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遵义会议的内容,能说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2、能说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能归纳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起止时间:年月 ~ 年月3.长征胜利标志: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5、年1月,党中央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遵义会议有哪些重大决定?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3.长征精神有哪些?【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2.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B.渡过金沙江3 .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是:()4 .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5.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张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张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2.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3.体会红军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牺牲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自主学史——梳理核心知识体系二、合作探史(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1.仔细阅读课本81页,并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史实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原因: 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败 ,党中央被迫转移。

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革命根据地。

故事(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胜利: 年 月 会师 意义: ①粉碎了 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转折: 年 月召开的 会议。

2.结合遵义会议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结合史料探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材料2: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材料3: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三、学以用史——巩固新知1.(2020·贵州黔南)8.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右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事件,是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一课。

长征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促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习目标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经初中七年级一年多的学习,对初中历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网络空间收看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相关资料,对长征的历史有所了解。

学生对本课的历史人物、各个战役比较感兴趣,这些人物性格、智慧、战役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让学生识记视频中关键词,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壹明晰长征原因贰图画长征经过叁解读长征意义肆感悟长征精神【解读课标明确目标培育素养】【新课教学】【壹】明晰长征原因问题探究: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图表分析出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新授课
课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的】
1、了解国民党军队对依据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围歼〞及红军第五次反〝围歼〞状况。了解红军长征的缘由,识记红军长征末尾的时间、路途及成功的标志,看法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重点〕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义务3:【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3页〝过雪山草地〞的内容,回答以下效果。效果结合长征表示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
义务4:【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3—84页〝红军成功会师陕甘〞的内容,回答以下效果。效果1.说出长征完毕的标志。效果2.讨论红军长征成功的意义3.感受长征肉体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互助探求生成才干】
义务2:【小组探求】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的召开,回答以下效果。效果1.讨论红军自愿停止战略转移的缘由?效果2.结合长征路途表示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路途。效果3.归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看法红军打败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真诚情怀。〔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义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效果记载反应教员。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背景
(1)缘由: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
军失利。
(2)末尾:年 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包围西进,末尾长征。
(3)困境: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沉重,朋友布下重兵。

学案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案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预习感知】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八上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历案(教师版)

八上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历案(教师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历案(教师版)导读本单元以“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单元第三课,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生死攸关和深远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

【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课时) 【课标要求】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结合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和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对比表格了解长征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长征路线图掌握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遇到的艰难险阻。

4.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研读材料分析理解长征的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

将“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分解为:目标1“阅读教材,结合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和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对比表格了解长征的原因”,目标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长征路线图掌握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

”。

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分解为:目标3“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遇到的艰难险阻。

”。

目标4“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研读材料分析理解长征的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

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

学生在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后,才能明白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性;了解了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才能深刻的感受长征精神。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胜利会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材地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与国共十年对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时,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领导红军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新的道路。

同时,本课也为下一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材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

在危急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决策能力。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课前小考:1、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及意义?2、写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及建立者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召开的史实。

2.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

【重点难点】1.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难点:体会红军的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一、长征原因:1.内因:(1)1933年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人的“左”倾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

2.外因:蒋介石推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共产党。

(补充)二、长征开始时间: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长征。

三、长征之遵义会议:1.背景: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__________,人员损失惨重,革命处于生死关头,________ 提出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_________前进,红军强渡_________,攻克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_。

3.性质:政治局扩大会议。

4.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的错误,肯定_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2)选举__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5.意义:(1)确立了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__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长征之过雪山草地:1.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

3.之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_________,进入_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四、随堂演练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D.使部队得以休整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吴起镇B.会宁C.甘孜D.懋功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④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33年秋2.1934年10月3.1935年10月4.甘肃会宁三、合作探究1.(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

学案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案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温故知新】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

2.“中国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学习目标】1.能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掌握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3.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学习重点】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精神。

【学习过程】◆先学先行一、长征的原因:1933年秋,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进行。

二、长征的过程:1.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

2、转折点---遵义会议(1).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和“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3、后期路线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4、红军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

三.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组合作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达标检测1.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2.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型新授课编号进行标识记录。

探究一:史料研读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

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1.材料一中“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指谁?红军受挫后做出了什么决定?2.据材料一,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

探究二:史料研读材料一:我们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我们拼死冲杀,但有更多同志倒下了。

我们不知路在何方? 要走向哪里? 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多亏了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会摆脱敌人吗? ——《战地日记》1934年10月26日多云材料二:在遵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我们继续在川黔滇边地区运动。

军队的领导告诉我们,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军事上的指挥权再次转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手中。

