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十条心理学规律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家教亲子教育正面管教书籍_笔记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家教亲子教育正面管教书籍》读书札记目录一、心理学基础理念 (3)1.1 心理学的定义与应用 (4)1.2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 (5)1.3 认知发展理论 (6)1.4 情感与社交发展理论 (8)二、亲子沟通技巧 (9)2.1 正面沟通的原则 (11)2.2 听力与理解的艺术 (12)2.3 表达与反馈的技巧 (13)2.4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14)三、行为管理与纠正 (15)3.1 强化正向行为的策略 (16)3.2 负向行为的识别与处理 (18)3.3 界定界限与后果 (19)3.4 教育性思维的培养 (20)四、情绪调节与应对 (21)4.1 情绪认知与表达 (22)4.2 情绪调节技巧 (23)4.3 应对压力与挑战的方法 (24)4.4 培养积极心态的策略 (25)五、家庭环境与教育氛围 (26)5.1 创建安全、支持的家庭环境 (27)5.2 家庭氛围的营造 (28)5.3 家长的角色与责任 (30)5.4 家庭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31)六、亲子教育中的冲突解决 (33)6.1 冲突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34)6.2 冲突处理的策略与技巧 (36)6.3 平等沟通与协商 (37)6.4 求助专业人士的方法 (38)七、亲子教育的其他方面 (39)7.1 时间管理与自律教育 (41)7.2 公平与正义的教育观念 (42)7.3 鼓励探索与自主学习 (43)7.4 社会技能的培养与引导 (44)八、结语 (46)8.1 心理健康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7)8.2 亲子教育与孩子未来发展的关系 (48)8.3 积极心态与持续学习的习惯 (49)8.4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50)一、心理学基础理念爱与尊重:心理学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让孩子在尊重的环境中自由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心理学与亲子教育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与亲子教育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生活的基石。
而心理学在亲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起积极、互信的亲子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在亲子教育中发挥作用,以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一、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健康的亲子关系能够提供给孩子稳定的情感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对于进行有效的亲子教育至关重要。
二、心理学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1. 提供家庭咨询和辅导心理学可以提供家庭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困惑和矛盾。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从而改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2. 培养家长的育儿技能心理学为家长提供了一系列的育儿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和行为问题。
比如,心理学可以教授家长如何正确表达爱和关怀,如何设置合理的家庭规矩和界限,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等等。
这些技能的提升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
3. 发展积极的育儿态度心理学强调家长的育儿态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通过培养积极的育儿态度,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积极的育儿态度可以帮助家长处理亲子关系中的冲突和挑战,从而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
三、亲子教育中的心理学原则在亲子教育中,心理学提供了一些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1.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
家长应该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和关怀。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与亲子关系的指导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与亲子关系的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学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指导。
首先,心理学对于儿童教育的指导非常重要。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成长环境都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心理学通过研究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行为发展等方面的规律,可以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指导。
比如,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着不同的需求。
在幼儿阶段,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而在学龄期,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心理学对于亲子关系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关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信任感和支持感,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通过研究亲子关系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父母提供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比如,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积极互动和表达爱意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
此外,心理学还强调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行为的塑造和发展的影响。
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采用温和、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教养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亲子关系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为教育者和父母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个别化地制定教育方案,提高教育的效果;通过了解亲子关系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调整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
家长教育孩⼦的理论 ⾃孩⼦出⽣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母⼀⽣的两件⼤事。
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家长教育孩⼦的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六⼤经典理论 1、延迟满⾜效应—适度忍耐能成⼤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学⼼理学教授沃尔特·⽶歇尔做了⼀个著名的实验:将⼀群幼⼉带进房间,每⼈⾯前摆着⼀个棉花糖。
孩⼦们被告知:可以现在把糖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那样可再得到⼀个棉花糖作奖励。
最终约2/3的孩⼦放弃奖励,⽴即吃掉了糖果。
⼗⼏年后,⽶歇尔对这些孩⼦进⾏了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强的孩⼦成绩更好、注意⼒更集中、⼈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为获得更⼤的利益⽽克制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如果延迟满⾜能⼒发展不⾜,孩⼦可能会性格急躁,缺乏耐⼼,平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社交中过于固执等。
从⽣长发育中来看,19个⽉⼤的幼⼉就能表现出延迟满⾜的能⼒差异,因此,从1岁半到⼋九岁,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这⼀能⼒。
⽶歇尔认为,有些孩⼦之所以⾃控能⼒强,秘诀在于“转移注意⼒”。
家长要善于运⽤这⼀⽅法,⽐如孩⼦在餐桌前吵着要出去玩,⽗母可以给他讲个故事,转移注意⼒。
平时可制定⼀些规矩,如晚饭前不能吃零⾷、把零⽤钱攒起来等,都是锻炼。
2、罗森塔尔效应—认可期望带来⼒量 1960年,美国哈佛⼤学⼼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所学校,随机抽出18名学⽣,却告诉校长:“他们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才。
”半年后,他⼜来到该校随访,发现这18个学⽣进步很⼤。
再后来,这18个⼈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出了⾮凡的成绩。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让⼈感觉获得了社会⽀持,⾃我价值感增强,变得更⾃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动⼒,会尽⼒达到对⽅的积极期望。
