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师版
高考复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六国论》教师版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六国论[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兵”“得”“患”“殆”四字及次常用字“向”。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
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割地求和。
向秦割地求和,(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走上)被攻破灭亡的道路。
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全都(因为)向秦割地求和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
因为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割地求和。
”弊在赂秦:赂,赠送财物。
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或曰:或,有的人。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句,下句的“曰”是对设问的回答。
六国互丧:互,彼此,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丧,灭亡、失败。
互丧,相继灭亡。
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
盖失强援: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不能独完:完,保全。
被动句:六国破灭/破灭之道也(破:被攻破)判断句:非兵不利(非:不是)破灭之道也【分析】第一小节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直接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赂秦”,就是贿赂秦国,向秦国割地求和。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所以作者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贿赂秦国,于是“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对此,苏洵做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
文言短文阅读 教师版
文言短文阅读练习(教师版)阅读下列文言文段,给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翻译加下划线的句子。
(一)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①之不肖而议于朝,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用“/ ”给下文断句: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2、翻译下列句子今以不谷①之不肖而议于朝,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①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②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二)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①抵法,与帝王徇②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注:①赇:贿赂。
②徇:通“殉。
1、吏受赇①抵法,与帝王徇②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2、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1、官吏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和帝王追求骄奢淫逸而使国家灭亡,跟那个商人胡人一样可笑又有什么不同呢?2、唐太宗说:“对啊!我和你们应该努力相互帮助,希望免得被人家笑话!”(三)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狸食鸽叶侯之家,获二鸽,缚之翅而畜之野。
狸(野猫)知其不能飞也,攫(抓住)而食其雌。
雄者怒,奋起喙(鸟嘴)啄狸,狸嗥(野兽吼叫)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
雄因自恃(依仗)其强,不为备。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狸嗥而去.②若惮.雄不敢近2、下面“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3分)A 缚其翅而畜其野B 攫而食其雌C 狸嗥而去D 狸至而又食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4、你从本文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1)逃跑(2)害怕2C3未过多久,雄鸽竟然被猫吃掉。
4从雄鸽被吃得出:骄傲自大,放松警戒,必将失败。
或从猫得出:不怕失败,抓准时机,一举成功。
翻译:叶侯的家人捕获了两只鸽子,绑住它们的翅膀,放到野外去喂养。
有一只野猫看见了,知道它们不能飞,抓了其中母的吃了。
公的很愤怒,奋起用它的尖嘴啄野猫,野猫嗥叫着逃开。
没有几天,叶侯家又得到一只母的(鸽子)。
野猫过来又吃了它。
但是因前面被啄的原因,好象害怕不敢靠近(公鸽子)。
公(鸽子)因此凭借着自己强大对野猫不加防备。
不久后,雄鸽竟也被野猫给吃了。
(二)“四知”先生大将军邓骘闻杨震贤而辟之①,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②为昌邑令,谒见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大将军邓骘(zhì)闻杨震贤而辟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
②王密:人名。
③谒见: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举茂才举()(2)故人知君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3、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答案:1.(1)推举,选拔(2)了解 2.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关注点:怀,遗)(2分) 3.杨震为官清廉,曾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拒绝了王密的钱财(3分。
文言文一教师版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一:文言文(一)设计人:王亚娟、蒋燕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赵普》1.解释加点词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手不释.卷私第..阖.户启箧.竟日..入流..处决..次日临政既.薨发.箧视之岸谷..虽.多忌克....龌龊..循默尝.奏荐某人补缀..乃.悟卒.用其人2.翻译句子。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④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⑤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⑥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⑦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尝奏荐某人为某官4.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表现了怎样的中心?5.“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诗文名句成语有很多,请写出两个。
7.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给下列句子停顿,每句一处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②夜坐佛膝上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④依僧寺以居(2)解释加点字词暮乃反.冕因去.(3)翻译句子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王冕是诸暨县的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王冕仍是这样。
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坐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课内重点字词(教师版)
必修上文言文课内重点注解《梦游天姥吟留别》1.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2.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4.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5.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6.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害怕7.失向来之烟霞:原来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反问,怎么;侍奉《琵琶行》1.委身为贾人妇:商人2.秋月春风等闲度:平常3.老大嫁作商人妇:年纪大了4.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5.莫辞更坐弹一曲:再6.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紧、迫;更加、越发7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劝学》一、请翻译划线字。
1.虽有槁暴:2.金就砺则利:3.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5.而致千里:6.而绝江河:7.风雨兴焉:8.无以至千里:9.功在不舍:通“又”接近,靠近清楚借助到达横渡兼词,相当于“于此”没有用来……的,无从停止、止息二、请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师说》请翻译划线字。
1.古之学者必有师: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其出人也远矣:5.犹且从师而问焉:6.今之众人:7.则耻师焉,惑矣:求学的人用来……的;传授知道,懂得超出尚且,还一般人以……为耻;糊涂1.小学而大遗:2.士大夫之族:3.官盛则近谀:4.君子不齿: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师不必贤与弟子:7.余嘉其能行古道:8.作《师说》以贻之:小的方面要学习;放弃类高;谄媚奉承并列、排列竟然超过赞许送给二、请翻译下面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翻译】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拘束《赤壁赋》一、请翻译划线字。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1、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
古义:①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
例如: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2、C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握着,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3、D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东面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
