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路程时间关系图像教案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教学设计
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像入手,析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教材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本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
二.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2·通过v一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四.教学过程故事导入20XX年2月·在长春市青年路上,一位女士推着一辆电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准备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冲了过来。
站在斑马线上的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由于小轿车以超过了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推车的女士一下子被撞飞了两米多高,然后重重地摔在了肇事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接着又掉在了路中心,当场不省人事.可见,速度过大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若司机紧急刹车的话,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若司机刹车之后,小轿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用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五.情景导入播放影片资料(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直到落到地面.运动员在打开伞前做什么样的运动?在打开降落伞之后又做了什么样的运动呢?(假设空气阻力恒定)运动员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打开降落伞的时间是运动员任意选取的吗?图Z—Z—Z六.复习导入复习旧知识:1.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2.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绘制:{描点作图法计算机绘制v-t图象(如Excel) 课件展示:图2—2—3 图2—2—4以上两图为两个质点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图2—2—3表示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均不变化,它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2—4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上节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一t图象相同.它表示质点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推进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往往不同.就是同一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过程中,运动情况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火车出站时速度由零逐渐增大,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匀速运动,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整个过程中,运动情况不同.教师设疑:火车在不同阶段速度如何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吗?交流讨论:火车出站时速度增加,其v一t图象如同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 一t图象;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速度不变,v -t 图象是平行于轴的直线;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三个阶段7J —f 图象分别如图2—2—5甲、乙、丙所示:1.在以上三个v 一t 图象中,取相同时间t ∆看速度v ∆的变化量如何变化.发现图甲 |v ∆>0,且数值相同,图乙v ∆=0,图丙v ∆<0且数值也相同.2.取相同时间间隔't t ∆〈∆观察v ∆的变化,结论与上述相同.3.取相同时间间隔'''t t ∆〈∆,观察v ∆的变化。
2024版小学数学《速度、时间及路程》教案
A
行程规划
学生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规划 自己的行程,如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和 路程等。
交通标志识别
学生可以了解交通标志中的速度限制和距 Nhomakorabea离提示,以便在实际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 时做出合理决策。
B
C
运动训练
学生可以运用速度和时间的知识,制定自己 的运动训练计划,如计算跑步的平均速度和 运动时间等。
曲线运动中路程估算
方法一
01
将曲线运动轨迹划分为若干小段,每小段近似看作直线段,然
后求和得到总路程。
方法二
02
利用几何知识,如圆的周长、弧长等,对曲线运动路程进行估
算。
方法三
03
在特殊情况下,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路程等于圆的周
长与运动时间的乘积。
05 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探究
匀速直线运动中三者关系
路程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包括千米(km)、 厘米(cm)等。
直线运动中路程计算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 = 速度 × 时间,即S = v × 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 速度,t表示时间。
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物体的速度变化,将运动过程划分为若干小段,每小段内 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总路程等于各小段路程之和。
电子钟表
计时器使用
在实验中或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 用计时器来测量时间间隔,如秒表、 倒计时器等,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和 读取计时器的方法。
通过数字显示时间,可精确到秒甚至 毫秒,需教会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显 示的时间格式。
04
路程概念及计算
路程定义及单位
路程定义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或曲线距离。
最新速度—时间关系图像教学案
图像的AB段表示物体;
图像的BC段表示物体做运动,AB段、BC段物体的运动方向。
6、分析判断速度-时间图像时,要把握三点分析:
1)1)明确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若图像为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的大小;若图像为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明物体,若图像为曲线,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
直线向上倾斜:正向匀速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没有工作收入一直都是靠父母生活,在资金方面会表现的比较棘手。不过,对我们的小店来说还好,因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投资。直线向下倾斜:负向匀速
t轴上方:速度为正值
t轴上方:速度为负值
直线的斜率
表示速度的大小
月生活费人数(频率)百分比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直线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有何区别
(3)倾斜直线的斜率表示,斜率越大,越大
(4)两图像的交点A表示两个物体在该时刻
4、根据右图可以知道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也可以知道质点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还可求出质点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右图所示,质点1s末的速度是m/s,在0—1s内质点做运动,加速度是m/s2,在1—3s内,质点的速度变化是m/s,加速度是m/s2,在3—4s内,质点做运动,加速度是m/s2,在1—4s内,质点做运动,加速度是m/s2。
描述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是运动轨迹
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物体静止
(v=0)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不变)
和时间轴重合的直线
物体始终
停在坐标原点
物体静止
两条图像相交的含义
物体相遇(此时同时到达空间同一位置)
《路程、时间、速度》ppt课件
二、学习新课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二、学习新课
小结: 像这样4千米每时、12千米每分、340米每秒、30万
千米每秒,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单位也不同。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填一填。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获得 的哪些信息?
