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病人标准内科护理计划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或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对于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至关
重要,下面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卫生教育:患者及家属要接受正确的卫生教育,包括饮水卫生、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以
减少继续感染的可能性。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吸虫药物,严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 饮食调理:患者需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摄入生水、生食,尤其是河流水域和生食海鲜。
4. 监测病情: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
5. 预防自我保护:在疫区活动时应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裸露皮肤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6. 定期体检: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体检,以监测疾病复发的风险。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治疗与护理同样重要。
严格的药物治疗、健康的饮食习惯、良
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定期的复查是保障血吸虫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如何护理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如何护理
一、概述
血吸虫病到了晚期患者的病情就格外严重,患者不仅疼痛不已,连生命健康都有危险,晚期患者一般情绪比较低落,不抱有太大的治疗希望,其实,即使在晚期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病情好转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格外注意,到底晚期血吸虫病人该如何护理呢?下面就来听听某同事的意见和看法吧,分享分享某同事的经验吧!
二、步骤/方法:
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体内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还会造成继发症,病情非常严重,护理人员要了解关于这种疾病的知识,可以为突发状况做准备,平时可以和患者多沟通,解除患者的紧张感。
2、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体态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缺乏营养。
这时候建议家属可以让患者多吃蛋白质,少吃脂肪类饮食,患者的粪便一定要单独处理,防止污染水源,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
3、晚期血吸虫病危重病人会有肝硬化的现象还伴有大量出血,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用品,比如氧气、吸痰器、三腔管等,并且为防止意外要提前做好输血准备。
三、注意事项:
晚期患者一般有情绪低落,厌世,轻生,绝望念头,从而影响疗效,心理护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患者处于最佳心
理状态配合医疗,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日本血吸虫护理知识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体温过高与血吸虫急性感染后虫卵和虫体代谢产物作用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肠、肝脏病变致营养吸收、合成障碍有关。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有明显腹痛、腹泻、发热者,应卧床休息。
慢性期病人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
(2)饮食护理:急性期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减少脂肪摄入。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注意供给足够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慢性病人可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可多食豆腐、猪血、瘦肉、猪肝、鱼,以及新鲜蔬菜,避免进食粗、硬、过热、多纤维、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若有消瘦、贫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血浆、白蛋白,输新鲜血。
(3)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奎比酮。
本药毒性小,不良反应短暂而轻微,主要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少数可有过敏反应,一般不需处理。
若服用剂量偏大或过量,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应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明显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者,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小时内勿进行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
哺乳期妇女于服药期间直至停药后72小时内不宜喂乳。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1.腹泻与结肠、直肠病变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发热、肝脏病变有关。
3.体液过多与晚期血吸虫病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有关。
【健康指导】1.疾病预防指导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2.疾病知识指导向疫区群众及旅游者介绍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如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其表现等。
急性病人应及早就医,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
慢性病人应注意安排规律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防止并发感染,增加饮食营养,限制吸烟、饮酒,以免加重肝损害。
定时复査,一旦发生并发症,如阑尾炎、血吸虫肉芽肿所致的肠梗阻等, 应及时就医。
【预后】血吸虫病病人急性期若能早期接受病原治疗,多可痊愈。
日本血吸虫病护理查房课件
、腹痛 、腹泻等。 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贫血、 肠道症状等。
症状与诊断
诊断方法:血吸虫卵检查、血 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吸虫药物,如 依托班胺。 个体化护理:提供营养支持、注意 卫生、预防二次感染等。
治疗与护理
日本血吸虫病 护理查房课件
目录 介绍 症状与诊断 治疗与护理 预防和控制
介绍
介绍
血吸虫病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寄 生虫疾病,由寄生在淡水中的血吸 虫引起。
病因:由于摄入被寄生虫卵污染的 水或食物,寄生虫进入人体内引发 疾病。
介绍
流行状况:血吸虫病在日本的 发病率和传染率有所下降,但 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教育宣传:加强对血吸虫病的 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
防治措施:避免饮用未经消毒 的水、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定期检查、清洁环境等。
卫生教育:提供关于血吸虫病 的预防知识,引导公众采取有 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
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血吸虫 病的预防控制政策,加强监测 和管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日本血吸虫病护理措施
发病机制
病原体:日本血吸虫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卵的污水或土壤
感染部位:主要感染肝脏和肠道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大等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及诊断
01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肝脾肿大、贫血等
02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04
护理案例分析
#O1
3
典型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
01
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02
症状:发热、腹痛、腹泻等
03
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护理措施: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支持等
05
预后: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
06
护理过程
护理实施: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操作,如药物注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
日本血吸虫病护理措施
汇报人
01.
日本血吸虫病简介
02.
03.