有的家长⽼觉得孩⼦难管,同样的错误⼀犯再犯。
这样的⽗母不妨先⾃我反思⼀下,是否在纠正孩⼦的⾔⾏时,总是不经意地带着数落的⼝吻,还总拿别⼈家孩⼦跟⾃家孩⼦⽐……这些⾔⾏都是在给孩⼦消极的⼼理暗⽰。
心理学与亲子教育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方法
心理学与亲子教育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方法亲子关系的健康与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亲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则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家长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
本文将从亲子沟通、情绪调节以及亲子联结三个方面探讨心理学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家长们建立更加健康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一、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石。
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培养孩子良好的交流能力。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沟通方法:1. 倾听孩子的需求:家长应当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意见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
建立一个平等的沟通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使用肯定性语言:家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孩子行为的评价时,应尽量使用肯定性的语言。
这种语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
3. 避免指责和批评: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指责和批评的方式,而是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亲子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长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和调节情绪,将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情绪调节方法:1. 情绪认知: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正确地认知和理解情绪。
通过教育孩子情绪的名称和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和调节。
2. 情绪共情: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地与孩子共情。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情绪管理:家长可以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
例如,通过运动、绘画或写日记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和消化情绪,并与他们分享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三、亲子联结亲子联结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些心理学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亲子联结方法:1. 亲子互动: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与他们一同参加各种活动。
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关联
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关联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对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关联,分析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心理学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实践中。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与意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的教育活动,是家庭对孩子的一种引导和教育方式。
孩子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充分理解教育规律,关注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心理学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对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心理学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1.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指针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其中,零到两岁为婴儿期,两岁到六岁为幼儿期,六岁到十二岁为儿童期。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发展和行为要求适时提供教育和指导。
2.自尊心理学自尊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尊心理的学科,重视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价值和尊严。
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价值,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肯定,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探讨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如注意、记忆、思维和决策等。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根据孩子认知的需求、能力和兴趣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开展自主、探索性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心理学的应用在家庭教育中心理学的应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广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教育方式的选择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方式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选择与孩子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亲子教育的八大黄金法则
亲子教育的八大黄金法则法则1:借助“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施教所谓“生物”,是指孩子生而具有的特质,如有的孩子智力超群,有的则存在学习障碍,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极具艺术天赋。
所谓“心理”,是指应对压力、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心理能力,如有的孩子防御机制成熟、情绪稳定,有的则冲动易怒、难以控制。
所谓“社会”,是指孩子能够获得的各类资源,如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学习机会等,每个家庭拥有的资源千差万别。
由此可见,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分析模式,每一个孩子都独具个性、各有优劣,不存在任何一个固定的公式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家长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法则2:孩子的早期问题并不等于天然缺陷许多“问题孩子”早期就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但这些早期的问题通常并不是无法改变的缺陷。
如果家长能够聚焦于挖掘孩子的潜能,专注于孩子成长中可以改善之处,那么即便是“问题孩子”也可能变得“没问题”。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向孩子灌输负性的思想,势必导致孩子自尊心低下,原本没有问题也可能变得“有问题”。
即使很不幸,孩子确实存在天然缺陷或慢性疾病,家长也要把孩子的缺陷或疾病仅仅视做“不完美”,客观面对事实,积极鼓励孩子的成长。
法则3: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会产生深远影响原生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至关重要,因为孩子在与陌生人、同学和老师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模式和相处方式。
如果让孩子在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中成长,在温暖关爱的家庭氛围中学会对他人施以同情和关心,就能够为孩子的人际关系乃至未来的恋爱和婚姻奠定良好的基础。
法则4:父母应成为“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无论是否学习心理学或者踏入心理咨询行业,父母天然就要做孩子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
因此,除了运用中国父母所熟悉的“教育型”手段之外,更需要培养“治疗型”的亲子关系同盟,其基础就是善于倾听、善于理解。
