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范文地方时差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地方时与时差教案

地方时与时差教案
本教学设计围绕地方时与时差的主题展开,首先通过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引出昼夜形成的原因,为后续讲解地方时明球体是否仍会有昼夜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昼夜产生的条件。在讲解晨昏线现象及昼夜交替原理时,结合实例与图表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进入地方时与时差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观看国外直播比赛、跨国电话沟通等,激发学生兴趣并探讨时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后,通过总结课堂重点与难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拓展其应用能力。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方时与时差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高中精选地方时差学案教案

高中精选地方时差学案教案

高中精选地方时差学案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第二课时地方时差教学要求①理解地方时的产生②进行简单的地方时、区时计算(重点)教学过程三、地方时差1.地方时的产生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思考推导下列过程:地球自转方向自向→太阳升落→同纬度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时间早晚。

结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的计算演绎推理: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小时→每小时约度→每度分钟。

计算: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口诀:东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西边用减。

例:当阜宁(120°E)当地时间为9月10日10点时,50°E、80°W两地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时区和区时地球上以经度每___ _°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_____时区。

每个时区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叫_______。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_____的整数倍,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__,东八区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时区差的计算①同为东时区,如东八区和东五区的区时差为8-5=3小时;②同时西时区,如西五区和西九区的区时差为9-5=4小时;③一个东时区和一个西时区,如东五区和西八区的区时差为5+8=13小时。

)区时计算:东加西减。

例:当东八区的区时为9月10日10点时,东二区的区时为______,东十二区的区时为_____,西五区的区时为________。

第一课件网4.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o经线为基准)(如右图)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______小时,向东跨越日界线,必须将日期 1天,反之则_____1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运动地方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运动地方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地方时差异。
2.通过播放跨时区旅行、国际赛事转播等生活实例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地方时的实际应用。
3.创设小组讨论情境,让学生围绕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不同经度的地方时计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如跨时区旅行、国际赛事转播等,让学生感受到地方时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地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地方时的关系。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方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本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直观的展示和互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方时的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有关时差的教学设计

有关时差的教学设计

有关时差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还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具体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涉及到地球的自转,与前面一部分的内容联系紧密,但与后面的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

但作为时差的概念及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占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时差的概念和区时的计算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准备采用问题法来解决。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已学过了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补充了有关经纬线(度)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叙述时区的划分2. 能够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3. 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4. 能够说出日界线两侧日期变更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1.20,叙述时区的划分、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线的规定。

2. 通过读图,思考题2明确日界线的第二条(日期的自然变更线):0点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各国所处的时区,能计算不同国家的时间。

重难点:1.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2. 日界线两侧日期的转换以及0点线的计算。

教法:问题解决法课时:1节教学设计导入: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日出时刻不相同,也就意味各个地方的时间有迟早之分,因而会产生时间差——时差。

各地的人们在交流时由于时间的不一致而易发生混乱。

因而在1884年召开了国际经度会议,对时间的转换有了一个统一的规定。

新课:1884年经度会议的内容:生阅读17页的一、二段课文,师让生画出四个内容的记号。

⑴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⑵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9.27时差 导学案

9.27时差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区时差、北京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会计算区时差,培养学生计算能力3.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观念。

4.能够运用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说明其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的综合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突破】区时计算的方法【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一、回顾1. 地方时计算1) 求间隔的经度差2) 计算时间差间隔的经度数 商余数15° 小时 余数 4分钟 分钟时间差=小时+分钟3) 原则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2.时区:国际规定,经度每隔 度划分为一个时区。

时区划分:全球中 个时区 3. 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 ÷余数>7.5,商+1 即为所在时区余数<7.5,商 即为所在时区二、新课1. 区时:每个时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这个时区的区时长春市第九中学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学案时差-----区时计算授课日期:9 月 27 日编辑教师:刘晓静 审阅教师:地理组全体成员2.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例题1、东3区9点,求东10区几点?算法一:算法二:小练习:1、东10区15点,求西3区几点?2、西8区11点,求东2区几点?活动:请你帮帮忙已知北京时间上午9点求伦敦、悉尼(东十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的时间?想一想: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有何不同?北京的地方时指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指的区时(即东经120º的地方时)。

练习3:1、9月27日11点西安(东七区)正在讲一节地理公开课,问此时纽约(西五区)是几月几日几点?2、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三、分层作业1.已知某地(120°E)的地方时为9月8日10点,此时甲地(121°E)的地方时为,乙地(105°E)的地方时为2.已知东八区为9月15日8:00,求下列时区的区时:东九区西五区中时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月日时分。

地理时差具体讲解教案

地理时差具体讲解教案

地理时差具体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地理时差具体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时差的概念和原因。

2. 掌握计算地理时差的方法。

3. 理解地理时差对国际交流和航空运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时区表。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

3. 学生练习册和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世界地图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不同地区的时间有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时间会有差异,激发学生对地理时差的兴趣。