目录
护理措施
护理案例分析
日本血吸虫病简介
#O1
1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01
病原体:日本血吸虫,又称日本血吸虫病
02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卵的污水或土壤传播
03
感染途径:皮肤接触含有血吸虫卵的污水或土壤
04
感染症状:发热、乏力、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
04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
护理措施
#O1
2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
1
避免接触疫水,避免在疫水附近游泳、洗澡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标准内科护理计划
日本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酯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常见内科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腹泻;③体液过多(腹水);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
体温升高[相关因素]血吸虫急性感染。
[主要表现]间歇或弛张热,病人诉发热不适。
[内科护理目标]病人体温保持正常。
[内科护理措施] 观察发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嘱病人卧休息,协助生活内科护理。
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39℃,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醇浴等。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供给足量的水分。
多汗者勤擦身,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
遵医嘱服吡喹酮,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重点评价] 体温有无下降。
发热伴随症状有无减轻。
腹泻[相在因素]血吸虫肠道病变。
[主要表现]稀便每天2-3次,重者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内科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排便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内科护理措施] 评估腹泻程度,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
观察大便颜色、性状、量,并记录之。
明显腹泻者,给予低脂、少渣饮食,如面条、稀饭等。
腹泻病人应做好肛周内科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洗干净,涂上保护油膏。
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及热量。
[重点评价] 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的改变。
肛周皮肤的完整性是否受损。
体液过多(腹水)[相关因素] 门静脉阻塞。
低蛋白血症。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
1 2 下页。
日本血吸虫病护理业务学习
总结
护理人员应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 护理水平,为血吸虫病患者提供高质量 的护理服务。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病因:血吸虫虫卵进入人体后,发育成 成虫并寄生于人体内。 传播途径:通过饮用感染水源或接触感 染土壤等途径传播。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 中期症状:肝脾肿大、腹水、贫血等症 状。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晚期症状: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病人隔离:确保血吸虫病不会通过接触 传播给他人。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吸虫药物进行治疗 ,定期进行药物监测。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监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饮食护理:提供适宜的营养饮食,增强 病人的身体抵抗力。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上的支 持和关怀。
护理记录和评估
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和评估
预防和宣讲
指导病人合理使用药物,遵守医嘱和定 期复查。
护理技术培训
护理技术培训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对血吸虫病的培训。 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和经验交流,促进护 理技术的提高。
总结
总结
血吸虫病的护理业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 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宣讲,可以 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和传播风险。
进行详细的护理记录,包括病人的生命 体征、用药情况等。 定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及时发现问 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记录和评估
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 监测病情和护理效果。
预防和宣讲
预防和宣讲
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讲,提高对 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及护理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教育,提 高民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注 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水;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水源;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筛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2
日本血吸虫病的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吡喹酮:用于 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较好的疗 效
01
氯喹:对血吸 虫病有较好的 疗效,但需注 意副作用
03
பைடு நூலகம்02
青蒿素:具有 抗血吸虫病的 作用,可作为 辅助治疗药物
04
抗血吸虫病疫苗: 可预防血吸虫病 的发生,但目前 尚在研究阶段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 除病变组织,
减轻症状
02
手术方法:开 腹手术,切除
病变部位
03
术后护理:注 意伤口愈合,
预防感染
04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术
后并发症等
辅助治疗
02
食物选择:多 摄取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物质
03
避免刺激性食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食
物
04
饮食卫生:注 意饮食卫生, 避免病从口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洗澡、换洗衣物。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
避免接触疫水,如河流、湖泊、 池塘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01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2
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0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4
家庭护理:家人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 主要是病人、病畜和保虫宿主,保虫宿主有牛、猪、犬、羊 、马、狗、猫及鼠,湖沼地区除病人外,感染的牛和猪也是 重要的传染源。
一、护理评估
(二)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 构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虫卵随粪便 入水、钉螺的存在于孳生、人畜皮肤黏膜接触疫水。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
章节目标
2.学会
对日本血吸虫病 人护理评估、健 康教育的技能。
1.说出
日本血吸虫病的概念、流行 病学、治疗及护理要点
3.运用
日本血吸虫病的疾病和护理知 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 出护理诊断、实施合理的护理 措施并进行健康指导。
一、护理评估
(一)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啮 齿类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 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 临床特征:急性期发热、肝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 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大为主,晚期则 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 脾与腹腔积液。