(《秋水》)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F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教师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翻译】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翻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翻译】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翻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翻译】问你所思考的是什么,问你所回忆的是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待……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翻译】对待虞姬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翻译】对待太行山和王屋山该怎么办?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翻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翻译】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翻译】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翻译】大王和臣子的道义,怎么能废弃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翻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翻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翻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翻译】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论语》【翻译】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是很高兴吗?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翻译】在这里找剑,不是很有困惑吗?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翻译】你不是三闾先生吗?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翻译】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翻译】难道比不上那四川的和尚吗?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②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翻译】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翻译】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翻译】梁惠王说:“不行。
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如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怎不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
例: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义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小试牛刀】
【12年铁一中真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取拜。”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
(四)补,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文言文-8年级上-《孟子》三则(教师版)
语文学科-教案组长审核: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8、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11、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2、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2-15题。
(共1 1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讲别人的的好话为快乐,以交了不少有益的好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纵作乐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是有害的。
‛方法归纳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抓住要点,理清层次,做到高屋建瓴,胸怀全局。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例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归纳二:标名词,定主宾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的前后往往要断句。
名词(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形容词)做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余、吾、予、而、尔、汝、公、卿、君、若、彼、其、此、其、之……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专题6.文言文阅读技巧(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技巧考点突破例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1)王蓝田¹性急。
尝食鸡子²,以箸刺³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跟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⁴口中,啮⁵破即吐之。
(2)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3)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⁶。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⁷。
”蓝田云:“汝谓我堪⁸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⁹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箸(zhu):筷子。
④内:通“纳”。
⑤啮(nie):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
杜、许,不详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考点1文言断句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问题探究(1)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条是主要的?为什么?答案三条建议: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因为这一条是前两条的基础,没有这一条,前两条就无法做到。
(2)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向刘禅上表,但“陛下”只提到不过七次,而“先帝”却提到十三次,为什么?答案诸葛亮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目的在于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竟的统一大业。
中心概括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崩殂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肃清吏政,兵精粮足。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教师版)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出师表》
65
利
1.有利的形势
2.锐利
3.认为……有利可图
4.物资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父利其然
利尽南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伤仲永》
《隆中对》
66
良
1.真,实在
2.善良
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三峡》
3.通“德”,感激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鱼我所欲也》
18
定
1.安定,稳定
2.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
《出师表》
19
发
1.起,被任用
2.征发
3.开放
4.发出
5.fà,头发
舜发于畎亩之间
发闾左谪戍渔阳
野芳发而幽香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陈涉世家》
12
诚
1.诚心
2.的确、实在
3.如果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愚公移山》
《出师表》
《陈涉世家》
《隆中对》
13
从
1.跟从,跟随
2.顺从,听从
战则请从
从先人还家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愁
天下苦秦久矣
文言文-8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版)
语文学科-教案组长审核:《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重点词语解释1、解衣欲睡解:脱、脱下欲:想要2、月色入户户:门3、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4、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遂:于是5、怀民未寝寝:睡6、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7、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8、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9、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少:缺少三、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教师版常见文言实词
第一部分常见文言文实词爱一、释义1、恩惠例句:古之遗爱也。
2、加惠于人例句:吴广素爱人。
3、喜爱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4、5、男女私通例句: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战国策》孟尝君门客之中,有个人十分爱慕孟尝君的夫人。
6、吝惜例句:秦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7、怜惜例句: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如果怜惜重伤的人,(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8、爱护例句:使六国各爱其人。
《阿房宫赋》假使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的老百姓。
9、隐藏,通“薆”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女子)隐藏起来看不见,(男子)搔头徘徊心紧张。
二、训练*辨析下列句子中“爱”的含义1、诸侯以惠爱.为德。
2、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性格本来喜爱山野。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4、爱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不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①,贤如墨、杨②,求诸物议③,孰免讥嫌④?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②墨、杨:指墨翟、杨朱。
③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
④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
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
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
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
必修四文言文教师版