①从甲地到乙地的距 离是140千米。 ②面包车的速度是70 千米/时。 ③所求的问题是从甲 地到乙地需多少时?
速度=路程÷时间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 )/分 松鼠每分走:280÷4=70(米 )/分
谁能说一说 路程、时间 与速度之间 的关系呢?
二、学习新课
看一看,说一说。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二、学习新课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二、学习新课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二、学习新课
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60 × 10 = 600(米) 速度 × 时间 = 路程 答;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600米。
二、学习新课
在路程、时间与速度这 三个量中,知道其中任 意两个量,都能求出第 三个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反馈
3.
(1)长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它还需要多长 时间才能到达北京?
100÷50=2(时) 答:它还需要2时才能到达北京。
三、巩固反馈
(2)货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它行驶8时能否到达 石家庄?
43×8=344(千米) 344<383 答:不能到达石家庄。
三、巩固反馈
5.算一算,填一填。
二、学习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初中数学行程与图像教案
初中数学行程与图像教案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能够根据行程问题绘制出相应的图像,通过图像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图形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路程、速度、时间。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公式法、图像法。
3. 行程问题的图像表示:折线图、曲线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以及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图像识别和运用图像解决行程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行程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3. 解决方法:讲解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图像法。
4. 图像表示:讲解如何用折线图和曲线图表示行程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像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题技巧。
6.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行程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图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行程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行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图像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地展示行程问题的图像和实例。
2. 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行程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的行程问题案例,用于实例分析和讨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3. 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4.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行驶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3. 互动提问: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一辆汽车的速度增加了,它在行驶相同路程时会花费更多还是更少的时间?”4. 实际操作: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实际操作活动,如使用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优秀课件(精)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加速度恒定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恒定,即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均不变。
速度与时间关系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 ,a为加速度,t为时间),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路程与时间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为s=v0t+1/2at^2,路程与时间呈二次函 数关系。
利用时间计算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和路程
位移计算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等于其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长度。利用时间间隔和 平均速度可计算位移,即s=v_avg×t。
路程计算
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在曲线运动中,由于轨迹是曲线,因此路程通常大于位 移大小。利用时间间隔和瞬时速度可计算路程,即s=∫v(t)dt(其中v(t)为瞬时速度关于
速度、时间和路程公 开课优秀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速度基本概念及公式 • 时间在速度计算中的应用 • 路程计算及与位移关系
目录
• 直线运动规律在速度、时间和路程中应用 • 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问题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公开课背景
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知Leabharlann 目标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 基本概念、公式和单位,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 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和探索。
课程安排与时间
01 02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概念、公式和 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每个部分都包含多个小节,详细讲解 相关知识点。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图像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时间图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求解运动的相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 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解读速度时间图像。
2. 如何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求解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时间图像的作用和意义。
2. 展示一组速度时间图像,让学生尝试分析图像中的运动情况。
二、学习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包括选择坐标轴、标注时间和速度等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绘制一组速度时间图像。
三、探索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一组速度时间图像中的运动情况,尝试描述每个图像所代表的运动。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
四、应用速度时间图像求解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尝试求解问题并展示答案。
五、巩固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速度时间图像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法。
2. 提出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速度时间图像的更多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要求学生练习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解题能力和图像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利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4《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件(共15张PPT)
米,你能算出的速度吗?