如果父母能够从关怀的角度去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错误,从一味纠正孩子过去的错误转向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那么,父母与孩子无论是彼此沟通还是改正错误,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当儿童行为心理学家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学会倾听和沟通: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给予积极的奖励和激励:孩子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和激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3.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严格执行。
这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安全感和责任感。
4. 耐心和理解:儿童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往往是由内心的情感和需求所驱动的。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耐心和理解,试图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5. 积极参与和陪伴: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
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与他们一起玩耍、讨论问题、分享快乐,能够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6.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和成长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7.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特点。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8. 寻求专业帮助:有时候,家庭教育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寻求儿童行为心理学家的专业帮助和指导。
专业的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并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总结起来,儿童行为心理学家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是,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积极的奖励和激励,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耐心和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积极参与和陪伴孩子的成长,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亲子教育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亲子教育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在参加亲子教育心理学课程后,我对亲子关系和子女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门课程给予我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让我不再以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和沟通。
首先,我学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亲子关系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我意识到了家庭中的温暖、和睦的氛围对孩子的情绪稳定和学习表现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因此,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其次,我了解到父母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从课程中,我认识到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技巧,我深刻体会到了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
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传授,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学习了亲子教育心理学知识后,我更加明白了尊重和包容孩子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作为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此外,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动力时,我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总结而言,参加亲子教育心理学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验。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教育引导。
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的应用将对我未来的家庭教育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常见教育心理学十大现象
常见教育心理学十大现象1. 分离焦虑:常见于幼儿入学、学生离家上大学等关键阶段。
学生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时,产生不安和焦虑情绪,表现出对家长过度依赖、拒绝上学、情绪不稳定等行为。
教师和家长要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安全感和支持,逐渐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并建立自信心。
2. 班级排名焦虑:一些学校和班级采用排名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名次形式公布,给学生带来比较与竞争的焦虑。
排名焦虑会导致学生紧迫感过重,忽视了综合素质和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减少对排名的过度关注。
3. 考试焦虑: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压力源。
考试焦虑会使学生紧张、恐惧甚至影响发挥,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教育者可以适度减少考试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指对于与他人交往和社交场合产生的恐惧和不安。
一些学生由于自尊心低,担心自己被他人嘲笑或拒绝,避免与他人接触,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育者应提供鼓励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社交技巧,帮助其逐渐克服社交焦虑。
5. 物质追求: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学生追求名牌、奢侈品等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
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理性消费意识,关注个体的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
6. 自卑感:一些学生存在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
自卑感会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动力,影响其成长。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7. 家庭压力: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存在着过度期望和过分竞争的现象,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教育者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8. 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指导原则
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指导原则引言: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需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了解并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原则和应用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及相关的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学应用1. 父母的情感表达与沟通有效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应当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以此来建立联系和亲密感。
2. 积极的肯定与奖励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肯定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应当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激发他们的潜能。
3. 约束与惩罚方法适度的约束和恰当的惩罚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必要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父母应当选择对孩子行为的适当程度的制裁,并且要保持一致性。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1. 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和积极价值观。
父母应当努力创造一个有爱心、支持和尊重的家庭氛围。
