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学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的?我搜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是心理学中两种重要的学派,它们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心理学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沃森(John B. Watson)和“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斯金纳(B.F. Skinner)。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并将行为看作是外部刺激与相应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条件反射和习惯形成的。
行为主义关注行为的预测和控制,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试图解释个体的学习和行为规律。
行为主义的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训练和观察,探索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且结果容易呈现统计分析,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然而,行为主义的局限在于忽视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将人类简化为反应机器,忽略了情感、意识和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二、认知论认知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心理学学派,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论关注思维、记忆、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认为行为是由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决定的。
认知论认为人类是信息处理的主体,人的心智活动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而不只是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
认知论尤为关注个体的观念、信念和期望等内部心理状态,将个体视为积极思考和推理的主体。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观察法,通过实验与观察数据的分析,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力运作。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于理解复杂的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研究行为主义和认知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塑造学习者的行为,促进学习成效。
例如,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的教学法在语言教学和技能训练中被广泛使用。
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异同
经验主义、联想主义
理性主义
基本假设
否认心理学应该研究内在的心理活动,而以外在的可观察的客观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强调研究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
研究对象
外显的行为
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
实验法,对结论的解释空间较小(没有思辨的空间)
认知学习理论重视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有格式塔和托尔曼,其后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新结构主义,如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以及认知建构主义,另一个是认知主义,如西蒙、安德森和加涅等。早期的认知学派唯心主义色彩比较浓厚,如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后期的认知理论不断发展,在强调大脑的主观性和认知结构性基础的同时考虑刺激的特性。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异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简述
西方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业,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被称为肌肉运动理论,只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善理论,将刺激反应联结之间的心理过程也纳入考虑范围,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就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这四个过程。
实验法,对结论的解释空间较大(有一定的思辨的空间)
对学习的认识
①被动学习
②学习是对刺激进行反应的联结的习得
③学习过程中强调强化理论的应用
①主动学习
②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改变
③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解析与比较学习时间代表人物授课策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理论行为20 世纪 20 年代华生、巴普洛程序授课授课的控知识的被主义(由美国心理夫、斯金纳、桑法制着动接受者学家华生开创代克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20 世纪 50、 60 马斯洛、罗杰斯自由学习学习的服学习的主主义年代务者导者认知20 世纪 70 年代布鲁纳、皮亚先行组织授课的组知识的接主义末 80 年代初杰、奥苏泊尔、者织者,知识受者(被动(布鲁纳创加涅教授者、灌也许主动)始)输者成立20 世纪 80 年代皮亚杰、科恩伯支架式教学习的引知识的探主义末(让 .皮亚杰、格、斯腾伯格、学导着和帮索者和发杜威)卡次、维果斯抛描式教助者想者基、乔纳森学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尔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所以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见解1、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系(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试一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重点依靠增强(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依旧是最受尊敬的学习理论前驱之一。
1、程序授课对计算机辅助授课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经过机械装置才能供应必要的大量的增强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授课机器、倡议程序授课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授课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授课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授课之父” 。
斯金纳提出程序授课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遇宽泛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供应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授课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知,学生在学程中能通写、、运算、、比等作出极反,从而提升学效率。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心理活动是午饭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㈠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⒈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⒉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⒊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㈡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⒈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⒉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他的“猫开门”实验证明: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
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⒊斯金纳认为人所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的,即随意的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即便存在引出这些反应的刺激,它们在学习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他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强化或实施强化的环境控制反应,人们称之为强化理论。
㈢个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是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人们的反应,也就是说人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引起自己做出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通过自己错误的经验而获得领悟的过程,类似于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是所获得感悟的过程;学习是人有意识和目的的想要做出某种反应,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环境的设置,使这种反映在相同的环境中逐渐强化,并永远被人深刻记忆的过程。
这些观点都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内部心理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挖掘出人所具有的潜力,更没有突出人的个性意识与特点,因此,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09一、学习观(1)行为主义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第一篇: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心理活动是午饭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㈠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⒈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⒉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⒊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㈡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⒈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⒉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他的“猫开门”实验证明: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
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⒊斯金纳认为人所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的,即随意的有目的的自主行为,即便存在引出这些反应的刺激,它们在学习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他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强化或实施强化的环境控制反应,人们称之为强化理论。
㈢个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是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人们的反应,也就是说人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引起自己做出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通过自己错误的经验而获得领悟的过程,类似于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是所获得感悟的过程;学习是人有意识和目的的想要做出某种反应,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环境的设置,使这种反映在相同的环境中逐渐强化,并永远被人深刻记忆的过程。
这些观点都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内部心理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挖掘出人所具有的潜力,更没有突出人的个性意识与特点,因此,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他们注重结实学习行为的中间目的,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_图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科勒
布鲁纳
奥苏贝尔
加涅
皮亚杰等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桑代克 (1874-1949)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现代教育心理学联结派 学习理论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迷箱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建立刺激与反应 联结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
2.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原则的分类:
正性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积极的或奖赏性的刺激,就
能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