组织
The re fe re nce food (glucos e or bre ad) has a GI of 100
Plas m a glucos e
100%
40%Tim e来自Tim e低GI膳食有益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背
膳食GI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个新概念。
➢ 流行病学研究:低GI和GL食物和膳食有益与肥胖
念
曲线下面积相比空腹时的增幅除以进食含等量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参考食物(葡萄糖)后相
应的增幅,以百分数表示。
日本血吸虫病的护理评估
日本血吸虫病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中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寄生肠系膜静脉中,在小静脉分支内交配产卵,虫卵在血管内发育成熟。
部分虫卵破坏肠黏膜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中孵出毛蚴,毛蚴遇中间宿主钉螺即侵入其体内,经过母胞蚴和子胞蚴二代发育产生尾蚴。
尾蚴不断从螺体逸出,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从皮肤或黏膜钻入体内,发育成童虫。
童虫随血液循环经肺最终到达肝脏,发育为成虫后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中定居、雌雄交配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从尾蚴经皮肤感染到成虫交配产卵一般需30天左右。
成虫在人体内可生存2~3年,长者可达30年。
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
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受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夫感染率最高,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流行区域有严格的地域性,其地理分布和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
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存在、孳生,易感者与疫水接触。
(二)相关病理生理日本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包括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
感染初期的表现与虫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由虫卵诱发肉芽肿引起,以肝与结肠最显著。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0~60天,平均40天。
根据病人感染的程度、时间、免疫状态、虫卵沉着部位、治疗是否及时等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巨脾、腹水。
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害。
(四)辅助检查1. 血液相关检查(1)外周血象:急性期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晚期因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检查:急性期病人血中球蛋白增高,血清ALT、AST轻度增高。
《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4日本血吸虫病教案
观察有无呕血、黑便、意识障碍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表现。
3.用药护理
应用吡喹酮时,嘱病人按时、按量坚持服药。
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失。
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4.心理护理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常焦虑、恐惧,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使其能保持愉快心理,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异位血吸虫病
1.肺血吸虫病
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虫卵沉积引起肺间质性病变。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肺部体征不明显。
2.脑血吸虫病
急性期: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等。脑脊液蛋白与白细胞轻度增多。
慢性期:局限性癫痫发作。CT为单侧多发性高密度结节阴影,其周围有广泛水肿。常见于顶叶,亦可见于枕叶。肝脾肿大有时并不明显。
(5)常见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性脑病
3.肠道并发症
辅助检查
1.血象:
急性:嗜酸细胞显著增多,嗜酸粒细胞20-40%,高者达90%。
慢性: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
晚期:贫血、脾功能亢进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2.粪便检查:虫卵或孵出毛蚴,即可确诊;粪检的检出率与检粪量及送检次数密切相关,3送3检或1送3检。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幼虫
(6个阶段)
毛蚴→钉螺→尾蚴←无性生殖阶段
(钉螺体内)
尾蚴→幼虫→成虫←有性生殖阶段
(宿主体内)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一起,雄虫粗短(10—22×0.5cm),雌虫细长(20~25×0.3cm),均有吸盘,做交替吸附而运动.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虫卵50%沉积于肠壁,23%进入肝脏,16%大便排出。
医院感染科血吸虫病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血吸虫病患者护理常规
一、急性血吸虫病应住院治疗
1.一般治疗及护理:应卧床休息。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静脉滴注。
一般情况较差者给予反复小量输血,以改善全身情况。
2.对症治疗:病情较重的高热病人,除按发热常规护理以外,可采用激素治疗,体温下降逐渐减量停药。
3. 病原治疗:吡喹酮剂量和治疗疗程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和延长。
二、慢性血吸虫病:以病原治疗为主,应用吡喹酮。
遵医嘱给药,看病人服药到口。
三、晚期血吸虫病
1.巨脾型:加强支持疗法,有脾抗者,采用脾切除术,并用吡喹酮做病原治疗。
2.腹水型应卧床休息,给予低盐、适量蛋白、高热量饮食等加强支持疗法,以改善全身情况。
消除腹水,待病情好转后,再考虑用吡喹酮做病原治疗。
3. 侏儒型:以吡喹酮做病原治疗。
有巨脾及脾功能亢进者,宜先将脾切除,经治疗后对生长发育有较好的效果。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应根据反应情况适量调整其剂量与疗程。
四、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日本血吸虫病小讲课护理课件
治疗原则
病原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抗 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等。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 施,如止痛、止泻、退 烧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 的患者,采取支持治疗 措施,如输血、补充营
养等。
预防治疗
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 群,采取预防性治疗措 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康复指 导
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 或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 体或抗原。
并发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肠 道出血等。
CHAPTER 02
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
避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 水渠等水域中游泳、戏水、洗手
等行为,以降低感染风险。
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修建和完善 下水道系统,减少人、畜粪便对水 源的污染。
个人防护
在必须接触疫水的情况下,应穿戴 防护服、胶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并 涂抹防护剂,以减少感染风险。
控制策略
灭螺
健康教育
采取药物灭螺或物理灭螺的方法,减 少钉螺密度,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监测与预测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钉螺分布和水 体进行监测,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 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够,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案例启示与建 议
加强防治意识