2. 教育方式的选择心理学研究不断地指出,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父母需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的时间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时间表,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娱乐时间,使其能够充分发展多个方面的能力。
结论: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和指导原则。
通过了解和应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父母可以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并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南京许峻心理学博士在给亲子关系、教育的话
南京心理学博士许峻老师给亲子关系、教育的话1、孩子在3岁时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出现与母亲的界限,出现与母亲不一样的想法,不再言听计从。
这是好事,代表孩子开始自我发展了。
(第二个叛逆期在9岁,第三个叛逆期在13岁)。
2、适当的挫折可以让孩子肯定自我的能力,才有勇气向外走,最终走向独立。
3、孩子与父母亲最理想的状态是彼此有连接,但又相互独立(自由又有安全感),就像两个连在一起又没有重合的圆形。
4、梦见脱发、掉牙,表示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健康很担忧,提示你现实中处于透支健康,压力过大的情况。
5、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维持班级正常的教学,如果班主任像妈妈一样爱孩子,那妈妈去哪里了?6、家庭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感觉舒适,不需要那么多规则,因为孩子一出家门,社会上哪里都有规范,不用你教。
7、人或孩子,一定要发展他的情感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核心运作的是CPU(类似人类的智力),但维持CPU 正常运转的是内存条(情感或情商)。
8、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孩子,很少有人赞美他,拥抱他,肯定他。
9、没有经历过强烈的恨,就不能理解什么是爱。
10、在夫妻关系中,我总是生活在我的痛苦当中,却没有发现我也正在创造痛苦给他。
11、妈妈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吃苦,而是当孩子在外面满身是伤,回家之后你还能允许他满身泥泞地躺在你刚洗过的雪白的床单上,然后为他盖上被子。
12、家的意义是:爱、期待、承诺(作为家长,我始终无条件地支持孩子的决定)。
13、用温柔的语气常对孩子说:宝贝,你对我太重要了,我的眼里根本容不下其他人。
14、放弃完美,才能收获完整——荣格心理学家15、看电视不算是孩子在游戏,因为很少调动他的想象性空间。
男孩子打电脑竞技游戏,表玩表自言自语,做动作,这样算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16、抑郁症在儿童的发病率是2.5%(最高),在青少年是10%(最高),美国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得抑郁症的人将比不得的人数多,所以,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在未来就是竞争力。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
卓越父母的十大亲子理念第一条:孩子是一粒种子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天生蕴育了巨大的能量。
养育孩子,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就像一棵小树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给它浇水,它自然就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支持他自然而独特的成长。
我们无需以任何方式将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因为父母的责任在于给孩子更加理性的爱和支持,以此激发孩子们内在的独特天赋和潜能。
孩子不需要我们“修理”,让他们变得更好,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支持。
我们要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可以更好的生根发芽。
此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掌握他们生命的几个关键时期,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所需的各种营养。
比如:0—6岁是孩子的印记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将接收到的信息全部存在脑子里。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才会有安全感,需要父母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他们才会建立自信,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7岁以后,孩子的性格基本确定,我们要了解孩子属于那种类型,然后给予针对性地培养.比如:活跃型的孩子喜欢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往往半途而废,就像猪八戒;平稳型的孩子不爱说话,喜欢旁观,做什么都不积极,就像沙和尚;能力型的孩子最不听话,喜欢领导他人,做事快速行动,就像孙猴子;完善型的孩子比较敏感,说两句可能就会哭,做事追求完美,就像唐僧。
性格没有好坏,只是不同而已.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类型,我们才能认识到,孩子的有些行为只是性格表现,而不是问题行为。
当观念转变了,态度也会随之转变,亲子关系也就更加融洽了。
孩子还有三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视觉型喜欢看,听觉型喜欢听,感觉型喜欢做。
理想的情况是孩子对三种类型都比较擅长,小的时候感统训练做得好,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了有效地开发。
但现实中有20%的孩子只是擅长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如:感觉型的孩子,他们擅长边学边做,喜欢体育、实验、手工等操作性强的课程。
亲子关系心理学
亲子关系心理学亲子关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情感和社交发展,还对其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心理学关注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如何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早期的亲子关系模式会对孩子的情感安全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关怀和支持能够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缺乏亲子关系的支持和关注可能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
二、亲子关系理论1.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由约翰·鲍尔比和玛丽·埃文斯提出,强调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其情绪调节、探索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稳定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情感稳定性。
2.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并受到奖励或惩罚,孩子学会了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1. 父母的教养风格父母的教养风格包括控制力度、温暖程度和参与度等。
研究发现,温暖而支持的教养风格与孩子的良好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态相关联。
另一方面,过度严厉或忽视的教养风格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2. 沟通方式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关键。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增进理解和信任,促进孩子的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亲子关系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亲子互动。
四、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方法1. 建立情感联系父母应投入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建立情感联系。
通过陪伴、倾听和鼓励,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引言:亲子关系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及行为的学科,可以为改善和促进亲子关系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包括亲子沟通、亲子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培养等方面。
一、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心理学的介入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情感联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作为研究沟通的科学,可以为改善亲子沟通提供指导。
1.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亲子关系中,情感表达是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主动表达对子女的爱、支持和鼓励,父母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心和信任感。
而心理学可以帮助父母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避免使用冷漠、批评或过度干预等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