负性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通过避免与其相反的行为所带来 的不愉快后果,就能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
惩罚: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消极的不愉快的刺激,就能减少该
行为重现的概率。
阶段Ⅰ
条件反射形成前
阶段 Ⅱ
阶段Ⅲ
形成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后
S
R
(铃声) (注意)
S
R
(肉末) (唾液)
S (铃声)
S (肉末)
CS (铃声)
UCS (肉末)
CR (唾液)
UCR
S=刺激
CR=条件反射
R=反应
UC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 UCR=无条件反射
习得律
高级条件 作用律
多个反应连贯在一起而形成复杂行为的方式, 即新行为的塑造。
2.教育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塑造行为,可通过强 化原则来完成。
5.程序教学
基本思想:对学生的正确反应必须及时给 予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程序教学的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2.小步子原则 ✓3.即时反馈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最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考查内容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大考点,涉及的知识庞杂,人物众多,可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对于认知理论的归纳总结
对于认知理论的归纳总结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涉及到人类思维、认知过程以及知觉等方面的问题。
在长期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认知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认知行为。
本文旨在对认知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人的认知过程。
一、行为主义认知理论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强调外界刺激对于人的认知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可以通过外部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和解释。
在这一理论中,人的认知行为被认为是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进行的,人对于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信息处理认知理论信息处理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类似于一台计算机,信息在人的认知系统中进行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
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环节。
人的认知能力可以被描述为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连接主义认知理论连接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的。
这一理论强调网络模型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解释了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在连接主义认知理论中,人的认知行为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所决定的。
四、构造主义认知理论构造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主观的构建和解释来理解世界。
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认知是由个体的经验、知识和观念等构建而成的,人的认知是主观的,并受到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在社会文化认知理论中,人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的学习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的认知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的认知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理解人的认知过程,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信息处理认知理论、连接主义认知理论、构造主义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等。
每个认知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为我们理解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联系
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联系和区别。
首先,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都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们在探讨人类行为和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认知主义强调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即人们如何通过感知、记忆、思考等内部心理过程来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行为主义则更关注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即人们如何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其次,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
例如,行为主义中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可以被用于研究和改变人类的行为,而认知主义中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则可以被用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
此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关注人类的学习过程,只是行为主义更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而认知主义更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最后,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也存在一些区别。
例如,认知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内部心理过程所决定的,而行为主义则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此外,认知主义强调人类的主观性和主动性,即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影响自己的行为,而行为主义则更强调人类的被动性和接受性,即人们如何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之,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联系和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三 认知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教师教育
结合音乐教师教育的特点,对师范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 采用以下的方法:
1。唤醒认知意识
某种程度来说,大四四年时间是师范生走向教师职业的培训 发展,是新人教师的基础。然而在实习期间、角色认知过程中, 师范生总是习惯性的吧自己视为学生,没能真正认为自己是真正 的教师,甚至有很多师范生在毕业后或走上工作岗位时,还不能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虽然已经掌握了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曰手足无措。这是因为在 师范生的认知活动中,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意识。因此在 音乐教师教育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处理好这类学生最初对音乐教 育所建构的幼稚或不切实际的意向。 师范生唤醒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意识,自我树立起一个教 师的形象,可以尽量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展望自己将来 的音乐教师路向。在学习期间,高校教师以及师范生都把他们视 为初入音乐教育专业的新生教师,了解其对音乐教育的意向、期 望、以及他们对音乐教育的初步认识,帮助师范生反省自己对教 师这一职业的认知,让他们把浪漫化的幻想与接近现实的真实经 验加以调和,在学习专业和理论知识时,既从掌握知识的角度, 又从教学的立场去学习。
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
101班 王艺桦 100501103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教育 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产生的 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身 心因素、学校因素等。在这些因素影响 下,产生了一系列学习问题,这些问题 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 势。如厌学症、习得无助症、注意力障 碍症、学习过度焦虑症、恐学症等等。
新行为主义也主张将意识还原为行为操作,但在他们眼中开 始出现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的影子。他们对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以作弥补,并主张心理学 应该研究整体行为。但是新行为主义依然以简单的行为单元作为 研究对象,忽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就难免还是将学习者看成受 环境摆布,无所作为的被动体。到了斯金纳那里,这一点发展到 了极致,在动物实验中建立起来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使其被打 上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的标签。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 识到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一定的能动性,成为早期认知学习 理论的先驱。
对五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五种学习理论的认识教育技术 12501班司梦摘要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学习者如何学习,才能把握学习规律,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学习。
不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是如何学习的,就不可能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
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为:1. 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
2.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 .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基本特点: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一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二是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是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四是重视强化的功能。
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五是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异同及其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异同及其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摘要:学习理论是指对有机体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的概括性解释,是对学习实质、学习规律与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问题的回答。
本文通过分析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对这两种学习理论在当前学生学习、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进行了一些推断。
关键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教育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
人是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
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
学习理论是用以指导人们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不同的心理学家持有不同观点的学习理论或学说。
这些理论或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侧面揭示了学习过程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提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学习理论大体可分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两大理论体系。
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学习理论后面的基础,制约着、影响着人们对学习的认识。
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理性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的普遍性是先天就有的,知识来自于心灵,根本不需要借助于感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经验主义或还原主义作为其思想基础。