路程÷时间=速度
2500÷10
1、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0分钟; 2、小强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 3、小强每天大约跑步1200米。
用小强的3个信息 你能编几道 题?
(1)速度×时间=路程
40×3=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千米)
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120千米。
(2)路程÷时间=速度
120÷2=6(千米)
速度、时间和路程练习课
一、笔算:
510×80 24×500
503×21 240×25
56×230
二、我会写
(1)燕子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 可写作 120千米/时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 可写作: 500米/分
(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40米, 可写作:340米/秒
=
<
>
>
二、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 解决下列问题:(先写关系式,再列式 计算)
①已知速度40千米/时,时间5小时, 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40×5=200(千米)
②已知速度50千米/时,路程200千米, 求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200÷50=4(小时)
③已知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求速 度。
320×54 420×53 520×43 430×52 530×42 540×32
432×50 532×40 542×30 543×20
1 、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 2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00÷5=60(千米)
先写出关系式, 再列出算式就行 了!
速度—时间关系图像教学案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2)根据右侧x-t图象,试画出相应的v-t图象
B、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小
3、右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在第1秒内物体的速度是——m/s,
从第2秒至第3秒内物体的速度是——m/s,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m/s,4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秒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m/s,3.5秒时的速度是———m/s
课题:速度—时间关系图像(v-t图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关系图像
2、根据速度—时间图像能说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3、结合速度—时间图像会确定任意时刻的速度及任意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改变
4、知道速度—时间图像斜率的意义,会根据图像会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5、能区分开x-t图像和v-t图像,知道它们所反映运动规律的不同
A.若纵轴表示位移,图象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轴表示速度,图象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轴表示位移,由图象可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D.若纵轴表示速度,由图象可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小结
师生合作
教后感:
2)在v-t图像中,物体改变速度方向的分界点是,在t轴上方,速度为;在t轴下方,速度为。
3)物体运动的位移有正负之分,在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在t轴上方,位移为;在t轴下方,位移为。
6.5《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5《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五节《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第五节《路程、时间与速度》。
这一节主要讲述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正确地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PPT和练习题。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他用了30分钟到达学校。
请问小明骑了多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答疑惑。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 时间 = 路程速度 = 路程÷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七、作业设计1. 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他用了30分钟到达学校。
请问小明骑了多远?答案:小明骑了15公里。
2. 小华开车去公园,他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他用了1小时到达公园。
请问小华开车行驶了多远?答案:小华开车行驶了60公里。
3. 小红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她跑了30分钟。
请问小红跑了多远?答案:小红跑了16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初中速度时间图像教案
初中速度时间图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如何读取速度-时间图像中的信息;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特点;2. 如何读取速度-时间图像中的信息;3. 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2. 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2. 速度-时间图像的示例;3. 实际问题的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2. 向学生展示一些速度-时间图像的示例;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特点;2. 教授如何读取速度-时间图像中的信息;3. 示例讲解如何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绘制一些简单的速度-时间图像;2. 让学生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回答一些问题;3.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强调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特点;3. 提醒学生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类型的图像,如位移-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等;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多物体运动的问题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读取速度-时间图像中的信息。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速度-时间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以及合理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明沙淖中心校邢磊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3、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速度”概念的理解。
3、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出示)1、幻灯片出示自己这几年交通工具的变换及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并引出“速度”(出示课题),在了解一些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探索新知:(一)教学“速度”1、“单位时间”及“路程”的介绍(1)请大家观察刚才出示的几句话,想一下这几句话都包含哪些内容?学生1:有时间,例如每时、每秒、每分。
学生2:有路程,例如120千米、20千米、8米。
教师明确说明:在上面例子中的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都是单位时间。
教师质疑:能不能说120千米、20千米、8米这些是距离?教师明确:“距离”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度,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2、“速度”的内涵及表示法。
(1)教师指出“速度”的内涵: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板书) (2)教师介绍: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板书) 3、即时练习(幻灯片4出示)(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可写作________。