2. 积极倾听与理解倾听和理解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心理学教导父母们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
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的共情,加强亲子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3. 表达问题和解决冲突亲子关系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冲突。
心理学教授父母们如何以积极的方式表达问题,并协调解决冲突的方法。
例如,采用妥协、协商的方式,培养双方互相尊重和包容的能力。
二、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心理学的介入亲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和发展潜力的关键环节。
心理学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从而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1. 知识普及与教育技巧心理学为父母提供了大量的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知识。
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父母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
2. 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心理学强调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倡鼓励、赞扬和奖励的方式。
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管理行为问题心理学研究行为问题和纠正方法,并为父母提供相应的指导。
亲子教育的特点与原则
近年来,我国悄然兴起了0-3岁亲子教育的热潮。
亲子教育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孩子发展的需要。
0-3岁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称之为敏感期,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
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放”。
然而,社会及广大家长对亲子教育的认知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误解———有些家长认为0-3岁婴幼儿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有些家长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和兴趣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教育,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多的年轻父母由于他们不了解孩子及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且在婴幼儿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又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指导和咨询,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
为了保障亲子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明确亲子教育的目标、特点和开展的原则。
一、亲子活动的目标和特点亲子教育,是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及其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带领孩子及其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
亲子教育具有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能使家长在活动中接受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基本培训,是当前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途径。
活动形式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亲子教育核心目标是指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以科学的方法实施早期教育,进而促进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为后续的教育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亲子教育的主要特点为:以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体现多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家园一致、课程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培养案例
心理学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培养案例在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被广泛认为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社交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和改善亲子关系成为了当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培养案例,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案例一:沟通沙龙李先生是一个忙碌的父亲,工作压力大,常常回家后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
最近,他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子也开始对他冷淡无情。
为了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李先生决定组织一个“沟通沙龙”。
他邀请了孩子的老师、朋友的父母以及一些专业心理咨询师参加。
在沟通沙龙上,大家围绕着如何增进亲子沟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互相分享经验和建议,李先生学会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比如倾听,表达感受,以及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次沟通沙龙让李先生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并明白了孩子需要他的真实倾听和理解。
案例二:家庭互动游戏王女士是一名思想开明的母亲,她注意到孩子在自主性和独立性方面有些不足。
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她决定通过家庭互动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
每周末,王女士和丈夫会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比如解谜、制作手工艺品等。
在游戏中,王女士会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思考问题、解决困难,同时也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提升,她也愿意跟家里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案例三:家庭合作项目张先生是一位事业心强的父亲,但他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常常缺乏合作的机会。
为了改变现状,他决定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个家庭合作项目。
他们选择了种植一棵花园。
在种植的过程中,张先生与孩子一起制定了计划,购买了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并一起把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团队协作、责任心和耐心等品质,同时也在张先生的带领下,领悟到了成果的来之不易。
通过这个家庭合作项目,张先生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巧妙运用心理学效应,轻轻松松教育好孩子【五篇】】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
【巧妙运用心理学效应,轻轻松松教育好孩子【五篇】】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亲子教育网权威发布巧妙运用心理学效应,轻轻松松教育好孩子【五篇】,更多巧妙运用心理学效应,轻轻松松教育好孩子【五篇】相关信息请访问亲子教育网。
导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一言不和,双方就陷入对峙甚至持久战之中,从此不能好好地玩耍。
这时,如果父母学习一些心理学规律,可以更有效,更和谐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学规律一:登门槛效应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个饥寒交迫的穷人,来到一富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您只要让我进去,在您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算什么,也耗费不了什么东西,就让他进来了。
这个可怜的人进了房门,烤一会火,又请求借他一个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仆人很惊讶,“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去做石头汤?”仆人借给了他一个锅。
这时可怜的人又说道:“既然煮汤就给我一点水吧!”仆人认为一点水不算什么,便给了他水。
穷人又到外面拾了一块石头,洗干净放入锅里煮。
“可是你怎么也得放点盐吧。
”仆人边说边送些盐给他。
穷人看到锅台旁的碎菜叶说:“这些对你们来说也没什么用,送给我吧!”仆人答应了,又把能够拾到的碎肉都放到锅里。