经验主义虽然不否认有些知识可从各种经验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中推衍出来,但特别重视感觉经验。
经验主义的特征是: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和机械主义。
体现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结的过程。
影响这种联结的不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而是接近、频因、练习和强化等外部条件。
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则是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其思想基础。
体现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在知识的获得上强调心理的能动组织功能的作用。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约翰·华生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区别
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区别09电子信息工程(2)文海强0907010237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形成了许多学习理论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
下面我们就较有名的两大派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进行分析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代表有桑代克、赫尔、斯金纳等人,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他们的学习理论观点。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通过猫逃出迷箱这一实验得出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
因此桑代克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
”学习即形成联结;教学则是要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桑代克认为,一个受教育的成年人可以拥有数百万人刺激——反应的联结。
教育的目的便在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
他为了揭示学习的规律,提出了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等学习律。
他的试误学习理论提出了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
他还提出了“学习无需意识参考”的观点,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行为主义者。
华生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心理学主要应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
华生强调要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
他坚信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使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和立言人,他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一体,认为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个性和情绪都是学习得到的。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本世纪上半叶50年时间里,一直在北美占据着统治地位。
另一个较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美国的赫尔。
他在其著作《行为的原理》中用定量和演绎的方法提出公设系统,把重点放在用数学形式表述中介变量上,把动机机制和学习机制组合在一起,认为学习是建立在驱力还原的基础上。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主张 运用奖励和处罚。 巴普洛夫、华生----经典条件作 用理论,桑代克----联结主义理 论,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 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比较 类 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 过程,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连接。 学到的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 反应。 是外控的,是被动的、积少成 多的,也是渐进的。 注重学习结果和实 验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把学习看做是学习者对事物进 行认识、辨别和理解,从而获 得新知识的过程。 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 构。 是内发的,是主动的,也是整 体性的。 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内心活 动,观察研究、思维实验和逻 辑分析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复杂的环境 作积极的心理探索。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 伯尔----意义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简介行为主义理论:基本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1.桑代克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实验内容:就是“猫开门”的实验。
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被称为迷笼的笼子,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
被放进笼时的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在乱碰乱抓的过程中,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
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2) 效果律(law of effect)3)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定势(set)律、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同化(assimilation)律、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 shifting)律等。
2、约翰·华生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实验内容:小艾伯特惧鼠实验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有11个月又5天。
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
无条件刺激是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因此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
在白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为反应。
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
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3、斯金纳基本观点: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
强化类型: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又称消极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
例如,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正强化物。
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例如,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停止电击,停止电击就是负强化。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
除了对正强化与负强化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例如,食物和水等可以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原则。
4) 自定步调原则。
5) 低错误率原则。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特、多拉德基本概念:社会学习理论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它尤其强调人类具有象征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省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主要观点:1、行为预测理论:行为潜能behavior potential—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预期expectancy—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强化的可能性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对某种强化的喜好程度BP=E+RV2、控制点理论:内控—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导致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结果外控—自己身上将发生什么是由他们自己不可控的外力决定的社会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基本概念: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社会认知论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及认知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述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基本过程: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2、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3、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主要观点: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2、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3、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二、区别与联系联系点:1、社会认知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相同点: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都非常强调观察学习,一个人要观察别人的行动及其结果,并从他所观察到的东西中学习,而且记忆中的行为可以被观察者再现,即模仿,而且人们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观察到的行为的简单模仿,新环境会产生基于既定行为准则的新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将储存于记忆中以便于今后在新环境下调整,即抽象模仿。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
因此,班社拉的社会认知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也就是说他是综合了行为主义和思维认知的成果。
具体表现如下①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②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也可改变人的信念、期待等认知过程;③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的影响;④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⑤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3、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的几个核心概念是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具体到学习理论上,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区别点:行为主义理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
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社会认知理论:1、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
理论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社会认知理论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它尤其强调人类具有象征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省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是一种在“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及认知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述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2、斯金纳和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概念又都是强化,只不过在具体的强化概念上有所差别。
因此,整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关键的概念就是强化,这也是划分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
诚然,在班杜拉的概念里出现了像自我强化这样的概念,但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强调的无疑是外部条件的作用。
也许在我们今天开来,这些过程包含了认知的要素,但班杜拉的理论出发点无疑是考察更广阔的强化问题,而非人的内部的认知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