讲解地理时差的概念和原因: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向学生讲解地理时差的概念:地理时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2. 解释地理时差的原因:地球自转每天完成一次,因此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同,导致时间上的差异。

计算地理时差的方法:1. 向学生展示时区表,解释时区的概念和原理。

2. 讲解如何根据时区表计算地理时差的方法:a. 找到目标地区所在的时区。

b. 根据目标地区与本初子午线(通常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差异,计算出地理时差。

地理时差对国际交流和航空运输的影响: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时差对国际交流和航空运输的影响,并讨论不同时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如何受到地理时差的制约。

2. 解释地理时差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航班时刻表和航班计划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时差,以确保航班的准时到达和安全。

练习与讨论: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计算地理时差的练习题。

2. 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引导学生讨论地理时差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例如国际旅行、国际电话会议等。

总结:1. 总结地理时差的概念和原因。

2. 强调地理时差对国际交流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地理时差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旅行经验丰富的人士或航空公司的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处理地理时差方面的经验和挑战。

高中地理第三节时区与时差学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节时区与时差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区、时差【学习目标】:1:了解时区的划分原因、方法。

2:理解过日界线日期的变化3: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4:了解特别的计时方法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难点】: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分析解读考试大纲】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课前预习】1、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规定,每隔经度(150)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2、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跨经度(7.50),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0),合为一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 0)经线作为共同的中央经线。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区的区时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任意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区时也就相差(几个)小时5、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区时。

“北京时间”就是以(1200E)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都是指(北京时间)。

6、中国幅员辽阔,地跨(5)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课内探究】:一:时区、区时阅读课1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划分时区的原因?在哪个会议上实行什么办法怎样划分的?1:划分原因: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

2:划分方法:分区计时3:划分原则:全区共分_24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150___。

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从中央经线、范围等)东时区、西时区的划分东西十二时区的划分4: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称“国际日界线”6:特别的计时方法(1)不同区时: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时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时差

课时9 时差1.地方时和区时 (1)成因(2)地方时①概念:因经度不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时区和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时间产生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关系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思考 北京时间和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分别代表哪个时区的区时? 答案 (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而不是北京(116°E 经线)的地方时。

(2)世界时为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时。

2.国际日界线(1)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时间变化①越过180°经线的日期有三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不变。

②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有四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减一小时;减一天、加一小时。

1.时间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画轴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十二递减到一,东时区数由一增大到十二。

(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

图解如下:(3)定差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如上图中A、B两地的经度差为35°+120°=155°。

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时用减法,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时用加法(同减异加)。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转化成为10小时20分钟。

时差教案[新]

时差教案[新]

时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时差,掌握时差的计算方法;2.掌握时差的应用,如国际旅行、通讯等方面;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时差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时差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时差的应用;2.时差的实际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时差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时差的应用;3.讨论法:通过讨论时差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 时差的概念时差是指地球上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时间是不同的。

1.2 时差的计算方法时差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用两个地点的时区相减即可。

例如,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早8个小时,那么北京和伦敦之间的时差就是8小时。

2. 时差的应用2.1 国际旅行在国际旅行中,时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从北京飞往纽约,由于两地之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当你到达纽约时,当地时间可能是你出发前的一天。

2.2 通讯在通讯中,时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如果你在北京给纽约打电话,由于两地之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你需要知道纽约的当地时间,才能确定最佳的通讯时间。

七、教学评价1.通过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通过实验,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时差;3.通过讨论,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时差。

八、教学反思时差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概念,在国际旅行、通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时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时差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二地理时差教案模板范文

高二地理时差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差的产生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差的产生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时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时差的计算方法。

2. 时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时差吗?时差是如何产生的?2.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解释时差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时差的产生原理:-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不同,产生时差。

-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不同,进一步加剧时差。

2. 时差的计算方法:- 经度差1度,时间差4分钟。

- 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差1小时。

- 已知某地时间,求另一地方时间:向东加时差,向西减时差。

- 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3. 时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旅行:调整手表时间,合理安排行程。

- 通信: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跨国通话。

- 商务:协调不同地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课堂练习1. 计算不同经度地区之间的时差。

2. 根据已知时间,求另一地方的时间。

3. 分析时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时差的产生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时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关于时差的应用案例,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时差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运用时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时差教案模板范文

高二地理时差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时差的概念,掌握计算时差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时差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差的计算方法。

2. 时差在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时差计算中的经度换算。

2. 时差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2. 时差计算表格。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知识,如经度、纬度、时区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时差吗?时差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授1. 时差的概念- 向学生介绍时差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不同经度上时间差异的现象。

- 举例说明时差在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中的应用。

2. 时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经度差与时间差的关系:经度差1度,时间差4分钟。

- 介绍时区计算方法:每隔一个时区,时间差一个小时。

- 演示如何计算两地之间的时差。

3. 时差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 以实际案例说明时差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如太阳升起的时间、飞机飞行路线等。