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加 强宣传教育。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采取环境改造、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多项 措施,全面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病人的护理
万 户 萧 疏 鬼 唱 歌
千 村 薜 荔 人 遗 矢
华 佗 无 奈 小 虫 何
绿 水 青 山 枉 自 多
毛 泽 东
送 瘟 神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概
述
概 念
日本血吸虫病 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 系统而引起的疾病。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肝大和压痛,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以慢性腹泻或肝脾大为主;
护理评估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2.流行病学资料
(2)传播途径 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 的存在、孳生,以及接触疫水是导致疾病传 播必备的三个条件。人或动物主要通过皮肤 黏膜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1)巨脾型:最常见,常伴有脾功能亢进。
(3)结肠肉芽肿: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
学习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日 本 4. 异位血吸虫病 血 吸 虫卵沉积在门静脉系统以外脏器所引起的损 虫 害,以脑型和肺型多见。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护理评估
2.流行病学资料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 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感染后可获得部分 免疫力。
寄生虫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病原学
感染人类旳疟原虫共有4种 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阶段 2、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阶段
(二)流行病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 按蚊叮咬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夏秋季多见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主要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阶段一般无症状 裂殖子胀破红细胞后,大量旳裂殖子、疟色素、 以及诱生旳多种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变形旳血 红蛋白,一起进入血流,引起经典旳疟疾发作 严重程度取决于疟原虫旳数量
4、异位血吸虫病
* 巨脾型 * 腹水型 * 结肠肉芽肿型 * 侏儒型
(五)辅助检验
1、血常规检验 2、病原学检验 3、肝功能检验 4、免疫学检验 5、B超检验
(六)处理要点
1、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 首选药物是吡喹酮 (2)对症治疗 2、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寄生虫感染病人的护 理
一、疟疾病人旳护理 二、日本血吸虫病病人旳护理
教学目的:
1.说出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旳病原学、 流行病学、临床体现、辅助检验、处理要 点
2.利用护理程序对上述寄生虫感染病人进行 整体护理
3.采用预防知识进行出院指导和家庭护理
一、疟疾病人旳护理
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旳 寄生虫病
体现?有何特效药? 4.怎样指导在家治疗旳血吸虫病病人进行自我保
健?
《传染病护理学》总复习
1.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旳主要区别点 2. 传染病流行过程旳基本条件 3. 传染病旳基本特征 4. 甲类传染病涉及哪几种疾病,报告时间 5. 肝炎分为哪几型 6. 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旳正确意义 7.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旳传染源 8. 流行性乙型脑炎旳三大凶险症状
医院感染科血吸虫病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血吸虫病患者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体温、呼吸、心
率等各项生命体征。
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2.保持卧床休息:血吸虫病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疲劳、食欲不振等
症状,所以要鼓励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控制感染源:血吸虫病患者的尿液、粪便等体液是感染源,所以要
对患者进行特殊排泄护理,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营养支持: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多饮水果汁、绿豆汤等清凉饮料,避免进食脂肪、辛辣和油腻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增加免疫力。
5.防止并发症:血吸虫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肝脏病变、肾功能损
害等。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要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穿戴好手套、
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到患者的体液,以免传播病菌。
7.心理疏导:由于血吸虫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较大的影响,护
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减轻焦虑和压力。
8.注意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的环境清洁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勤换寝
具和病患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9.定期复查:血吸虫病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化验和检查,观察病情恢
复情况。
护理人员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确保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10.家庭教育:对于病情较轻的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家
庭护理指导,教育患者和家属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复发和传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标准内科护理计划
日本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酯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常见内科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腹泻;③体液过多(腹水);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
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血吸虫急性感染。
[主要表现]间歇或弛张热,病人诉发热不适。
[内科护理目标]病人体温保持正常。
[内科护理措施]
观察发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嘱病人卧休息,协助生活内科护理。
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39℃,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醇浴等。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供给足量的水分。
多汗者勤擦身,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
遵医嘱服吡喹酮,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重点评价]
体温有无下降。
发热伴随症状有无减轻。
腹泻
[相在因素]血吸虫肠道病变。
[主要表现]稀便每天2-3次,重者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内科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排便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内科护理措施]
评估腹泻程度,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
观察大便颜色、性状、量,并记录之。
明显腹泻者,给予低脂、少渣饮食,如面条、稀饭等。
腹泻病人应做好肛周内科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洗干净,涂上保护油膏。
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及热量。
[重点评价]
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的改变。
肛周皮肤的完整性是否受损。
体液过多(腹水)
[相关因素]
门静脉阻塞。
低蛋白血症。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
【。