《季氏将伐颛臾》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不能者.止))B.(①且在邦域之.中矣,②既来之.,则安之))C.(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①助词,表示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①连词,表示假设,那么/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东蒙主以为:让……作为..于颛臾有事:用兵B.昔者先王以为C.陈力就列..就列:担任职务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与今天“国家”同义解析:选D。
国:古代诸侯国的封地。
今指国家。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之)也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选D。
“守”后省略的是“之”,代指前面的“邦”。
二、课内阅读阅读第三自然段,完成5~8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后世必.为子孙忧必:一定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疾:厌恶,痛恨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患D.既来之,则安.之安:安定解析:选D。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解析:选D。
七下文言文拓展阅读(一) 教师版
蜈蚣与蚓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
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
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
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
【译文】一只蜈蚣盘伏在蚯蚓的洞口上,蚯蚓藏在洞里面,突然伸出头拔掉蜈蚣一只脚。
蜈蚣发怒想钻进洞里,但蚯蚓洞太小,进不去,正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时候,蚯蚓又趁机拔掉蜈蚣一只脚。
蜈蚣更加愤怒却不知道怎么办,就守在洞口不肯走。
蚯蚓于是逐渐拔掉蜈蚣的所有脚,经过一个多小时,虽然蜈蚣没有死但也不能动弹,横躺在地上,就像冻僵的蚕一样。
于是蚯蚓大摇大摆地钻出洞口,咬开蜈蚣的腹部吃了蜈蚣。
稚犬斗虎某村赵氏,犬生三子,甫二月,随母行。
一虎呼啸出林,疾奔母犬。
母犬亟召子伏身下。
然一子已为虎所噬。
赵氏呼邻里壮丁,持矛逐之。
二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
犬为荆棘挂胸,皮毛殆尽,终不肯脱。
虎因尾为稚犬累,掉尾不得脱,行渐迟。
众人呐喊而前,追及,毙于众人刀下。
噫!稚犬亦勇矣。
【译文】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里的狗生三只小狗,刚两个月,小狗随着母狗出来走。
有一只老虎呼啸着从树林冲出来,飞快地奔向母狗。
母狗急忙召唤小狗躲伏在身子下面。
然而一只小狗已经被老虎吃掉。
姓赵的人叫来村里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矛来追老虎。
两只小狗跑过去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拖着两只小狗跑。
小狗被荆棘挂住胸部,身上皮毛几乎掉光了,始终不肯脱口。
老虎因为尾巴被小狗咬住,尾巴摆动还是不能摆脱,越走越慢。
众人呐喊着冲上前,追上了老虎,老虎终于死在大家刀下。
啊!两只小狗真勇敢啊。
周幽王失信身亡周宅酆、镐,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
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教师版
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注释〕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
②鲍叔:即鲍叔牙。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
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
1.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家给他的待遇跟那几百个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哭。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
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
妻子制止他说:“不过是跟孩子的戏言。
”曾子说:“孩子不能欺骗啊。
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听父母的教导的。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杀猪吃。
4.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
一只兔子跑过来,刚好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
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守侯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教师)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文段参考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2.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
(2分)(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3分)(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
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
”厉王大怒。
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
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
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上甚削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B.无逾此者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C.久之春冬之时(《三峡》)D.忽见层崖之上见往事耳(《孙权劝学》)(解析:A.上面,向上;B.超过,越过;C.凑足音节,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看见,了解。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
4.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选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三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
附参考译文: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只好)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
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牢固,踩一下就掉落,攀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脚绷紧了,手抓住了,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移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这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况。
过了好长时间,(我)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和一只脚抓牢以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和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好像要自己坠落,很久之后,幸好攀上去了。
(三)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①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②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③受贬,由参知政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①每:常常。
②沃:洗。
③谗:说别人坏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C.或夜昏怠或王命急宣(《三峡》)D.奋不顾身顾野有麦场(《狼》)(解析:A.幼年丧父,古时王侯的自称;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有时;D.爱惜,看,视。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从选文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示例】胸有大志,关心、热爱国家的人;如: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
附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利益。
以至于有人说他的坏话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砺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只是刚刚满足自己罢了。
(他)经常诵读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慕:倾慕(2)州里重其德行重:推重,看重(3)凝之悉散之亲属悉:全,都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示例】重其德行。
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附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
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
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不就任。
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五)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①休舍: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草。
⑤徇:示众。
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或:有人(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以:用来(3)凡有所举举:行动(4)东南民力竭矣竭:用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妻问劳其家。
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都能获胜。
4.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示例】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
附参考译文: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害怕牺牲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是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
士兵只要向老百姓索取一根麻绳捆束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
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
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孩子。
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的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
岳飞善于以少击众。
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计策定了后才开战,因此攻打都能获胜。
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岳飞)每次辞谢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