……最近几天,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今天,我们终于首次渡过了赤水河。

但是,敌人又很快包围上来,我们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吗?我们会不会再像以前只能被动挨打呢?——《战地日记》1935年1月27日晴材料三: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

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

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

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1.为什么说当时“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在这一时刻,毛泽东提出怎样的建议?2.“党中央更换领导人”与哪次会议有关?为什么说这一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红军长征过程中遇了哪些的艰难险阻?探究三:史料研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磚走泥九。

【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主备审核教研组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掌握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学科学案主备人: XX 使用时间:班级学生姓名:教学随笔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学习内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型新授课教学随笔“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

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义幼年:是指从1921年到1935年,中共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和教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致使中国革命走了许多弯路,此为幼年阶段。

成熟:是指从1935年到1949年,中共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

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课标要求: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艰难曲折以及胜利的意义。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学习目标: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的路线所经过的艰难险阻体会工农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4、分析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原因学习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及其精神学习过程:导入:左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工农红军的伟大征程!新授课:一、红军长征的原因阅读课本81页的内容结合下图,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详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姓名:肖稳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境导入法、讨论法、提问法等,通过学生搜集长征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本课内容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领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导入:(PPT播放宁化图片)同学们一直很好奇老师是哪里人对吧,今天老师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是福建省的西北地区,武夷山东麓,西接江西石城,南临长汀,别名“翠城”。

宁化是唯一一个90%以上都是客家人的县城,我们学习了上学期的历史都知道,中原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陆续的中原汉人往南迁,这部分人就被称为客家人,宁化就是客家人的中转站。

堂内祀奉着客家160个姓氏的始祖神位,供祭祀朝拜,几乎每个客家人都可以在这里追宗朔祖。

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客家族谱记载了先祖的来源去向、家训家风;对于整个客家民系来说,客家族谱记录着客家人的迁徙历史、文化根源。

闽西八大干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奇葩的吃法之一,在当地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和普通大众吃青菜一样,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秋收时节的田鼠非常肥美,在旧时,秋收时节稻田里的田鼠特别多,经常偷吃粮食并藏到洞里好过冬,农民深受其害,后来就想出了这个既能消灭鼠患还能变成美食的好方法。

图图为用糟糠烟熏过的田鼠烟熏过后切成块,以红萝卜后者冬笋加蒜苗芹菜做配菜,加点三层肉翻炒即可,一碗很香的老鼠肉就好啦!当地有句谚语:宁化老鼠干,天下第一香。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月日【课程标准】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实,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探究胜利原因,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2.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智慧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就是毛泽东所作的《长征》,请欣赏视频《长征》。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长征有什么特点?对于又远又难的长征,红军是什么态度?好,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打开长征这部凝重的历史画卷,去触抚长征这段历史的心灵,去体验长征的艰险,去感受长征留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智慧先学】一、红军长征的原因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1934.10——1936.10)1.开始:年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1)目的——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胜利结束——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86)补充:①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易混点:生死攸关—遵义会议转危为安—长征【智慧碰撞】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大单元教学 八上第17课长征(导学案)

大单元教学 八上第17课长征(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2022课标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红军长征过程;(史料实证)3.分析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唯物史观)4.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理解长征精神。

(家国情怀)背景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1.________”的错误,1933年,红军第 2.________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3. 。

时间 4. 年10月—5.________年10月 初期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6. ,损失掺重;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7.转折遵义会议时间 8.________年1月 地点 遵义(贵州)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9._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开始确立以10.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11.__________的转折点后期四渡赤水→巧渡12. →强渡大渡河→飞夺13. →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14.________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15.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16.___________。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17.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精神 不怕18.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19. 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20. 精神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问题情境以完善日记本的形式,放置于图书馆内活动开展本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
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
4.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
5.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
...出现的场景是( )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
6.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B.大渡桥横铁索寒C.更喜岷山千里雪D.三军过后尽开颜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7.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
8.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
A.艰苦朴素精神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C.敢于创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能力提升】
9.“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
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以下说法不符合
...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浓厚。

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

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材料一中红军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两万余里的长征?“12个月”指哪一时间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至少写出2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直击中考】
12.(娄底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五1934 1935 左毛泽东毛泽东转折点成熟赤水金沙江泸定桥吴起镇会宁国民党反动派转危为安长征精神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基础过关
1.B
2.B
3.C
4.B
5.D
6.B
7.C
8.D
能力提升
9.D 10.D
11.答案:(1)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中央根据地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2)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任答两点即可)
直击中考
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