(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
(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到每分钟500米,可写作_________。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___________。
4、幻灯片出示有关“速度”的材料。
(1)、直升机最快时速达到463千米/小时。
(2)、从地面起飞的火箭,达到9.5千米/秒以上的速度。
教案:3.2直线运动第二课时-速度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速度是初中物理第一个定量描述的物理量,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核心概念,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节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后续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高中物理的必要基础。
学生在学习速度知识时,已经具备了路程、时间的初步概念,根据生活经验(如做作业快慢等)有了初步的快慢概念及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碰到两个第一:即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即定量的物理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路程---时间图像,是用图线的方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第一次接触。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速度概念。
学生学习速度及路程---时间图像时,预计会碰到两个困难:一是对“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快慢的理解;二是路程---时间图像中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大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画路程---时间图像。
(3)知道路程---时间图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用路程和时间的相除来比较两个物体在路程和所用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快慢的方法。
(2)认识可以用公式、图线等不同方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过程,了解团队合作对完成实验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速度概念。
2.教学难点:速度定义的理解;路程---时间图像中斜率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有关课件,匀速直线运动演示仪(10套),秒表,改进的活动卡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单元可以分为4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第二课时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路程---时间图像。
第三课时主要是通过小结、练习,巩固速度、路程---时间图像知识,使之初步达到理解的教学要求。
第四课时主要是拓展性的内容便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学习。
初中路程时间图像教案
教案:初中路程时间图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图像的概念,掌握路程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路程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 通过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1. 路程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 运用路程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纸张、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路程时间图像的概念,如:“小明从家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我们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 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认为这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路程时间图像的定义和绘制方法,如图示例。
图1:路程时间图像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事例路程时间图像。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到达乙地。
请绘制这幅汽车行驶的路程时间图像。
”2. 学生独立绘制图像,并分析图像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每小时行驶8公里,行驶了2小时后到达公园。
请绘制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图像,并分析小明行驶的速度是否保持不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城市有A、B两个地点,距离10公里。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点出发,甲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地点行驶,乙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B地点行驶。
请问,甲、乙两车何时相遇?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 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的解答。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路程时间图像的定义、绘制方法和应用。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通过速度、路程、时间三者关系的探讨,使学生掌握数学公式及其变形,提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数据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速度、路程、时间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计算公式。
-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速度、路程、时间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求解。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灵活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基本公式。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以下情况:
(1)当已知速度和时间时,如何计算路程。
(2)当已知路程和时间时,如何计算速度。
(3)当已知路程和速度时,如何计算时间。
2.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尤其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对于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隐含条件或多余信息的识别和筛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准确计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重点公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根据已知信息求解未知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速度、路程、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车和计时器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距离。
速度时间和路程图文结构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想+讲+动静转换)
5.中测:选择题。
(二)探究求时间、速度的关系式。
1.算一算。
2.4人小组学习:观察算式,总结求时间、速度的关系式。
3.全班汇报+精讲(看+想+讲+听+做+小动)
(三)小结。
(看+想+讲+听+做+动静转换)
及时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
2′
1.小结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后续作业:用小卡自编求速度、路程、时间的应用题各一道并列式解答。
(想+讲+做)
课 时
形 态
标准课
课 型
方 式
要素组合方式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感知速度。
4′
1.利用对话情境导入,引导说数学信息。
2.前测:谁走得快?
3.感知速度,导入课题。
(看+想+讲+听)
理解速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18′
一.理解速度。
1.学习速度读、写法。(看+讲+听)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执教: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 杨莉玲
教学
目
标
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的表示法。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