- 引导学生思考时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时差计算表格,计算不同经度之间的时差。

2.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差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时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时差计算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时差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时差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地理现象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时差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地方时区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地方时区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教学设计金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杨贵容【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本节内容中地方时的相关内容是教学难点,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应多展示相关图片,多进行相关练习,并广泛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教材及学情分析】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

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由于我校生源较差,学生这些能力普遍较差,所以教学中应降低教学难度,并多通过图像材料及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关于时差的几个概念。

2、掌握关于时差的计算。

方法与过程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主要教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读图,讨论、探究等。

主要学法:观察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设问】已知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70°W所在地的区时?【讲解】(1)先计算两个时区的时差(提示学生注意时区的方法)求所在地时区=某地经度÷ 15°(余数>7.5°,商数加1即时区数;余数<7.5°,商数即时区数)(2)求时区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即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相减;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则相加。

高一地理《时差》导学案

高一地理《时差》导学案

高一地理DL-011-01-006第一章第五节《时差》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方时,时区等概念。

2、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重点难点】重点:时间差异难点:时差的计算,日界线。

【教学方法】让学生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

【知识链接】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教学过程】一、地方时1、活动:演示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思考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B级)2、读图,确定地方时: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同一条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④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主要规律①同经度同时间,不同经度不同时间。

②东早西晚。

东边的某个地方先到了某个时间,在它西边的地方还没有到这个时间。

4、地方时的计算方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60(东加西减,即所求地方时的点位于已知地方时的点的东侧,取“+”,反之取“-”)。

①计算,当太阳直射120°E经线上时,125°E的地方时是(B级)5、求两地经度差的方法①两地的经度同是东经或西经,经度差为两地的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去小数)。

②两地若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数相加。

③2004年3月22日至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时差、地砖偏向)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时差、地砖偏向)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和运动规律;
2.阐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时差和地砖偏向等地理现象的成因;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题目:“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案例将结合地理知识,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昼夜、时差和地砖偏向的成因,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认识。
在案例的设计上,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案例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案例通过引入日常生活场景,如日出日落、时差差异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使得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案例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资源,创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情境,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策略

昼夜交替与时差,教案

昼夜交替与时差,教案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养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重点
晨昏线的判读与绘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难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仪、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有灯泡的电灯、板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方向 周期 速度等
新课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上海东方明珠昼夜两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昼夜差别,并提出“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展示宾馆大厅墙上的世界主要城市时间挂钟,提问“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时间会不一样?”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比较抽象,因此我将播放一个flash动画再运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最后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循序渐进,易于学生理解。
运用讨论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加强学生间交流合作。
课堂总结利于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和知识的脉络,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和学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
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很多国家领土都不止跨越一个时区,那么他们各采取什么样的计时方法呢?请从交流是否方便、与当地自然现象的差距大小等方面分小组讨论中国和美国的计时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哪个更好呢?
课题
地球自转与时差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要求
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能够解释时差的形成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以及国际日界线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在本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运用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演示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昼夜交替时差的形成原理。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昼夜交替时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作息时间的调整等。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为主题,针对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进行设计。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章节中,昼夜交替时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教师强调昼夜交替时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昼夜交替时差相关的地理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
第二课时地方时差
教学要求
①理解地方时的产生②进行简单的地方时、区时计算(重点)
教学过程
三、地方时差
1.地方时的产生
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思考推导下列过程:地球自转方向自向→太阳升落→同纬度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时间早晚。

结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的计算
演绎推理: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小时→每小时约度→每度分钟。

计算: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口诀:东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西边用减。

例:当阜宁(120°E)当地时间为9月10日10点时,50°E、80°W两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时区和区时
地球上
以经度每
____°范围
作为一个时
区,全球共
划分_____
时区。

每个
时区以
__________ ________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叫_______。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_____的整数倍,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__,东八区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时区差的计算①同为东时区,如东八区和东五区的区时差为8-5=3小时;②同时西时区,如西五区和西九区的区时差为9-5=4小时;③一个东时区和一个西时区,如东五区和西八区的区时差为5+8=13小时。


区时计算:东加西减。

例:当东八区的区时为9月10日10点时,东二区的区时为______,东十二区的区时为_____,西五区的区时为________。

第一课件网
4.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o经线为基准)(如右图)
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
早______小时,向东跨越日界线,必须将日期 1天,反之则
_____1天。

5.北京时间
例如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_____区的区时,即
经线的地方时,称为。

练习巩固
1、经度相同的地方( )
A.季节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2、东经121o比东经120o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
3、当东京(东九区)时间为6月10日21点时,西二区的区时:
A.6月10日10点 B.6月11日6点
C.6月10日14点 D.6月11日2点
4、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
A.115°E B.130°W C.75°E D.165°E
5、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6、下列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东八区的区时B.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C.是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D.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7、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48°的某地的区时是( )
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
8、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
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

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A.1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25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