语词汇及语音流变”进行了细致讲解。

在英语词汇方面,程教授认为,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词汇是任何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特别是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新词不断涌现。

英语词汇主要来源于古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英语词汇的构成主要包括老词和新词,老词主要涉及古英语词汇及其他长久以来存在于英语中的词汇;新词的构成方式则包括转换法、派生词、合成法以及其他方式等。

在英语语音方面,程教授详细介绍了英语语音的流变,并结合自己所发表的《英语单词读音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学英语,不用国际音标行不行?》两篇文献,对英语语音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在长达150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中,英语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其中,既牵涉到无数影响英语发展史的重要人物,也衍生出了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变情况,即各种英语变体。

张勇先教授由此从“英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英语变体:澳大利亚英语特点”两个专题进行了精彩讲解。

纵观英语发展的历史,从古至今,有很多重要人物影响并记录了英语的发展和变迁,其中有传道士、诗人、作家、翻译家,当然还有国王、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等。

张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圣奥古斯丁、乔叟、莎士比亚等八位记录英语发展脉络的重要人物,并以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和信手拈来的俚语轶事讲授了澳大利亚英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之处和发展渊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现象分析,聚焦于点
英语发展史上存在着诸如“三语到一语”以及“元音巨变”等演变现象,若能采撷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必能以小见大,对于英语史的教学和研究都意义重大。

河北工业大学张尚莲教授从“从三语到一语:中世纪英格兰官方语言使用的历史变迁”话题出发,以三语(拉丁语、法语和英语)至一语(英语)为主线,结合罗马入侵、诺曼征服等历史事件,讲解了英语在中世纪的逐步振兴。

张尚莲教授在讲解过程中所提到的个人学术经历、所引用的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数据无不体现出一名英语教师对学术的热爱之情。

北京大学王继辉教授则为各位参班教师讲解了“英语发展史上的元音巨变”这一
英语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

在研修班上,王教授用古英语朗读了《贝奥武夫》,用中世纪英语朗读了《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并同大家交流了元音巨变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能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令人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教学示范,消除畏难
英语史的内容纷繁复杂,很多教师和学生颇觉内容枯燥无趣。

所以,如何上好一门英语发展史课程,是众多任课教师内心长久以来的疑惑。

中国人民大学江晓丽副教授以“英语发展史之社会语言学”为主题,向参班教师进行了教学示范。

江老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语言变体、社会方言—性别、社会方言—阶级为例,向听课教师展现了英语发展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活动设计等。

江老师的示范教学目标明确、活动多样、逻辑清晰、充满智慧,课后,参班教师纷纷表示,对于英语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深受启发。

为期两天的“英语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在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示范课程、问答交流与研修反思相结合的各个环节中落下了帷幕。

在这两天里,研修教师不仅收获了英语发展史教学与研究的丰富知识,更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耄耋之年的前辈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坚守令我们敬仰,中青年学者对教学与研究的专注与专业也令人佩服。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修班,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思路的拓展、理念的更新,以及对高等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更为深入的思考。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将语言发展史融入文化发展史予以考察,开好英语发展史这门课,进而探索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国际视野,提升其文化修养和知识面,培养学生成为国际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