最后,穷人捞出石头,美美地喝了一锅菜肉汤。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是不是有些像中国一句俗话“蹬鼻子上脸”哈。
但是那穷人如果直接要一锅菜肉汤喝,也许就喝不到。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
在孩子完成要求后获得的成就感中,再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时孩子可能更乐意接受。
一个大的目标,分成几个小的目标,分阶段一步一步达成,同时还收获了愉快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心理学老师心得体会
亲子教育心理学老师心得体会
亲子教育是一个深入研究家庭教育关系的领域,涵盖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位专注于亲子教育心理学的老师,我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塑造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要建立积极的互动与沟通,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这样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情感连结,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人格发展。
其次,我认为亲子教育要基于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能力、情绪管理以及行为塑造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式。
在实践中,我会向父母们介绍一些有关亲子关系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同时,我也会鼓励家长们主动学习,通过阅读、参加亲子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亲子教育水平。
最后,我在实践中发现,亲子教育需要耐心和坚持。
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但他们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不断尝试和调整。
同时,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更好地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总之,我坚信亲子教育是一个既具有挑战又充满收获的工作。
作为一位亲子教育心理学的老师,我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更多的家庭创造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子教育必须遵守的四大原则
亲子教育必须遵守的四大原则受天性的驱使,父母的爱很容易把孩子冲得晕头转向。
所以,要想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亲子关系中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大原则:亲密有间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天地,他们不希望别人随意闯进自己的房间宝宝一向是妈妈的“乖孩子”,谁知道有一次,竟然和妈妈起了一次大冲突。
妈妈在整理宝宝房间的时候,把一个又脏又旧的布娃娃扔了,宝宝知道后不依不饶,质问妈妈:“那是我的娃娃,你凭什么扔掉?以后不许乱动我的东西!”妈妈气坏了:“好啊你,天天亲你疼你,谁知道翅膀上毛还没长全呢就想单飞。
我偏动你的东西!”妈妈一气之下把宝宝那些舍不得扔的很旧的玩具全给扔了,宝宝气坏了,一边大哭着往回捡一边骂:“坏妈妈!坏妈妈!”这件事情并不大,却搞得妈妈也伤心,宝宝也伤心。
这涉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一个原则:亲密有间。
我们常说“亲密无间”,心理学研究却表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一旦被入侵,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忧虑戒备。
只有个人空间得到充分尊重,才能心态平和,做事也会比较冷静。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需要“有间”。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不要随便乱翻父母的东西,因为大人要有自己的空间。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天地,他们不希望别人随意闯进自己的房间,即使是至亲至爱的父母。
只有亲密有间,家庭才能既成为一个亲密生活的共同体,又成为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场所。
生活在“亲密有间”的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就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二大原则:尊重有度父母处理与孩子关系的时候,既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也要做一名严格的长者小乐的爸爸是一个教子观点很新的人,和孩子如朋友,如兄弟,独独不像父子。
他的做法是让儿子直呼其名,事事听取小乐的意见。
他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尊重孩子。
没想到,才几岁的小乐变得非常任性,一切惟我独尊。
当爸爸意识到这个点的时候,父子之间的冲突已经激烈到无法化解,有一次,两人又发生了冲突,最后气得爸爸抓住小乐,劈头盖脸一顿痛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教育十条心理学规律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
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个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个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实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
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
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
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
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个神奇的魔力在发挥
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
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
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
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
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
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
募捐时,马克·吐温因为气愤,不但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
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
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
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
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
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
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
年轻了很多,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
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能够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
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
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
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
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
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
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协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
趣。
家长的奖励能够是对学习有协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
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
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
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
效应”。
由此我们能够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
“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
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
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
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
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所以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有不足时,就应即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
“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
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